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30日 星期日

急功近利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對膠西王》: “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成語詞典說急功近利為急於求成,貪圖眼前的成效和利益。會急功近利的大概有兩種人,第一種為猴急性格的,缺少瞻前顧後的功夫,通常難被看好;第二種為內憂外患想轉移焦點的,你說這樣成嗎?
俗話說強摘的瓜不甜,可是為甚麼呢?因為根本來不及成熟嘛。清·俞萬春《蕩寇志》:“看來此事,事寬則圓,急難成效。”,所謂事寬則圓,因為需要時間與空間好讓人事圓滿,而人事既然圓滿,那就天時、地利與人和皆齊全了,那時想要說不成怕還有人反對了呢。
台諺說「吃緊弄破碗」,吃緊通常不至於弄破碗的,那只算一種隱喻罷了;只不過吃相這麼難看,當然引起旁人的注意與撻伐啦,那就不只弄破碗那般輕鬆了。還有,這麼囫圇吞棗的當然傷胃囉,如果還氣急敗壞的恐還傷肝。如果因此而壞了大事,那恐怕更要傷心了。
西漢·戴聖《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換成白話文或為ㄧ步一腳印,逐步才能踏實。佛家常說功德圓滿,那麼如何才能功德圓滿呢?恐怕還是ㄧ步一腳印吧。講到ㄧ步一腳印,三歲孩童也懂得的,怎麼就有人不怎麼懂了呢!

2018年9月28日 星期五

雪上加霜

成語詞典說:「雪上加霜比喻接連遭受災難,損害愈加嚴重」,而出處為《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九:“饒你道有什麼事,猶是頭上著頭,雪上加霜。”。對此我覺得有些奇怪,結霜為天氣大寒前的過程,而寒透了加上水氣足才有大雪紛飛的日子,那麼雪上加霜該有甚麼意義呢?應屬疊床架屋的概念吧,怎麼攀上「接連遭受災難,損害愈加嚴重。」的呢?
中國的文化悠久,穿鑿附會的情況自然不少,長期發展下來弄到失去本意的也就不奇怪了。比如「衣冠禽獸」原指文武官員繡在補服上的圖樣,文官繡禽、武官繪獸,於是朝野間便謂之「衣冠禽獸」,係屬當官的光榮的標記,可是現今的意思呢?再比如「空穴來風」,原義為有風從洞穴吹來,比喻消息和傳說應是有根據的。而現在卻指消息和傳說毫無根據。
有自然演變以及穿鑿附會的那不奇怪,可是居然也有刻意的指鹿為馬的呢。《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丞相趙高意圖謀反作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秦二世曰:「馬也。」秦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向身邊左右大臣詢問,左右或默。或言馬以巴結順從趙高。群臣皆畏懼趙高,莫敢言其過。
語言為溝通的工具,本身應該屬於中性的,可是使用的人怎麼想的,那就難說了。口才便給的可以化腐朽為神奇,更可以生死人而肉白骨,至於顛倒是非的那只是小事ㄧ樁就不在話下了。所以與其辨別文字的真意,不如觀察人心的真偽,故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廋哉?」

一知半解

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辨》:“有透徹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宋朝離現在約有千年,意指前年之前已經發生過一知半解的事了;事情能夠透徹才能全面掌握,那麼一知半解是否代表可以掌握住一半呢?或許知道的這一半真的可以掌握到,可是不知道的另一半所產生的問題恐怕難以收拾。
譬如法國大革命之後所得到的珍貴民主,竟然引起了一段不算短的治理混亂,民眾須得在混亂中體會民主的真諦,然後才能享受民主的甜美果實。我說治理混亂其實沒有透露真實的情況,根據歷史,那一段日子據說相當恐怖,也因為夠恐怖所以才能有透徹之悟。
譬如說基改食物,剛發明時的歌功頌德者以為可以功參造化,而廣大群眾莫不額手稱慶,以為飢荒的日子永不再臨;可是如今很多副作用被暴露出來了,頓時成了過街老鼠;為了自保,食品商還須在包裝上註明本產品絕無使用基改食物,但民眾依然半信半疑的。
說實在的,人類的智慧仍然有限,無從判斷所知是否已達全部,那豈不表示一直都屬一知半解的情況呢?你想想看,科學突飛猛進,今日的新發現確實在昨日以前一無所知的;或許有人會說,可是好像也沒發生過甚麼災難呀!其實災難確實會發生的,譬如早期的原子試爆,還派軍隊在遠處駐守觀望著,那後果如何不難想像吧;所以仍然一知半解的事還是要謹慎從事的好。

