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31日 星期一

東西合璧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一回:「這長苗子是我們中國原有的,如今攙在這德國操內,中又不中,外又不外,倒成了一個中外合璧。」。自從西風東漸以後,東西合璧的景象越來越常見,仿佛讓中國文化有了重大改觀;其實東西合璧自古便有的,只是年代久遠了好像已經沒甚麼印象了。
維基百科說:「唐三彩是唐代盛行的一種釉陶,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所謂唐三彩,是指唐代陶器上的釉色,後來也用來泛稱唐代彩陶。唐代彩陶的釉色有很多種,但主要以黃、綠、白(或綠、赭、藍)三色為主,所以稱之為「三彩」。」。唐以前的陶器差不多都是黑白的,唐三彩以後才變成彩色的,那麼如此重大的變革如何形成呢?最主要的是從西域傳入大宗釉料並加以運用的緣故。
維基百科又說:「胡琴現今泛指中國民族樂器中,以弓弦磨擦琴絃,使之振動以發出聲音的拉弦樂器。包括傳統的二胡(又稱南胡)、板胡、京胡、粵胡、四胡、墜胡、椰胡等,以及近現代配合民族樂團的出現所改良發展出的高胡、中胡、革胡等。」。所謂樂器包含管樂、弦樂及敲打樂器等,而弦樂器占了極大篇幅,那麼如此重要的弦樂器為甚麼都要冠上胡字呢?因為它本來就是從胡人那裏傳過來的,然後逐漸發展成為中國音樂的一大支柱。
香料是中國菜的靈魂,拿掉了就失去太多味道了。你有沒注意到香料大部分是從西域傳來的,包含中亞的、印度的、印尼的等,如果沒有這些外來的香料,你覺得中國菜還剩下甚麼味道呢?所以聰明的先民們早就體會甚麼叫做東西合璧了,更知道如何發揚光大它。
中國文化自古以來原本就是開放的,只是到了明、清兩代才出現閉關自守的政策。正因如此,我們才突然有了西風東漸的感覺,其實在明代以前的東西交流一直盛行著的,所以中國文化才得以更加博大經深。俗話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閉關總是不智的,唯有開放才得以持續進步。

2018年12月30日 星期日

兀自珍重

《儒林外史》第三回:“ 范進 正在一個廟門口站著,散著頭髮,滿臉污泥,鞋都跑掉了一隻,兀自拍著掌。”,范進中舉這段故事很精彩,當過學生的應該都知道,只是這"兀自"是甚麼意思呢?有人說是"仍舊,還是"的意思,也就是說不管外界的反應如何,仍舊維持著自顧自的行為。
俗話稱不受關照者為"爹爹不疼,姥姥不愛。",那麼除了爹、娘、爺爺、奶奶疼愛以外就真的沒人會關照了嗎?實際上當然有,只是那些表露出樂於關照你的人最可能是期待你爹、娘、爺爺、奶奶的關照眼神的;也就是說他們只是為了顧及你爹、娘、爺爺、奶奶的所愛而愛屋及烏的。
如果你的另一半依然深愛著你,或許也會不時地關照著你。如果有人原因不明的關照你,或許是看上了你的甚麼東西;如果你實在弄不清楚對方的意圖,那反而要特別小心了。除此之外,只能自立自強了,比如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提升自己的本事,抓住難得的機會,避開可能的危險等。
古人說『家有敝帚,享之千金』,也就是俗話說的"敝帚自珍";比如每個人年紀大了都將擁有一副破身子,而這副破身子畢竟是註定要跟你到這一輩子的終點的,只好敝帚自珍囉。年輕人都說不想遇到歐哩桑或歐巴桑,所以應該是被人厭惡的,但是自己(實在沒本錢了)不好厭惡自己,只好兀自珍重著。

2018年12月29日 星期六

陰影

百度百科說:「陰影是漢語詞彙,指的是陰暗的影子,比喻生活中不愉快不順利的事情。」。以此觀之,陰影應有兩種層面,即物理上的陰影及心理上的陰影。比如俗話說燈塔下是黑暗的,那原指物理上的陰影,可是很多人卻用來隱喻社會的黑暗面,正在光明璀璨之下隱藏著,而這些通常是見不得人的。
維基百科說:「根據榮格分析心理學,陰影是人無意識或夢中同性但性格與自我(ego)相反的人物,也是榮格四大原型之一。榮格認為人性是矛盾的,如果表現於外的意識中的性格是東,在無意識中補償性的性格往往是西。」,可是為甚麼會是反向的呢?試想,太陽剛升起時在東方,所有的陰影都在西方;而太陽西下時在西方,所有的陰影都在東方;只有太陽高掛時,陰影才會出現在身體下方;你看,是不是全部相反的呢?如果你在室內使用人造的光源時,陰影也是在光源的另一面呀。
其實我還是很納悶,日子過得很糟時,心理的陰暗面特別大,而日子快活時,心理的陰暗面也變小了;這與光源明亮時的陰影對比極為明顯,光源昏暗時就快要看不見陰影了,那麼物理上與心理上的陰影怎麼好像正好是相反的呢?佛家說「人是個小宇宙」,這小宇宙怎麼好與大宇宙唱反調呢?
清·南亭亭長《中國現在記》三回:“官場上的人情,最是勢利不過的。大家見撫台不理,誰還來理我呢,想到這裏,萬念俱灰。”,這又一次印證了日子過得很糟時,心理的陰暗面特別大。可是,股市專家不是說當大家都萬念俱灰的情況下,其實離底部已經不遠了嗎?教育百科不是也說:「否,表示陰陽不交,閉塞不通。泰,表示陰陽交感,萬象亨通。否、泰皆為易經卦名,否卦後接著就是泰卦。否極泰來比喻情況壞到極點後逐漸好轉。」。

2018年12月28日 星期五

持盈保泰

《詩經‧大雅‧鳧鷖》小序:「太平之君子,能持盈守成。」,持盈保泰意指在富貴極盛的時候要小心謹慎,避免災禍,以保持住原來的地位。持盈保泰大致上是守成的意思,維持難得的開創格局,所以《中華民國國旗歌》說:"創業維艱,緬懷諸先烈,守成不易,莫徒務近功。",也就是持盈以保泰的意思。
通常開創中的機構比較有野心與活力,而守成者就比較保守了,深怕弄丟了前輩們好不容易打下的大好江山;可是有沒有想過所謂的持盈本來就是妨礙新陳代謝的,反而難以保泰的呀。這好比盛了滿滿ㄧ碗的飯菜,看到更美味的菜餚可是再也夾不進碗了;趕快扒進去幾口飯吧,可是大庭廣眾之下這吃相未免太難看了,萬一嗆到了可怎麼辦?
俗話說:「吃飯吃到七分飽,可以健康活到老。」,請問這是何意呀?其實世間萬物沒有完全充分利用的,這就像一個停車場必須空出車道來以便進出,如果把它停滿了就出不來也進不去了,成了廢棄的空間了。或許有人問如果胃納有限的怎麼辦?道理還是一樣,只能檢好的吃,只能吃到七分飽(不能持盈保泰的)
佛家說能捨才能得,或者說離了舟才能上岸,如果捨不下現成的舟,就無法上岸冒險了,即便岸上有珍禽異獸也無從享受了。其實新陳代謝的意義也是這樣的,把不良的捨棄才能引進更好的;如果你的野心很大,原有的架購滿足不了你,那就擴大胸懷把架構放大了,可是還是一樣只能吃到七分飽喔。

