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30日 星期日

搔腦袋

如果你一時搞不清楚情況因而窘迫的時候,你能怎麼化解呢?有時候啊,過多的語言可能壞事,還不如搔一下腦袋以表明你的搞不清楚情況吧,而旁人多半一看便明白你的窘迫了。所以囉,此時無聲勝有聲了。也就是說身體語言是很重要的,如果你這會兒不方便解釋的話。

如果你一時想不到如何得體的回應某個唐突的話題時,你又該如何地閃避呢?這時候好像也是搔搔腦袋就可以了;你彷彿被對方難住了,其實你只是不想理睬他啦。就是嘛,怎麼有這麼扯的人,哪壺不熱提哪壺的;還故意假裝跟你很熟,其實只是路人甲啦;奇怪咧,就是有那麼想蹭別人熱度的人啊。

為甚麼要搔腦袋呢?或許頭腦就是你意識的所在,而搔腦袋或許表示摸不著頭腦只能勉強地搔一搔囉,意思是說這狀況與你的意識連接不上了。俗話也說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就不知道這是在說丈二金剛自己摸不著頭腦,還是說圍觀的旁人摸不著金剛的頭腦了。

其實搔腦袋只是單純地暫時化解你的一場尷尬罷了,如果你一直以搔腦袋示人的話,就像隔壁村的某人一般,那會不會也被人視為腦袋有點那個的啊。所以啦,如果一直沒有發出有意義的且發人深省的言論的話,那麼大智化愚與大愚化智的區別會不會就這麼越來越模糊了呀。

2023年7月27日 星期四

習慣之依循舊例

中國人啊別的可能沒有,可是舊例特別多;既然有那麼多舊例,依樣畫葫蘆最是簡單了,又不會招致批評,那就依循舊例吧。依循舊例的老中國窮困了那麼多年,那麼你覺得那些舊例都還管用嗎?你的腦袋不是很聰明的嗎?為甚麼不能思考一下究竟該怎麼做才好呢?

比如說,以前拜拜都要準備很多金紙、鞭炮,還要三牲五禮,搞得是空氣汙染,然後拜完拼命吃掉那些祭品,你覺得這樣妥當嗎?醫生不是說肺不是很好的,要盡量避免處於空氣汙染的環境麼,還有三高也是要注意的,不然後果難堪啊;還有啊,景氣總是不怎麼好,三不五時就要準備大量祭品,受得了嗎?如果都依循舊例的話,以後的日子還怎麼過呀。

再比如說,中國人向來注重黃曆上的吉凶,嚴謹的做什麼事都要慎選個好日子以趨吉避凶的吧;那麼請問遇到凡事勿取的大凶日該怎麼辦呢?事情都不用做了嗎?有些事情是必須維持的,比如重症開刀、國防安全、教育生養等,難道都要開天窗了嗎?更有甚者,值此大凶日還要不要去上班了呢?萬一真遇上危險了怎麼得了啊!

話說從頭,有人說舊例是先民智慧的結晶,同樣一本黃曆其實告訴你何時適合栽培何種作物、適合收什麼漁穫、適合辦甚麼大事、還有飲食注意等,這難道不夠重要的麼!所以囉,都說水可以載舟亦可覆舟,就看你怎麼去取捨了嘛,而不是甚麼都要照單全收的呀。

2023年7月21日 星期五

習慣之急功近利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對膠西王越大夫不得為仁》:「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急功近利」是個成語,指急於求得成效,貪求眼前利益。如果你為了解決某些問題,多半是因為這些問題正困擾著你,冀望儘快得到改善的吧;那麼「急功近利」成為一種習慣,那便不足為奇啦。

只是問題好像解決了,但問題的根源似乎還是盤踞在那兒呢。比如說某地的治安不太好,於是政治領袖便下令整治治安以改善聲望;你想啊,治安如何拯救呢?當然是加強警力掃蕩囉;治安是可以在短期內改善,但敗壞的風氣未改,這只是治標的應急方法而已;等哪天警力掃蕩鬆弛了,必然要故態復萌的啊。