2018年9月27日 星期四

半途而廢

《禮記‧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難已矣。」。維基百科說《禮記》不僅是一部描寫規章制度的書,也是一部關於仁義道德的教科書,那麼裡面記載的乃修身、養性、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所以要大家終生奉行不悖。可是,如果屬個人前途的抉擇,依然不能半途而廢嗎?
有人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譬如愚公移山,就算歷經數代終能完成大事。可是我們聽說那些白手起家的經常歷經各行各業,最後才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那麼此前的經歷多半為半途而廢的,難道不恰當嗎?有時候所謂的初心實在分不出該屬於哪個時期的,反正得到最後勝利者為王嘛。
這麼說,那是隨時可以改變心意嗎?台諺所謂「一年換二十四個頭家的」,將來有可能白手起家囉?其實能白手起家的其意志相當堅定,會改行只是尚未找到理想的事業,一旦立定志向就不會半途而廢了。如果半途而廢屬於你的習慣,那麼「一年換二十四個頭家」將等著你去實現。
半途而廢可能正確也可能錯誤,投資專家說平均三個投資才有一個正確的,那麼放棄其中兩個應屬他睿智的選擇,不存在半途而廢的情節。所以當你即將半途而廢時,應仔細分析你的狀況,係屬時機不佳的自然淘汰,抑或意志不堅所致呢?如果你想清楚了,就勇敢的行動吧。

2018年9月26日 星期三

心血來潮

封神演義˙第三十四回:但凡神仙,煩惱、嗔痴、愛欲三事永忘,其心如石,再不動搖;心血來潮者,心中忽動耳。亦用來比喻未經深思而突生的想法。心血來潮大家應該都有過,只是凡人雜念太多,不具太多意義;神仙就不一樣了,戲裡常出現的情節:文曲星轉世的未來狀元有難,引起某位神仙的心血來潮,掐指一算已知原委,立即出手搭救云云。
你我皆凡人,管不著文曲星轉世的是否有難,那麼心血來潮能有甚麼作用呢?講心血來潮有些文謅謅的,如果說成突發的靈感,您應該就能明白了。比如說老趙正覺無聊,搓手搓腳的,突然想到好久沒有吃泡麵了,來個泡麵配手搖飲料應該有些意思。
解饞的心血來潮可能沒有多大深意,可是有些料理好像就是這麼被發明的,譬如說北斗的肉圓、台北的雞排、…。有人說凡人皆有佛性,說不定心血來潮原來管用的,只是不明究理而已。據說很多發明家絞盡腦汁百思不得其解的,在偶然的心血來潮時終於發現妙方。
都說現今已屬創意的時代,那麼創意由何處來呢?觸類旁通或許為辦法之一,放空冥想或許也可以,其實偶然的心血來潮更管用。我們或許不清楚怎麼發生心血來潮的,無法控制自如;幸好心血來潮經常會不請自來,既如此,就把它當作創意的泉源吧。

2018年9月25日 星期二

當物價追上薪資漲幅

經濟學家說物價溫和上漲為必然趨勢,稱為通貨膨脹。比如生活中要用的東西樣樣皆漲,記得小時候曾經吃過一碗一塊錢的麵,依目前的物價恐怕在三十元以上。以前常開玩笑說萬物皆漲,只有薪水與雞蛋不漲,曾幾何時,雞蛋已偷偷漲價好幾倍了。
受薪階級通常覺得薪水不漲,其實薪水還漲的,只是漲的特別慢而已。所以漲不漲不能只看絕對數目,應該看相對數目才行。記得民國六十幾年時經濟剛起飛,那時的薪資漲幅大於物價漲幅,一下子大家都變得有錢了,所以才有台灣錢淹腳目的盛況。
薪資上漲是種幸運,可是薪資追不上物價卻為常態,那麼當不幸降臨時如何自我解套呢?經濟學家說通貨膨脹時該掌握物資,只有通貨緊縮時才掌握通貨,所以薪資漲幅大於物價漲幅時當個受薪階級很好,而薪資漲幅小於物價漲幅時,開個小店經營買賣比較划算。
如果你不想當個生意人,就該想點別的方法了。比如住鄉下的消費少,搬到鄉下住就可以省錢了;當然了,都市的薪資水平高,還要在都市裡上班然後拿薪水到鄉下去用,就管用多了;還有,如果增加的效益比交通費用高,那就沒問題了。方法應該還有很多,水都淹到脖子了快點想想嘛。

2018年9月24日 星期一

松柏長青

《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莊子·讓王》:“臨難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君是以知松柏之茂也。”。教育雲說:「松柏長青比喻壽如松柏之長青不衰。常用為祝人長壽之辭。」。我們常接觸到的為教育雲的說法,可是松柏之後雕或者松柏之茂的原意不在長壽與否,而是堅貞不移、經得起考驗。
話說植物分為落葉植物與常綠植物,而常綠植物又分為闊葉植物與針葉植物。常綠的闊葉植物應該抵禦不了寒冷的,如果遇上寒流可能直接掛掉而不只掉葉子而已。那麼常綠的針葉植物如何抵禦寒冷的呢?古書說它們堅貞不移,其實們的葉子藏著秘密。
為甚麼叫做針葉植物呢?有人說一看就知道葉子長得像針一樣嘛,其實只有松樹的葉子像針,柏樹的葉子不像針而像鱗片,總之都很細小以量取勝的。為甚麼要如此細小呢?與抵禦寒冷有關,據植物學家說細小的葉子可以保溫與保濕,大概與表面積縮小有關。
我們以松柏長青形容長壽,那麼想長壽的人是否跟長相或態度有關呢?人非植物,當然不是葉子長相的因素,所以跟態度攸關。你有沒有發現長壽的人的脾氣都比較好呢?因為脾氣好的少與人衝突也少傷身,較符合長壽者的要件。物有物性,少折損自然長命的吧,可是你要率性而短命,抑或吞忍而長命,那就看你喜歡的了。