抽絲剝繭

抽絲剝繭是生產生絲的ㄧ個工序,即把整顆蠶繭還原成一條線,通常被比喻由淺入深,逐步分析,探求某件事的真相。抽絲剝繭的第一步是把蠶繭煮了以化解蠶絲的黏性,第二步把蠶絲的線頭找出來,然後拉出來捲在線軸上;這樣的工序怎麼能解釋成由淺入深,逐步分析,探求某件事的真相呢?實在令人困惑。
抽絲剝繭的範圍明確,就是這麼一顆蠶繭,如果不明白運用水煮的方法,想解開它是很困難的;可是一旦水煮了只需要眼明手快的把蠶絲的線頭找出來就行了,反而是怎麼安排線軸,以怎樣的速度捲動才不至於拉扯斷了,又能兼顧生產的效率;你說這與「由淺入深,逐步分析」能扯上甚麼關係呢?有時不得不佩服穿鑿附會者的想像力。
看過偵探故事吧,比如中國的彭公斷案,或者西方的福爾摩斯的偵探故事。人海茫茫的,誰都可能有嫌疑,怎麼找出嫌疑犯來呢?這是範圍不確定的挑戰。俗話說走過必留下足跡,其實現今的微跡證辦案可以掌握的豈止是足跡而已,所以這是方法上的挑戰(古人的方法相當有限)。犯案必有動機,這是案情發展的關鍵,如何掌握犯案者的動機其實才是當偵探的最大挑戰。探案的挑戰明白了,可是如果不用抽絲剝繭的成語來形容這樣的過程又能用甚麼呢?還是將錯就錯吧,反正都懂的。
勉強找一個更適用者的話,或許可以用「順藤摸瓜」來形容(此瓜應是地瓜而不是其他甚麼瓜)。辦案的重點是要掌握住辦事情的原則:首先:對象是人的話要掌握人性,是物就該掌握物性;其次:方法與工具要講究,孔子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是吧;還有,要排除不相關的人事物,收斂了才好找出真相。

2018年12月27日 星期四

含金量

兩岸萌典說:「含金量係指物體中的黃金含量。比喻事物所包含的價值。」。在剛被發現藏金的地區,比如台灣的金瓜石、立霧溪,美國的加州北部,可以在露天的情況下掏金,甚至偶而還能發現成塊的金塊出土;其實絕大部分的黃金都是從礦坑裡挖出原礦提煉的,而所謂的富金礦每噸才大約含50100公克黃金,其含金量只在萬分之一以下而已。
《孟子·公孫丑下》:"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如果把王者興比喻為人類社會的黃金,蘊藏著最純粹的價值,那麼人類社會的含金量又有多高呢?恐怕遠低於萬分之一吧;勉強把名世者也計入,或許可以達到萬分之一,與富金礦差不多而已。所以富金礦堪比發達的人類社會。
黃金之所以珍貴,除了真金不怕火煉,延展度、導電度稱雄的物理性質外,富金礦之罕見以及提煉過程之艱辛才是真正原因,所以黃金的價值是無庸置疑的,足堪比擬文明社會的王者興與名世者;這與俗稱的浪子回頭金不換的概念根本無法相提並論,只能嗤之為哪個跟哪個呀。
既然文明社會的王者興與名世者如此珍貴,我們不能(像小學生)隨便的立志想當王者興與名世者。《孟子·告子下》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也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其含金量,然後才有資格立志為王者興與名世者。

2018年12月26日 星期三

期待

南朝梁·沈約〈還園宅奉酬華陽先生〉詩:「早欲尋名山,期待婚嫁畢。」。這首詩很長,這只是頭兩句;男婚女嫁應屬兩回事,想必是指兒女們的婚嫁吧。把這些家事辦理妥當,沒有牽掛了才好去實現記掛多年的尋名山之舉。這裡的期待只是靜待事情的完成,應沒有太多實際的困難才是。
現代人因為景氣不佳、生活苦悶,因此產生了很多期待,這好比困苦中人期待著天上能掉下甚麼,祈求著時來運轉時的心情。我曾開玩笑說:這年頭想要充裕地退休,恐怕需要中個樂透頭彩啊甚麼的,如果採金不夠大的還不能如願。人就是這樣的,困境越大的期待更多,而失望當然也越椎心了。
想要期待能夠實現,就要考慮期待的成功率。譬如說期待明日的太陽依然能昇起,這只是預料中的必然的事,太陽如果真的忘了昇起才是千古怪事。再譬如說期待今年能夠多存點錢,這樣的事多努力些或許就能辦到的,算是對自己的要求吧。又譬如說期待今年能生個兒子,這種事情就必須天助自助人助了。如果你期待此生能夠成為首富,那就有點那個了,別怪幸運之神不怎麼眷顧你。
老實的人,他的期待應該也是老實的;虛妄的人,他的期待應該也是虛妄的;所以期待能否實現,應該是操之在我的吧。如果你想過過乾癮、做做白日夢,不妨把期待弄得更大些,反正是畫餅的嘛。如果你想期待的事能夠實現,最好老實一點,就把它當作自己的座右銘,好鞭策自己更努力更上進些。

