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0日 星期五

位子

《論語·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意思是說卸任的人就應該閉嘴了,這是我國固有的倫理觀念,可是卻經常有人犯了這條。譬如說某前領導人都已經卸任幾屆了有時還是忍不住指導了幾句;如果說別人感激你的意見,或許還不打緊,否則就可能逾越立場了。
車票隨時可買,但固定座與自由座卻有很大的差別,一個保證有座位,另一個要看運氣。為了確定屆時有座位需要付出代價,一般人必須趁早預定甚至漏夜排隊,而有辦法的人則運用了人際關係,也就是所謂的特權。特權必然存在,可是不好張揚,在民主時代裡這可是犯忌諱的。
俗話說換位子就換了腦袋,這是因為立場改變的緣故,也算是自然現象,但對個人而言有言行不能一貫的疑慮。所以新聞常常報導某某人在某某職位前的立場與今丕變,熟不知拘泥於往日言論將無以面對目前的位子。
進一步探討,位子即權力。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意義就是離開位子即失去了權力基礎,當然不好再出意見;有時候亂說話可能嚴重到身敗名裂,就看在位者怎麼詮釋這個事件。講到權力,就是可以命令別人行使他不見得樂意辦的事,所以是既現實又誘人的,所以必然搶破了頭,動輒是要操傢伙使計謀的,就算表面上平靜實則暗潮洶湧、驚心動魄的。
或謂位子即名聲。衛靈公第十五: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有些人可以沒有權力,卻不能忍受默默無聞,那麼清高的位子就成為他的最愛。譬如某某公益團體的理事長、代言人等,或者總統府顧問之類的,既端得上檯面也合乎其德行,可是沒有實際的權力。
或謂位子即舞台。喜歡表演與掌聲的人最能體會這個層面了,他們或許不計較名與利,但是絕對不甘寂寞。<孟子‧告子上>:『告子曰:「食色,性也。」』,孟子借告子的口說出了常人不敢言的天性,但卻遺漏了人愛表現的天性;對某些表現慾強烈的人,拿走他表演用的位子比取了他的性命還要嚴重。
位子不會是長久的,除了歷史定位以外(可是改朝換代時也常改寫歷史)。所以有些功成名就的人的最終意圖就是爭取歷史定位。社會是健忘的,只記得那最起始的,創造了歷史的那一位,好比提起皇帝只有秦始皇最是耳熟能詳的;而提起某個皇朝,通常也只認識開國的那一位。
佛家常說人身只是一具臭皮囊,只有本性才最重要,那麼名利與地位只不過是一個過程,過了就沒了,原不需要爭的;可是現今流行的話語是活在當下,尋求人生的輝煌,那麼凡人如我該如何拿捏呢?阿婆說怎麼才來就要走啦,位子都還沒坐熱呢!

2016年12月28日 星期三

見不賢而內自省

《論語里仁》: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段內容當學生的應該很熟悉,而如今身處競爭激烈的年代,各行各業對於競爭對手的表現非常在意,應無見賢不思齊的現象;可是,見不賢而內自省就不怎麼被奉行了,甚至有些人受到教訓了都還可能是麻木不仁的。
說到「有些人受到教訓卻還麻木不仁」,你或許難以相信竟有這麼驢的,可是事實就是如此,譬如天下雜誌說:「延燒近一個月的台大學術論文造假風暴,賠上學術龍頭的名譽,讓台灣在國際臉上無光。學界論文出包並非第一樁,為何學者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譬如台灣的食安事件層出不窮,每回相關部門都強調已加強管理,可是事件還是一再發生;再譬如每次颱風來臨都傳出淹水,相關部門也一再加強水患整治,但是水還是繼續給它淹;再譬如…。
或許有人說智者千慮還是免不了出差錯的呀,問題在於先進國家總是懂得亡羊補牢,但不夠進步的國家能補救重要者就不錯了。譬如歐美國家出了大事之後總是修法律、改制度的以免再度犯錯;可是大部分的國家只能做出部分反應,而反應之後不了了之的也很常見。
其實最好還是聽從孔夫子的規勸,見不賢而自動地內自省,這樣可以預防掉很多災難。這個世代號稱是地球村的世代,資訊暢通無阻,可以借鏡於前車之鑑的例子非常多,要懂得自我惕勵。俗話說「頂厝人教囝,下厝囝乖」,像這種鄰居的小孩被修理了,自家的小孩就自知該警惕了,其實也是見不賢而內自省的一種方式;當然最理想的是沒人教訓小孩,小孩自動乖了(因看見別人不好即懂得自我反省)
相對於國家/政府/機構,個人更沒有受挫的本錢,所以最好不要等到事情發生了才來學習教訓,而是看到別人的不良示範即懂得檢討自身。如果已經受到教訓了也須趕快亡羊補牢,否則傷害將沒完沒了直到痛改前非。

2016年12月26日 星期一

寫作的動力

好像一般人都不喜歡寫作,我想可能是源於小時候被逼著寫作文,因而產生了反抗的心理及後遺症,這就像小孩被逼迫著彈鋼琴後的反彈行為一般。寫作其實是很好的情緒抒發管道,可以把壓抑在心底的話透過文字排遣出來,而不必擔憂交談對象的種種立即的不適反應。那麼,如何恢復寫作的熱情呢?
雖然被迫的事情會造成反感與抗拒,可是有些人就是天生喜歡寫作的,他們或許喜觀塗鴉般的亂寫,可就是不喜歡正經八百的作文。這樣的人內心有一股寫作的衝動,只是不喜歡被框住的感覺而已,其實寫作沒有題材或文體的限制的,愛怎麼寫就怎麼寫,只要開始寫了,熱情它就爆發了。
你有沒有發覺,靈感來了如果沒有把它寫出來其實也怪難受的,那麼為甚麼要憋著呢?或許有人說靈感不是想來就來的,或許過了許久才來這麼一回;其實這患了想當然耳的毛病,如果把它寫下來了,說不定還會引發下一個靈感呢。有時候靈感就像西藏人喜歡轉的法輪,轉了一圈之後下一個靈感便來了。
很多事情是在無聊的時候產生的,那為何不能是寫作呢?有時候在無聊的狀況下隨意寫些東西,然後再添點甚麼,然後再修改潤飾一番,它就算是個作品了,有誰規定叫做作品的一定要有甚麼規格與品質呢?真看不爽的話,大不了再來一篇便是了;《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不就是這麼說的嗎?哪有人天生就是個行家的。
《 增廣賢文 》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陰。」。一心想要寫個好作品的還真是個挑戰,因為無法保持平常心反而影響了創作的靈感;就像患了便秘的人越是無法方便一般,只要飲食健康後便秘自然好了,所以保持健康的寫作心態,是不患靈感不來的。

2016年12月24日 星期六

學會支配時間

不知道是誰提出了「忙」、「茫」、「盲」的概念,貼切地形容了現代人的生活?好像一開始是李宗盛寫的「忙與盲」,後來演變成「忙、茫、盲」;不論是哪一種好像都恰巧描寫了人生的冏狀。你可以說是從窮忙到茫然再到盲目,也可說是三者一起氾濫成災,其實要解決這些問題只需要一種手段:那就是學會支配時間。
如果你的時間很充裕,還會覺得整天窮忙嗎?也就是說你一天的工作可以分成兩、三天來做的話,你應該可以從容不迫了吧。所以問題出在工作效率不佳而不一定是工作份量太多。譬如說你工作時經常性的分心發呆或者看電視、滑手機,譬如說工作方法不良導致常做白工,譬如說利潤率太糟糕,必須以量取勝等。如果克服了效率的問題,也就是說學會了如何支配時間,你就會覺得時間變多了。
如果你的時間很充裕,還會覺得人生茫然嗎?。也就是說別人一天的工作你可以分成兩、三天來做的話,你應該有勇氣去奮鬥人生而不再茫然了吧。所以問題還是出在工作效率不佳。
如果你的時間很充裕,還會覺得人生盲目嗎?。也就是說別人若有一天的時間去規劃人生而你就有兩、三天來做規劃,你應該更能認清人生目標而不再盲目了吧。所以問題依然是出在工作效率不佳。
《論語季氏》: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天生知道如何支配時間的是天才,世上好像難有如何支配時間的課程好上,既然已經受困了就好好思考如何突圍,總不至於就這麼甘心當個下民吧。俗話說:「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既然還活著就用心地給它轉一轉吧。

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

責任

維基百科說:「責任制(system of job responsibility)存在於固定月薪的崗位上,原本是不需受固定上下班時間限制,完成自己負責的工作後即可下班,不需打卡記錄出勤時間的工作責任制度。」。維基百科又說:「責任制引進台灣後,部分僱主為尋求最大利潤,也開始使用該制度規避加班費,形成『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的奇特現象。」。
維基百科還說:「責任(liability)可以分為法律責任和道義責任,亦可指個人或組織的責任。通常是指因為某種規範或當事人間約定,而發生使當事人負有某種作為或不作為的義務。」。就是因為這一層關係讓人有藉口把責任與義務綁在一塊,在法律的解釋上如果你有義務而不善盡義務,即「應注意,能注意而不注意」就會被判定為過失,因而須負起相關的法律責任。
道光皇帝曾在聖旨中訓令漕運總督:「漕運總督約束水手,是其專責,其漕船經過地方各督撫,亦屬責無旁貸,著不分畛域,一體通飭所屬。」。所謂「責無旁貸」的意思就是說自己應盡的責任,沒有理由推卸。也就是說如果天塌下來了你須頂著、地崩裂了你須塞著。話說也沒有領多少薪水,竟要扛著那麼大的干係嗎?其實只要繼續領這份薪水就有那麼大的干係;反過來說你的最大責任不應超過你往後的薪水,否則就虧大了。
一般來說,因為有價值才會引起別人的利用,既然那麼多老闆們都同時看上了「責任」的價值,可見得它是值得的。人生在世,能被承認有價值的事物其實並不多,既然大家都這麼看得起它,是不是證明你也該維護著它?雖然心不甘情不願的(明知是被利用的),再不重視僅有的這一點點,那不就是破產了嗎!

