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6日 星期六

關聯

在古代的農業社會裡,一般人的生活很單純,放眼所見的大概就是家族或宗族裡的人,因此重視家族、宗族的概念。但是在現如今的工商社會裡,過的是都會區的生活,通常需要通勤至上班的所在;放眼望去家族或宗族裡的人幾乎看不到一位,因此人與人的關聯變得相當複雜,而家族、宗族的概念自然也變得單薄了。

曾經流行的一句廣告詞「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那麼科技的發展是否也依循著人類發展的軌跡呢?資訊科技的發展大概由大量的資料處理肇始,資訊系統的腦袋瓜應該是資料庫吧,那麼資料庫的演進如何呢?早期的資料庫是所謂的階層式資料庫,只描述上下層之間的關係,好比說是血親間或者是長官與下屬間的上下從屬關聯;因為需要統計的項目較單純,這樣的運作似乎還行得通。

現今的工商業模式越來越複雜,資訊系統需綜理所謂的物流、案件流與金流,但階層式資料庫只能管理上下層之間的資料從屬關聯而卻乏橫的聯繫,已經應付不了,於是關聯式資料庫應運而生。維基百科說:「關聯式資料庫是建立在關聯模型基礎上的資料庫,藉助於集合代數等數學概念和方法來處理資料庫中的資料。」。簡單的說,階層式資料庫的關聯是事先定義好,以資料結構支應的。而關聯式資料庫不預存這些資料結構,於需求提出時藉助集合代數等數學概念和方法當場運算出來的。

資訊科技的發展差不多以幾何倍數成長,過一段時間即翻倍了,當然足以應付時代的成長與演變,可是肉做的人腦呢?人們於是出現兩種演變,一種是借助資訊科技的神奇功力處理事務,另一種是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只關心有明顯關聯的事務。問題出在選擇性的關心夠周全嗎?於是懂得運用資訊科技的人逐漸占上風了。(而且差距似乎越來越大了)

2022年2月23日 星期三

相推駛死牛


相推駛死牛是句台語,有人解釋說:「農村用牛耕田,主人凡事都不願用手耕鋤,反正家裡有牛隻,就用牛來犁田或犁菜埂,工作時間拉長,讓牛休息時間太少,以致於疲困累得要死。」。相推指相互推諉,上面的解釋好像沒有說明相互推諉與耕牛工作時間拉長的關聯性;或許是因為有權指揮的人多了以至於爭功諉過相互推諉,導致指揮體系混亂,多幹了很多不適當的任務才使得耕牛疲於奔命的吧。

《左氏春秋》:「一將無能,累死三軍」。人多了容易意見分歧,那麼統軍只有一人應當沒事了吧?其實庸才的傷害甚過貪官,通常不當的指揮可能錯過決勝的良機,也可能因為冒進而造成冤枉的死傷,所以才有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之嘆呀。那麼怎樣才算得上是將才呢?一般的說法是臨危不亂、意志堅定、有謀略、判斷力精準、治軍甚嚴賞罰分明等。

再來說說那耕牛吧,企業的員工就好比是那耕年;因為中國人的民族性應該是勤勞的,如果能得到善待,通常具備如耕牛般耐勞的性格。如此認命的員工還能有什麼問題呢?最明顯的弊端是勞逸不均、升遷不公平甚或升遷無望啦。管理階層時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能者多勞請多擔待;問題出在長期的擔待之後能得到什麼回報呢?

辛苦的付出當然是為了獲取薪資,好養活那嗷嗷待哺的一家人了啊。職場上有個公認的原則:同工同酬,那麼不同工是否亦應不同酬呢?你想啊,要人家能者多勞,是不是該給人家調個薪或者多給些獎勵呢?薪資一般受限於職等,那麼理想的狀況應是依能力核定職等的吧;但實際上職等常依年資來比敘,也就是會做人,知道怎麼在各階層的傾軋中生存的方能幹的久,方會有傲人的年資啊,難怪常有不平之鳴了。

2022年2月20日 星期日

兩光

兩光是句台灣俚語,有人說是形容人的精神渙散,漫不經心的樣子。也有人說兩光係指不靈光,是處理事情很差勁的意思。還有人說是指腦袋壞掉的,傻呼呼的意思。總之,是個調侃人的詞。有時候也用來形容物品,比如說兩光車指的是東港車,也就是說像罐頭鐵(台語稱為銅管音像東港)做的車子,反正就是次品的意思啦。

說是不好的東西一定就是不好的嗎?據說是唐伯虎的一首祝壽詩:「這個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塵; 兒女子孫都是賊,偷得蟠桃奉至親。」。「不是人」與「賊」都是罵人的話,但是被這首詩祝壽的人好像都是笑呵呵的呀;誰讓他接的是「九天仙女」與「偷得蟠桃」呢!