那麼你說不只是治標的話又該當如何呢?聽說過十年樹木而百年樹人吧,改善社會風氣須從改善教育厚培道德著手,而教育的整治從來不是三、五年可以見成效的;可是你的任期等不了那麼久啊,那麼該不會是前人種的樹只為了後人的乘涼吧?據說好像就是這樣子的。

既如此,那麼教育的事就不關你的事囉;好像也不是這個樣子的啊。所以啦,董仲舒才會說:「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的嘛。好啦,別扯遠了,你當然管不著什麼教育大眾的事了;那麼調整好自己的習性總該責無旁貸了吧,而這樣的事據說也是急功近利不得的呀。俗話不是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嗎?,聽說要費的勁兒可大囉。

2023年7月17日 星期一

習慣之自我設限

聽說過跳蚤實驗嗎?據說跳蚤跳起來的高度總是超過其本身高度的100倍,於是科學家對「生物界跳高冠軍」的跳蚤作了一個實驗。科學家將跳蚤罩在一個玻璃罩中,然後拍桌子,跳蚤碰到了玻璃罩,並且在連續數次之後,跳蚤改變了跳起的高度,以適應環境的變化。如果降低玻璃罩的高度又會怎樣呢?結果跳蚤繼續改變了跳起的高度,以適應環境的新變化。

有人說:「跳蚤改變了跳起的高度,以避免碰撞玻璃罩的行為」係躲避在「舒適圏」裡,當你拿走玻璃罩之後啊,跳蚤依然躲避在「舒適圏」裡;也就是說跳蚤已經自我設限了跳起的高度了;那麼請問你也有所謂的「舒適圏」嗎?比如說安於目前的工作環境,不希望有任何新的衝擊與挑戰。

俗話說「初生之犢不畏虎」,這句話比喻膽大敢做,無所畏懼的年輕人。大家應該都經歷過所謂的無所畏懼的年輕人的時期吧,那麼請問你是否依然無所畏懼呢?如果不是的話,請問從何時開始有所畏懼了呢?據說當你開始享受幸福時,你已經有所畏懼了;如果你掌握的幸福越多,那麼你的畏懼好像也越來越大了。畏懼甚麼呢?據說是畏懼失去了已經擁有的幸福。

如果上述的推論正確的話,這是不是表示擁有越多的幸福,自我設限便越大了呢?比如說你從一個一無所有的無所畏懼的年輕人,經過一段奮鬥之後已經有房、有車、有配偶、有小孩、甚至有錢了;你的幸福夠多了,而你的自我設限已然大到不想再面對新的衝擊與挑戰了;是這樣的嗎?

2023年7月13日 星期四

習慣之懶散

元.馬致遠〈四塊玉.酒旋沽〉曲:「本是個懶散人,又無甚經濟才,歸去來。」。據說懶散是一般人的天性,勤勞反而是少數人的特質;於是勤勞的人想方設法賺取懶散者的錢。比如說越來越多家庭不開伙了,只能四處找吃的,而那些勤勞的人便開餐廳招待這些外食的人。

為甚麼一般人的天性是懶散的呢?你想啊,要從別人的口袋裡掏錢談何容易呀,好不容易找到可以餬口的活便已然釋懷了,幹嘛還要計較呢?依管理學者的說法,這叫做安樂窩,而奮發的人需要離開安樂窩才能發現新天地;只是發現新天地通常是有風險的,誰知道裡面藏了多少稀奇古怪的坑呢?

俗話說:「可以坐著就不用站著,可以躺著就不用坐著。」,果不其然,據說某些國家已出現所謂的躺平族了。據說他們的理由是再掙扎也沒有甚麼用處,只好躺平啦。是的,如果實在找不著發展的機會,那麼對社會的期望已然落空,不躺平難道還要給自己罰站嗎?