2018年9月23日 星期日

明月幾時有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唯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關於明月幾時有,蘇軾是這麼說的可是如果問起詩仙李白,或許他會說手上有酒且詩興大發時大概就有了那麼請問您明月幾時有呢?您又會給出甚麼樣的答案呢?
如果你問尋常人等,明月幾時有?或許會說只要晚上天氣晴朗時就有啦,這還需要問嗎?可是如果你問詩仙以外的詩人,或許會說應是中秋的一輪明月,其他的就差些了,看不上了。話說台灣的中秋,經常不是鋒面過境就是颱風肆虐的,好像很久見不著中秋的一輪明月了,今年聽說也是的。沒明月,只好就著路燈烤肉囉。
話說一年到頭有十二到十三個望月,按理說一輪明月應是常見的。有時候十六的月亮似乎還比十五的更圓些,而且中秋的明月似乎也不是最明亮的,我覺得十月或十一月的圓月還更清亮些呢。如果心情好的,無論陰晴圓缺似乎都是好月,都適宜人約黃昏後如果心情不好(或許正好密友吹了),縱有中秋的明月又有何用呢
有人說明月代表幸福,那麼你對幸福的看法呢?《論語·雍也》子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這意思是不是說顏回只要一簞食一瓢飲就覺得幸福了?菲律賓人說他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那麼菲律賓該有多少個顏回呢還有,最重要的,請問你自己覺得自己幸福嗎

2018年9月22日 星期六

信誓旦旦

《詩經·衛風·氓》:〝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百度百科的語譯:「回想少時多歡聚,說笑之間情悠悠。當年山盟又海誓,哪料反目竟成仇。不要再想背盟事,既已恩絕就算了。」。旦旦,即怛怛,誠懇貌。信誓旦旦若翻成白話文或許叫做拍胸脯掛保證吧。
為甚麼要拍胸脯掛保證呢?或許只為取得信任,或許別人壓根兒就不信,只好出此下策囉;那麼上策該是甚麼呢?如果事理明白,何需信誓旦旦呢?如果牽強附會的,當然只好以信誓旦旦慎重其事了。所以信誓旦旦或許是用來文飾的,有此情形的反而更需注意了。
日常生活裡甚麼事情會需要信誓旦旦呢?比如有人向你借貸,必然信誓旦旦將來必還的,不然怎麼讓你掏錢;比如有人向你示愛,甚麼山盟海誓、海枯石爛的,其實人的壽命有限,根本管不了海枯石爛的事,而山海有靈的話應也無暇理會人間俗事;如果有人跟你這麼說,肯定心裡有鬼。
兩情相悅應屬自然反應,相悅來時無需任何誓言,相悅去時任何誓言也不怎麼管用。借貸時憑恃的應為信用,而信用須靠行為證實,怎麼發誓也不該做準的。所以信誓旦旦只屬於道德上的承諾,完全沒有法律效力的。以上所言本人絕不信誓旦旦,信不信皆由你。

2018年9月21日 星期五

欲蓋彌彰

《左傳·昭公三十一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蓋而名章,懲不義也。”。如果沒有跡象,事情通常會被忽略,或許就此埋沒;可是如果當事人害怕隱情曝光,動手作了些善後的舉措,或許反而引起了別人的注意,不想曝光的事情反而曝光了。
有個民間故事:有人把銀子埋藏地下,上面留字寫道:「此地無銀三百兩」。鄰人張三偷走了銀子,也留字寫道:「隔壁張三沒有偷」。這樣的故事好像刻意為欲蓋彌彰這個成語寫的,如果沒有留字,誰知道此地有銀三百兩呢?如果張三夠聰明,也不會跟著留字了。
故事或許用來警示人的,可是有些人學不會教訓,仍然犯了同樣的錯。比如有人習慣說謊,為了圓謊需說更多的謊,而謊話多了很容易露出馬腳,也算是欲蓋彌彰的事例吧。如果心裡篤定,應該不會有過多的反應,而心裡有鬼的,自然會按耐不住的。
《禮記·大學》:“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行端坐正的人當然沒有甚麼好掩蓋的,換句話說,沒幹見不得人的事才能行端坐正的,要不然很難隱瞞。《論語·為政》:“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看來也呼應了此看法。

2018年9月20日 星期四

女為悅己者容

《史記.刺客列傳.豫讓》:「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吾其報知氏之仇矣。」。豫讓為戰國時期晉國人,當時為封建時代,豫讓說這話係為了報主人智伯的仇時向仇人趙襄子說的,現今已演變成為民主時代,"士為知己者死"的情懷已散,可是兩千年後的"女為悅己者容"仍好像不散的幽魂,而且似乎變本加厲了。
話說"女為悅己者容"所以需要打扮,其實打扮還不是重點,保持好身材最為困難,沒有好身材的縱使會打扮也沒用。女人為了保持好身材經常束著腰,而束腰導致消化困難,換成我只要個把時辰就肚子痛了,她們竟然可以束一整天,甚至長期束著。天啊,真不知道如何忍受的。
還有體重無法控制的,即便束著腰也很奇怪,所以必須節食。如果換成我一餐沒得吃就會難過,一整天沒得吃彷彿世界末日,怎麼可能長期節食呢?其實女生好像都可以的,那是一種女生專屬的秘技,男生學不來的;尤其當意中人出現時更如此。
很多女生把自己餓成了紙片人,以為很受歡迎,其實男生不喜歡過瘦的。《詩經.周南.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窈是深邃的意思,形容女子心靈美好。窕是幽美,形容女子容貌姣好,指內外在美兼備的女子。現代人誤以為窈窕淑女即苗條淑女,拼命的虐待自己,看來似乎搞錯了方向。