2016年12月20日 星期二

英雄只怕病來磨

羅貫中《隋唐兩朝志傳·第八十二回》帝曰:「叔寶,國之棟樑。倘有不虞,廢朕股肱矣。朕當親往視之。」。唐朝開國大將秦瓊武功蓋世,是了不起的英雄好漢,可是英雄只怕病來磨,流下了兩則有名的故事。秦瓊剛出道時只是個當差的小嘍囉,因染病於途只得賣馬求醫,成為「英雄落難」的背景故事,而第二次染重病時更慘,竟一命嗚呼了。
常見的廣告詞還有一則:「鐵打的身體禁不起三日的下痢」,你一定還有印象吧,可見得英雄當真是怕病來磨的,怪不得所有的英雄最後通通蒙主寵召了。英雄們鐵打的身體都禁不住病魔了,更何況我輩此等破身子,所以平時必須注意保養身體並保持良好飲食、運動習慣,以免被病魔有機可乘了。
病有兩種,一種是身體上的,另一種當然是心理上的啦,譬如懶病、狂狷與心病了。其中狂狷或許還是比較好醫治的了;張學良93歲時寫了一首風趣的詩:“自古英雄多好色,好色未必皆英雄。吾輩雖非英雄漢,唯有好色似英雄。 ";狂狷的病有時候不是真的有病,可能只是一時興起…,待熱潮退了病就好起來了。
懶病不好醫,因為他已無心振作了,所以是挺嚴重的病;偏偏懶病最容易患上了,譬如早上天冷,賴在床上不肯起床,直到不管是否天冷都有心賴在床上,他就是得了懶病了。懶病難醫在於再患率極高,所以跟戒菸差不多難;也就是明明已經戒掉了,卻禁不起任何誘惑,而藉口是最常見的誘因,既常見又很致命。
心病難測,雖然他是有心的,卻不知是哪種心,所以可能是貪心、痴心、忌妒心還是怨恨心;所謂「心病需要心藥醫」,所以最重要的是要找出病因,那麼「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病因找著了總有方法可想的,就像山路總是被…走出來的一樣,心病只要轉了念就有救了。
不管是染了何病,有病就該求醫的;不過,患了病的有時候不知道自己有病啊,所以身旁的親朋好友居於關心應該適時提點他。可是有一種人,連一個親友都沒有,偏偏這種人是最容易患病而不自知的,那能怎麼辦呢?只有求老天爺憐憫他,指派一個貴人給他了。

2016年12月18日 星期日

一念之間

摩訶止觀》說到十乘觀法的「第一觀不思議境」的內容:「夫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即成百法界,一界具三十種世間,百法界即具三千種世間,此三千在一念心,若無心而已,介爾有心,即具三千。」。若按此說法,則一念之間三千諸法同時具足。也就是說一念之間即可能發生三千種想像,以此闡明意念的廣袤。
曾經看過一篇關於一念之間的概念說道:「天下無難易之事,只問有心無心之人;天下無善惡之事,只問好心壞心之人;天下無成敗之事,只問得心失心之人;天下無苦樂之事,只問煩心平心之人。」。以此看來,心是念的樞紐,有怎樣的心思就能產生怎樣的念頭,而這個念頭就會趨使你去做你想做的事(無論難易、善惡、成敗、苦樂)
話說張少帥曾經做過兩件驚人的事,其一率領東北軍投誠國民政府,其二實行西安兵諫;不知道張少帥值此一念之間閃過了哪些念頭,而這兩個一念之間深深影響了近代中國的命運。《孟子梁惠王下》:「《詩》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篤周祜,以對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試想,文王這一怒應該也是在一念之間的吧。
你我皆凡人,凡人的一念之間不足以影響歷史,但卻足以影響終生禍福。譬如選擇大學系所時,你起了甚麼念頭;又譬如選擇職業時,你起了甚麼念頭;再譬如選擇終身伴侶時,你又起了甚麼念頭;或許在決定的念頭之前,你已閃過了無數個念頭,但決定時只在於最後的那個一念之間。以上都是正面的念頭,有時候因為一時的衝動就鑄下了終生的悔恨,所以應該謹慎那一念之間的驚人念力。

2016年12月16日 星期五

火車之旅

自從開車以後就很少搭火車了,偶而來趟火車之旅好像還蠻有意思的,可以把小時求學的種種回憶給找了回來。譬如鐵路旁的稻田、菜園,永遠是那麼溫馨而熟悉的;譬如張牙舞爪的高壓電塔群,無論你行駛多快始終抓得住你;譬如偶而瞥見的三合院(好像彰化縣的比較多),黑色的瓦配上紅色的牆,勾起你淡淡的懷念與憂傷。
火車的座位與行進方向有正向的、反向的、側座的,可以看到的景色因此有了很大的差別。如果是正向的座位,所有的風景皆是迎面而來的,好比人生的未來,面對著不可知的、又或許好像可以預測的種種(如果你熟悉這段路程/人生)。有人說面對未來是一種正面的人生方向,必須勇敢與堅強;所以此時你好像是一位勇者只有戮力以赴;其實你正在旅行,只需輕鬆地看看風景就好了。
如果是反向的座位呢?看到的風景是向後逝去的,好比人生的的過往漸漸地消失、淡忘。此時你可以自比是一位作家,正在緬懷著歷史、訴說著故事,而精采的片段正在你眼前翻動著,只要如實地寫出來便可以了。
如果是側座的座位呢?看到的風景面是最寬廣的,包含迎面而來的以及向後逝去的。這好比你是一位先知,可以通曉過去的、未來的變化,這些變化自動地在你眼前演示著。
有人說一趟旅程就是一段人生的縮影,所以人生或許是正向的,或許是反向的,也可能是側座的;也就是說你時而當一位勇者,時而當一位作家,抑或是一位先知;這也是表示人生的角色持續在變換中,從懵懂的小孩,到衝動的青年,到勇於擔當的壯年,再到沒有退路的中年,最後到了睿智的老年,也許這就是所謂的人生吧。

2016年12月14日 星期三

路是由人走出來的

魯迅的《故鄉》中的“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把希望比喻為地上的路,本來沒有的也可以走出路來。那麼是不是只要努力,任何事情就像希望一樣可以被人走出來呢?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六十九回:“事在人為耳,彼朽骨者何知。”。我們一般引用「事在人為」都是勸說只要努力就有機會成功,可是按照馮夢龍的原意恐怕是相反的,還要看努力的是怎樣的事情,否則會徒勞無功的;對比於「路是由人走出來的」,相信也是要看走出怎樣的路吧,譬如說想跨過一條河流是走不出路來的,看來得造個橋才可行。
高速公路的修築向來是遇山鑿洞、遇水架橋的,因為把路修得又直又平了才能高速行駛嘛;可是一般的路就沒有這麼要求了,以至於峰迴路轉、九彎十八拐的;可見得凡事皆須考量效益,才不至於虛擲了資源。也就是說想捕魚弄張網就行了,不需要把整個河水、湖水都放乾了的。
效率好不好或許只是多賺少賺的問題,可是如果走的是歹路的話,就可能搭上一條小命了。報紙的社會版經常報導某人因為借了高利貸導致債台高築翻不得身,或者迷上毒品、賭博以至於挺而走險犯上搶劫的罪行,那麼找死的路也是由人走出來的了。

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

尋覓靈感

《三國志·魏志》卷二一〈王粲傳〉曹植誄仲宣:「強記洽聞,幽讚微言;文若春華,思若湧泉,發言可詠,下筆成篇。」。這是曹植形容王仲宣思路通暢的哀誄文章,若按此標準則閒雜人等的文思只能用搜盡苦腸來形容了,那麼何處可以覓得寫作的靈感呢?
儒家崇尚入世的觀念,那麼與治世有關的靈感就要在人群社會裡尋找。也就是說書寫為人處事作品的應該常到學校、社團、協會裡參與活動,了解近來討論的議題或者潛在的問題並熟悉那裡的氛圍,腦筋就會跟著這些議題、問題轉動,那麼要寫些甚麼樣的題目就會自然湧現了。
道家崇尚出世的意念,那麼遺世而獨立的靈感就要在洞天福地裡尋找。也就是說想要表彰空靈的、頓悟的作品,需要多吸收天地靈氣與日月精華,才能內化為自身的修為成為獨特的風骨,如此寫出來的作品才能帶著一股仙氣,才好與同好砥礪與交流。
其實歷代遺留了數不盡的佳作,如果你是喜歡循人足跡的可以在書本裡尋找靈感,也就是說多看書啦。還好近來網路極為發達,滑一滑筆電、手機就可以網遊書海了。最妙的是只要憶起隻字片言就可以搜尋出完整文章了,所以靈感就在搜尋與理解中滑出來了。
都說文思泉湧,靈感如雨後春筍般不擇地而發,看起來靈感好像與水總是脫不了干係的,那麼或許山澗水旁就可以找到你要的靈感了。話說經世濟民首重水利,與水為伴總是比較明白水的性格與利用吧;都說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其實無論如何龍是離不開水的;而歷代遺留的佳作裡,與水有關的佳句、妙解也是多不勝數的,能繼承得了這些差不多就夠了。

2016年12月10日 星期六

道德與法律

維基百科說:「社會規範可以被基本的分為四種類型,分別是風俗習慣、倫理道德、宗教信仰以及法律。」。社會當然需要規範,否則那麼多人聚居在一起,一會兒就亂成一團了。這其中風俗習慣以及宗教信仰多半與道德並行不悖的,否則會被視為傷風敗俗或者邪端異教,是不容於公眾的;可是道德與法律的出入就很大,需要認真辨別。
說到道德,一般人大概都懂也大概能識別,只是樂不樂意遵守而已;可是說到法律,大概只有法律專業人員清楚,其中還要細分刑法、民法、行政法、商業法、國際法…,所以就算是專業也未必全懂,更何況是平民百姓了,都是一知半解而已。所以老百姓多是以道德的概念來看待法律,可能犯了法還未必知道是為了甚麼。
概括來說,道德是先聖先賢傳下來的,具有一定的善惡辨識度;法律是立法委員訂定的,難免具有政治、人權、理念及各種意識色彩。譬如解嚴以前的結夥強盜罪是要判死刑的,現在殺掉一人好像還不至於判死刑;譬如現在改採一罪一罰的原則,一再犯同樣的罪就能累積很多刑期以防止累犯,而修法以前只當慣犯量刑。修法不過是幾十年內的演變,差異就可以很大;可是道德的演變是很緩慢的,幾十年來根本看不出有甚麼變化。
道德的好處是很容易讓人判別是否理虧,道德的壞處是沒有執行的公權力;所以崇尚道德的雙方可以很快辨明權責,而不講道德的人須經法院三審定讞才肯認帳。幸虧國人大部分還是講道理的,省去了不少解決紛爭的精力與時間,如果凡事都要經司法判決才能行事,那麼這個社會大概難以快速進步了,而窮人更是(請不起律師而)難以翻身。

