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9日 星期三

自大與自滿

《禮記.表記》:「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我們看東西有遠近的問題,離我們近的就會放大,遠的當然就變小啦。比如說拿一顆哈密瓜放在眼前,大概看不見其他的東西了。那麼世上什麼東西離你最近呢?隔壁的小孩搶著說是自己啦,以此看來自大似乎是很正常的現象啊:如果把自己擺在眼前,那要比哈密瓜還大,更看不見其他的東西了。

《書經.仲虺之誥》:「德日新,萬邦惟懷;志自滿,九族乃離。」。都知道人類的腦容量相當可觀,除了能觀察眼前的東西還能處理情勢與累積智慧。也就是說人腦的運作有外在與內在兩方面,雖然自己離自己最近,但不至於看不見外在的東西;可是好像有些人的眼光短淺,有些人卻不會,這又是甚麼緣故呢?據說這由氣度主宰的,比如《晉書·苻堅載記下》說:“ 猛 瓌姿儁偉,博學好兵書,謹重嚴毅,氣度雄遠。”。

氣度通常指心胸,聽起來有些懂,但是個人的氣度為何有那麼大的差異呢?這或許與容量有關吧;其實這裡的心胸不是指實體上的心胸,而是指氣魄與風度。比如說有些人只想過安穩的日子,當然只要關心自己就可以了;可是有些人志在國家、社稷,乃至於全球、全人類,那要關心的事情可多了,需要頗大的心胸才行。

那麼要怎樣才能擴大心胸呢?《老子》第一五章說:「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若冬涉川,猶若畏四鄰,儼若客,渙若冰將釋,敦若朴,混若濁,曠若谷。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能弊復成。」。據說這是成語「虛懷若谷」的出處,如果能師法「虛懷若谷」的話,大概就不易自滿,心胸自然廣大啦。

2021年12月26日 星期日

江湖一點訣

俗話說:「江湖一點訣,說破不值錢。」。有人解釋說:「任何事情都有「眉角」(台語),知道技巧後,事情就可以很順利地進行。」。是的,知道事情的成敗關鍵或解決技巧,確實能夠事半功倍;可是為甚麼說破就不值錢了呢?現今科學發達,以前不知原理而困惑的事情常因弄清楚方法而迎刃可解,但是可行的方法便是可行的,不會因為說穿了就不管用的啊?

比如說以前帶小孩頗忌諱發燒,但現在知道這是身體對抗疾病的自然反應,只要掌控在可接受的體溫範圍,還是對抗外來病菌的必要過程呢。這樣的概念已被大家廣為接受,不但不是說破不值錢的事,反而成為正當的衛教概念呢;可是如果一直高燒不退的話,可能潛藏著未被發現的疾患,還是需要找專業醫師鑑定的啦。

俗話也算是一種民間智慧,會這麼說必然事出有因的,是吧。這句話特別強調江湖,會是特指在江湖(社會上)生存的手段嗎?比如說“路在嘴巴上”、“伸手不打笑臉人”之類的技巧麼?可是不恥下問有什麼好忌諱的呢?還是江湖上常有甚麼說不得的事呢?

武俠小說裡常說的,初出江湖者不識江湖的凶險,通常需要老江湖的調教才能通透人心的詭詐。如果詭詐就是江湖的特色,也就是說或許有人正惦記著你的財物,那麼這「江湖一點訣」會不會是一套話術,用來說服你買點兒什麼或者投資些什麼呢?既是話術當然不宜說破的囉,說破了還會有人上當嗎?