2018年9月19日 星期三

脫穎而出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蚤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平原君竟與毛遂偕。」。穎原指「稻穎」,穎亦泛指事物的尖端如「鋒穎」,這段傳記即記述「毛遂自薦」的典故。
話說那稻穀在脫穎之前處於韜光養晦的時期,默默地承受著日月精華,默默地累積營養;由於被稻殼保護著,到底成熟了沒有一般人難以瞭解,只有經驗豐富的農夫可以知其虛實。對比於現實的世界,也只有伯樂可以相馬,而識人之明為經營者憑恃的專長。
華而實《漢衣冠》二:「黃熙胤奉承地解釋,想藉著師友淵源、故舊情誼來籠絡這位鋒芒畢露的身居要位的武將。」。脫穎之前韜光養晦,那麼脫穎之後呢?或許脫穎之後轉為鋒芒畢露吧,只是鋒芒畢露之後會有甚麼後遺症呢?《尚書﹒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看來做人還是謙虛點好。
《道德經·益謙》:「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按說我即我,不因脫穎而改變了本質,所以成就了勿忘初心。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所以種瓠瓜原不該長出絲瓜來的,而瓠瓜也不該因為得人讚許就自以為變成絲瓜了。

2018年9月18日 星期二

情境學

有些事情已經有經驗了,推論即知結果,比如說「如天雨則地濕,天雨;所以,地濕。」。自從亞里斯多德原創了理則學,我們知道理性的推演叫做理則學,可是人類的思想包含理性與感性,如果只有理性那是不完整的,那麼感性的揣摩該叫甚麼呢?
<老殘遊記續集遺稿>自序》:“若百年後之我,且不知其歸於何所,雖有此如夢之百年之情境,更無敍述此情境之我而敍述之矣。”。文學家描述的多半為感性的東西,那麼老殘的這段自序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線索:或許感性的揣摩該叫情境學。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一路上鳥啼花落,觸景傷情。”,沒錯,情境影響著心理,所以一個故事需要背景的編排才好引人入勝,這些背景包括音樂、燈光、佈景、道具,只要能達到效果的都算好情境。譬如說男女主角相會時應該燈光美氣氛佳的,不然呢?
MBA智庫百科說:"情境學習是指在要學習的知識、技能的應用情境中進行學習的方式。也就是說,你要學習的東西將實際應用在什麼情境中,那麼你就應該在什麼樣的情境中學習這些東西。"。這樣的說法表示類似的情境對於學習效果有顯著效益,在哪裡用,就在哪裡學就對了。MBA智庫百科還說:"情境學習的理論和實踐探討尚在發展之中。可以預見,在未來的幾年中,情境學習與學校教育相結合的形式,還會不斷被研究者和實踐者開發出來。"
話說教育的目的在於快速吸收已經整理過的完整的經驗,可是如果還沒有成為一門學科的那就難有這樣的教育了,只好自行整理與吸收。如果你同意情境的掌控是門大學問,對將來有莫大裨益,那麼你只好當自己的老師自行整理與吸收了,幸好網路世界已然暢通,想自學還挺方便的。

2018年9月17日 星期一

看法

曹禺《北京人》第三幕:“那麼您死啦沒有棺材睡又有什麼關係呢?這都是一種習慣!一種看法!”,我們或許認為事情有沒有關係很重要,事不關己或許可以一笑置之;曹禺先生卻給了我們另一種概念,原來有沒有關係竟然只是看法上的問題,如果改了看法不就沒關係了。
《詩經·小雅·谷風之什·北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幾句經文大家應該耳孰能詳,因為連續劇常引為台詞,意指皇帝時代的家天下,普天之下的任何人均為其臣下。民主時代已經開啟一段日子了,現代人的看法果然不同了,而且高聲的說要自己當家做主也沒甚麼關係了。其實在詩經流行的周朝,周天子為天下共主,但僅為封建體系下的概念,根本還不到皇帝的家天下的專制,而且孟子也曾經說過"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他對這段經文的解釋竟也與大家熟知的大不相同。
拜科學昌明之賜,人們對天文的看法有了極大的轉變,從「地球中心說」到「太陽中心說」到「銀河系中心說」再到「宇宙爆炸說」,到此為止已經沒有所謂的中心說了,這表示已經認清了人類不在任何的中心位置上,終於放棄了以自我為中心的自大的看法。若以今諷古,這以前的人到底怎麼想的,還真的有些莫名其妙呢。
自從民主了以後,意識型態與民粹主義跟著盛行,有些人總是想把自己的看法強加在別人身上,這種小眾思想實在要不得,與大同世界的理想越離越遠了。如果人們弄清了看法上的問題與意義,應該不會這麼狹隘與固執吧。俗話說「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有些人死腦筋的怎麼就不知道轉圜呢?