據報載,雲林縣北港街角有一條兩光巷,乍聽之下又是個調侃人的故事,其實是兩位藝人的點子啦,指「帶偶回家工作室」陳威光與在地藝術家許碧光都駐在同一條巷子裡。陳威光認為「北港街角藝事館」不僅是工作室的改造,更要有周邊的特色元素,才能形成1處充滿生命力的場域,於是著手進行義民路193巷老街再造,在地藝術家許碧光也共襄盛舉,眾人因此將老街命名為「兩光巷」。而陳威光解釋說,兩光指白天有日光,夜裡有月光,白天、夜裡都很光明的意思啦。

中國文字向來很有彈性,所以很有意思,端看你怎麼應用了。比如說歷史上發生過多次文字獄,那都是政客們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啦。再比如說吳三桂的兒子取名為吳應熊,你說這熊有甚麼好應的,豈知人家說的是應了「夣熊之兆」啦。故事是說:「周文王曾夢見有一隻熊,長有翅膀,飛入其懷,大驚而寤。第二天經析夢,認為是佳兆,乃有才之士前來輔佐,於是前去尋找,於渭水邊得直鉤垂釣的姜尚。此為“夢熊之兆”。」。如果把兒子比喻為周文王的,你說那是什麼意思呢?

2022年2月17日 星期四

單純就好

通常被別人說是單純的,可能是指沒有心機,或者涉世未深的人;可是如果是個歷盡繁華與滄桑,看盡世態炎涼的人想要尋求的單純呢?百度百科說:「單純,讀音dān chún,漢語詞語,指對人生的思考,是一種心境追求,它不是無知,而是人生擺脱喧囂,洗盡鉛華之後的一種境界。」。而《戰國策·齊策四》則說:“歸真反璞,則終身不辱。”。

化學家說金子最單純了,因為金子在常溫常壓下鮮少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俗話也說真金不怕火煉,有人解釋其意思並不是指火燒不化金子,因為金子的熔點確實不高;但是金的化學穩定性很高,不容易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不必擔心會氧化變色。現在常用真金不怕火煉來比喻某物質的品質特好或者某人的意志堅強經得起任何考驗。於是也有人說:「有些人的單純也有可能是天生的,不管經歷過多少的世事變遷,性格當中仍然有一種純淨的東西存在。這樣的人也是很容易被評價為單純的人。面對險惡的現實社會,依然保留著自己的一顆赤子之心。」。

在古代只有私塾教育,而三字經是眾所周知啟蒙的書。三字經開宗明義便說:「人之初,性本善。」,那些接受過私塾教育的皆琅琅上口,而沒上私塾的好像也聽說過這句話,可是這話何意呀?老師解釋說那是儒家主張的「人性本善」啦,維基百科說:「性善論是一種對人性的看法,認為人之本性趨向善,行善比作惡要容易。性善論下有不同的學派,有性本善論、人性向善論。』。

道家說要修真,如何修呢?百度百科說:「修真之名,古已有之,俗曰修道。它囊括了動以化精、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還虛合道、位證真仙的全部修持過程。何謂真?真乃真人之業位,真乃真仙,不是自封標榜,實乃空間上界所封也。真人乃修道人的最高境界,修持者均應胸懷大志,高瞻遠矚,終生勤奮,刻苦修持,德功並進,以求達到真人、真仙的上乘境界,故曰修真。」。

佛家說「世人皆有佛性」,請問你相信嗎?維基百科說:「佛性這個名詞,最早出現於《大般涅槃經》,後來也被如來藏學派的各經典所使用。《大般涅槃經》的梵文原本已經不在世上,其他經典的梵文原典也有缺點。現代學者經過梵文、藏文與漢譯本比較,發現漢語中的佛性,可能對應到多個梵文單字。如日本學者小川一乘比較《寶性論》的梵文本與漢譯本,發現Buddha-dhātutathagata-dhatudhatugotratathagata-gotrabuddha-garbhatathagata-garbha等單字皆被譯為佛性,但是這幾個單字也被譯為如來藏、如來性等。」。