2018年12月25日 星期二

熟悉的滋味

畢業後我的第一個工作是在南部的高雄,那是不怎麼熟悉的天天艷陽高照的地方。你說天天艷陽高照有甚麼不好呢?很多人求之不得呢,我卻不怎麼領情,偏偏懷念起家鄉裡冬天的被窩來。我的家鄉在基隆,那個幾乎人人討厭的天天下雨的所在,據說心裏都下出黴來了,可是家鄉的冬雨中被窩裡的滋味卻是異常特別的,這種事情只有窩過的人才懂(,譬如說大冷天裡窩在裡頭看金庸的武俠小說)。於是我從高雄辭職了,回到離鄉近些的地方(,基隆實在很少適合我的工作),那裏的冬天的被窩比較像基隆的些
小時候特別喜歡吃油粿,一種樣子像千層糕,淋上蒜蓉醬油的小吃,它的口感很難形容,特別的Q特別的容易沾染那蒜蓉醬油的滋味,所以滋味綿長滿口生香。後來呢,油粿的口味變了,沒那麼爽口了,據說是因為以前的添加了硼砂,所以特別美味,但後來發現硼砂對人體很不健康,被禁了。雖然油粿的口味變了,我偶而還是會買來吃,聊以解饞。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入味的Q軟的粿仔條上,現在我同樣偶而會光顧,沒辦法的,嘴饞嘛。
基隆的海產很有名,我小時候特別喜歡真才實料的魷魚羹以及魚丸。那魷魚羹不是使用韓國的那種以魷魚乾發泡過後的魷魚,而是使用生鮮的魷魚;那魚丸是使用鯊魚肉絞製的(不加其他粉的),有股特別的鯊魚味;那湯是大骨頭熬煮的清湯,配上香菜、烏醋,再淋上一點芝麻油,想起來就使人直流口水啊。幸好這些東西在基隆還吃得到,不信的話你也可以去嚐嚐。
你熟悉的滋味對別人而言可能沒有甚麼意義,它未必是特別好的,卻是你難忘的。這好比一個人有ㄧ些特別的紀念物,它不一定值錢,但對這個人而言卻是無價。如果一群人有共同的熟悉的滋味,那這滋味對這群人就都是特別的,發揮了特別的價值。或許我們應該去發現這種對很多人都有的共同的熟悉的滋味(比如眷村、客家村、農村、漁港的美食與特色),那麼它的價值就非比尋常了。

2018年12月24日 星期一

念故鄉

小時候愛唱的一首歌:「念故鄉,念故鄉,故鄉真可愛;天甚清,風甚涼,鄉愁陣陣來。故鄉人今如何,常念念不忘;在他鄉一孤客,寂寞又淒涼。我願意,回故鄉,再尋舊生活;眾親友聚一堂,共享從前樂。」。小時候當然不該有歌詞裡所寫的心情,可是現在年紀大了、人或許老了,心情與歌詞的相同了嗎?
這樣的歌是唱給遊人聽的,以目前到處漂泊謀生的人口眾多,應該有很多感觸才是;可是想歸想,真的方便回去嗎?ㄧ般會離鄉的,多半因為家鄉不夠發達,找不著適當的發展機會;果真如此的話,當初選擇離開,現在應該還是難有條件回鄉的;幸好現代的交通發達,三不五時回鄉一趟應該還行。
每個離鄉的人都說家鄉多嬌,山川秀麗、地靈人傑的;其實這句話或許有些問題,果真如此的話那麼所有人的家鄉的總合就是全世界,這是在說世界各地都是山川秀麗、地靈人傑的嗎?如果家鄉很是山川秀麗、地靈人傑的,那麼還需要離鄉背井以至於如此傷感的麼?所以很多華僑發達了之後總是想方設法回鄉建設,想把家鄉弄得比從前更地靈人傑些。
念故鄉是一種心情,其實更是一種動力,出人頭地的動力。漢書˙卷三十一˙陳勝項籍傳:「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這意思是說榮歸故里才是人生最大的榮耀,而榮歸故里沒有像樣的成就傍身的像話嗎?所以在外鄉打拼的特別地想出人頭地,不然就沒面子見家鄉的父老了,難道要終其ㄧ生都不好意思見了嗎?

2018年12月22日 星期六

感恩

這年頭的景氣實在不好,工作越來越難找,如果還有工作做的應該覺得慶幸,那麼有工作有甚麼好處呢?首先,有個固定可去之處,就不會覺得無所事事心頭慌亂。其次,可以認識很多朋友,這樣才不容易封閉。當然啦最重要的,每個月能有些固定收入,生活才有著落嘛。
如果能夠有個風水好視野佳的座位,那就太棒了,工作累了可以看看窗外、舒ㄧ舒壓。人的感官很微妙,看得到遠處就不會覺得沉悶,否則就好像被關了起來一樣。工作總有空閒的時候,這樣的座位還可以望著遠處想點事情,如果是面壁的,好像腦袋也將受限了。
當然啦,工作沒有絕對順利的,總會出現ㄧ些難題來考驗你,那就花點心思解決它吧,不然腦筋生鏽了該怎麼辦?都說不動腦的容易得癡呆症,你想像過癡呆症患者的心情嗎?說不定當年還是叱咤風雲的檯面上人物呢,只要患了癡呆症那就和先天愚笨的人沒有甚麼分別了。
或許若干年後你將辭了這份工作,或者退休了,等到失去這些,你一定能體會其中的好處了。事情就是這樣的,失去了才會知道珍貴,擁有時總覺得沒有甚麼特別。也許你的年紀還不到退休,也許退休了還有體力幹點活,那就再去找一份工作吧(雖然有點難),順便找回工作時應有的樂趣。

迷惘

維基百科說:「企業衡量員工價值,可以從其思考、行為、工作表現度等來衡量,而企業在面臨競爭時,若必須減少員工人數,則企業將做出取捨。」。思考及行為是很難量化的,所以一般都以工作表現度取捨,例如員工的銷售額、生產額及附加價值。被裁員是很現實的殘酷的遭遇,所以員工為了避開被裁員的命運,無不戮力於追求更高的銷售額、生產額及附加價值。
維基百科還說:「"彼得原理"是指:在組織或企業的等級制度中,人會因其某種特質或特殊技能,令他在被擢升到不能勝任的職位,相反變成組織的障礙物(冗員)及負資產。」。這意思是說升遷是員工的夢想,可是最終將陷入"擢升到不能勝任的職位"的必然陷阱。如此一來,表現不夠好的將被裁員,而表現過人的將被擢升到不能勝任的職位,最終也可能因此被裁員;天啊,這是個甚麼世界!
當員工的命運很悲慘,那麼當老闆好了,可是當老闆真的幸福嗎?據說調頭寸是當老闆者的必要功課,而找尋銷售管道、提高產量、研發新產品好像也是。為了增加存活率,最好的辦法是累積更多的財富,找尋更優良的經理人;可是當你有更多的財富、更好的人才時,必將投入規模更大競爭更激烈的市場,不然就枉費了擁有這麼好的條件了;可是如此一來,好像財富與人才又都不足了。
俗話說:「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撲倒沙灘上。」,那麼被撲倒必定是那浪的宿命嗎?這樣的話會越推越窩囊的,可有甚麼好辦法呢?請問你爬過山否?山路必定是起伏的,看來好像人生的道路哦;可是終究有些小山頭、小谷地是平坦的,聰明的人會選擇這些較平坦處過夜,養足了精神好繼續下一個行程的。