2018年9月16日 星期日

家後

台語的"家後"係指老婆,可是這是何意呀?難道是只能躲在家裡不能外出嗎?在古代,或許真是這樣想的,但父權時代已遠是不是該有些新意呢?或許"家後是家庭的後盾"會是不錯的想法,也能呼應賢內助的通解,只是這樣的理解就夠了嗎?
話說男主外女主內也是父權時代的產物,雖然現代講求兩性平權,但是就現況言男生的待遇與發展畢竟還是比女生多,所以男主外女主內的情形還是比較多些;如果你家裡女人的經濟能力比較好,男人也愛整理家務、烹煮料理,或許女主外男主內才是比較理想的。
都說"家後"很是辛苦,為了家庭無怨無悔的奉獻一生,如此說來好像男方占盡了便宜,難道真相就是如此嗎?時機歹歹的已經好一陣子了,職場上經常有過勞死的傳聞,但是你有聽說過在家過勞死的麼?經營下滑難免裁員,大環境不好的話就處處裁員了,請問在外打拼會被裁員,而主內的也有被裁員的嗎?
其實只要大環境不好,無論主外主內都會更加辛苦的;偏偏這些年來大環境一直不好,據說未來也難改善,那麼該怎麼辦呢?前面說過的,大環境不好應以經濟為優先考量,誰的經濟能力較強就主外,而另一個當然就主內囉;或者兩個都不太行只好都外出赚錢,那麼須有共同分擔家務的共識;不管你家屬於哪種狀況,都應有配套的處置,不然後防空虛的哪來的戰力呢?

2018年9月13日 星期四

個性的缺陷

《史記·淮陰侯列傳》:“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或說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包括萬物之靈的人類在內,因此才有"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之嘆;當然了,相對的也有"愚者千慮,必有一得。"之慨了。也因為如此,人類社會始終是個互助合作的社會。
或說氣度決定格局,而氣度正是個性的重要表徵,那麼氣度豁達者必為開創格局的人麼?看來沒有絕對,只是機會較大而已。通常氣度豁達者不計小節,而管理界的格言"魔鬼藏在細節裡"豈不是預測其失敗嗎?反過來說,謹小慎微者必然成功嗎?恐怕也不是吧,所以氣度豁達者與謹小慎微者還須相互合作才有致勝的把握。
其實各種個性皆有長短處,可是為何有些人只見其長處,而有些人只見其短處呢?大概是過度樂觀與過度悲觀的緣故吧。有人說不到最後關頭絕不輕言放棄,這樣的人應是有韌性的,可是股市裡死的最慘的好像就是這樣的死多頭。有人靈活應變,好比在車流裡喜好鑽進鑽出的人,或許平時比別人節省些時間,可是出車禍的風險好像也比別人高。
《孫子兵法·攻謀第三》:“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孫子的兵法很神,應該好好效法,問題是該知些甚麼呢?現況當然必須掌握,但是未來該如何評估呢?其實未來決勝於敵我的個性,只是有些人只看得見別人而看不清楚自己的,有些人看得見短處卻無視於長處。

2018年9月12日 星期三

救世主

在宗教上,救世主應指基督耶穌,可是文字常被借用,非宗教的救世主是指帶領眾人突破困局的關鍵人物。例如某則新聞的標題:「台灣政府的系統性問題,不應期待救世主一夕扭轉。」;例如某人說的「期待救世主症候群」:「有些企業在找人的時候會陷入神奇的思維之中,就是以高標準找人,卻用低標準檢視原本公司的人,公司內部都沒人會技術,想找一個人就能夠搞定,但薪資卻是一般。」。
在宗教上的救世主是至高無上的人類的希望,可是某案的救世主只是該案的關鍵人物,換成別的時空大概就一文不值了。會成為某案的救世主,或許只是因緣際會的緣故,而這樣的因緣際會無法過度到另一個故事裡。俗話說隔行如隔山,這個行業的救世主只適用於該行業,跨了行就無用武之地了。
台灣的廟很多,到廟裡求神明保佑的人也很多,而所求的五花八門,那麼如果不論甚麼事情都是救世主的話,大概就是無所不在的那位了。所以就算求神拜佛,也應找到何適的對象,譬如找財神爺問因緣,或者找月下老人問財路,應該是難以如願的吧。
就算是某個行業的救世主也是偉大的,即便只是某個企業的救世主,至少受到該企業的敬仰,所以是值得尋求的。要當救世主仍須因緣際會,強求不來的,不過如果機會上門了,卻因自己的修為不濟,那就怨不得誰了,所以平時仍須勤為鍛鍊,才不至於錯失難得的機會。