如果已然躺平的話,上帝也幫不了你了。也就是說機會是給有心人的,既已躺平的話當然抓不著機會囉。再不濟至少也要找個可以餬口的活幹著的嘛,不然是你還有吃不完的家底嗎?比如說啃老之類的。如果正在啃老,你那可憐的雙親還能供養你多久呢?待你啃不著時恐怕已懶散成性而不適工作,看來只好當遊民了。

2023年7月11日 星期二

怎奈日頭赤炎炎

據說最近已達千年來最熱的平均氣溫了,可是現在才剛開始放暑假耶,這意思好像是說平均氣溫還有機會創新高喔;不是說平均氣溫不可比工業革命初期高出兩度,不然的話南極有可能持續融化,使海平面上升若干公分的呢。據說有些城市只在海平面上面一點點而已,那不就是要沉淪了嗎?

平均氣溫升高好像不是只有造成南極融冰問題而已,據說近來天氣極端化與此攸關,怪不得一下子熱浪侵襲,一下子暴雨侵刷的,到處出現了人命損失的訊息。比如印度有人熱死有人溺死甚至還有土石流肆虐;據說美國也是有熱浪、洪水為患,還宣布緊急狀況哪。還有日本、中國、地中海沿岸各國等也都出現熱浪、洪水的消息,據說狀況也是蠻慘烈的。

據說太陽已屆中晚期,怎麼會越來越熱的呀?不是說青壯時期比較狂暴嗎?都已過中年了怎麼還老當益壯了呢?還有啊,一千年乃至一萬年對於太陽而言只能算是一剎那而已,不可能突然間變熱了呀!莫非其間另有隱情,所以造成今日爆熱了的窘境了嗎?

科學家說當然有隱情啦,工業發達了之後啊人類社會使用石油當作燃料的行為越來越勁爆了,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激昇已然形成溫室效應了啊。這是在說蒸籠嗎?難怪北台灣台北盆地夏季時的氣溫比南台灣還要炎熱了。據說在夏天只要被高氣壓壟罩著的地方都熱得不得了,而低氣壓盤據處則暴雨好像用倒的一般囉。

2023年7月9日 星期日

習慣之不服輸

有人說不喜歡輸的感覺。是的,世界上肯服輸的人畢竟不多,輸的感覺尤其不舒服;於是不服輸很容易成為一種習慣,只要形式上仍有可為的必然再度捐輸,直到尾大不掉為止。比如說買股票吧,股價掉了一大截當然要繼續攤平囉,跌深總會反彈的嘛。問題在於你不知道這是谷底還是左肩。

也有人說如果輸了懂放手的話,就不會傾家蕩產了;那麼傾家蕩產的人必然是那不服輸的人囉。比如說賭香腸吧,一直想拗下去的人必然以為總會贏一把的吧,哪知道那一把還沒到已然輸到脫褲子了。再比如說投資者以為景氣終將逆轉所以一再地增資,直到耗盡家財還是沒有看到那春天的燕子。

請問你不服輸嗎?有人說不服輸的人容易成功,可是世上不服輸的人那麼多,為何成功者卻很少呢?是不是取樣出了問題呀?或許還真是取樣出的問題,比如說能成功者必然不服輸,但是不服輸的只有少數能夠成功的呦,請問你要不要依然當個不服輸的人呢?有人說雖千萬人吾往矣,大夥都能成功的話,這算甚麼榮耀呢?或許不服輸就是一種天性,既然不服輸當然要奉陪到底囉。

輸的容易出問題,那麼贏的總沒問題吧?有人說難得手風正順,不加碼怎麼可以呢?或許正是全賭上的時候了,只要贏得了這一回就是翻面的時候啦。當然囉,全賭上的必然是要翻面的,只是翻上檯面還是翻到陰溝裏,那就要看八字購不夠硬了;據說,賭王的戲碼都是這麼演的。

或許你以為說的是賭場裡的事,其實商場與戰場的情形也差不多是這樣的

2023年7月6日 星期四

習慣之批評

維基百科說:「批評(英語:criticize),又稱審評(judge),一般是強調指出事物的負面或是缺點,從而作為改善事物的提議,不過有時批評可能指普通的評論而非負面評論,或者僅指出缺點而不提出改善建議。接受批評可以幫助我們認出錯誤,並從中得到益處。」。維基百科是從事物主方的觀點來看待批評的,可是若從客方或第三者來看的話又是怎樣呢?