2018年12月21日 星期五

一統江山

南陽臥龍崗上的ㄧ副對聯:「縱論三分天下,謀勢畫策佐先主;長懷一統江山,輔國達治啟後人。」。講到三分天下,又是在臥龍崗上的,你應該知道這付對聯在說誰了;可是提到一統江山,那對像可多了,只要是想要問鼎中原的,就懷有一統江山的夢想;至於那些半推半就的,更是心懷叵測但路人皆知就是了。
話說江山美麗依舊,根本不管是誰在肖想一統的;而肖想者自會竭盡所能、呼朋引伴的達到其一統的目的。所謂一統應是實行統治的意思,而且只限一人統治而已,所謂乾綱獨斷當然只限一人囉,而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哉。或許一統還能有另一種意思,那就是統一(不是指朝廷意識上的統一而是華夏民族行為上的統一),這不是我在胡思亂想,歷史上的確發生過,只可惜不是很多。
歷史上說秦始皇統一了度量衡與文字,還說漢武帝獨尊了儒術、武則天確立了科舉制度;這些實行統一的人應該早已一統江山了,係為了某些宏旨使他們毅然決然地統一了一些意義極為深遠的制度,而這樣的統一締造了中國的偉大,其功績堪比造化。
時換星移,這些偉大的統一是否還繼續偉大呢?度量衡已經被世界性的公制給統一了,科舉制度已然破產,儒術好像也些模糊,幸好文字對中國而言還算是統一的。民主時代已經沒有一統江山這回事了,可是期待統一的事情似乎比以往更多更殷切了,冀望有識的領導者們能理解統一的真正意義。

2018年12月20日 星期四

斷尾求生

百度百科說:「當壁虎、蜥蜴等動物被天敵咬住尾巴或遭遇危險的時候,往往會自断尾巴,吸引敵人的注意,乘機逃跑而得以逃生。這可以說是一種犧牲局部,保全整體的求生方式。這是它們的是一種自衛的生存技能,也可以說是本能。」。斷尾只是求生的方法之一,其他的你想知道嗎?
前一陣子常除草,有些草很堅韌,用力一拔可以連根拔起,這種草最好不要用割的,直接拔除得了(,如果拔不動的,動用一下鋤頭也就行了)。有些草卻很容易斷裂,一拉就斷了,這種草容易割,可是割了以後還會再長,反而是難以根除的對象。最麻煩的是銅錢草,連它的根都易斷(其實是地下莖),而且只要一小節都能再長出來一整株來。
動植物都有斷尾(斷莖)求生的能耐,那麼萬物之靈的人類會嗎?人類的尾巴早就退化不見了,根本沒有斷尾求生的機會,而且人類連螃蟹斷臂求生的那一招也不會(,真是遜斃了)。不過人類是社會性動物,早有棄車保帥的舉動。棄車保帥本是象棋術語,但世事如棋,有需要當然就用上啦。
《國語‧魯語上》:「賜女土地,質之以犧牲,世世子孫無相害也。」。無論是斷尾求生、斷臂求生、棄車保帥,其實都是犧牲的意思。被犧牲者沒有不痛的,但是為了大局,這犧牲太有價值了,所有遺族都將感恩戴德、宣稱永世不忘,這就是犧牲的大義。(到底忘了沒,好像不太清楚了,至少犧牲者會記得自己的偉大)

2018年12月19日 星期三

就是那一口氣

台語說「輸人不輸陣,輸陣就歹看面(面子上難看了)」,說穿了那些輸人不輸陣的就是賭上了一口氣,意思是說代表眾人的事怎麼能漏氣呢?尤其是那代表村里的競賽,輸了的話怎麼有臉見家鄉父老,所以茲事體大,無論如何都要扳回那面子。可是,一個競賽總有些輸家吧,難道要他們切些甚麼才足以贖罪嗎?
俗話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那是因為在江湖上混的就是講那一口氣,而底氣不同者就不屬於同一掛的。譬如說有些人專講義氣,只有講義氣的才是朋友,所以子路說:「願車馬、衣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是吧!再譬如說有些人專講鬥氣,沒有鬥氣的就是沒有種不是說腦袋掉了不過碗口大的疤嗎?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了。(這些人好像掛掉了馬上可以再轉世,不用到地獄裡輪迴啊甚麼的。)
有人說百無一用是書生,那是因為書生尚無恆產且無能力,只能憑著那一口酸氣。其實讀書人興許還有一股浩然正氣,所以每回國家有難都是號召讀書人起來救國,像甚麼十萬青年十萬軍呀,這裡的青年主要都是指學生,而學生的這些行為是被儒學的忠孝仁愛思想潛移默化來的。
平心靜氣的說,只有把一口氣吞得下去的才稱得上服氣,而服了氣才容易吸收與成長,才好交流做朋友,是吧。那麼到底是要秉著一口氣還是放掉這一口氣呢?佛曰不可說,其實或許是不好說,因為秉著一口氣的有他秉著的道理,而放掉這一口氣的好像也有另一番道理。至於閣下你呢,該怎麼著就怎麼著吧,只要對得起自己的良知便行。

2018年12月18日 星期二

弱肉強食

明·劉基《秦女體行》:“有生不幸遭亂世,弱肉強食官無誅。”。生逢亂世的意思很容易理解,當然遭遇淒慘,可是下半句是何意呀?這是在說社會上都已經發生弱肉強食的現象了,可是官府竟然還沒有適當做為,這讓老百姓如何生存呢?其實老百姓的韌性挺強的,總有他們生存的辦法。
動物界分為食草及食肉動物,食肉動物天生是找肉吃的,如果無弱肉將如何果腹呢?所以食肉動物會找看起來較弱較容易獵殺的對象獵食,而食草動物則靠數量取勝,只有少數已經不甚健康的會被獵食。這種現象在自然界中正常地發生著,動物學家美其名為自然淘汰,獵殺者反而被讚許為維持平衡的必要清除者。(意思是說如果沒有牠們的話反而不健康了)
人類社會自詡為文明社會,當然反對不甚文明的事情發生;其實弱肉強食應屬動物本能,一直存在著的。如果你不想被獵食,應該思考如何不成為弱肉,也就是說不能成為不甚健康者,否則被維持平衡的獵殺者那個了,很難申冤的。還記得傳說中的兩個人一起遇見熊的故事嗎?熊通常只捉那個逃的比較慢的。
都說人類是雜食性動物,意即你可能是獵人也可能是獵物,這只是機會與命運的問題。機會來了,會誘使你去獵殺;命運來了,趕快想辦法變強吧。社會上最常見的弱肉強食應屬詐騙行為了,那些被騙者通常都是貪心作祟或者不夠聰明,所以有慧根者應該明白怎麼變強了。

