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幸觀看了某個國中校慶運動會的創意造型進場比賽,既然是比賽當然有別具創意而妝扮、表演俱佳且志在得名的班級,當然也有以配合為義務而參加比賽的。班級是個團體,團體成員未必可以同心協力、共同戮力以赴,所以有的同學是積極的參與著,而有的同學也只是在盡義務而已,所以各個班級在創意有別的情況下都會出現收放自如的表演者與依樣畫瓢的跟隨者。
那麼,收放自如是如何產生的呢?是該學生本具表演、舞蹈興趣與天份還是其他甚麼因素呢?小時候讀過賣油翁與射箭郎的故事,訴說著孰能生巧的道理。意指如果可供學生練習的夠時間充分的話,有心參與的學生就能做到收放自如的程度了,反正孰能生巧的嘛。
據心理學家的說法,如果做了某事就能得到獎賞的話,那麼受獎勵的人就會盡量求取這樣的表現與獎賞,如此一來他便能在這方面越來越是收放自如了。或許這是一種滿足感的追求吧,它比孰能生巧者更增添了一份來自內心的動能,所以通常會比(或許是被逼的)孰能生巧者有更好的表現。
新聞節目偶而會看到巴西嘉年華的盛況,那些舞者通常都是非常投入的,與其說是她們的舞蹈會受到眾人的讚揚而表演著,不如說是她們沉浸在這樣的氛圍裡盡情的享受著。這樣的收放自如好像水平又更高了,已到了忘我的境地,她們所展現的已是內心歡樂的昇華。
老師教導我們做事情要有信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做到收放自如的地步。我覺得信心是有層次的,從(被要求的)孰能生巧產生的信心,進化到(自發的)有心求更好產生的信心,再進化到(享受的)融入情境的信心,所展現的收放自如也是有等級分野的,聰明的人應該能分辨出其中的差異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