其實群眾還蠻喜歡批評的,尤其是那第三者,反正似乎用不著承擔責任與傷害,而且背後的批評好像也無須當面對質,反正閒著也是閒著的嘛。這在網路發達的時代那就更方面了,批評的標的無處不在,發聲的機會隨時都可以,就這麼批評批評著好像成了一種習慣了,正好打發那些無聊的時間。

俗話不是說想批評的話雞蛋裡都能挑出骨頭的嘛,不然怎麼孵出小雞來呢?是的,小雞當然是從雞蛋孵出來的;但是那必須是已受精的蛋,而且還要辛苦的孵化若干天才會有的,與賣場裡的雞蛋不可混為一談的喔。可是沒辦法呀,誰讓它使人看了不順眼,不順眼的當然要批評幾句囉,有話憋著多難受啊。

蘇東坡與佛印的故事聽說過嗎?據說有一天,佛印禪師和蘇東坡在禪堂打坐。蘇東坡忽然問禪師說:「禪師!你看一看,我坐在這裡像什麼?」佛印禪師仔細端詳說:「好莊嚴!學士眉眼慈柔含笑,身相端嚴,就像一尊佛祖。」蘇東坡很滿意禪師的答覆。過了一會兒,佛印禪師對蘇東坡說:「學士!你看看我,坐在這裡像什麼?」蘇東坡心裡想,平時被這老和尚佔盡上風,弄得灰頭土臉,今天逮到這個機會,給他一點顏色瞧瞧。蘇東坡回答:「禪師!我老實告訴你,你就像一堆牛糞。」佛印禪師聽了毫不介意,只是呵呵一笑。

蘇東坡以為勝過佛印禪師一回,洋洋得意,逢人誇口自己的聰明,讓佛印禪師啞口無語。蘇東坡的妹妹聽完哥哥勝利的經過,嘆了一口氣說:「哥哥,你輸了!」蘇東坡不明白問:「我怎麼會輸呢?明明是禪師反駁不了我的回答,怎麼是我輸了呢?」蘇小妹說:「哥哥,人家禪師心中是佛,他看你就是佛,你的心中是牛糞,所以你看到禪師就是牛糞呀!」。

這樣的故事似乎告訴我們批評的習慣不經意地顯露出內心的那個啦,如果不介意內心的XX發展,就繼續批評下去啊;反正嘴長在個人臉上,心業也反映在個人的身上,就那個啦。

2023年7月2日 星期日

戲說良心

《孟子.告子上》:「雖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猶斧斤之於木也。」。按造孟子的說法,良心大概是指仁義之心;這與一般對良心的說法「良心即善心」好像還是有些差異的;善心泛指仁愛之心,與義的關係似乎不大,也就是說良心是一種善舉而不必然是義務。

或說人性本善,天生就有良心的。比如說三字經開章明義便說:「人之初,性本善。」;可是為甚麼有些人的良心泯滅了呢?三字經接著說:「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這意思是習性不好的話就會背離,還有教育不得法的話也會有所偏差的。

俗話常說「良心被狗吃了」,這其實是甩鍋給狗了,有沒有良心是人自己的事,干狗何事呢?話說狗與人親近似乎也感染了些許善心,比如說會照顧小雞、小鴨、小貓之類的。當然啦,狗還是有野性的,肚子餓壞了甚麼都吃的,據說甚至牽連其飼主與小孩喔,不可怠慢的。

長輩規勸後輩時,或謂做壞事者將良心不安,那麼良心的安與不安有何意義呢?據說人過世後必受審判,為善者升天堂而作惡者下地獄,那麼眾生凡數十億該如何記載其善惡呢?如果以出生時的良心作為基準,為善則添而作惡當減,那麼死後只要檢視其良心狀況則善惡自明矣,蓋難抵賴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