2018年12月17日 星期一

朝思暮想

明·馮夢龍《警世恒言》卷二十四:“再說沈洪自從中秋夜見了玉姐,到如今朝思暮想,廢寢忘餐。”。是的,墬入情網的人總是朝思暮想的,尤其是見不著人的時候,據說這樣的症狀叫做相思病,嚴重的還會讓人做出傻事,甚至要了人命。除了墬入情網的,還有甚麼能讓人朝思暮想麼?
唐·王昌齡《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你說世上有甚麼東西比嫩妻更吸引人,令人朝思暮想呢?佛家說「貪、嗔、痴三種煩惱為三不善根,又稱三毒。」,據說對人有致命的吸引力,尤其是那想得卻又得不到的尤為痛苦難熬。
三毒上身以後,朝思暮想當然是肯定的,可是如何得逞呢?據說犯了三毒的有兩種作用,一種是逼迫自己的能力成長,也就是化為一種動力,待能力提生後自然比較容易達成目的啦;另一種作用是自我墮落的誘惑,人只要學會了使壞那比能力成長更有效用,也更容易達成目的。
俗話說「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生病的」,尤其是得了三毒這種最容易生的病。如果不幸得了此症,肯定是會使出渾身解數,不達目的絕對不擇手段的;那麼最好是把三毒化為一種動力,而不是誘使自己墮落。據說墮落最是有那快感,但是積重難返的話,離地獄已然不遠了。

2018年12月15日 星期六

計量單位

維基百科說:「單位系指給定的某一基礎物理量,單位的給定皆屬人為。常伴隨著某種表示法,例如公尺、秒、公斤等,以方便人們在溝通某一量時有共通的概念。」。上述單位皆為精確計算、計價之所需,為科學運潠的基礎;除此之外,人文、社會領域上仍有很多計量單位已符合一般需要。
日常上較常見的計量單位有「個」、「顆」、「粒」、「片」等,其中「個」最為廣泛應用,但也最不具認知作用,譬如一個人、一個故事、一個車子,你說上述的人事物有何關聯性可言竟然可以使用同一種計量單位呢?或者說,你不太清楚或不太計較應如何正確計數者,皆可以「個」計算之。
再說「顆」與「粒」好了,稱「顆」的興許比較大些吧,所以稱一顆橘子與一粒沙子;可是「顆」與「粒」本是連用的,好像原意裡沒有大小的分別呀;再比如說我用一顆石頭當籌碼稱了十份相同重量的沙子,你也選了另一顆石頭當籌碼稱了八份相同重量的沙子,請問誰的沙子較多呢?
事實上,還有很多邏輯模糊的計量單位。譬如說一峰駱駝、一頭豬、一隻羊與一匹馬,駱駝有單峰、雙峰之分,以峰計數會不會造成困擾呢?還有,為甚麼豬、羊、馬的計量單位要用不相同的呢?再譬如說呆瓜、笨蛋與胡桃各一枚,請問這是指哪個跟哪個呀,怎麼適用同樣的計量單位呢?
精確與不精確,興許就是科學與人文的分別吧,如果開藥方的郎中不使用「兩」、「錢」計數而使用「個」、「顆」、「粒」、「片」,可能要鬧出人命糾紛了;如果製做傢俱的不使用尺寸而使用掌幅與指幅,會不會鬧出笑話呢?可是中醫的穴位拿捏好像就是用多少指幅量測的,請問郎中與病患的指幅相同嗎?

2018年12月14日 星期五

運籌帷幄

《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所謂運籌帷幄意指在軍帳中擬定作戰策略,引申為籌畫、指揮。古代戰爭有所謂軍師者,即為負責運籌帷幄之人,如果主帥的軍事才能過人亦可自為運籌帷幄的工作。這段史記是說漢高祖自覺運籌帷幄的功力不如其軍師張良(字子房)
維基百科說:「兵棋推演 (Military Simulation)為一種室內軍事演習方式,也稱指揮所演習或桌上演習。用於軍校教育和實際的軍事行動之中,以預先推估戰爭局勢的發展為其目的。」。現代人善用電腦,兵棋推演即為現代版的軍師,其功力應該比統帥者還高。
一般的平民百姓不會策劃戰爭,所以不需要運籌帷幄,可是都說商場如戰場,那麼從商者是否也需運籌帷幄呢?還有,就算你不從商,依然有需要策劃的工作吧。譬如有人喜歡DIY,閒來無事弄個傢俱啊甚麼的,那麼該家具的型式構想、用料計算與工作安排等是否也需運籌帷幄呢?現代人還時興項目管理,大概也算運籌帷幄的ㄧ種吧。
MBA智庫百科說:「項目管理是項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資源約束下,運用系統的觀點、方法和理論,對項目涉及的全部工作進行有效地管理。即從項目的投資決策開始到項目結束的全過程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評價,以實現項目的目標。」。項目管理其實還包含相關人員意見的溝通以及預外的控管。都說觸類旁通,項目管理與運籌帷幄在精神理念上大致是互通的。

鑑往知來

《詩經‧大雅‧蕩》:「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夏在殷商之後,所以算是前車之鑑吧,這好比下大雨淹水了,看見前車已泡水熄火還要往前衝,如果不是他的車可以兩棲,那就是說這種人要多笨就有多笨了。可是聽說人們通常很健忘,得ㄧ次教訓只能學那麼一回乖,很容易再犯的(,如果當時沒有前車之鑑的話)
人類能夠發達,或許是因為人類發明了書寫工具,可以把很多事情記錄下來做為日後的依循。譬如說黃曆的推算,那需要非常多的氣候、節氣等資料的觀察紀錄與歸納,才能做為未來的農耕依據。也就是說知識是累積的,這麼一套曆法結合了無數代人的智慧。
如果鑑往知來是真的,那就太好了,能夠預知商業活動者必然可以賺大錢。譬如股市好了,所有交易資料都有人紀錄,甚至有人提供歷史軌跡,那豈不表示可以掌握未來的股價了。其實不然,股市的消息面、籌碼面是難以掌握的,但影響性卻更勝於基本面。還要地震、颱風等看來都難以鑑往知來。
如果鑑往知來是真的,窮人一定玩不過富人,因為富人可以找一堆專家人等幫他鑑往知來,這好比如果風水、算命是真的,那麼窮人必定難以翻身,因為永遠算不過富人。幸好鑑往知來有其限制,使富人仍然富不過三代,不然還有天理嗎?幸好公平的神好像真的存在。