2016年12月8日 星期四

感恩的心

老師說別人幫你忙就要說「謝謝」,因此我們經常在說「謝謝」,說得太多感覺已經有點像是客套話了。那如果換成「感謝」如何?「感」字似乎是指一樣的心情,因此說「感謝」比較能取得同理心吧。其實我覺得換成「感恩」可能更好,《三國志·吳志·駱統傳》說:“今皆感恩戴義,懷欲報之心。”,所以換成「感恩」應該更有意思些。
說「感恩」當然就是要讓別人感受到自己的誠意,所以需要慎選使用的場合,才不至於像「謝謝」淪落到成為客套話的下場。譬如跟人說借過,然後再補一句「感恩」,這樣就太假了;譬如說請人幫了個大忙,卻只說是「感謝」似乎還不太夠,所以就要「感恩」啦。
有時候行為也會內化成為個人的性格,懂得說「感恩」的人其內心世界也會因為心存感激而不自大。譬如基督教徒、佛教徒…經常要禱告,要感謝很多人、事、物的因緣聚合,那麼其內心是溫暖的、充實的,也將因此而得到更多關懷與祝福;如果你是個主宰者,那麼會喜歡感恩的人還是不知感恩的呢?
《大學》告誡我們要「誠於中,形於外。」,這是一門修心養性的工夫,心裡有甚麼就會影響他的行為並決定他的處境。所以常懷感恩的心才能得到更多關懷,心地也會更加明朗開放,人生的路就更光明了。

2016年12月6日 星期二

展現同理心

維基百科指出「同理心是做換位思考、神入或共情,指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即於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今日「同理心」已經成為溝通的理想模式,得到大眾的認同,可是同理心該如何展現呢?
首先,應該展現認知的同理心。也就是你在收集情報時需以對方的角度進行收集與解讀,以便了解對方的立場。如有必要,還需以對方的角度製作報表,讓對方也清楚你的處事態度與他是有共識的。產生認知的同理心的好處還包括增加雙方認知的相似度以減少不必要的誤解與溝通。
其次,應該展現情感的同理心。也就是讓對方知道你是已經深入體會他的心情的,這是建立互信的好方法,讓對方講出心裡真正的想法。建立情感的同理心的方法可以使用認同的語法例如明白、理解、就該是這樣的等。如果方便的話,還可加上一些肢體動作如拍拍肩膀、握握手,如有必要甚至來個擁抱等,而注視著對方應是最基本的。
可是,也不能只是一味討好對方,這樣就喪失了反省的立場了。也就是說凡事都有相對面,所以你還必須擔任忠告的腳色。只是,要給別人忠告需在取得信任時才可為之,否則容易產生反效果。總之,你必須讓對方相信你是為了幫助他才這麼做的。
同理心可以增加共識,放棄形式上的僵化對抗,減少不必要的摩擦,還可以更加深度地合作。可是,如果雙方是屬於意識形態上的對抗的,那就難辦了,因為互相用有色的眼光看待對方是看不到真心誠意的,更別談有同理心可言了;所以必先放下意識形態才有其他空間可用。

2016年12月4日 星期日

不被取代的工作

隨著人工智慧打敗了南韓圍棋棋王的消息曝光之後,全球引起了一場大騷動,而且後勢難以停歇。說真的,圍棋不比象棋或西洋棋,所有的招式都可以具象地儲存起來;如果圍棋都可以克服的話,那代表人工智慧已有大智慧可言了,如何進化只剩下時間因素而已。那麼這會有何重大影響呢?表示如果有需要,甚麼工作都有可能被取代了。
會被取代的工作,首推可以自動化的工作,這樣的工作還談不上真正需要人工智慧,精細點的機器人就行了,所以目前已有很多自動化的工廠,越來越難看到人影了(連修機台的事都可以用上機器人)。事實上自從工業革命之後,工作被取代的情事就已然發生了,只是新的工作也一直被開發出來,人只要肯學還不至於失業,所以也就不被嚴重議論。
工業化最強調利潤,所以凡是最具價值的工作應該就是最想取代的工作;以往受限於技術的可行性,只能做到適合大量自動化的工作,如果人工智慧確實進化了,那麼下一波就是取代最具價值的工作了吧。譬如所謂的三師(醫師、律師、會計師),都是很具價值的工作,會被取代似乎已是在數難逃了。更有甚者,研發人員、經營人員、甚至CEO更有價值吧,如果人工智慧真能有此大本事,為何不呢?
到那時,甚麼是不被取代的工作呢?看來只有那些不甚具價值但又需技巧、天份而不利於複製的工作,那就是藝術工作了(有人說廚藝也是一門藝術,說不定也可以逃過這一劫)。可是藝術工作很多都是死後才成名才具有價值的,那會不會被取代呢?我最好奇的是親職工作是否也會被取代?如果是的話,那麼人性的價值還剩下甚麼呢?

2016年12月2日 星期五

秋天怎麼不見了

記得十一月底的天氣還是很熱,暑氣逼人的,可是一轉眼已經快要到了「大雪」的節氣了,這豈不是早已進入冬季的時序了嗎?那麼秋天跑到哪裡去了呢!那說好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怎麼辦?難道就這麼不秋收了嗎?任由一地的金黃埋沒在冬雪裡。
秋天會不見需要兩種因素:首先夏天變長了,其次冬天來早了。氣象局說今年秋天偏暖而報載日本東京的初雪比往年早了四十天,就這樣秋天真的被擠掉了,虧我還是最喜歡秋天的說,沒了秋天味道都不對了。
如果從今以後秋天都不見了,那怎麼對得起詩人,多少佳句是在天涼好個秋的氛圍裡吟哦出來的,多少情懷只能在金風送爽時醞釀。果如此,詩人更要搜盡愁腸了,因為始終找不出許多愁來;找不到愁該如何寫詩呢?要瞎掰嗎,還是任其穿幫?
如果從今以後秋天都不見了,那怎麼對得起古人,當我們讀到古人在秋高氣爽的季節裡如何緬懷先人(過重陽節)、如何創造偉大功績的(通常在秋天裡征戰),可是孩子們會說哪來的秋高氣爽啊,為甚麼我們都體會不到呢?是不是歷史都在騙人?
如果從今以後秋天都不見了,那怎麼對得起農人,農人從父輩得來的種植經驗被推翻了,自己往年的種植體驗也都不靈了。農人說經驗可以重新累積,可是那要歷經很多年、很多代的試煉才說得準的,明年該怎麼種植我已經不知道了呀!胡亂種一通嗎?
看來黃曆應該要改編了,因為二十四節氣已經移了位,不再具有參考價值了。可是黃曆是古人的心血結晶,而古人都是務農的;今人已不重視農業久矣,該找誰去改編呢?難道就這麼不改了嗎?

2016年11月30日 星期三

最佳時機

經過幾個颱風肆虐之後,菜價變得好貴,讓人深刻體會到「菜土菜金」的意涵。對農夫而言,蔬菜從育苗到上市,所花費的時間、精神、力氣應該是固定的,可是得到的報償卻是如此的天差地別,不禁令人想要掌握上市的最佳時機。
可是,凡是食物都有所謂的賞味期限(通常只有短短數日),也就是說更是增添了上市時機掌握度的困難;這或許就是當農夫的宿命吧,好不容易看顧好作物,還必須盡快的賣出去,更要祈禱老天爺能夠幫忙,在關鍵日子裡不能刮颱風下大雨啊甚麼的;否則一旦失去了時機便失去了價值。
堪當農夫的畢竟還是少數,那麼一般人關於時機的掌握是否一樣重要呢?譬如行業,有當紅的、有衰退的,如果你從事當紅的行業,謀生便容易多了;可是如果你從事的行業衰退了,日子過得還好嗎?所以相同的道理,每個人對時機的掌握度是同等重要的。
或許有人會說,馬逐夜草而肥,換到當紅的行業去不就得了。可是,行業的技能豈是如此容易具備的嗎?若其門檻果真有這麼低的話,那麼逐水草的人們將何止千萬哪。所以想要從事當紅的行業而無相關的技能,是無法立即準備的,等到你千辛萬苦學會了時,那個行業可能已經不紅了。
幸好,個人的技能雖需與時俱進,但較無賞味期限的問題,所以聰明的人會依喜好順便學習多種技能以備不時之需。譬如喜歡美食的可能隨時磨練廚藝,又譬如喜歡遊玩的可能熟悉導遊的技能,再譬如喜歡投資理財的可能是未來的營業員。總之,俗話說「一兼兩顧,摸蜆兼洗褲」,反正只要是有興趣的兼顧起來便不難了。
從前一技傍身便可以期待幸福,現今那種好日子已然遠去了,要是沒有兩把刷子是很難處世的。俗話還說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裡去,所以學習多樣技能才是安身立命的辦法,也才有可能掌握到最佳時機。還有,眼光也須獨到,才不會錯選冷僻無用處的技能。

2016年11月28日 星期一

幸福要自己把握

你有沒有發現在同樣的條件下就是有人會過得比自己幸福些,是自己比較笨拙還是別人特別聰明呢?看來其實都不是,只是別人比較善於把握幸福的機會而已。比如說一樣的明月、一樣的清風,別人或許正在宜人的氛圍裡培養著家人情感,或許正在空靈的月光下盤算著如何多賺些錢好改善家庭經濟;而你正躲在某個角落裡,自顧自的划著手機滑到肩頸痠痛才肯作罷,而隔壁還不時傳來配偶不滿的嘮叨聲。
話說個人有選擇職業及配偶的自由,所以幸福與否應是自己決定的。怎麼說呢?人生除了求學時期以外,不外乎職業生涯與家庭生活,而你擁有充分的主導權,實不應該怪老天爺不眷顧吧。古時候姻緣由父母決定、而父業必須克紹箕裘,那麼你可以抱怨這個、抱怨那個,現在可都是自己選的,該沒話說了吧,至不濟也還可以換換職業、離婚再結啊甚麼的。
《漢書·董仲書傳》:“臨淵羡魚,不如退而結網。”。如果這個社會沒有提供上進的管道,你可以埋怨生不逢時,可是這個社會明明上進的機會很多啊;如果小時候家道窮困以至於無緣接受教育,你可以託言家門不幸,可是現在連高中都是國民義務教育了,實在是責無旁貸呀;怎麼樣!趕快退而結網吧。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想要吃好的、用好的、穿好的而不知道努力,除非你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況且富豪家庭裡更須努力面對諾大的家業,絕對比你還要辛苦。雖然現在流行著小確幸,可是幸福是不容易由天上掉下來的,聽句勸,好自為之吧。