2018年9月11日 星期二

卡位

維基百科:「卡位可以指籃球等多人球類運動或其它遊戲競技中對對手進行空間阻擋、攔截的動作或方法。」。運動或競技當然有卡位的戰術,不過這只是眾所皆知的那一小部份,社會上還普遍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卡位。譬如想要得到股票發放的股利、股息必須在除權息前完成卡位的程序。譬如各政黨的候選人也須在政黨提名前卡位,才有可能被提名。
說到卡位當然是為了搶位子,而這位子代表著神麼意義呢?古時候爭取皇位繼承叫做爭取大位,搶得大位者利益全得、生殺由之;現在已經沒有皇位了,但是各企業的執行長就是該企業的大位,依然是利益全得、生殺由之。所以位子代表著機會與利益,沒在位子上就別妄想得利。
有人類的地方大概就免不了爭鬥,有真槍實彈的戰爭也有真金白銀的商戰,那麼卡位又代表著甚麼呢?應該是搶奪戰場的制高點或者戰略要點吧。譬如徐州是古往今來的戰略要衝,想要打天下當然需先搶占著。譬如半導體的製程技術關係著產能與市占率,無論如何也要搶先突破。
《左傳.桓公十年》:「周諺有之:『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位子代表著機會與利益,那麼卡著位也將成為眾人的標的,需要耗費龐大資源防守著。如果你處處卡著位,表示你處處需要耗費資源防守著;越多的卡位當然有越多的獲利,可是如果得不償失的話,就該考慮放棄些獲利不豐的位子了。

2018年9月10日 星期一

童話

維基百科:「童話是一種小說體裁的兒童文學作品,通常是寫給小孩子的,文字通俗,像兒童說話一樣。在現代西方文學的寫作方法中,「童話故事的結局」通常指的也是快樂的結局,就像大多童話故事中公主和王子一般。」。童話在教育的啟蒙階段占了相當的篇幅,也影響著個人人格的建立。
我對童話故事的印象保留在故事最後的那一段話:「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沒了壞巫婆的陷害與阻隔,王子與公主真的就能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嗎?現實的世界裡當然不會是這個樣子的,王子與公主也會有不正常的心思,干擾著他們的婚姻生活吧,所以童話也代表著最初的理想,是單純的人際關係。
童話故事理的好人與壞人立場鮮明,一眼就能分別,這與現實的世界不可同日而語,這麼不食人間煙火的故事還有教育價值嗎?或許幼小的心靈不識人間的險惡,只懂得直接的、明白的、二分的善惡價值,因此只能講這樣單純的故事。至於人間的險惡如何分辨與防範呢?只有等他們長大些吧,慢慢從受害當中弄明白它。
有人說成人的靈魂是被汙染過的,不再純真,那麼如何尋找初心呢?或許童話就是思想的原點,告訴你如何分別善惡;這裡的善惡是先天性的,不似後天的混濁難辨。童話裡的善惡無須辨論,因為長大後的你對善惡早已心知肚明(且有成見),如果還需要言辭的辯解,那就不叫初心了。

2018年9月8日 星期六

寧可信其有

元·無名氏《盆兒鬼》楔子:“那先生都叫他做賈半仙,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孩子去意已決。”。在古代無法解釋的事情很多,所以敬天畏地,以宗教的方式尋求寄託;今日的科學雖昌明,依然有很多無法理解的事物,於是借助固有的宗教信仰排遣,其中最重要的說法便是寧可信其有。
如果寧可信其有可以逢凶化吉,其實也沒有甚麼不可以,只是因為寧可信其有便有很多荒誕不經的事情發生,這代價未免太大了。譬如農曆七月是所謂的民俗月,很多事情都刻意避開;如果避開的事無傷大雅那就算了,可是如果一整個月因為心理因素便裹足不前,不會耽誤商機嗎?
任何習俗應該都有當時存在的理由,可是事過境遷之後存在的理由或已消失,如果堅信舊例不滅,可能妨礙社會的進步。科學為何發達?那是因為有人遇到不能解釋的東西執著地尋找答案,有時後找著答案了還要被(寧可信其有的)舊勢力責難,那麼寧可信其有算不算是進步的絆腳石呢?
人類貴為萬物之靈除了能夠手腦並用外,還有追求真理的良知。有時候囿於能力的不足,暫時無法解釋的事情還是有的,但是那不是徹底的信服,有朝一日還是要想辦法可服它。或許玄學還是存在的,只是仍未透徹而已;但是不該是那種沒有章法的,人云亦云的寧可信其有吧。

分寸

唐.韓愈《孔君墓志銘》:“凡在幕府,唯公無分寸私。”。這裡的無分寸私是指一點私心也沒有的意思,古人的長度計量單位只到分寸,這已是可觀測的最低限度。百度百科也說分寸指說話或做事的適量標准或限度,如果逾越了限度就是失禮的行為。
俗話說做人要懂分寸,可是究竟是指何事何物的分寸呢?其實這是句白話,就是指做人這件事的分寸,只要跟做人有關的事物都要有分寸的拿捏。因為古人的長度計量單位只到分寸,也就是說是要拿捏至細微處。當然了,所謂的細微處仍然是沒有充分定義的,勉強要說的話,是指用心的程度,因人而異的。
既然古人的長度計量單位只到分寸,對當今的用途當然已經不夠了,所以應該更要精細些才對,只是文字是用來溝通的,可以聽得懂就行了。我們各行各業有自己適用的計量單位,譬如半導體業已經用到奈米;可是如果你跟人說做人要懂得奈米,請問聽者沒有一頭霧水嗎?
《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夫子事後表示這只是一句玩笑話,任何地方應該都需要音樂的薰陶的。今人把殺雞用牛刀演化為大砲打小鳥,說實在話拿大砲打小鳥還真的是轟不著的,所以做人做事的分寸果然是需要拿捏的呀。