2018年12月13日 星期四

兼聽則明

《資治通鑑.卷一九二.唐紀八.太宗貞觀二年》:「上問魏徵曰:『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皇上治理國家千頭萬緒,所以需要兼聽,可是意見通常紛雜,因此更需要決斷。話說回來,市井小民也需要兼聽嗎?
記得小時候讀過父子騎驢的故事,故是有點長但充分反應人多嘴雜的窘境,父子從牽著驢、父牽子騎、子牽父騎到父子雙騎都有人批判,弄到最後好像是父子扛起驢來了。當然啦,扛起驢來的舉動是種諷刺,可是不就是為了奉行兼聽麼,怎麼裡外都不是人呢?
今日叫做網路社會,人們好像離了網路就像缺了水電般痛苦;如果那經常滑著的手機不見了,竟然不知手措了。網路上有眾多現象,最明顯的是資訊爆炸,不止電子郵件爆炸,搜尋網頁時一直有自行跳出來的分頁,訊息通知也時不時的咕咕響著,如果你都須理會,大概正事沒空辦了。
教授說做研究要學會收集資訊,可是資訊太多了,頗有難以招架之勢,況且有些還是相互衝突的,該怎麼辦呢?幸好老師還說過要學著做自己的主人,到底哪些資訊是有用的需要過濾,哪些資訊是矛盾的需要排除,都可以自己做主啦。可是,如果還有困惑(做不了主的)又該如何呢?只好請教教授們或自行查證囉;做學問嘛,好像就是這樣的。

2018年12月12日 星期三

始終如一

元·楊顯之《瀟湘雨》楔子:「老夫秉性忠直。」,所謂秉性就是指本性,天賦的性情。常言道,‘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台語也說:「牛就是牛,牽到北京還是牛。」,也就是說雖然「江山依舊,人事已非。」,但本性就是本性,難以改變的。
楊顯之說:「老夫秉性忠直。」,意思是說一輩子都是忠直的;可是為甚麼故事裡常有人說「你變了」呢?或許是那個變了之後的人才真正地顯露出了他的本性來的。在此之前,可能是他善於偽裝,更可能是被教導成為另一種人,等過了若干年之後教導的影響力式微了,終於露出本性來。
有人說某人善變,或許他的本性就是善變的,須知本性的展現未必是你熟知的模式。比如說水到攝氏零度會結冰、到攝氏一百度會氣化,如果你沒有這些物理常識,恐怕很難看得明白,說穿了呢其實水還是水。從宏觀的角度言,忠直者固然始終如一,其實狡詐者也是始終狡詐的;堅定者固然始終如一,飄移者當然就是始終飄移囉。
如果你還在懷疑秉性的始終如一,可能只是因為你認識未清,等到你清楚的認識了才能明白真相。最重要的,你不用拼命的改變自己好成為某種範本,到頭來還是會露出本性的。這好比為家具、汽車等上漆,必先上一層底漆,然後再上一層外漆,外漆與底漆的顏色或許不同,待外漆磨透了才看到底漆的顏色,而底漆也磨穿了,才顯露出真正材質的本色來

2018年12月11日 星期二

替罪羊

唐·白居易《自詠》:「老龜豈羨犧牲飽,蟠木寧爭桃李香。」。所謂犧牲泛指祭祀用的家畜,老龜是長壽者,知道性命的寶貴,所以絕不羨慕那些犧牲們被人餵養得肥胖溫飽,犧牲們的結果是待宰,談不上有何未來。相同的,蟠桃是祭祀的上品,雖然高級也是犧牲者,所以蟠木寧爭桃李香。
維基百科說:「替罪羊,又稱代罪羔羊,原指猶太教信徒於贖罪日時,按《聖經·利未記》記載的儀式將山羊獻作贖罪祭。現普遍意指在某錯誤事件上,替代犯過者承受責任、受罪受罰的無辜人,即替罪者。」。是的,祭祀最好用上整隻羊,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為甚麼是羊呢?因為羊是畜牧的主角,容易取得且夠份量夠誠意;牛雖然比羊更有份量,但是ㄧ般人供奉不起,況且還需要用牛來耕田。
以羊為祭品已行之多年,曾見過羊反抗的嗎?應該沒有吧。其實也就是這個因素,那替罪羊還要繼續替罪下去,直至人們無罪可贖。或許有人覺得羊好可憐呀,又沒有任何罪過,為何犧牲呢?其實就因為羊的無罪,才得以贖人們的罪,無論這罪有多大。(這好比清水才好洗滌髒汙)
羊被犧牲了,那麼羊群是否受害了呢?百度百科說:「肉羊是適應外界環境最强的家畜之一,食性廣、耐粗飼、抗逆性强。飼養肉羊投資少、周轉快、效益穩、回報率高。近年來,國内外羊肉市場發生了一些變化,為肉羊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使肉羊生產正成為一個黄金產業。」。這意思是說羊群更興盛了,這或許是因為人有太多罪了(還正在不斷產生)需要找尋更多替罪者。

2018年12月10日 星期一

無微不至

清·采蘅子《蟲鳴漫錄》:“將婚前數日;女從容白母曰:‘父為我制厚奩’;無微不至;感且不朽。”。父母對兒女的關心是無庸置疑的,可是真的有到無微不至的地步嗎?說實在話,對自己的照顧都不怎麼樣,對別人能如何照顧到無微不至呢?
如果換成自然界的無微不至,例子倒有不少,例如水是自然界的最佳溶劑,幾乎所有物品都溶於水,大概只有微量與大量的分別而已。再譬如幾乎所有物品都會氧化,只要溫度、壓力等配合的話。俗話說「鴨蛋卡密嘛有縫」(製作過鹹蛋的人都嘛知道),只因為水、空氣都是無微不至的。
如果說大自然對你照顧得無微不至,你會相信嗎?應該不會吧。可是你需要的生命要素(:陽光、空氣、水)好像從來不缺,比起父母對你的照顧還要殷勤的,不是嗎?其實大自然的對待是無差別性的,(物性使然)不管你高興與否;如果不幸反撲的話,應也是無差別的。
人對人的照顧做不到無微不至,可是為甚麼還是喜歡這麼說呢?如果你覺得誰對你照顧得無微不至,那只是因為你感激他;如果你覺得你對誰照顧得無微不至,那只是因為你在乎他;不論感激或在乎其實都只因為有心,只要有心就會讓人覺得美好,而不介意到底完美否。

2018年12月8日 星期六

日出而作

《莊子·讓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成語詞典的釋義:「太陽升起就起來勞動,太陽下山就休息。原指上古人民的生活方式,後亦泛指單純簡樸的生活。」。上古人民的農業社會已遠,那麼我們還要遵守這樣的生活規律嗎?
在上古時代只要天黑了啥事都難做,自然要休息了;可是自從發明了電燈,日落了依然可以點燈幹活,而且點燈的費用也比點蠟燭明亮、經濟,從此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自從晚上可以幹活以後,作息時間延長了數個小時,這對社會經濟的幫助應該很大的。
現代的年輕人很容易變成夜貓子,到了白天反而睡大覺;如果你是那上大夜班的,本是不得已;如果你只是習慣熬夜,那就很不應該了。醫生說我們的身體仍然依循著生理時鐘,到了半夜需進行修補、調整的工作,所以熬夜是很不健康的行為,日子久了我們的身體將快速老化,而且難以逆轉。
莊子的原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為了逍遙於天地之間,那麼現代人已無須逍遙於天地之間麼?其實正好相反,現代人生活苦悶反而更嚮往逍遙於天地之間的,不是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已不夠應付當今的經濟生活,可是不能矯枉過正,過了午後十一點就該上床睡覺,更不可以日夜顛倒。也就說太陽昇起來了你就該起床啦。