2016年11月25日 星期五

盲從的故事

耶穌在聖經裡說:「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這個說法表明人們在神的眼裡是一群羊,一群需要看牧的羊,所以基督教指派牧師來帶領眾生。據說羊群裡會有一隻領頭羊,而羊群是跟著領頭羊行動的,那麼如果領頭羊不慎衝下懸崖,是不是會有一群跟著往下跳的羊呢?
很久以前曾經偶而進入號子,看到過號子裡的情形,一大群菜籃族死盯著大盤看著。如果某一類股爆紅,便會引起一陣騷動,然後人頭鑽動地等著下單搶進。反之,如果某一類股爆綠,也會引起搶出的風潮。好像大盤裡隱藏著領頭羊(公司派或者進場操盤的大戶),帶領著菜籃族行動,不管是會斷頭還是會住進總統套房,這群菜籃族都面不改色。
有一年去看台北燈會,人行道上遇到了類似裝置藝術的窄門,門兩邊的人群互不相讓的推擠著,有擠進的也有擠出的,都使出了善於推擠的本事忙得不可開交;其實當時的馬路為了燈會是封閉著的,大可輕鬆地避開這道窄門往路邊(甚至路中央)優雅地走過去。每年到了升學的季節,也會有一道道無形的窄門,等著莘莘學子與那焦急的父母一起去鑽,他們無暇考慮是否有更具勝算的路。
您是否逛過魚市場,每當有新的魚貨上架,就會吸引瘋狂搶購的人潮,不論他們是否真的需要這種魚貨,所以結果可能是買回去長期冰存在冰箱裡。這樣的現象也經常出現在新的熱門手機上市、百貨周年慶、或者拍賣會上。

或許人性便是如此,喜歡做一窩蜂的事,可是那一群跟著的羊其實不在乎少掉也跟著的你;那麼你是否想過其他特立獨行的行為呢?如果你的特立獨行是很精彩的,說不定會成為新的領頭羊喔。

2016年11月23日 星期三

自信與自滿

卡內基說:「自信自己是有才華的人才,才對人類最有益。」。雨果說:「對那些有自信心而不介意於暫時成敗的人,沒有所謂失敗!」。小學老師鼓勵我們做人要培養自信心,才能面對困難的事情。我也說有信心才能收放自如;眾口鑠金,好像有了自信就能一切搞定,就是個成功者,真的是這樣子嗎?
達爾文說:「無知者比有知者更自信。只有無知者才會自信地斷言,科學永遠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這個說法大概顛覆了一般人對自信的既有概念,也就是說
自信有時候反而成為發現事實、真理的障礙,怎麼會這樣呢?其實這就是自滿在作祟,因為過度自信而自滿而昧於現實。
歷史上有名的鉅鹿之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淝水之戰都是以眾擊寡的著名故事,結果卻都是弱勢者贏得成功;而這些強勢方的領導者皆是赫赫有名的英雄,豈會沒有自信呢?且手上資源還遠勝於對手怎麼就失敗了呢?說穿了不就是自信滿滿,執鞭可以斷流惹的禍。
大家說成功與失敗只有一線之隔,而自信與自滿之間連隔開的線都不存在,只要自信太過就算是自滿了,其間只有程度上的差別而已。所以當你自信滿滿地說「何足慮哉」時,大概就是自滿的時候了,也就是失敗的前兆啊;因此最好是養成自滿的警覺心,否則難得有人會提醒你的。

2016年11月19日 星期六

聲聲慢

李清照的《聲聲慢》的後半段:「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箇愁字了得。」。把這段用來形容老人化的社會生活,顯得貼切無比,好像李清照就是為了這後世的現象譜寫的,可是老人只能這般悲慘的苟延殘喘嗎?
光田綜合醫院總院長王乃弘表示,台灣10年後的老年人口將增加180萬人,是全球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他深感「要活就要動,動才能延緩老化並達身心健康。」。試想,鋁門窗要是久不啟閉,一段日子以後就黏住了,那麼人的身體是不是也有同樣的效應呢?如不想鎮日抖著機械步伐,還是趕快動一動吧。
莊子曰:「哀莫大於心死,而身死次之。」。就算是已經老了,其實還有一口氣健在,依然是頂天立地的萬物之靈。如果真的找不著事情做,作作夢其實也可以,不是說有夢才能保有赤子之心嗎?說不準還能夢出一片天地呢。

高陽《胡雪巖全傳·燈火樓臺》:“只要不限辰光,‘慢工出細活’一定的道理。”。老人的手腳慢固然是慢的,可是集畢生的心力累積成的智慧怎麼捨得放下呢?於是擠出僅有的精力,化身為家中的那一寶吧,或是含飴弄孫作育後代,或是投身創作,把老一代的風華與文化根底,譜成遺世的作品…。

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

自掀底牌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六:“快馬一鞭,快人一言。”。快人快語自然是豪爽暢快的,可是痛快一番之後可能驚覺有些話似乎忘了經過腦袋,以至於欠缺了思慮,甚至於不小心自掀了底牌。那麼,自掀底牌會有甚麼後果呢?
話說當今是個八卦橫行的年代,或說躺著也會中槍,繪聲繪影或許能揭發他人的隱私,但是只有自掀底牌才會亮得如此透徹。漂亮女生不小心露了底或許有人搶著看,可是赤裸的真相卻是難以賞心悅目的;或許是貪婪、或許是反覆,既然需要深藏在內心,多半是見不得人的,怎堪露底呢?更何況是自掀底牌了。
近來髮夾彎的甚麼的啊經常見報,表示朝三暮四已是司空見慣了,只要是順應潮流而轉變,頂多只是引來一陣噓聲罷了,可是如果是自掀底牌的話那就難以轉口了。試想在朝三暮四之後,或可托言那是受了下屬的蒙蔽,或可說是為了考慮複雜局勢而一時失察,可是如果是自掀底牌的,那能如何善後呢,難道是要下詔罪己了嗎?
自掀底牌或許是常患的毛病但笨的可以,通常是難以救藥的。「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是孟子離婁篇上引述尚書「太甲」篇中的一句話,意思是說:自然界給人們造成災害,人們或許尚能逃避而得僥倖生存;但人們自作的罪孽,卻是要自行承擔惡果,是無法逃避的。(引述自Yahoo奇摩知識的最佳解答)

2016年11月15日 星期二

保護主義

前幾日的美國總統選舉結果跌破了數不清的專家、媒體的眼鏡,可謂是歷來之最。當日選舉情勢顯露時即刻引起美國及亞洲各國股市大跌,但是隔日股市卻大漲回應,接著美國幾個城市也發生集體抗議活動,而移民加拿大的熱潮也跟著暴漲,可謂群情激動而莫衷一是。那麼,發生這樣的結果究竟是甚麼效應造成的呢?
話說美國的貧富差距蠻大的,在一樣的國土上過著(面對著)雲泥有別的生活,所以貧、富者的價值觀應該是很不一樣的。加上美國是一個民族大融爐,各式文化混雜著,是個標準的多元文化社會,也充斥著各種衝突。據說美國近來的國勢有走弱的傾向,國民生活變差了,以至於國內思變的情緒與氛圍正在醞釀著。以上總總或許就是造成如此選舉結果的緣由吧。
壓垮駱駝的不會是那最後的那一束稻草,看問題需要深入問題的根源,我覺得是開放主義造成了價值觀的衝突,而所謂的重返榮耀或許才是問題的核心。譬如美國傳統的自由開放價值將面臨保守自持、美國優先的變局,反映的是白人優越感的再臨;譬如加強移民管制並打算在美墨邊境築牆,反映的是對移民帶來多元文化衝擊的反撲。凡此種種,讓人感覺美國正在走回上個世紀的保護主義道路。

事實上美國的強大與主張自由開放脫不了關係,美國的聚才(聚財)效應與民族大融爐也必然相關。都說政治是妥協的藝術,或許美國再度孤立了一陣子之後,才會驚覺原來又多走了一段岔路,那麼再次妥協或將是必然的吧。

2016年11月12日 星期六

我行我素

《禮記·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意思是依所居的地位行其分內的事,後來意思演變為我做的事,只求我心之所安;這和「活在別人眼光裡」正好是兩種極端,那麼這樣的為人處事方式可行嗎?
《漢書·王嘉傳》:“千人所指,無病而死。”。有時候流言蜚語的八卦是相當可怕的,一般人很難招架得住,何況你的親人也會淪為閒話的攻擊標的,讓你更加痛苦,所以除非有神聖的使命支撐著你,我行我素通常很難辦到。
《輪語述而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從集思廣益的角度看,別人的意見是一種回饋,從中可以發現需要改進之處,或者新的靈感,為甚麼要放棄這麼好的機會呢?當然,別人說的未必正確,但是總有其參考價值的,你還可以自行斟酌的啊。
宋·朱熹《中庸或問》卷三:“古語所謂閉門造車,出門合轍,蓋言其法之同。”。現代作事的方法越來越複雜,面對的狀況也多,想要閉門造車而能出門合轍的恐怕很難成功吧。所以我行我素這般孤立的極端行為最好三思而後行。

2016年11月4日 星期五

有信心才能收放自如

前幾天有幸觀看了某個國中校慶運動會的創意造型進場比賽,既然是比賽當然有別具創意而妝扮、表演俱佳且志在得名的班級,當然也有以配合為義務而參加比賽的。班級是個團體,團體成員未必可以同心協力、共同戮力以赴,所以有的同學是積極的參與著,而有的同學也只是在盡義務而已,所以各個班級在創意有別的情況下都會出現收放自如的表演者與依樣畫瓢的跟隨者。
那麼,收放自如是如何產生的呢?是該學生本具表演、舞蹈興趣與天份還是其他甚麼因素呢?小時候讀過賣油翁與射箭郎的故事,訴說著孰能生巧的道理。意指如果可供學生練習的夠時間充分的話,有心參與的學生就能做到收放自如的程度了,反正孰能生巧的嘛。
據心理學家的說法,如果做了某事就能得到獎賞的話,那麼受獎勵的人就會盡量求取這樣的表現與獎賞,如此一來他便能在這方面越來越是收放自如了。或許這是一種滿足感的追求吧,它比孰能生巧者更增添了一份來自內心的動能,所以通常會比(或許是被逼的)孰能生巧者有更好的表現。
新聞節目偶而會看到巴西嘉年華的盛況,那些舞者通常都是非常投入的,與其說是她們的舞蹈會受到眾人的讚揚而表演著,不如說是她們沉浸在這樣的氛圍裡盡情的享受著。這樣的收放自如好像水平又更高了,已到了忘我的境地,她們所展現的已是內心歡樂的昇華。
老師教導我們做事情要有信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做到收放自如的地步。我覺得信心是有層次的,從(被要求的)孰能生巧產生的信心,進化到(自發的)有心求更好產生的信心,再進化到(享受的)融入情境的信心,所展現的收放自如也是有等級分野的,聰明的人應該能分辨出其中的差異吧。