咦,太奇怪了;戰國策說「歸真反璞」,儒家說「人性本善」,道家說「修真」,佛家說「世人皆有佛性」,連俗話也說「真金不怕火煉」,怎麼大家都搶著說類似的話呢?該不會是出自同一個源頭吧?還是說世人的爾虞我詐皆是因為被世俗的強爭豪奪所喧染,深受著「貪嗔癡」的苦荼,因而違背了人的本性。營養學家也說加工過的食品大都影響健康,遠不如保有原樣的食物;如此說來,或許所謂「人性本善」無非就是單純就好啊。

2022年2月14日 星期一

日正人影短,月圓情意長。

唐·駱賓王《螢火賦》:「類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即在無人看見的地方,亦不能作那些見不得人的事情;也就是說暗地裡最容易做壞事了,那麼光天化日之下呢?有人說好像甚麼鬼都不見了。維基百科說:『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621日前後(20日~22日),太陽到達黃經90°時開始。是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西元前7世紀,古人用土圭量日影,夏至這一天日影最短,因此把這一天稱作「夏至」。』。

夏至只有那麼一天,其實整個夏天都是朗朗乾坤,做不得壞事的,除非躲進暗地裡去了。或說月圓之夜也是光燦燦的,會不會也做不得壞事的呢?(明)唐寅《元宵》:「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滿街珠翠遊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元宵月圓之夜好像不是用來做壞事的,應該學學文人做那花前月下該做的事哦。

月光柔美,不似日光那般炙人,尤其是月圓時的月色最好了。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說:「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奇怪了,看來薄倖似乎是自古以來常常發生的事,不然大文豪歐陽修怎麼會有這般的感慨呢?

話說花前月下情意滋長好像是很正常的,然後雙方海誓山盟一番應該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因此締結一段美好的姻緣,你說該有多好啊;可是如果後來反悔了呢?有人說婚結了都可以再離的啊,就說是個性不合的嘛;我覺得這些都是托詞,不肯說實話。都說配偶雙方的個性最好是能互補的,不是嗎?那麼所謂不合到底是指同性質的會不合,還是互補的異性質的會不合呢?還有,那些違背誓言的算不算是在月光下幹了壞事呢?(有人說那真是壞透了)

2022年2月11日 星期五

叮囑

魯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但我這時適值沒有照相了;他便叮囑我將來照了寄給他。”。所謂叮囑就是交代、囑咐或囑托的意思。通常用於長輩對晚輩的指導,偶而也用於熟識的好友間。比如說子女將要到遠地求學,父母耐心地叮囑著關於日常生活、為人處事、待人接物等該注意的原則與細節。

講到叮囑,最貼切的形容:彷彿想要傾囊相授一般,可是講者雖很有心但聽者未必欣然接受,那麼成效如何呢?這年頭親子間最醒目的問題是代溝,可是做父母的都說很用心的啊,怎麼會這樣呢?俗話說「話不投機三句多」,何況是再三的叮囑呢?問題或許出於單向溝通吧,父母不停地叮囑著,不管內容是否切中了兒女的胃口,或者是否切中問題的核心了。

也許還有一種情形,當老闆的總是不放心夥計們的經驗是否老到,當然要時時叮囑著囉;於是員工們熟悉於聽命行事,基本上維持在某種可以接受的水平。那麼請問這樣的領導模式理想嗎?日常或許不會犯上什麼大錯,但是員工們的創意被剝奪了,成為難以成長創新的企業文化,一旦環境快速轉變時就要被埋沒了。

三國時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孔明揮淚斬馬謖」:據說孔明當年頗為賞識馬謖的才幹,尤其是兵法方面,但當馬謖領軍出戰第一次北伐的關鍵戰役「街亭之戰」時卻立馬砸鍋了。更氣人的是臨行前孔明還特別叮囑「街亭無險可守,須當街扎寨」,怕有疏漏還派了老將王平當副將輔佐,怎奈馬謖還是自作聰明地選了街亭旁的孤山駐守,終被敵人圍困缺水飲用而潰敗了。

如果你的叮囑讓人感到受用,不妨多叮囑些;不過好話不要講太多遍以免失去了新鮮感;但是如果發覺不是那麼回事的話,那麼這些沒用的叮囑還要繼續演下去嗎?宜三思喔。

2022年2月8日 星期二

得失之間

《後漢書‧光武帝紀》:「天下重器,常恐不任,日復一日,安敢遠期十歲乎?」。漢光武帝是位中興之主,朝廷雖然已經中興了(掃平了王莽篡立的新朝),但仍感到責任重大,每天都戰戰兢兢地經營著;反觀尋常人等,每天輕鬆地過著,從沒覺得好像又浪費了寶貴的一日,反正隔天的太陽仍會準時報到的。