2018年9月7日 星期五

跳躍式思考

《三國志.魏書.郭嘉傳》:「兵貴神速。今千里襲人,輜重多,難以趣利,且彼聞之,必為備。不知留輜重,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出奇兵向來有不錯的效果,為兵家所重用,可是"輜重多,難以趣利,且彼聞之,必為備。"確實是執行上的困難,所以只能"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行動上有輜重多及難以保密的限制,那麼思想上呢?《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可見得戰略思想(運籌)的重要性,竟然足以決勝於千里之外;如此說來,戰略思想上的奇兵與行動上的奇兵同等重要。
行動上有種種限制,而思想卻是海闊天空的;可是如果你的思考是線性的、漸進的,好像還是受著某些限制;如果你的思考是跳躍式的,是不是能從陸軍直接升級為空軍呢?當然啦,想跳躍也須找著可以落腳處,不然可能直接掛了,或者說想要跳躍式思考也須一番訓練,並非一蹴可幾的。
甚麼事能做而甚麼事不能做,社會上有種種規範,可是那是已知的成熟的現況,至於未知的先鋒性的做為呢?思想是海闊天空的,正是籌謀未來突破限制的利器,那麼沒有說不可以的是否就是可以的呢?張國賓《合汗衫.第三折》:「人無橫財不富,馬無野草不肥。」,有時候須冒些險才有大局面的。

2018年9月6日 星期四

弱點

宋·戴復古《寄興》:“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備,妾願老君家。”,這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成語的出處。既然人無完人就是表是只要是人必有缺點,而缺點越多表示弱點也越多,越是無法逞強鬥勝的,除非你能把弱點藏了起來。
如果你與某人爭鬥,你會挑他的長處正面挑戰嗎?除非你不夠聰明,不然一定打量他的弱點何在,所以你的弱點正好是別人攻擊你的把柄。譬如說女孩子打架必然扯頭髮,這是為甚麼呢?因為那一頭長髮正是那攻擊妳的把柄,是既好抓而且扯了又很痛,還有甚麼更適合的呢?
講到弱點,或許你的嗜好可能正是你的弱點。譬如飲酒,很難有人滴酒不沾的,可是有人淺嘗即止而有人卻欲罷不能直至發酒瘋為此;如果你有此嗜好,那麼跟你過意不去的人只要藉故找你喝酒就行了。還有那種喜歡發脾氣的,跟你有仇的人也只要藉機挑撥一下就可以了。
你看那些女明星多半都有那麼一頭飄逸的長髮,不是說那一頭長髮正是攻擊妳的把柄嗎?她們為何都不怕呢?原因在於打架是下策,聰明的女人沒有靠打架出頭的;比拳腳只會是臭男人的伎倆,怕打架找個臭男人當保鑣得了。飄逸的長髮可以是弱點,也可以變成妳的長處,據說天下的男人都是好此道的。

2018年9月5日 星期三

夜路

俗話說「夜路走多了總會碰到鬼」,如今雖是科學昌明仍然無法斷定鬼是否存在,可是疑心生暗鬼,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暗路上,想必心裡有鬼的情況較多吧。那麼甚麼叫做夜路呢?可能只是夜深了還是不得已的躑躅在路途上,還是趁著夜幕低垂逕自幹些見不得人的勾當呢?
兵貴神速,為了能出奇兵,有時來段急行軍恐是難免的。如果路途遙遠(奔襲常見),恐怕就有夜路要趕了,可是黑天暗地的,容易發生敵我不分自相殘殺的慘劇。有時候被友軍誤殺的更甚於被敵人殲滅的,事後檢討起來,恐相互推諉是誰讓大夥們冒險走夜路的呢?
《史記·項羽本紀傳》:“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這意思是說發達了就該榮歸故里,才好光耀門楣、光宗耀祖;那麼出外打拼多年始終拿不出成績來的該怎麼辦呢?是不是在他鄉的白晝卻好比故鄉的夜晚般見不得人呢?幸好他鄉少有熟人,還是努力地幹吧,期待有一天…。
夜幕壟罩之下是有諸般效果的,有疑心生暗鬼的、有趁黑幹壞事的、有暗自努力的。別忘了,我們夜裡最重要的事情是休眠,"日出而作、日沒而息。"總是天地留下的天理,除非萬不得已還是別走夜路的好,小心傷了心靈、道德、身體,或者還真的是遇到了ㄍㄨㄟˇ。