2016年10月29日 星期六

按圖索驥

如果身處陌生的環境,手上卻沒有準備好的地圖,那麼胡亂尋找以至於徒勞無功是可以想像的,所以到哪裡去想要有個概念,不如先找張地圖吧。幸好(PC上的)google地圖相當方便實用(使用手機連線的)衛星導航也觸手可及,給喜歡旅遊的人們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有人說人生也像一段漫長的旅程,那麼人生的地圖哪裡可以取得呢譬如說養育方面、教育方面、交友及婚姻方面好像都可以從書上、網路上找到豐富的參考資料,那麼是不是也可以按圖索驥了呢
俗話說「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老三就隨便養了。」,是不是就是表示按圖索驥其實未必是個實用的好方法呢養過小孩的父母知道每個小孩的體質、個性都是獨特的,恐怕不是一般的見解都行得通,書上、網路上的知識是很好的參考資料,但是否照本宣科還需要個人的(、醫生的)智慧判斷了。
有人說尋常的教育只能教導一般人,其實是教不出天才來的,譬如發明天才愛迪生曾在學校裡被認定為問題學生,而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也不是因為功課優異才變得偉大的。試想平凡的老師如何教得出天才來呢?如果你只是想讓你的兒女達到一般水平,那麼按圖索驥或許可行,否則最好另做他圖。
同樣的道理,書上、網路上也可找到交友及婚姻方面的眾多知識,那麼是否可以依樣畫葫蘆了呢?如果人類的行為也有所謂的SOP的話,那麼與機器人的行為又有何異呢?果如此的話則人類文明危矣。
《藝林伐山》,伯樂《相馬經》有“隆顙(sang)蚨日,蹄如累曲”之語,其子執《馬經》以求馬。出見大蟾蜍,謂其父:“得一馬,略與相同,但蹄不如累曲爾。”《漢書‧梅福傳》:「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選舉之法取當時之士,猶察伯樂之圖求騏驥於市,而不可得,辨已明矣。」從這些典故知道古人都說按圖索驥是不可行的,可到如今卻成為可以順藤摸瓜的意思,這其中的轉變還真是耐人尋味的呀。

2016年10月22日 星期六

釜底抽薪

維基百科說釜底抽薪是兵法【三十六計】的第十九計,原文為:「不敵其力,而消其勢,兌下乾上之象。」;元·無名氏《大戰邳彤》:“主公,便好這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上述兩個法子正好是兩個極端,那麼遇到事情時如何取捨呢?
話說兵來將擋是積極應戰的意思,如果敵情清楚、敵勢可擋,或許這便是個好方法;蓋因戰局瞬息萬變,不先頂著恐失了先機,對士氣而言也是正面的回應。可是如果敵情不明、敵勢難擋,還要這般硬碰硬嗎?孫子兵法謀攻篇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看來此時釜底抽薪才是個良策。
如果從戰術的觀點看,軍隊本來就是鎮日訓練準備著的,如果敵人來犯而不應戰,豈不失了軍備的意義,所以兵來將擋應是理所當然的。可是如果從戰略的角度來看,戰爭無非是勞民傷財的事,所以才要考量不戰而屈人之兵;如果衡量形勢就能高下立判,勢弱的本該讓步,可是風雲詭譎如何論輸贏呢?所以釜底抽薪便是運籌帷幄的上策了。那麼究竟何時該用戰術,何時該用戰略呢?這便是為將者的課題了,說不定還是雙管齊下呢!
或許有些人會說:「我又不是軍人,不用傷此腦筋吧。」;殊不知商場即戰場,使用的路數與戰爭大同而小異。譬如說同行正在打折扣戰吧,此時不正面應戰更待何時,等別人大做了一筆生意再來計較豈不失了先機;可是商業競爭的關鍵在於研發能量、資金運作、通路競爭以及合縱連橫,釜底抽薪才會是良方。

2016年10月16日 星期日

多用途的許可證

維基百科說許可證(證件)是政府或公司為了給予某個體授權而頒發的證件,如果沒有取得正當的許可證而貿然進行未獲授權的行為,將遭到有司的干預。可是,這裡有一種常見的、多用途的許可證,你知道是甚麼嗎?
早上起來,吹了一個晚上冷氣的鼻子總覺得怪怪的,此時會想做一件常做的事:清理鼻子。怎麼清呢?需要一張衛生紙吧!我嘗開玩笑說這是一張挖礦的許可證,有了它就能安心的施為,否則會很不方便的(媽媽會干預小孩用手指挖鼻孔的吧),您說是嗎!
有時候,不小心或刻意打死了一隻小昆蟲,接下來您需要厚葬它,用甚麼最好呢?殯葬業可是需要許可證的,所以當然是請領一張多用途的許可證啦。有時候,不小心打翻了食物,接下來您需要清理一番了,還是請領幾張多用途的許可證吧,環境清理業可是需要許可證的,所以當然也是請領多用途的許可證啦。
有一副對聯您應該很熟悉:「入門三步急,出戶一身輕」。想要那個的時候,一定不能忘了請領多用途的許可證的,否則您將狼狽不堪,不信的話儘管試試看,包您印象深刻、永矢不忘。
通常方便會成為隨便,才剛請領了一整包的多用途的許可證,沒幾天就用罄了,可見得平日是如何的認真做事了;可是,真的是這樣子嗎?老師說過:說謊話的人鼻子會變長的,怪不得越來越挺了;老師還說不可以浪費資源,尤其是那多用途的許可證,它可是砍掉了寶貴的森林才弄得出來的。

2016年10月9日 星期日

當麻煩找上你

俗話說「屋漏偏逢連夜雨」,正當忙得焦頭爛額時,偏有麻煩找上你會有甚麼反應呢?最近運氣真差,好煩喔避之唯恐不及,但能避得開嗎還是機會來了呢!有沒有想過不一樣的面對心態,可是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的,懷疑嗎
有一類中國人非常看重運勢,甚至每日看著黃曆過活,只要日子過得不順,當然歸因於運勢啦。可是有沒有想過當黃曆說「今逢月破大耗諸事不宜」時,日子該怎麼過呢?請假宅在家了嗎?我說這種人嫌麻煩不夠多,還盡可能的給自己添亂,運氣如何會好呢?所以壞事當然躲不過囉
成語說「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麻煩事嘛,最好自理啦,別來煩我。這種閉關自守的人不樂意幫人,遇到麻煩時當然也得不到幫助啦,所以當然也無法避開了嘛。有時候麻煩不大,正好遇到貴人相助就避開了,可是一旦把麻煩養大,連神仙也不想救了。
話說中原板蕩時,正是群雄並起以問鼎天下的時代契機,假如你是個漢子能任其流逝嗎所以有些人把麻煩視為揚名立萬的機會來了。小麻煩一般人即可化解,解決了也沒什麼了不起的,頂多是一些掌聲和些許財物回報吧麻煩夠大,尋常人都無法解了,不就是在等待英雄你出面的時候到了嗎?要知道能惹出這麼大麻煩事可是要耗費諸多資源的,麻煩它要不是自己找上門來還真是不容易找的呢
解決麻煩也有不以利益為出發點的,譬如地藏王菩薩就有「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宏大誓願凡人比不上神佛的偉大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們只要能夠訓練自己勇敢地面對麻煩,那麼既然麻煩都不怕了還怕啥呀。

2016年10月1日 星期六

最是難耐是寂寞

世界上甚麼事情最難耐,餓死或許難受,但是沒幾天便結束了。趕工或許難受,但趕完便輕鬆了。李清照的聲聲慢:“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寂寞的難耐在於漫長、在於無望、在於搔不著癢處。
無聊的寂寞:俗話說無聊時會搓搓手、搓搓腳,嚴重的可能還搓出繭來。那為甚麼無聊?就沒事幹嘛。無聊的人感到寂寞,那是因為無聊的處境無處申訴而且不便申訴;你可以跟父母、師長訴說無聊嗎?他們會說為何不找點書看、為何不溫習功課?他們哪裡知道功課的無趣呢;此時該探討甚麼才是有趣的,或者說是可以發揮的,世界那麼大總不至於找不著有趣的事兒吧!
失意的寂寞:《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一個當上皇帝的人當到亡國,其失意應是最深沉的了,旁人實難體會其苦楚與寂寞;那麼文人呢?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在萬里無人煙、鳥跡的野地裡獨釣寒江雪,恐怕也不好受吧。
情竇的寂寞:《秦觀.滿庭芳·曉色雲開》:「豆蔻梢頭舊恨,十年夢、屈指堪驚。恁闌久,疏煙淡日,寂寞下蕪城。」,感情這東西說來便來、說走便走,教人情何以堪。尤其是那豆蔻年華的人心頭稚嫩著怎容摧殘,所以情來也憂、情走更愁;那麼心智成熟的如何呢?恐怕也不成吧,所以李清照《武陵春》才會說:「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心裡寂寞,即便是身處鬧市依然寂寞。只有對症了才能下對藥,可如若心死那就無藥醫了。譬如無聊的寂寞,找個有意義的事情做吧;譬如失意的寂寞,找個知音的伯牙吧;譬如情竇的寂寞,找個白馬王子吧;如果甚麼都不想找、不想做,那便寂寞到頭、到掛了。

2016年9月25日 星期日

心裡有鬼

相傳佛印與蘇東坡打禪之後,佛印曾說出「心中有佛,所見皆佛。」的妙答,而蘇東坡因內心有鬼卻說佛印像一坨大便可見得個人當下的氣度、存心正是影響其表現的關鍵,所以《大學》有言「誠於中,形於外。」,想達成什麼樣的事就先看自己是什麼居心。
《列子‧說符》也有一段精彩故事「人有亡鈇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鈇也;顏色;竊鈇也;言語,竊鈇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鈇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復見其鄰人之子,動作態度無似竊鈇者」。同理可證善心生佛而疑心生鬼也。
據說韓國的「屍速列車」大賣座之後,時下的憂鬱症正在四處快速蔓延著,其實這正是反映了現代人的社會問題與心理問題,通稱為現代人的文明病吧。韓國人會拍這樣的片,表示韓國的社會問題很嚴重,而各國風靡如斯也表示各國的社會問題其實也不輕。
很多人怕鬼,其實反映著人們心中的黑暗面,人們一直難以形容鬼的模樣,正因為它本就是心理的產物。所以如果某人的心理邪惡些,那麼他心中的鬼便邪惡些如果某人的心理恐怖些,那麼他心中的鬼便恐怖些可是如果某人的心地光明,那麼鬼就不復存在了。
時下的寶可夢遊戲也正瘋狂流行著,甚至製造了很多交通問題,這同樣是在反映社會的無聊與苦悶罷了心裡越是無聊的便越是不能自主的滑弄著手機,而寶可夢遊戲只是時下的流行榜首而已。所以心中的鬼要自我放大或自我釋放就端看自己的心態了。