世代交替

維基百科說:「世代又稱人群世代,是指具有相同的出生年代及成長背景(包含行為模式)的特定人群,其成長背景,跟國家當時的社會、教育、政治、經濟、價值觀有很大的關係。」。台灣曾經出現過嬰兒潮世代、草莓世代的稱謂,不過大致上以年級分世代,即一年級為出生於民國10年至民國19年者,以此類推。
為甚麼每十年為一個世代呢?因為每過十年,思想上、生活習性上已有相當大的差異,這使得不同世代的人已難混在一起了。這樣的分法,台灣如此、大陸如此,美國亦如此,可見得這是廣為人群接受的。當然啦,也有不同的分法,譬如日本的世代與其社會環境的轉變息息相關。
每十年定為一個世代,可是親子的世代卻有二、三十年,這樣沒有問題嗎?如果沒有問題的話,就不該出現親子之間的各種類型的衝突與矛盾了。有趣的是如果親子之間都採取較開放的態度以面對雙方的看法差距,好像問題就有轉圜的餘地,沒有像堅持者那般激烈了。
本來嘛,親子之間的關係本是無可取代的,有必要如仇人般劍拔弩張嗎?當父母的畢竟已看透世事,為何看不透年輕人的心思呢?不就是需要發展空間罷了,想當初自己難道就沒有反抗的意識麼?而當子女的如果夠成熟,也應查覺世代差距的存在,那麼還好意思挑剔父母的行為跟不上時代嗎?所以撫平世代交替的衝突的辦法唯有那包容的胸懷。

2018年12月7日 星期五

亂中有序

老張生活習慣不是很好,常被同學嫌;為了化解尷尬,老張總是說他自己亂中有序,不用為他擔心。如果你走一趟野外,你會發現樹林有兩種,一種是秩序井然的人造林,另一種是自然分佈的原始林。原始林當然也些亂,雖不及人造林讓人看了順眼,可是林相有趣而且好像生態比較豐富。據森林學家說原始林才是健康的,如果都成了人造林將使物種消失。
或許你有些在意原始林的亂象,其實原始林還是有秩序的,那種物競天擇後自然產生的秩序。比如說森林火災了,燒出一片天空來,據說率先長出來的會是同一類的物種,等到越長越擁擠了,就被另一批物種取代。森林學家說那些率先長出來的叫做先驅物種,後來竄位的叫做後續物種,而他們的習性是有分別的(或者說是有秩序的)
歷史告訴我們,朝代始於亂世然後得治,可是治久了終究腐敗又再度淪為亂世。也就是說沒有固定的治世,也沒有絕對的亂世。或許亂世就是治世的因子,而治世也是亂世的因子吧。人好像是健忘的,治世中忘了亂世之痛,須等再度亂了之後才能恢復記憶。
都說亂世出英雄,那麼對準英雄而言豈不是亂了才有機會麼?以公平的角度言,好像亂世才對準英雄們比較公平些,不然機會好象都被既得利益者壟斷了;可是對安居樂業的百性而言,為了給準英雄們公平的機會,就須以安定的社會為墊被,怎麼不覺得非常委屈呢?如果你是那英明又悲憫的老天爺,該如何擺平這樣的亂局呢?(也許老天爺說祂從來都是亂中有序的)

2018年12月6日 星期四

鄉間小道

平常日子要上班而上班日子比較悶,那麼假日該如何呢?總不會還想悶在家裡吧,所以利用假日外出已成了休閒之道。出門當然需要交通安排囉,你會自行開車還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無論哪一種,出了門就需上路,你喜歡在哪種路上旅行呢?
我通常自行開車出遊,依慣例必先看可否有高速公路可資運用,這不是因為高速公路風光秀麗,而是為了節省時間,畢竟假期苦短,能省(時間)則省。話說回來,國道風光其實也不差,只是除了差強人意的休息站外,找不著甚麼景點可資閒晃。
下了交流道通常進入快速道路、省道或者重要的聯絡道路,這些道路的特點是路幅很寬車流頗大;這樣的道路不太適合商業活動的存在,不然人與車爭道很是危險。通常我們的目的地不會在重要道路上,而是在「峰迴路轉疑無路,柳暗花明又ㄧ村。」的偏僻的鄉間小道上,因為這樣的道路適合聚集人氣。
風水學上說門對窗、窗對窗的格局無法聚財,因為氣流太強把財氣都吹跑了。這與重要道路的車流過大不利商業活動的情形很類似。不過我寧要走在鄉間小道的理由是果子通常結在葉子疏落處,唯有鄉間小道才能親近庶民的生活,才聞得到文化的氣息,也更貼近泥土的芬芳。

2018年12月5日 星期三

出神入化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我不曾出聲;他連忙答應。”金聖嘆批:“真正出神入化之筆。”。漢語網說『「出神入化」係用來形容文學藝術或技藝達到了絕妙、神奇的境界。』。可是漢語網又說「出神是神情專注而發愣」的意思,那麼從發愣到絕妙、神奇是如何發生的呢?你有過如此出神入化的經驗嗎?還是說此神非彼神(比如土地與二郎神),功力自然大大地不同!
我覺得重點在「出」字而非「神」字,出神的神應指意識,ㄧ般的「出神」的出是脫離的意思,所以不覺地發愣了;可是「出神入化」的出是超越的意思,這好比俗話常說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所以才能達到入化的境界。也就是說三界外、五行中的凡人是難以入化的,唯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才能臻入化境。
從上述的推論可知,從脫離到超越應屬凡夫到入化者的區別藩籬。譬如說道德是禮教社會的根本,凡夫若脫離道德將成為離經叛道者,而入化者超越了道德,竟成了先知。這麼說有些難懂,就從大家熟悉的股市解釋吧,都說股市裡有名嘴,ㄧ般的名嘴如果脫離了大盤走勢,這叫做違背了基本面,其下場不說可知;可是那入化者般的名嘴卻超越了基本面,從消息面與籌碼面超脫,竟成了呼風喚雨的股市先知了。
六祖壇經:"指授即無;惟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這說明六祖慧能本是一位超越者,他不以禪定、解脫等苦練功夫脫離世道,只求「見性」即可。這樣的道理ㄧ般人難以看破,所以五祖告誡眾弟子也是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2018年12月4日 星期二