2018年9月4日 星期二

痛下決心

我們偶而可以看到某些社會報導,謂某人原本生活糜爛導致人生每況愈下,後來痛下決心洗心革面,終成浪子回頭金不換。能夠痛下決心當然是件好事,可是所謂痛下決心應指痛了之後才下的決心,那麼痛下決心之前已然造成的身心傷害會不會留下諸多後遺症呢?
俗話常說:「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會痛不外乎氣血不通或者情理不通,因為不通將造成運轉不順,周轉困難,最後只好以痛的型式知會當事人。或許我們該探討痛以前有何認知呢?關於習慣不良或者起居、飲食偏頗有警覺性嗎?都說預防勝於治療,如果能有警覺性或許就沒有這場痛了。
既然已經痛了,表示身體已然在抗議,再不下決心事情就大條了。譬如發燒頭痛是很多疾病的症狀、警告你需要趕快就醫,有些病是熬不過去的,忍著痛只等於養出更大的病。譬如企業經營也會出現ㄧ些警訊,提醒你盡快改善,如果你神經ㄧ向大條,那就等著更大的問題來促使你痛下決心吧。
更有甚者,有些病根本是不知痛癢的,等到發病已然藥石罔效,完全沒有給你痛下決心的機會了。譬如肝病據說是沒有知覺的,那肝是個默默承受的傢伙,直到躺下那一天。譬如過度投資的,只會沉浸於到處開張的喜悅,而周轉不靈將一夕爆發,讓你措手不及。所以痛下決心其實不是完美的,需在不痛時就下了決心。

2018年9月3日 星期一

意思

通常「意思」是指想法或打算,譬如說"針對這件事情您的意思是…"。是人才會有想法有打算,如果不是指人,事情的意思應該是指其引申的意義。有時候喜歡上某人,也會說對他有意思;對某件事情感到興趣,也會說這件事情很有意思。可是中文向來是旁敲側擊莫測高深的,這「意思」有這麼簡單麼?
如果事情真的很簡單,就像吃飯一樣可以輕鬆搞定,洋人習慣說"easy cake"的,而中國人卻說是"小意思";只是這小意思既不是小打算,也不是小喜歡的,到底是甚麼意思呢?有時候送人禮物也會說句"小意思,請笑納",可是這禮物可能還蠻貴重的,又怎麼會成了小意思了呢?
中文疊字通常是加重語氣的意思,譬如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可是我們有時候也會說"那就意思意思吧",卻好像沒有絲毫加重語氣的意思,反而有點那個,那麼到底是哪種意思呢?
有時候情境複雜,不方便開門見山,因此成了意在言外的情形;這時候文字只是表面的意思,至於真正的意思只能心領神會;如果你是個悶葫蘆敲不響的,或者根本會錯情表錯意,那就真沒意思了。文字是用來溝通的,至於到底是個甚麼意思呢?只要雙方明白就行了。

2018年9月2日 星期日

男女有別

《禮記·郊特性》:“男女有別,然後父子親;父子親,然後義生;義生,然後禮作;禮作,然後萬物安。”。坦白說,看到這段經文會有一種莫名所以的感覺,不明白甚麼是男女有別然後父子親的道理所在;通常小孩跟母親會比較親的是吧,即便是世俗的規範依然不能改變這種天性的;只能說這是禮教的束縛,封建時代的思想。
男女當然有別的,這從生理的構造便能清楚分別。如果相信上帝用男人的肋骨造出女人,則同樣犯了禮記的父權思想的偏頗。人類畢竟是物種之一,兩性分別的道理淺顯易懂的,上帝不可能犯這樣的錯啊,只能說聖經畢竟經過人手的編排,還是帶著當代人的思想痕跡。
生理影響心理,男女不但生理有別,連心理也是有別的。比如說女人艱險的生出小孩,與小孩的感情是切身的不可分割的,而男人難以體會這段過程;比如說女人負責哺育的工作,一切心思以孩子為重,所以家庭觀念遠比男人強烈;比如說為母則強,鍛鍊出女人堅毅的性格,這與男人的勇武剛烈是迥異的發展模式。
上帝當然是英明無比的,知道只有男人照顧不好家庭,也培育不出圓融的人格;也知道女人欠缺好勇鬥狠的性格,不利種族的擴張與安全的維護。幸好上帝是英明無比的,創造兩性在體能、性向、心思上的互補,成就分工合作的完美基礎;不信的話,看看女人把頭埋在男人胸膛或者肩頭的密合程度,就了然於胸了。

2018年9月1日 星期六

好的開始

西諺:Well begun is half done.《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個諺語吧,也不會懷疑其可性度,這好比在比賽時先馳得點,士氣與信心都在高端。不過,成功好像沒有那種一半的,好的開始仍需要好的結束,才不至於虎頭蛇尾、功虧一簣,才能修成正果。
以前曾經出現過「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的廣告詞,那是補教界招徠生意的點子,可是很多家長卻信以為真,逼迫著孩子盡早學習(尤其是英文),好像不清楚甚麼叫做揠苗助長的。如果連起跑點都想方設法取巧,那應該是不公平的,而懷有那樣不公平的念頭容易影響心術(包括小孩的心術),到頭來恐得不償失的。
如果不是好的開始那麼就該放棄嗎?《舊唐書·裴度傳》:“一勝一負,兵家常勢。”。這意思是說輸贏該平常心看待,不能輸了一場就灰心喪志。一個人的求學期程在十六年以上,期間經過的考試無數,不太可能都是風光順利的,因此需要培養平常心,以免一朝失利萬念俱灰。
《商君書.戰法》:「王者之兵,勝而不驕,敗而不怨。」。人生是一場長期的奮戰,所謂勝敗只是某一個回合的結果而已,這回合輸掉的下一回合贏回來即可;只是也不能一蹶不振,失去了奮鬥的意志;還有人生的精華是短暫的,待年華老去已然失去了勝利的契機,那麼好的開始怎能輕易糟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