2016年9月23日 星期五

結構性的問題

俗話說人吃五穀雜糧沒有不生病的,所以偶感風寒應是正常的,只要休養幾日便可痊癒可是,有些病痛就不是那麼好對付的了,它們可能是復發的舊日陳疾、也可能是羞與外人道的暗疾,需要特別費心的診治其實還有更難纏的疾病,因為它們是結構性的,譬如肥胖症厭食症或者退化症等。
人的身體會出問題,而由人組織而成的社會也一樣經常出著問題。有時候只是些小問題譬如景氣一時變差了,過些時日自會慢慢恢復可是如果是結構性的問題就沒有那麼容易克服了,我們常見的結構性問題有通貨膨脹、通貨緊縮等,都是極為難纏的。
為甚麼會產生結構性的通貨膨脹的問題呢?那是因為上游產業的漲價造成下游產業的成本擴張,在不得不跟漲之下進而影響更下游產業的成本擴張,如此層層堆疊就成為結構性的問題了。舉個特別而易懂的例子,譬如房地產投資客進了某房地產,他有利息、稅賦等必然增加的成本,還有他期待的利潤,因此須以更高的價錢賣出才能達成其需求,而他的下一個接手者也必如法炮製,如此一來便水漲船更高了。
其實台灣還有獨特的結構性問題,這與大眾的心理有關,那就是一窩蜂的行為。譬如大家都偏好出口產業、都喜歡做代工而拙於行銷、都勤於製造而忽略研發,於是造成了很嚴重的產業結構問題,關鍵技術及行銷通路皆掌握在他人手裡,只能為他人作嫁衣裳。
喜歡養植物的人知道植栽如果從根爛起,到了葉子發黃時就無從拯救了。所謂結構通常具有相當的支撐及延緩作用,可是等到負荷過度時該結構便直接崩解了。這好比氣球吹滿時是最光鮮亮麗的時候,可是下一刻呢?所以只要是屬於結構性的問題宜趁早警覺並及時匡正。

2016年9月17日 星期六

煙囪效應

維基百科說:煙囪效應(英文:Stack effect)是指戶內空氣沿著有垂直坡度的空間向上昇或下降,造成空氣加強對流的現象。老家的附近有一座盤旋而上的隧道用來克服陡直而上的地形,隧道的底部異常的涼快,充分證明了冷空氣下降的物理現象。
有些大樓原本該有煙囪效應的,可是因為樓梯的頂端密閉著,熱空氣雖上升了但是散不了,只能成為蒸籠,尤其是那種玻璃纖維牆面的大樓。我家的房子是透天的,一樓直達樓頂的樓梯間就是一管煙囪,可是樓頂也必須是敞開的才會有作用。一般的公寓房子每一層都是關著門的,所以享受不了煙囪效應的好處,整棟樓都生著悶氣。
如果把機關視為一棟大樓,只有每個樓層間互通,而且樓頂敞開的,才會發生煙囪效應,才會有降溫的作用。那就是說機關內部的管道暢通,包括平行的、上下的管道,而且當局者的思想是敞開的、能散熱的,那麼加強對流的現象就發生了,怨氣不會積聚,氣氛祥和而不鬱悶。而只有個層樓接互通,而且樓頂敞開的,才會發生煙囪效應,才會有降溫的作用。
如果把人的身體視為一棟大樓,如果每個器官暢通,而且心胸是敞開的,想必也會發生煙囪效應吧。如果個人的思想開通,廣泛接受社會的交流,那麼是否也有煙囪效應呢?
煙囪效應也常發生於火災現場,由於對流的加強加劇了火災的嚴重度,所以上下互通的格局更需要注意安全,如此才能趨吉避凶,萬事迪吉。

2016年9月11日 星期日

活在別人的眼光裡

《戰國策·趙策一》:“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吾其報知氏之讎矣。”。自古以來,人們皆追求著存在的意義,所以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民國以前為封建時代,找個名主是很正常的,可現如今已是民主時代了,大家都成為自己的主人了,這樣的想法還存在嗎?
有人說主人自己當了,可是知己還是很需要的。人類為群體的社會,確實不好遺世而獨立,況且能得一知己確為美事,重點在於只是相互欣賞,誰都不是誰的主人。可是,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社會上依存於上司、老闆的現象仍是屢見不顯,好像很難成為自己的主人。
近來FB盛行,年輕人花了很多時間在這上面,如果把FB當作是個連絡工具那也罷了,可是有些人很是在意別人是否對自己的言行按個贊,這樣的心理就很需要研究了。《韓非子·說林上》:“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故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小學生很在意師長的讚美,那是很正常的,可是如果長大了還是很在意別人的眼光,那就有些狀況了。
人長大成熟了,一方面是身體茁壯了,另一方面是心智成熟了,可以給自己做主了。除非是遇到了堪為自己表率的能人,甘心為其隨從,否則是否過度在意別人的眼光或者可以做為心智成熟與否的指標。一位獨立的人士應有主見,別人的眼光當然是種意見的回饋,但不會即是真理所在。

2016年9月3日 星期六

軌跡

小時候學騎自行車,印象中只有平衡的問題而沒有方向的問題。自行車的把手很容易改變方向,眼睛看著哪裡,那麼握著的把手很自然的對準了前行的方向就行了。除了配合平衡時需要晃動把手以資配合外,大概輕鬆的握著就可以了。
學汽車駕駛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四輪的車子大概不會有平衡的問題,可是方向的掌握卻成了大問題。方向盤係以齒輪帶動的,向左轉需兩圈到底,再向右急轉就需轉四圈才會到底,若開在蜿蜒的道路上就須不停的轉著方向盤,以至於輪子究竟指向哪個方向都有些模糊了,常致轉彎不足或過了頭,然後不停的修正著。
開車的老手知道轉彎時需要及時回正(出彎時正好回正),以便應付下一個轉彎;可是新手就不一樣了,轉彎到了出彎處才會開始回正,以至於多彎了一會兒,所以軌跡多是彎過頭的;比較一下兩者的軌跡就會發現,老手的軌跡轉彎平順而新手的軌跡就會彎過頭再折回來;那麼遇到連續轉彎將會如何呢?
世上很多事情都有轉彎不易的問題,也經常出現彎過頭的現象:譬如中國的一胎化政策,剛開始時展現了無比的決心與魄力,看來徹底解決了人口(過度膨脹)的問題,可最近來已然發現彎過頭了,即將面臨人口老化的難題;事後想想,是否忘了及時回正了呢?
當政策變成例行業務的執行時,就會把這種彎過頭的特性延續下來,直到問題嚴重了才以另一個政策擺平它。譬如市場上訂定的各項交易規則,難得看到預先回正的動作,都是出問題了才會有人出面修正的吧。
《後漢書·仲長統傳》:“逮至清世,則複入矯枉過正之檢。”。可見得彎過頭的現象古來有之,只是人們總學不會教訓,一再重複罷了。政策轉彎需要智慧,而及時回正同樣需要智慧;其實彎過頭是必然的現象,只是無人有心控管著它,徒然增添了不少後遺症。

2016年8月26日 星期五

遺忘的好處


現代人的生活壓力大以至於未老先衰,比如說視力減退、禿頭、體力差、齒牙動搖的,其中最惱人的應是記憶力衰退吧:剛出門就擔心門有沒有鎖好、瓦斯有沒有關、還有那正在充電的電器關了嗎?臨睡了也在擔心好像甚麼事情還沒做完整,是要給長官的報告、還是將簽約的案子呢?總之,煩死人了;可是遺忘就這麼一無是處嗎?
人生難免有不愉快的經驗,譬如說車子出門被撞、遇到冒失鬼、攬到颱風尾、無端被八卦等,難怪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如果每回不愉快總是歷歷在目的,那麼不失眠才怪;幸好人本來就容易遺忘,忘掉好事也忘掉不愉快的事,時間沖淡一切,漸漸地能入眠了。
這年頭曠男怨女頗多,大概是因為感情路上不順遂吧。有時候難於論斷到底是誰不夠真誠、不夠灑脫,或許真的是因為個性不合的緣故吧。不管是何種原因,感情失落了總是椎心刺骨的,愁煞人哪,怎麼辦呢?還好人們的記性不夠好,日子久了便淡了,如果再遇到佳偶,能勇於發展另一段感情。
年紀漸長,想忘掉的事情越多,最好能忘記一切煩惱。心經開宗明義便說:「觀自在菩薩。行深波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可見得看得開便無煩惱了,可是如何看開呢?其實遺忘便是不二法門,時間久了就是最好的催化劑,因為早忘啦,要煩惱些甚麼呢!
佛家常言:「肯放下執著,當下就解脫。」,可是執著便是執著,哪有那麼好放下的;確實也是如此,所以得道成佛的人實在不多。幸好我有一項越來越精的天賦-遺忘,忘了該執著些甚麼,只好解脫啦,請問這樣也會得道成佛嗎?

2016年8月20日 星期六

治大國若烹小鮮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章提到「治大國若烹小鮮」,國是紛亂如麻怎能以烹小鮮名之呢?是不是老子弄錯了甚麼?還是藏了些甚麼道理呢?話說烹調首重材料,其次是火侯,更重要的是須合顧客的口味,莫非學問就藏在這裡!
話說小鮮應是指魚蝦貝類,在古時候保鮮是很困難的,所以必須是活海()產;如果很難弄到活的至少也須是新鮮的吧,否則大廚也難為。比之於國是,是否意味著執政品質的要求,切不可濫竽充數、魚目混珠,更要童叟無欺的公道。
說到火侯,要恰到好處,該酥脆的要酥脆、該軟爛的絕不能如嚼不爛的腸子、該鮮嫩必須嬌嫩如羔羊、該細膩的應如沙西米。能達到如此地步至少要掌握兩項要點:烹調的順序與爐火的控制,也就是說各種食材上桌時正好符合最佳的烹煮程度。比之於國是,就是指施政的順序與時機,不疾不徐恰到好處。
話說要合顧客口味並不容易,烹小鮮的飲食店的客源是流動的,而各處人的口味不一致,所以掌勺者的菜單需有變化,須能迎合顧客的喜好。比之於國是,須能迎合人民的需要;可是民意如流水,還很容易被有心人操弄的,如何拿捏著實考驗執政者的智慧。
懂得烹飪的人應該知道,烹小鮮其實是很難的,須以原味示人而容不得假,也就是鮮即是鮮、嫩即是嫩。比之於國是,就是不靠政治宣傳,不靠企劃包裝,讓人民直接享受幸福的氛圍,過著快樂實在的好日子,那麼人民自然是擁戴有加、民呼萬歲啦。

