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2日 星期六

認知的覺醒才能鍛鍊心智



從小念書大都以記憶起步,上課時教你認識了一些東西,考試時再把這些記得的東西填進答案裡就能得到高分。這樣的學習固然認識了很多事物,但很少經過消化吸收,學得的都是書本直接告知的經驗而少有自己的認知;學習久了習慣了,待到需要很多判斷時﹝如數理課程﹞,發現少了判斷能力而發生了學習障礙。

我們來做個實驗,當你跌了一跤時會記取了甚麼?有人對於跌倒的創傷印象深刻警惕自己不要再跌倒;有人記得了這個跌倒的位置警告自己不要在同一個地方跌第二次;還有人會回想如何跌倒的以免犯同樣的錯誤;更有人訴諸運氣回家翻黃曆尋找解釋;假如是你會是那種反應?

關於認知的麻痺,最常聽到的是溫水煮青蛙的故事,而人是有思想的,理論上不應該與青蛙犯同樣的錯,但是實際上卻可能發生;譬如說有人投資只會不斷加碼、諸事不順就想到改名、賺不到錢就想到買樂透、生了病就求神問卜,其無知的程度只能跟青蛙同一等級!

那麼關於認知的覺醒應該有那些特質呢?我覺得至少要有警覺性、反應性、聯想性、可行性。

警覺性是指問題發生之初就能意識到已經發生了問題,而不是在問題擴大到難以收拾的地步時才如大夢初醒。這特質極為重要,因為晚發現可能須投入數倍資源而只能得到一部份成果。

反應性是指觸類旁通的能力,論語:「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就是指此特質,蓋不能以三隅反表示學習沒有充分消化吸收致反應能力差。人生有限,凡事只有學到才會,那麼只要換個角度,已熟悉的事物就成為不相識了。

聯想性是指解決問題的推想能力,有些人想像力豐富點子很多,遇到問題總能理出一些方向;有些人則想像力貧乏,遇到問題總是束手無策。推想能力出現障礙往往是長期不動腦思考的結果,要改善只有平時多觀察、多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可行性是指解決問題除了推想能力外,還要有判斷能力,判斷那些方法是可行的、那些方法是不可行的。如果說聯想性是加法思考,那麼可行性就是減法思考,亂槍打鳥固然偶而可以打到鳥,畢竟在效率及效果上皆不經濟。

日常生活中人體總會活動,譬如吃飯、聊天、抓癢、上廁所,但都不能稱之為鍛鍊,因為活動強度不夠不能激發成長;同理,在心智的成長上也需要適當的鍛鍊,試想如果只是依循別人的說法、作法,如何能有強健的心智能力?但是如果你的認知是覺醒的,也就是至少具備了警覺性、反應性、聯想性、可行性,那麼心智鍛鍊的效果當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