面具

請問你有沒有想過必須在社會上扮演多種角色的問題?譬如在職業上有醫生、教師、公務員、店員等專業角色,譬如在家庭裡有父親、母親、兒子、女兒、家長等組成角色,譬如在職涯上有老闆、伙計、長官、員工等機能角色,這麼多角色需在時空轉換的瞬間完成角色變換,你會覺得難以適應嗎?
演員也經常更換扮演的角色,他們怎麼進出不同的身分呢?據說有些演員入戲太深,弄得難以脫離前一個角色;據說資深的演員有個有效的便通辦法,即角色的轉換依靠面具;這種面具多半是隱形的,心理上覺得已經戴上就成了。請問你轉換角色是否也靠這種隱形的面具呢?
俗話說當甚麼就要像甚麼,那麼可以拿掉腳色的面具嗎?會不會面具ㄧ卸下竟然就穿幫了呢?因為面具是隱形的,其實就是心理層面的轉換過程,如果你是個心理健康心智轉換敏捷的人,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如果你對腳色的行為模式是超然的、非固定的,說不定還能擦出些不一樣的火花來。
佛家說ㄧ切皆空,所以方法也是空的(非制式的),只要意隨心轉,一切都自由了。比如說你是老闆,你不能待員工如兄弟、兒女嗎?還是說你必拘泥於老闆的架子,才覺得員工會尊敬你呢?比如說現代的父母常抱怨兒女不能交心,那會不會是因為心中常存尊卑的概念,使得兒女無法親近你因而拒絕你呢?

2018年12月3日 星期一

天地之間

到山上幹活後,我在樹林裡的吊床上休息著,涼風習習、萬籟俱寂。說是萬籟俱寂其實是不正確的,偶而有昆蟲振翅的聲響、不知名小鳥們的叫聲、大冠鳩的高鳴,甚至是竹籜落地的聲響。如果你的聽力夠好,或許還能聽到蝴蝶飛行的聲音,還有遠處小瀑布的流水聲。在這裡我仰頭可以望見樹影間依稀的藍天白雲,伸伸腿可以感受到柔軟的土地,處處綠意盎然而且生機無限。
回到家裡,我在客廳裡躺在沙發椅上看電視,說是看電視其實是被電視的聲音催眠了,昏昏欲睡間過了個把鐘頭。睡醒了抬頭望見了天花板,低頭感觸到冷硬的地板,伸伸懶腰好像提不起精神來。更重要的是,那靈敏的聽覺完全失效了,思緒也混亂著,更別提甚麼空靈湧現了。
易經繫辭下云:「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這個說法標榜了人與天地同德,與其他萬物是有區別的;其實這是站在人類觀點上的思想,把自己高攀了。其實人類只不過是地球上的ㄧ個物種,地球只不過是太陽系裡的ㄧ個行星,我們的太陽系只是銀河系裡不起眼的ㄧ顆恆星,而我們的銀河系也只是太空中數不清的銀河系之ㄧ。
如果你認同天地人三才的概念,那麼你將難得謙虛,忘了我是誰或者說誰是我。可是身為禮教中的ㄧ個份子,你必須服膺傳統的理念,尤其是在人來人往的社會裡。在都市中的建築物裡生活的人們是難以頂天立地的,因為他們抬頭難以望天,低頭難以觸(泥土)地。或許有人說都市裡還是能仰望天空俯瞰大地呀,其實這裡的天空汙濁而土地堅硬,想改變的只能暫時離開塵囂,化身為野人。

2018年12月2日 星期日

神話

每個民族好像都有神話故事,用來說明該民族的優秀傳承。在中國,政績斐然而廣受人民愛戴的人也可能被奉為神明。你有沒有想過,神明怎麼來的?宗教專家說神明有兩種,一種是隨著外來宗教的傳入跟著傳來的,另一種是人們推崇後被當朝皇帝敕封的。如此說來,神話其實是人說給人聽的。
最先如何知道誰是神明呢?或許是古代的傳說,或許是當權者的特許,總之必須有人認可祂,那麼這種認可的動機為何呢?有人說是為了教化作用,有人認為是為了民族的凝聚作用。且不論是教化或精神的凝聚,對朝廷而言應該都是正面的,否則必將阻止,不然床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麼!
民間的認識,神明好像也有兩種,一種是陽神,另一種是陰神。所謂的陽神當然就是指朝廷認可的那一種,那麼陰神呢?這種事情說起來就很複雜了,包羅萬象、五花八門,有如網路說詞般甚麼都不奇怪了(譬如說一尊石頭、一棵老樹)。神明是被人們認定的,其緣由須追究認定者的心思,至於他們的心思究竟是些甚麼,那就不好說了。(可能很正面,也可能很隱晦。)
在很多地方政教是合一的,也就是說掌握宗教者同時也掌握著政權。你說政權是甚麼?其實就是掌握著生殺大權的人,那麼你說掌握著生殺大權到底有多重要呢?既然如此重要,那麼宗教的功能當然必須嚴格控管著囉。陽神的掌控不在話下,那陰神呢?聰明的統治者知道甚麼叫做剛柔並濟,還算正面的可以通融,那些隱晦的(或者違反意志的)那就…了。

2018年12月1日 星期六

陰晴不定

俗話說春天後母面,晴時多雲偶陣雨不在話下,甚至東山飄雨西山晴好像也不奇怪。萌典說「天氣不穩定,晴雨變化難測。」叫做陰晴不定,一開始「陰晴不定」當然是指天氣,可是中文常有借用的情形,只要是好用易懂的便用上了,那麼「陰晴不定」還有哪些用途呢?
現代醫學說生活壓力容易造成情緒的變化,或許是這個緣故,很多人的情緒好像也是陰晴不定的。既如此,以陰晴不定形容某人的情緒好像順理成章了,尤其是那老闆們的情緒,是吧;因為老闆們必須承受更多的不知從何而來的壓力,誰讓他們那麼想當老闆呢!
近來景氣時好時壞,感覺上也是陰晴不定的,那麼有人形容景氣陰晴不定應該也不會奇怪囉。自從川普當上美國總統之後,他的決策模式常讓專家們跌破眼鏡,被稱為非典型的美國總統。作風難測的還有北韓的金正恩、菲律賓的杜特蒂,都是難以掌握的,好像都可以歸入陰晴不定的那一群。
你說會有人覺得後母的面容慈祥可親的嗎?應該不大會吧;那麼有如後母面的陰晴不定的性格好相處嗎?這好比那翻臉如翻書的人般,容易被人形容為精神方面好像有些問題。如果你想要得道多助,最好還是想辦法戒掉它;或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其實這只是一種習慣;說到習慣當然也不怎麼好改,只要真心想改的還是能改掉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