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6日 星期六

說服自己


 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段文字經常是學生作文時套用的素材,還挺好用的可是,天行健到底有甚麼特質值得君子們模仿的呢?如果是指持久性,那麼天體的壽命動輒數十億年,又豈是凡人可以模仿的呢?

正是因為人類的渺小,又要奢言上傚天德,這般不知量力的結果,只好使出說服自己的招數,來創造自己的神性,昇華性靈的力量。所以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說服自己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好,砥礪心智用的嘛。大丈夫如果沒有雄心壯志的話,何以成就為大丈夫呢?所以歷史上多的是懸梁刺股、臥薪嘗膽的勵志行徑,也因此成為後世模仿的典範,故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說服自己其實不能過了頭,無限膨脹的結果往往泡沫化,徒然好大喜功,結果卻一事無成。就像莊子告誡我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詩經·小雅·鶴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是說自身不足的事物,最好從別處取得可以補償的東西,才能起到互補的作用。說服自己固然有其大用,但需要用在自我不足的地方,是故孫子兵法有曰「虛者實之,實者虛之」,良有以也。

2016年3月19日 星期六

戲說溝通


MBA智庫百科說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思想與感情的傳遞和反饋的過程,以求思想達成一致和感情的通暢。也就是說有意義的溝通必須是雙向的,才能達成相互的理解,而不是強加的灌輸。由此看來溝通是相互企求的美事,大家的共同意願可是我們常聽到的卻是溝通困難,為甚麼呢?

溝通嘛就是流通的意思,所以其介質會是流體,至少是可以分裝的固體,如此才方便流通呀。譬如我們常說民意需要溝通,雖然我們很難描述民意是什麼?可是我們卻清楚民意如流水,想必是一種流體吧。再譬如說感情需要溝通,我們一樣很難描述感情是什麼?可是詩人們以曲水流觴來抒發意境,想必也是一種流體啦。

依照溝通的字面意思,是挖出一道溝渠作為流通的管道,可見得溝通的原始介質是指水可是如果單靠著水位的高低而想達到雙向溝通卻是不可行的,所以高高在上的朝廷或政府只會做政令宣達,而做不到廣徵民意。為了雙向的溝通,君可曾見過與百姓平起平坐的朝廷或政府嗎所以溝通才會困難嘛。

活動的流水是單向的,可是水上行舟卻是雙向的,但仍須以利益作為驅動力。譬如說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當然也是最重要的河運,可是有些河段如長江三峽非常湍急,必須借助拉縴的人力或引擎的動力才能逆流而上。也就是說利益夠大的話,難於上青天的蜀道都行得通也。這也難怪利益糾結的政黨政治裡沒聽過溝通困難的。

如果溝通的介質換作是氣體,好像就沒有高度的問題了,無論何處皆能雙向溝通的。所以國父所提倡的三民主義的散播是建立在民氣上的,這也就是政客們口中常提到的民氣可用只是怎麼把意圖操作成民氣呢?這需要依靠熱情,一種搧風點火的政治手段,例如民粹呀甚麼的。

綜合以上,如果寄望於自然的雙向溝通,除非是站在平等的基礎上,否則是行不通的。可是要平等談何容易呀,就像最近的兩性平等談了這麼久,真正見到平等了嗎其次是以利益交換之,這種事情門道就多了,只是能做的多半不能說,此即天機不可洩漏也。再不行,搞點手段吧政客們好像頗多箇中高手哦;只是手段搞多了好像也容易被看破手腳

2016年3月11日 星期五

善待自己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成語已流傳在中國好幾千年。意思是說人人皆充滿私心,凡事皆以自我為出發點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就會被物競天擇的世界淘汰掉了。這樣的解釋好像人人皆能為自己著想,應有善待自己的概念,可是事實真是如此嗎?

孔子曾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辜不論孝道的大道理,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有健康的人生,這樣的道理極其淺顯吧可是,人類自殘的行為不勝枚舉,最普遍的是燙髮、穿洞與刺青。這些行為的理由或許冠冕堂皇,有宗教的、有藝術的、有任性的,但是站在人類天生自利的立場,都是不應該的。

《樂府詩集·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複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聰慧的人類就是要懂得為自己的未來打算,我們從小也都是這般被教育的,而且認為理由充分,確為至理名言可是,新生代的思想好像已經不是如此了,如今享樂主義盛行,卡奴處處以至於造成社會危機,需要特別立法解救。這種短視、不智的行為與自利的人性完全違背。

我們或許知道,好習慣可以一生受用,因而比別人優秀可是,常見的壞習慣遠比難得的好習慣容易被人接納。譬如說熬夜傷身,可是芸芸眾生好像難有早睡早起的再譬如說長時間看電視、玩3C遊戲傷眼,可是四眼族比比皆是,怎麼就這麼不聽話呢?又譬如說毒品碰不得,既傷身又使人墮落,可是在夜店文化下,沾染的人卻越來越多講到壞習慣,好像罄竹難書,永遠舉不完的,這些人怎麼就忘了自利的初衷呢?

有時候,心理問題比生理問題還要難搞,而現代人就是這樣,需要面對雙重的磨難,所以街頭上身心科診所漸漸地增多了。有位醫生曾經說過,所謂心理疾患就是情緒失調難以自我控制的現象,也就是喜歡鑽牛角尖的毛病。您說,好好的一個人,沒事喜歡跟自己過不去,專門找自己的麻煩,是不是上輩子有仇呢?這是哪門子的自利行為呀

俗話說「事不關己,關己則亂。」,似乎有些道理,明明說好要自利的,卻做了一堆自戕的勾當。下一回再做這些損己的勾當時,當記得「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教訓,就暫時忘了上輩子有仇吧,盡量的對自己好些。

2016年3月5日 星期六

如是我聞


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法,如是我聞,又作我聞如是、聞如是。通常是佛經的開頭,「我」是指阿難自稱聞道於佛陀。也就是說這些佛經並不是出於佛陀真跡,而是阿難聞道於佛陀時所整理的筆記。那麼真跡與筆記有何差別呢?其實就是一手傳播與二手傳播的分別吧。

話說阿難是佛陀學說的重要嫡傳人選,或者說是盡得其真傳吧,所以這樣的二手傳播仍然算是原汁原味可是一般的二手傳播只是隨意發生的情況,究竟能傳達多少真義呢?我想這應與當時的情境與媒介有關。

話說人的感受會因為個人因素而有所改變,譬如說別人碗裡的清蒸臭豆腐聞起來很臭,可是吃在自己嘴裡的清蒸臭豆腐卻變香了,如此一來,聞者與食者所傳達的訊息便有極大差異再譬如說重金屬的樂音有些人覺得很有震撼感,但對有些人卻是刺耳難忍的噪音,他們的感受如何相同呢?

以上都還算是沒有私心的即興傳播,但如果傳播者是個有心人又會如何呢?我想羅生門的故事會是最傳神的註腳。也就是隨著傳播者的私心即能演繹出另一套劇情,最後弄得真假難辨而是非不明,即使福爾摩斯再世恐怕也要花上一番功夫才能辨明。

濠梁之辯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傳播者與接收者之間本就存在著差距,如果文化、認知方面不是一夥的,那麼傳播的效果必然打了相當的折扣。

重要經典裡由後人二手傳播的其實還不少,譬如四書裡的論語便是著例,而歷代強加的註解裡更是充斥著穿鑿附會的意圖,有朝廷的愚民心態、有迂儒的食古不化、有鄉愿的世俗人情如果修習者沒有相當的判斷能力,恐怕只會淪為傳聲筒而不自知是故,《孟子·盡心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