2021年12月23日 星期四

坦然面對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也就是說人生中必然遭遇諸多問題與挫折,於是有人倡言「面對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開始」。是的,不面對問題難道要當縮頭烏龜嗎?可是與其愁眉苦臉的面對問題,不如敞開心胸坦然的面對問題吧武俠小說裡常出現的「伸頭一刀,縮頭也是一刀。」,不如當個好樣的囉。

中國諺語:「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用來形容每天為生活而奔波的七件事情。或許有人說這些好像不是我的問題,我都是在7~11解決的每個人面對生活的方式總有差異,但是面對生活的問題總是存在的,如果你想豁達的過日子,只能坦然面對生活啦。

人的長相是天生的遺傳的,代表父母基因的繼承。有些人很滿意自己的長相,當然就有些人不滿意自己的長相;不管你是否滿意,這就是你與生俱來的長相了,如果因此而埋怨父母的話,那是無濟於事的。有人說現代醫美發達,去美容好啦;殊不知美容的代價頗高而且後遺症無窮,何如坦然面對呢?說不定就有人專門喜歡你這樣子的呢。

有人說:「我坦然,於是我心美麗,我心美麗,於是我人生跟著美麗。」。或許有人馬上跳出來反駁說這是哪門子道理呀,果如此則醫美業全要關門大吉了。佛家說相由心生,意指人的外在相貌受內在心地或心境的影響。心理學也揭影響後天長相的3大關鍵因素:1.情緒能讓你變美,也能讓你變醜。2.「社會期望」也會影響你的面貌。3. 對自己的看法,也會改變長相。

2021年12月19日 星期日

念故鄉

小時候唱過的一首老歌:「念故鄉念故鄉,故鄉真可愛。天清清、風涼涼,鄉愁陣陣來。故鄉人今如何,常念念不忘;在它鄉一孤客,寂寞又淒涼。」。如果你也熟悉這首歌的話,表示你可能已一把年紀了。老歌相當耐唱,因為裏頭有太多情感了,好比這首老歌吧,總是滿載著濃濃的鄉愁。

現代人不只工作繁忙,大都會區以外的人可能還須遠赴他鄉就職;誰讓你的故鄉就業市場不甚發達呢!於是北漂者有之,南漂、東漂、西漂、到處漂者亦有之。敝人不才,也是個到處漂流者;漂累了在某處擱淺了,便認做第二(、第三、第四、…)故鄉;這樣做有個好處,可以省卻那思鄉苦啦。

記得在他鄉任職的單身漢最怕過節了,別人高興地回家過節,你卻愁著找不著吃飯的地方;過年倒還好,年假夠長興許還能返家一趟。現在可能有所改善了,一來漂流者多了,還是有人樂意開店做那漂流者的生意;二來當地人也不時興做飯,吃外食的人越來越多了;三來便利店到處開著,以滿足那些宅男宅女們。

請問你也是那漂流者嗎?或者曾經是的,或者目前乾脆在異鄉安家落戶了。由於第二(、第三、第四、…)故鄉變多了,所以同事啊、熟人啊難免都成為故鄉人了。他鄉遇故知特別高興的嘛,故掰一首七言絕句聊以誌之:

《念故鄉》

人言得意須盡歡,(其實只有小確性而已)

且把老酒充杜康;(沒辦法,杜康太貴了)

待到騰雲駕霧時,(酒量不佳,一喝便醉)

浪跡之處是故鄉。(故鄉已遠,權且認作故鄉吧)

2021年12月16日 星期四

趨之若鶩

《明史·蕭如薰傳》:「如薰亦能詩,士趨之若鶩,賓客常滿。」。蕭如薰字季馨,明朝延安衛人,明朝名將,為將持重見稱。鶩指野鴨,記得以前到明池旅遊時,本來用來餵魚的麵包好像都是被野鴨吃掉的。如果你把一大塊麵包丟向湖心,一大群野鴨就像衝鋒陷陣一般,那些愚笨的鯉魚完全不是對手。還有啊,士趨之若鶩應該不是因為 如薰 亦能詩,而是因為 如薰 是權貴,所以大概是趨炎附勢之輩吧。

