2024年3月16日 星期六

卡住了

阿公帶著孫子在家,家中的掃地機器人正在工作,忽然掃地機器人在某個角落裡卡住了。掃地機器人一再嘗試著擺脫這個困境,但是它真的被卡住了;如果沒有別人的幫忙的話,或許就要在這裡耗盡電力了。阿公說乖孫子要不要試著去幫幫它呢?孫子欣然答應了並很快找到方法幫它脫離了困境。

阿公讚美孫子的表現,並趁機告訴孫子一些道理:「掃地機器人的功能是有限的,它只知道按照預定程序的指示幹活,超出這個限度就無能為力了。可是人與機器不同,有獨立判斷事情的能力,也能盡快設想出解決的辦法。如果一個人只能依據別人的指示做事的話,那麼跟掃地機器人是沒有多大區別的。」。

孫子似懂非懂地提出了他的疑惑:「如果問題沒有很複雜,當然可以很快想出辦法來,並盡快地解決了它;可是有很多複雜的東西我也是看不懂的呀,這樣是不是只能比那掃地機器人強一些嗎?那麼怎樣才能做得更好呢?」。阿公笑著說可以學呀,你現在每天去上學不就是正在增添你新的智能麼!等你學成以後啊,就能解決更複雜的問題啦。

孫子還是困惑地問道:「學校裡好像沒有教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耶,好像都是一些還用不太著的語文、數學、理化、史地等,看不太出來能增添什麼解決問題的能力呀?」。阿公解釋道:「你現在學的只是基礎教學,為將來的專業教育做準備;等到上大學以後啊,需要選一個專業學系,然後開始學習解決專業問題的專業知識了。」。

孫子意猶未竟的問道:「專業教育能告訴我所有問題的答案嗎?那要花多少精神才能學完的呀?」。阿公笑著說啦:「專業教育只能教你與這個專業相關的問題解決方法,你需融會貫通以後用這些方法去解決你面對的問題喔;如果這些方法還不夠用的話,你需自行發明新的方法,然後與同業分享;如果得以傳承給後輩享用,那就功德無量囉。」。

2024年3月6日 星期三

邯鄲學步

《成語典》說:〝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意思是說「就像戰國時燕國有位年輕人,因為羨慕趙國首都邯鄲人走路的姿態,所以前往學習。結果不但沒學成邯鄲人走路的美姿,連自己原來的步法都忘了,最後只有爬著回去。」。「邯鄲學步」通常用來比喻模仿不成,反而失去自我;可是學步不成竟然忘記原來走路的技能,這可能嗎?

有人說啦,學走路是嬰兒時期習得的技能,誰都會的,幹嘛還要學步呢?其實不然,你看那模特兒訓練學校不就是訓練人怎麼走路才吸引人的。不信的話,你試著走個台步看看,你覺得你的表現如何呢?會不會覺得被人注視著以後啊,好像走路都有些不自然了呢?不就是走個路呀,在意著什麼呢?

有人說啦,十幾歲的孩子的姿勢是最好看的,夠挺也夠自然;可是等到上了年紀以後啊,還有幾個人的樣子沒有走樣的呢?不是說熟能生巧嗎?怎麼越來越差了?其實你審視一下自己的身體,是否發現有些地方已經長得有些歪了呢?是的,有人歪著脖子、有人駝著背、有人有O行腿或內八字之類的;更別提有些人脊柱徹彎了、有些人嘴歪眼斜了、有些人瘸了腿了;怎麼會這樣呢?

所以說啦,歲月積累了太多痕跡,而壞的作習好像也讓人走了樣,那麼何不重新學步呢?邯鄲學步那是兩千多年前的事了,現代學步要嘛找物理治療師討教,可是收費太那個了,據說半小時就要八百元了;再不然只好自己摸索囉,如果不得要領的話,或許可以找那禪修的人詢問,據說他們都是很重視姿勢的,據說端正的姿勢可以引發端正的思想;再不然去問軍人好了,他們都是以挺拔為榮的。

2024年2月29日 星期四

內捲

維基百科說:『內捲化(英語:involution),又譯過密化、包裹化,簡稱內捲,原是一個社會學概念,指一種文化模式發展到一定水平後,無法突破自身,只能在內部繼續發展、複雜化的過程。』。既然是內部化,這是否表示內捲存在於相對密閉的空間呢?不然的話應該會向外擴散的吧,都說是海闊天空的啦,不是嗎?