維基百科說:「月光族指將每月賺的錢都用光、花光的人,而無法進行儲蓄。月光族一般都是年輕人,因為剛出社會薪水較少,固定開銷如食物、穿著、房租等等花完便所剩無幾,因台灣低薪問題而興起的稱號。」。對月光族而言,前途茫茫且無望,反正還年輕,下個月的薪水還會再有,就這麼將就過著吧;殊不知那些白手起家的人剛開始的日子比這還苦,但是就是有辦法擠出第一桶金與創業的機會。

農業時代的《耕農歌》:「一年容易又春天,翻土播種忙田邊;田裡秧苗油綠綠,家家戶戶卜豐年。」。農業時代靠天吃飯,肯定比工商社會還要辛苦,但是農夫的人生觀還是頗為正面的,期待著秋收冬藏的喜悅;雖然中間潛藏著苦旱、病蟲害以及穀賤傷農等種種危機。反觀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平常慣於躲在舒適圈,稍有不順便想著過年後是否有機會跳槽;或曰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佛家說:「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當然啦,人人未必皆以修佛為念,但是想要榮耀今生應該是錯不了的吧,那麼此生虛度了嗎?有人說年()過半百今生似已無望了,這好像是說好運已然走完了,如此不思振作豈不識一年過後又是春天了呢?其間多的是風和日麗的好日子,以及無數個好機會,就等著你來把握呢。

2022年2月5日 星期六

形而上

《易經繫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教育大辭書解釋說:『中國之傳統哲學概念,以形體之可見或不可見為分際,可見者為「形而下」,不可見者為「形而上」。』。教育辭典說的好,以形體之可見或不可見做為分際,這是古代人對形而上的見解,那麼現代人呢?

有人說:「形而上通俗的講就是超越了物的形態,而又通過萬物體悟到的無形無質的自然界的本質。形而下通俗的講就是能看到或能嗅到或能聽到或能感覺到物;或者是有根據能證明的能推理的事物。」。可是這分際為什麼有這樣大的轉變呢?或許是因為現代科學發達,透過科學儀器的幫助可以見識到很多以前看不見、想不到、認識不清的事情了。

人類的科學還在持續進步當中,以前不了解的各種生物機制正在解密當中,宇宙的秘密也像潘朵啦的盒子般被開啟了,那麼這形而上的分際將提升到何種境界呢?說實在的任誰也說不準啦,你看那被傳得甚囂塵上的外星文明好像慢慢地要掀開了,而外星文明比起人類現有的科技水準,好像高明得太多了。

哲學比起科學來,好像進步得太慢了,會不會使得形而上的領域越來越窄了呢?現代科技進步最快的算資訊科技、AI等,你看資訊科技的發展可以當作借鏡:資訊軟體的發展不若硬體快速,但當AI發展了之後好像就有些不同了。也就是說往後的形而上領域不再拘限於神話故事了。

2022年2月2日 星期三

任督二脈

維基百科說:「任督二脈是指任脈和督脈,多見於武俠小說。在武俠小說中,打通任督二脈常常意味著這個人武功突飛猛進。」。關於這個說法,看過武俠小說的必然不陌生,都說能打通任督二脈的至少擠身大俠之列了;如果對武學還有通透見解的,甚至能成為一代宗師之類的。

在社會上打拼有時也跟武俠小說差不多,那麼社會學的任督二脈何在呢,有人說是人脈與金脈啦。你想啊,人脈與金脈俱佳的人想弄點什麼事業,比尋常人要利害、方便多少呢?年輕人想創業最困難的不就是人脈與金脈麼,有人脈的話談起業務來必然得心應手,而有金脈的話投資便有底氣了呀。

人脈與金脈俱佳談何容易呀,那麼尋常人的任督二脈何在呢?有人說是天分與努力啦。有點兒天分才容易進入狀況,可是進入狀況後常後繼無力,這時候就要靠努力了。或許你說尋常人就算打通了任督二脈還是尋常人啊,其實尋常人還是有等級之分的,那些有天分又肯努力的終究會是不同於一般的尋常人啦。

維基百科還說:「任督二脈在中醫理論中確實存在,但「打通」任督二脈,在中醫內部有不同的理論,有的說可以打通,有的說沒有打通一說,還有的說本來就是通的。」。如果真的本來就是通的,那可是誤會大了,如此一來大家都能當大俠啦,何須到深山裡去尋訪奇人呢?不過話說回來,有人說每個人本來就有成功的機會的,端看你知不知道如何運用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