2016年8月12日 星期五

沉澱與宣洩


人生說長不長可是也不太短,足夠發生很多事情,因此有太多事情要記憶,但是腦容量有限不可能事事都記著,那麼那些容不下的、不想記憶的往事該怎麼辦?近來心理醫師的生意越來越好,表示社會上有更多人出現心理症狀需要照顧;我們都知道血管堵塞會有嚴重的後果,那麼記憶爆量是否就是心理問題變多的原因?人的心是肉做的,受不了了會怎樣呢?
情緒需要出口,對於那些不想記憶的事情,看起來宣洩是最好的安排。譬如說愛情結束了,能夠大哭一場的比較能夠忘掉那些不堪的回憶。而那些連哭都哭不出來的恐怕需要很長的恢復期,才足以消化滿腔的悲憤;再譬如說事情搞砸了,想得開的人認為只是這一回合的失敗,大吃一頓、出去散散心就可以當作一個句點,那麼明天就是下一回合的起點。可是想不開的人會為此反芻好一陣子,以至於找不到下一個回合的起點。
腦容量有限,那麼那些容不下的記憶,只好隨著時間沉澱。譬如說前一餐吃了些甚麼美味、昨晚睡得香不香、有沒有得到稱讚等,其實說穿了就是幸福的印記,把幸福的感覺記住就可以了;再譬如說前一刻被上級主管洗臉了、事情處理的有夠糟、被當面抓包有夠尷尬,其實說穿了就是挫折的印記,把挫折的感覺記住就可以了;夏蟲不可語冰,過完了冬天,不就有嚴冬的種種經歷了嘛。
宣洩能記取教訓嗎?如果你是那種需要沉痛的打擊才能記取教訓的人,動輒少了胳臂斷了腿,甚至掉了腦袋才有感受,那麼記取了教訓又有何用呢?想得清楚的人明白教訓的意義,清楚機會與命運的分野,那麼如何收拾情緒重啟契機就已經是教訓了。
沉澱能產生智慧嗎?如果不該忘掉的大原則大方向你遺忘了,反而是那些細微末節還記得很清楚,那樣會有甚麼智慧留下呢?你已心知而肚明了吧;禪宗說智慧是一種頓悟,有慧根的人經歷了事情自然會有一閃而應的靈感生出來,那便是智慧了。

2016年8月6日 星期六

迎風高飛


放風箏是個有趣的的經驗,相信大多數的人都放過風箏,在同樣的時空裡,有的人可以放得很高很穩,有的人卻難得成功。有人說放風箏可以比擬為用人,那麼其中可以體驗出甚麼道理呢?
風箏可能是買來的,也可能是自己做的,自己做的人比較能夠了解箇中奧妙,富有實驗的樂趣。小時候窮,玩具皆需自理,因而有了這方面的製作經驗。風箏的材質宜輕宜堅固,翼展要大結構必須平衡,還要有長長的尾巴好維持穩定,更重要的是綁繩子的地方必須是整個風箏的重心。還有繩子必須夠堅韌,最好還要有個收放繩子的設施,就像釣魚時的捲線器。此外還要有個好握的把手(好比釣竿的竹節),如此一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那麼用人與風箏有甚麼關係呢?首先,被用的人須健康、行動敏捷,志氣要大、心態要平衡、做事顧慮後果。其次,此人最好已成家,而其家用落在此人的身上。最後,用人機構宜有健全的升遷制度與資源供應體系,而此制度的權限正好落在管理者的手中。為甚麼要這個樣子呢?對照一下風箏的製作就明白了。
風箏已備,當然要找機會操演啦。此時風要穩且持續不斷,放時要趁著風勢,風箏的拉力頗大時要趁機放線,而拉力小了卻要收線。會放風箏的人在風力變小時常扯著風箏,在一扯一放之間可以讓風箏緩慢上升;不會放的人則是滿場跑,企圖以蠻力拉起一片天。風箏需放至一定高度以後才會穩定,所以線必須夠長,也必須夠好收放才容易操作。
對應於用人的情境,首先景氣要好而且穩定成長,開發的案子則要趁著時機推出才會省力。其次,產銷暢旺時不妨擴充產能,產銷遲滯時便要思量收縮規模。景氣不佳時要及時促銷,但也不可削價競爭。經營順暢時借重企業人才,經營不順時要當員工的支持者。經營須有相當規模才能合乎效益,所以資金後盾至關緊要。為甚麼是這個樣子呢?對照一下風箏的施放就明白了。
俗話說將帥無能累死三軍,風箏其實只是個工具,能不能高飛還要看施放的人的本事。換句話說,運籌帷幄的人才是那個需要負責的人,如果不會切菜嫌鉆板、不會駛船嫌溪蜿,那麼再多的人力也是不夠用的。

2016年7月31日 星期日

挫折的養分

維基百科:『「草莓族」一詞最早出自翁靜玉著、1993年出版的《辦公室物語》一書,用來形容民國50年(1961年)以後出生的年青人世代。』。為甚麼被叫做「草莓族」?那是因為比較不能接受挫折的緣故,受了挫折便像被人呼了一巴掌,痛苦的摀著麻辣的臉頰一般。
吃慣中式料理的人應該知道,所謂的美味很多是麻辣的,也就是說中國人向來接受甚至喜歡麻辣的滋味,這是為甚麼呢?有人說生活是平淡的,如果偶而來點刺激,反而是一種享受;那麼挫折呢?不正是一種享受嗎?據說曹操看到陳琳的「討賊()檄文」後,正在發作的偏頭痛頓時好了,直呼難得的好文章。
學習新的事物當然容易遭到挫折,那麼這種挫折有何意義呢?這有兩種可能:首先是學得不夠踏實,也就是還不夠熟練所以容易犯錯;其次是學到的本來就不夠精良,不足以應付所有狀況;如果學起來特別順利,就會以為學有所成而失去了警戒心,一旦派上用場便可能遭致無法預測的重大損失;那麼所謂的挫折就是警報器,用來檢視問題的。
踏入新環境、面對新局面當然也容易遭到挫折,即待人處事的挫折。人、事皆是多變的,除非手段嫻熟當然會有摩擦,而挫折便是不順暢的反應,用來調整方向用的;如果挫折少了,容易累積驕氣,反而容易出事;這就好比平常的的地震若少了,將累積地底的能量,久了便有大地震來臨一般。
對於過往,挫折可以用來自省:是不是這陣子不夠努力、不夠謙卑,所以招致批評、打擊,想清楚了好修正之。對於未來,挫折可以用來思考:目前的方向是否妥當、心態是否躁進、該準備的都周全了嗎?如果一個系統得不到回饋的訊息必然是很危險的。
先秦·左丘明《左傳·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如果遇到挫折時能把它當作養分吸收,那麼還有甚麼事能難得倒您呢!從左傳的記載就知道古時候的賢人就是這般看待事物的;如今的挑戰越來越險峻,不值得效法嗎?

2016年7月29日 星期五

不爽的感覺

維基百科說:「情緒,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是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人吃五穀雜糧,不似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故難免有些情緒,我覺得其中最大的是不爽的感覺,有遇人不爽的、有遇事不爽的、更有對自己的表現不爽,總之無處無不爽、有如雨後春筍不擇地而發。
有人因為輸了而不爽、有人因為忌妒而不爽、還有人因為表現不好而不爽,無論哪一種不爽都是很難過的,有欲吐之而後快的衝動。此時不爽將化為動力,逼自己進行某些行為以為排遣。譬如有些人輸了比賽就剃了個大光頭以示奮發的決心,如果處理得當的話將是進步的源頭。
現代人稱呼情緒控制得當的叫做高 EQ(情緒商數),就是說即使不爽也不會抓狂的脾氣,與IQ(智力商數)、AQ(逆境商數)合稱3Q,還被視為高階管理人才的人格特質,據說很崇高很受歡迎的。

如果你經常不爽,就想辦法把它弄到爽吧,那麼你就有機會練就成3Q達人了。首先,你經常不爽好比你有用不完的素材去鍛鍊EQ,每天可以鍛鍊很多次,久了自然成精,熟能生巧嘛;其次,不爽就是意氣不順的意思,其實也就是處於逆境的意思,同樣的道理,你有比別人有更多處理逆境的機會,久了當然也會成精,同樣是熟能生巧的嘛;最後,IQ係指心智年齡除以生理年齡的商數,如果經常能夠把不爽弄到爽,必是高人無疑,怎能是低IQ呢!

2016年7月22日 星期五

第一印象


陸游沈園詩:「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西廂記月下酬對:「那個秀才,在鶯鶯的眼中,雖然驚鴻一瞥,但他那瀟灑的豐儀,的確不易忘懷。」。上述是古人對於第一印象的形容詞,都是相當生動而難忘的,也就是說給人的第一印象至為重要,可能是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
如今是資訊爆炸的年代,電子郵箱經常爆滿,多到失去逐一溜覽的興趣,尤以重要人物為然。如果你送了一封不起眼的信件,可能就石沉大海了;所以信件主旨便是予人的第一印象,詞不達意的就糟了;所以表達能力一定要加強,才不會誤事。
如今同樣也是知識爆炸的年代,要找的資訊一籮筐,在檔案室、圖書館裡翻箱倒櫃的場景司空見慣,那麼如何能迅速發現便影響到效率。通常找資料的人沒有具體的資訊,手上的線索也可能是錯的,那麼判斷力與聯想力便是成事的利器,尤其是在網路上搜尋資訊,靠的是運用得當的關鍵字以及迅速排除不需要的文件、網頁的能力。
景氣不理想的時候想找份理想的工作是很困難的,偏偏景氣一向難得好轉,如何出人頭地呢?說穿了還是要靠第一印象的。試想,用人公司如何挑選面談對象呢?當然要憑履歷資料啦,如何寫份生動的履歷的功力當然是關鍵;再者,面談不可能長時間,能留下的還是第一印象吧。
在這個速度與效率取勝的世代,如果你是買方,須有慧眼識英雄的睿智,你手上的資訊未必充分也未必正確,可資考量的時間也不可能很久,所以識人與辨事的能力就是致勝的法門;如果你是賣方,須有留下美好印象的本事,才能創造進一步合作的機會。

第一印象是開啟機會的契機,但不能保證就有好結果,如果登堂了卻不能入室,與毫無機會的人相差無幾吧;所以表面與內涵其實是一樣重要的,幸好有內涵的人其實也容易給人好印象的,儒家崇尚的「誠於中,形於外」便是這種意義了。