維基百科又說:『內捲化是人類社會獨有的現象,和生物學中的「退化」和「進化」都截然不同。內捲不會幫助人類從一個低效的階段進步到高效的階段,但也不會讓人們退化掉某種能力。』。雖說內捲不會進步,但是競爭必然加劇的;那麼競爭的效應怎麼不見了呢?應該要淘汰些弱者的吧。既然會淘汰弱者,壓力就不會那麼大啦。還有,既然有兢爭怎麼就不會進步了呢?奇怪了。

維基百科還說:『大約從2018年開始,「內捲」一詞在中國大陸變得廣為人知,並引申表示付出大量努力卻得不到等價的回報,必須在競爭中超過他人的社會文化,包含了惡性競爭、逐底競爭等更為負面的含義。』。聽說中國大陸的內捲確實厲害,可是聽說中國大陸的進步也十分驚人,比如近來常聽說的太陽能產業、電池產業及電動車產業等好像都風生水起了。

如果內捲算是一種淬鍊的話,那麼經過內捲的社會似乎會比那沒經過內捲的要強悍些吧。不信你看那颱風的發展過程,好像也是內捲的;內捲越厲害的氣壓就越低,風力也越強了;等到變性為熱帶低壓後,這颱風差不多就成形了,然後開始向其他地方滾動,直到失去了熱力為止。所以囉,當你的鄰居正在內捲時,別只是幸災樂禍,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遭到波及的喔。

2024年2月25日 星期日

一定要以價格衡量價值嗎?

維基百科說:「價值,泛指客體對於主體表現出來的正面意義和有用性。可視為是能夠公正且適當反映商品、服務或金錢等值的總額。」。在現今的商業時代裡,以金錢換取商品是體現商業社會的基本準則。人們努力工作以賺取金錢,然後以金錢過活成為一種生活現實;然而人生甚或商品的價值真的就是可以金錢來衡量的嗎?

維基百科還說:「在經濟學中,價值是商品的一個重要性質,它代表該商品在交換中能夠交換得到其他商品的多少,價值通常通過貨幣來衡量,成為價格。」。你相信任何商品的價值皆可以價格來標示的作法真的合理嗎?那麼所謂的價值觀又是怎麼回事呢?既然萬物好像都可以成為商品,而商品皆有其價格,那還要談甚麼價值觀呢?

有人說啦,世間萬物如此繁多,我不知其價值,當然以價格論囉。是的,資訊貧乏的人好像只能依市場的價格交易;可是即便如此,你仍然能以商品的產季找出最佳的價值來。比如說生鮮食物有其產季,產季剛開始時眾人為了嘗鮮較能接受偏高的價格,而此時產品的品質卻不是最佳的;待到產品旺季時,品質已達顛峰而價格卻因產量豐盛竟然跌落了;進入產季末期時,品質已然下降但價格反而高了些,那麼聰明如你該在何時購買呢?

大家都知道產地價格必然比外地價格便宜,如果副熱帶地區的人想要買到溫帶或熱帶地區的產品,則價格必然高漲;那麼為什麼要用高價去享用這些其他地區運來的舶來品呢?有人說啦,大爺有的是錢想幹甚麼就幹甚麼啦。是的,有錢的人可以任性,至於一般人還是自制些比較好,舶來品雖然高貴其實其產地價格就沒那麼高貴了。比如說台灣的香蕉、鳳梨、芒果等大眾都消費得起,可是變成外地的舶來品時好像就高貴起來了。

有一種觀念認為高貴的東西其價值必然不凡,不是一般商品可以比擬的;其實真相往往未必如此。比如說幾十年前的社會並不富裕,那時候的有錢人可以有白米飯吃,而窮人只得吃些地瓜、雜糧。時至今日,營養專家說啦,地瓜、雜糧等的營養竟然比白米飯還要好,而大米的價格好像也比不上地瓜、雜糧了。據說在古時候啊,貴族是不吃龍蝦、青菜的,那是給下人們吃的下等東西;你信嗎?

2024年2月17日 星期六

俯瞰大地

據說現代人好像越來越無聊了,尤其是那年輕人,這是甚麼緣故呢?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現代的年輕人大概都是伴著電視機長大,然後滑著手機吃著麥當勞等速食品求學的;那麼會不會是五色、五音、五味等使人無聊的呢?有人說啦,無聊是精神空虛、愁悶的緣故,而五色、五音、五味等會使人精神空虛,是這樣子的嗎?

專家說「感覺疲勞」是因為受器連續接受刺激,造成受器對該刺激產生疲勞或習慣的現象。也就是說如果時時享受著五色、五音、五味等刺激的話,就再也找不著能夠刺激感官的東西了。如果你的感官受器都已經疲勞過度了,感受不到新鮮刺激了,那麼生活將越來越無趣,當然就越來越無聊囉。

年紀輕輕的就已經很無聊了,那麼漫長的未來還能怎麼過呢?會不會無聊死了呢?這實在很嚴重的呀,該怎麼辦呢?年輕人說這還不簡單,找刺激唄,於是飆車啦、吸毒啦、霸凌啦層出不窮的。而父母們跟在後頭不停地擦著屁股,還操壞了心,彷彿天就要掉下來了;天啊,這是個甚麼樣的世道啊。

在一旁冷眼觀察的老太爺說這樣子實在太奇怪了,記得小時候連個像樣的玩具也沒有,可是整天在戶外野地裡玩耍,只覺得好玩極了,從來不會感到無聊的呀。比如說在小溪裡可以捉蝦可以釣魚,在海濱可以找海螺捉螃蟹,而在土溝裡可以釣黃鱔啊什麼的。說到黃鱔呀就有些口水直流了,你知道烤黃鱔能有多好吃嗎?吃過的從此就上癮啦。

