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9日 星期六

聲聲慢

李清照的《聲聲慢》的後半段:「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箇愁字了得。」。把這段用來形容老人化的社會生活,顯得貼切無比,好像李清照就是為了這後世的現象譜寫的,可是老人只能這般悲慘的苟延殘喘嗎?
光田綜合醫院總院長王乃弘表示,台灣10年後的老年人口將增加180萬人,是全球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他深感「要活就要動,動才能延緩老化並達身心健康。」。試想,鋁門窗要是久不啟閉,一段日子以後就黏住了,那麼人的身體是不是也有同樣的效應呢?如不想鎮日抖著機械步伐,還是趕快動一動吧。
莊子曰:「哀莫大於心死,而身死次之。」。就算是已經老了,其實還有一口氣健在,依然是頂天立地的萬物之靈。如果真的找不著事情做,作作夢其實也可以,不是說有夢才能保有赤子之心嗎?說不準還能夢出一片天地呢。

高陽《胡雪巖全傳·燈火樓臺》:“只要不限辰光,‘慢工出細活’一定的道理。”。老人的手腳慢固然是慢的,可是集畢生的心力累積成的智慧怎麼捨得放下呢?於是擠出僅有的精力,化身為家中的那一寶吧,或是含飴弄孫作育後代,或是投身創作,把老一代的風華與文化根底,譜成遺世的作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