2016年7月16日 星期六

欲望的取捨


人類與其他動物最大的區別是擁有自我意識及思想,也就是擁有私欲。既有慾望就會鞭策自己去達成它,所以欲望是個人最好的驅策力;但欲望其實也是自身最大的弱點,因為你非常在乎它,以至於成為他人利用你的最佳工具。譬如說人人皆想富有及成名,所以努力賺錢、作秀,但也因而成為名利的奴隸及有心人威脅利誘的竅門。
通常人們有了欲望之後會產生自我勉勵與勉強求取的作用,自我勉勵可以激發潛能及提升鬥志當然很好,只是須注意身體的負荷;可是如果勉強求取就不太好了;所以《莊子內篇‧養生主》有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這大概就是俗謂強摘的瓜不甜的意思,而這樣的作用如只限於自身倒還罷了,如果因為勉強而妨礙了別人,那就成為禍害了。
王昌齡 《閨怨》:『 閨中少婦不曾愁, 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 悔教夫婿覓封侯。』。有欲望固然能激起雄心,好好的打拼天下,可是也必然影響家庭生活,人生的邏輯就是這樣,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成功人士的背後多半躲著犧牲奉獻的另一半,含著眼淚帶著微笑支持著家族的偉大成就(小孩當然也深受影響,通常以叛逆的情勢反應)
90年代的某位聰明人士發明了願景這玩意兒,從此願景一詞大大的流行了起來,成為理想與希望的代名詞,好像必須有願景才會有光明的未來似的;如此一來,過往的先賢們好像因而蒙上了陰影,因為他們來不及領會願景的浩大,竟然度過了沒有願景的一生。其實所謂的願景就是慾望的化身,好比以往稱謂的志向一般,說穿了只是美化一番罷了。
《論語‧公治長》:『子曰:「我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慾,焉得剛?」』。話說「無欲則剛」是我們常用的成語,意指沒有私慾而能節操自持的態勢;可是孔子只說有欲望者如何剛強,卻沒說無欲望即可得剛強;不信的話可以參考清朝閉關自守的例子:清廷以為外夷都是有求於清廷的,而且以為國內一切可以自足,所以閉關以自守;而其結局之慘烈眾人皆知,就不需我再叨絮了。
《論語·秦伯》:子日: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有欲與無欲顯然都有其缺陷,那麼應何以自持呢?較好的辦法就是求取平衡點,比如說人不可無欲,但須顧及親人的感受與配合,也需掌握自身的秉性與承受度;又比如說開放總比封閉較有競爭優勢,故不能只是潔身自持,還需融入世代的成長;還有,人生應有其理想,切不可以手段為目的而忘了初衷。

2016年7月7日 星期四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現今的升學制度動輒要求學生選填類組,好像學生生來就有一組編號可標明其性向,其實很多人到了大學畢業了都還弄不清自己的喜好。所謂性向可能只是一道測驗的結果,所謂興趣可能只是師長的影響,所謂專長可能只是某次考試考了高分。講到性向測驗也許是另一種型態的試題,多考幾回保證成績斐然;講到師長的影響多半喜好後繼有人以克紹箕裘;講到專長只是反映熟能生巧,也許多玩幾回就膩了。那麼自己的興趣到底是甚麼呢?
要一位初識皮毛的人可以辨明所選科系是其真愛,怎麼看都有些殘酷;要一位初學者判斷所選科系將來必有前途,怎麼看都有些不切實際。可是我們的升學制度就是如此根深而蒂固,即便施行了幾回學制改革卻總是換湯不換藥;大一的課程多半是共同科目,為甚麼不在讀完大一後才來選科系,好讓學生們更能確認其喜好;為甚麼轉系制度如此僵硬,即便知道需要轉向卻扭轉困難?
為了配合如此的升學制度,賢明的家長須有一套因應對策,那就是讓您的孩子學著認識自己;這不是指如何在考試時考贏別人,也不是指如何獲得師長的賞識,而是了解孩子的興趣所在、專長與缺陷、潛能與畏懼;這門功課很不容易且經常迷失,譬如有些事情可以做得很好卻不喜歡做,那麼應是培養興趣還是找尋更適合的;譬如有些事情可能做不好卻喜歡做,那麼應是多多練習還是適可而止。有些事情孩子一時弄不明白,大人也多成見,可是真相只有一個,那就是孩子的本性,必須設法弄明白它。
讀書考試基本上是個人的事,埋頭苦幹就行了,可是將來工作呢?很少是一個人就可以搞定的吧,那麼如何與他人合作呢?有人說與人相處最難了,常在不知不覺中得罪了人,或者是吃了悶虧;其實最大的問題是相互握住對方的資源而無法合作,資訊不足固然是癥結所在,而個性不合更是勢同水火;與人合作既如此重要,可是學校好像沒有教這類課程吧(學校有所謂的群育,但或許還不夠深切),所以真的好難喔。
想做大事者不只是與他人合作就可以了,還須知道如何用人:任何主管都須知道如何分工合作,絕對不是傳說中的日理萬機,那樣只會累死人而徒勞無功;可是,人心隔肚皮如何用呢?儒家的說法是用人惟德,近代功利的說法是用人惟賢,到底哪樣才對呢?分工越精細則用人須越精準,看來是缺一不可的,所以絕對是一門大學問。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找與自己同類的人或可知其行徑,可是這樣容易形成一言堂,因此還須廣納雅言,找出可以互補的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是道德經裡的一小段經文,初讀時只是覺得充滿了智慧,沒想到卻是為人處事必修且必須完成的科目,這個科目學校裡沒教可是影響卻最深遠,輕則走了冤枉路,重則識錯了人。我們常說勤能補拙,可是如果方向錯了不是光靠勤勞便能補救了,而「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正是決定人生重大決策方向的法門,宜趁早修練吧。

2016年7月2日 星期六

發揮你的想像力


需要搬運眾多物品時,必然想到運用車子而車子絕對需要輪子才能轉動,你能想像輪子是如何被發明的呢?也就是說遠古的人類如何從斜坡上滾動的石頭想像出輪子的運用呢?還有,古早的輪子是木頭做的,那麼輪胎又是如何被發明的呢?其實很多事物的發明都體現出人類無窮的想像力。
講到想像力的運用,最早應發生於語言的產生,讓人類能夠溝通與合作接下來是文字,讓經驗得以傳承再來是文學創作,讓文化得以建構我們現在無時不與他人溝通,必要時紀錄一些事情,偶而也會寫些作品,都覺得得心應手且理所當然,可是你可曾想過這些想當然的事情從無到有究竟有多難呢?
如今科學昌明,無論想得到的、想不到的都有人預先想到而且做出了成品如果你也想當個科學家或研發人員,那麼你必須具備什麼能力呢?退若干步想,如果你想嘗試些新料理、新方法、新作法,又必須具備什麼能力呢?看來如果沒有足夠的想像力,甚麼都做不成。
如今的世道叫做地球村世代,也就是說只要有意願,在任何角落的人都可以參與競爭。而在競爭白熱化的情境下,只有做出所謂的差異性才能突破重圍,得到大眾的青睞,所以地球村世代又可叫做創新的世代。那麼創新能力又是如何展現的呢?看來沒有足夠的想像力也是無能為力的吧。
或許有人認為想像力就是海闊天空的聯想,其實不完全是這樣的譬如說有人喜歡做白日夢,偶而也會夢到有用的東西,但是多半是浪費的說穿了,我們發揮想像力其實是帶有目的的,希望想像出別人尚未想像的事物,更希望這些想像最好能取得眾人的認同,才能營造出理想的差異性呀。

2016年6月27日 星期一

寫意人生


唐‧李白‧《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人生得意時當然要盡歡才不至於辜負了難得的得意,可是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那些無從得意的尋常日子怎麼打發呢近來大家日子都不怎麼好過,所以流行著小確幸,那麼不怎麼得意的人生要如何捕捉那些小確幸呢?
小時候學美術常不得要領,明明是一大叢樹、一大落建築與一大群人如何寫入一張小小的畫呢?有人說畫家是大近視眼,繁複的實景可以簡化成寥寥數筆,反正意思到了就可以了嘛而我從小就視力優良,總是看到無盡的細微末節,自然體會不了淋漓盡致的畫意而如今越來越老眼昏花,慢慢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了原來畫家的世界竟然是彩色的。
《詩經·大雅·旱麓》:鳶飛戾天,魚躍於淵。待在地上的萬物之靈既不能飛天也不能潛水,在現實的生活裡的確是這樣的可是詩經是古時候的民謠,那時的人們怎麼就思想奔放如斯,而已經可以搭飛機高飛的現代人怎麼就眼界短淺若此以至於苦悶呢?仔細一想,原來詩人的世界竟然是空靈的。
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自討苦吃的人們總是忘不了生活裡的種種辛苦,卻無視於偶而出現的親情、愛意以及種種溫暖,於是生活裡充滿著苦難而沒有些許歡樂的間隙,這好比種在黏土裡的植物的根,因接觸不到空氣而無從舒展。
現實的生活總是殘酷而艱辛的,所以寫實的人生必然是困苦的充滿希望的未來總是有無限可能的,所以寫意的人生才會是暢快的。你要明明白白的記住所有苦難,還是要盡情的享受當下的快樂與機會呢聰明如你,不用我再叨絮了吧。據說那逐漸模糊的往日辛勞,有時還能昇華為溫馨的回憶,就好比男人總有聊不盡的當年軍中趣事一般。

2016年6月17日 星期五

都是地心引力害的

這陣子看到一些熟悉的演藝人員都隱約顯露出了老態他們都有化妝人員前後打理著所以不會是一般人不善打扮的因素那麼到底是什麼緣故讓人覺得顯老了呢?仔細想了一下應是他們的皮膚鬆弛了而這樣的問題不是化妝保養可以解決的所以藏不住了
話說嬰兒的皮膚最是晶瑩剔透而吹彈可破的到了少女時代更是圓潤飽滿的蘋果肌膚可是成年以後呢?是冰肌玉膚嗎?還是每況愈下呢?這大概是所有成年女性心中永遠的痛吧為什麼會這樣呢?根據個人觀察除了少女時代以前的蓬勃生機足以抵抗地心引力外接下來都會是敗仗因為地心引力實在太強大了
男生們別得意表現也沒好到哪裡去青少年時期的堅挺身形怎麼轉瞬即失而剛成年時的宏偉胸肌怎麼才挺那麼一下子就掉到腹部去了還正好掩蓋住了那自豪的六塊腹肌呢!說來說去還不都是那地心引力害的
道家常謂天輕而地濁在地面上待久了的人們受夠了濁氣不免因而垂頭喪氣並羨慕起那能夠翱翔天際的雄鷹或者是那忘憂的白雲俯瞰著飽受地心引力欺凌的眾生昂首闊氣的縱橫天下於天地間要不是那可恨的地心引力我才不會如此窩囊的過活
可是聽那科學家們說如果不是那地心引力守護著我們那麼大氣將向宇宙飛散而海洋也會消失殆盡了因為它們都是靠著重力才會停留在地面上的好比那離我們最近的月球其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結果甚麼也留不住只會是荒無人煙的月球表面了
《老子》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那個令人生厭的地心引力怎麼正是那地球文明賴於生存的維護機制吾人怎麼能只圖享受其好處而杜絕其壞處呢因此只能在壞處裡尋找降低傷害的方法而這才是所謂適者生存的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