其實啊在大地上精彩的事情實在太多了,如果喜歡蒔花植草的話,可以收羅各種奇花異草然後種植在自己的秘密基地裡,那種成就感是無可比擬的。如果你不會種植也不打緊,懂得欣賞就可以啦,四季裡總有看不玩的獨特景致讓你流連忘返的。據說風土人情也是一種獨特且雋永的風景啦,足夠你玩味再三的。

2024年2月6日 星期二

從香巴拉來的香巴佬

維基百科說:「香巴拉(梵語:शम्भलŚambhala,藏語:བདེ་འབྱུང,威利轉寫:shambha-la)是梵語(Sham-bha-la)的音譯。香巴拉是藏傳佛教中所說的理想聖土,詹姆斯·希爾頓小說《消失的地平線》中的香格里拉即可能源自這個傳說。」。據說在香巴拉生活的人皆享長壽,百歲人瑞在這裡只能算是個小咖了。維基百科還說:「佬是粵語中的一個常用稱謂,有時亦被客家話與閩南話採用。通常指某類或某種人,粗俗的稱呼:如美國佬、英國佬、鬼佬、。」。那麼長期在香巴拉生活的人可否稱為香巴佬呢?

有一天,有一位香巴佬要進城了。進城的路途遙遠,友人告知他在何處可以搭車。搭上車後,他覺得這麼寬敞的車子恐怕要用很多匹馬才拉得動吧,可是馬在哪兒呢?車子發動了,沒有很多匹馬拉的車子竟然比馬車快多了,這是怎麼回事呢?而且行駛在路上也不怎麼顛簸,這路面既不是土路也不是石板路,這會是甚麼特殊材質呢?還有,路邊的房子越來越高大,看來甚至繁榮,可是始終沒見到城牆與城樓,那麼到底進城了沒呀?更奇怪的是鮮少見到木造的房子,而且有些房子好像沒有屋頂,那麼下雨了該怎麼辦呢?

終於到站了。下了車,香巴佬注意到很多人的手上總拿著一個長扁的小匣子,不停的撥弄著。有些人好像入了神差一點撞上了甚麼,幸好不是疾駛而來的車子,不然就那個了。有些人則發出了傻笑,彷彿看到了甚麼精彩的劇情。有些人好像聚精會神地應付著某種挑戰,手指都有些僵硬了。那麼這樣的小匣子會是什麼呢?這個時代新興的法器嗎?看起來好像蠻吸引人的,都不離手了。

另一個景象也特別顯眼,很多人的眼前戴著一副好像是透明的東西框在金屬或者其他材質的架子上的一種裝置,這會是另一種法器嗎?看來這年頭的魔法越發流行了。可是不對呀,施魔法的法器應該是隱藏起來才有出奇制勝的契機的嘛,這麼名目張膽的顯露著,豈不是會引人注意的呀。還是說這年頭的法術都是這麼明著幹的呢?看來要小心應對了。

2024年2月2日 星期五

少一種味道

維基百科說:「五味是指根據中醫理論,人的五種能嚐到的味道,同時亦對應五行。按清代乾隆年間吳儀洛著《本草從新・藥性總義》:凡酸屬木入肝,苦屬火入心,甘屬土入脾,辛屬金入肺,鹹屬水入腎,此五味之義也。」。換成白話,五味就是酸甜苦辣鹹啦;可是現代醫學卻說辣味不是刺激我們的味覺神經,而是刺激痛覺神經,所以它在神經學上被歸類為痛覺。奇怪了,辣味怎麼就變成不是味道了呢?

請問你曾經使用過所謂的辣椒膏嗎?貼了之後皮膚頓時感覺到灼熱,貼久了會讓你很不舒服,一直有拔之而後快的衝動。可是適當的辣味卻是料理必備的手段,可以使人回味無窮,甚至於無辣不歡呢?那麼你說品嚐辣味跟貼辣椒膏的觸覺會是一回事嗎?真是活見鬼了,有時候有點想把各種料理的湯汁塗在這些所謂專家最敏感的皮膚上,請他們感受一下何者才是辣味的料理;如果無人能分辨得出的話,怎麼能說辣味是觸覺呢?

小時候住在海邊,比較有機會吃到海鮮,總覺得海鮮的鮮甜好像不在五味之內,而菇類以及肉類的鮮味也是。維基百科說:「從20世紀以來,科學家一直在爭論鮮味是否確實是一種基本味道;但1985年在夏威夷第一個鮮味國際討論會中,鮮味(旨味/うまみ/umami)一詞獲得官方認可科學字詞,用來描述穀氨酸鹽及核苷酸的味覺。」,如此一來終於解了我心中的疑惑。

除了鮮味,我覺得油脂的味道可能也是味覺的一種。你想啊,台菜有很多油炸的料理,香味撲鼻常使人口水直淌;而這些香味好像舌頭也嚐得出來,不然怎麼有人老是想著把食材拿去油炸呢?或許有人會說那是嗅覺影響了味覺,那麼為甚麼有那麼多人肯花大把的銀子去品嚐黑鮪魚肚以及5A級和牛呢?它們並沒有散發出特別誘人的香味呀;或許那油脂就是那能散發出脂味的東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