清·鄭觀應《盛世危言·技藝》:「為民上者,以名利二字馳使天下,而天下之民趨之若鶩。 」。是的,《史記·貨殖列傳》:“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那天下之民趨之若鶩應是可以理解的不過,怎麼以名利二字馳使天下?這是門大學問,好像帝王學裡通常會教,比如說開科取士之類的。

有人說,善使人者不以勢推人,而是以名利引人;俗話不是說有錢能使鬼推磨嗎?何況尋常人乎。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述進士》:「唐太宗賜新進士宴,宴罷,綴行而出,上目送之,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或許有人要說皇帝的時代已遠,講這些沒用的啦;其實啊,每年都有舉辦國考,而天下之民照樣趨之若鶩,偏偏得償宿願者僅1~2 % 而已矣。

如果追求名利本是人的天性,那麼天下之民趨之若鶩有何不可呢?這是社會上的一種遊戲規則,乃窮人翻身的少數機會。前面說「如果你把一大塊麵包丟向湖心,一大群野鴨就像衝鋒陷陣一般,那些愚笨的鯉魚完全不是對手。」,至少野鴨們還是好樣的,總比那些走後門、靠裙帶關係的像樣多了啊。

2021年12月13日 星期一

人生七十方開始

唐.杜甫〈曲江〉詩二首之二:「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在以前,七十已然高壽,可現如今平均壽命早已提升到八十好幾了,這「人生七十古來稀」不流行了吧?據說1961年時任監察院長的于右任先生,送給當時的總統府秘書長張群一首詩:「人生七十方開始,時代精神一語傳,萬歲中華今再造,期君同醉玉關前」,好像從此以後便開始流行後者了。

是的,人生七十方開始非常的好,可是開始什麼呢,該不會是雄心壯志吧。好像有人說如果超過五十歲了還沒有甚麼發達的跡象的話,大概就沒有甚麼指望了。你想啊,按十年磨一劍的話,到六十時還磨得動麼?既不是雄心壯志又會是什麼呢?是做夢嗎?可是會不會連夢都做不來了呢?孔夫子不是說:「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了。

也有人說七十方開始的是老人病吧。是的,人老了病痛當然多,應該很合理的呀。其實你錯了,四十以後就可能有老花眼,五十以後可能有攝護腺的毛病,而六十以後得痔瘡的好像也不少哦。不對吧,有些人少年得志,早就有了啊。唐 韓愈 在《祭十二郎文》裡說自己:「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髮蒼蒼,而齒牙動搖。」,可見得早衰者其來有自的啊。

又有人說七十以後的應該是退休生活吧,法定的退休年齡是六十五歲嘛。既是法定的殆無疑義,可是退休生活又能幹嘛呢?有搓搓手、搓搓腳的,有信步數路街石的,有答嘴鼓的,反正時間多了嘛。可是人生如此消極好嗎?《論語·爲政》:(據信是孔子說的)“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哦,原來答案是「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啦。

2021年12月10日 星期五

染指

《左傳·宣公四年》:“楚人獻黿於鄭靈公 。公子宋(字 子公)與子家將見,子公 之食指動,以示 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嘗異味。’……及食大夫黿,召 子公 而弗與也。子公 怒,染指于鼎,嘗之而出。”。這段記述抖出了兩個典故,其一是「食指大動」,子公 說‘他日我如此,必嘗異味。’。其二是「染指」,也不知道鄭靈公是不是為了彰顯君上的獨斷權力(你說的「食指大動」能否應驗,須由我決定),竟然故意不給 子公 一同享用,於是 子公 怒,染指于鼎,嘗之而出;但是君上可以玩你,而你不能玩君上啊,此舉當然引來了鄭靈公的一段痛罵了。據說此事竟讓 子公 動了殺機,於當年秋祭時,趁鄭靈公在皇宮大睡時率軍闖入,殺死了附近看守的士兵,並用盛土的大袋子悶死了鄭靈公(沒留外傷),對外謊稱鄭靈公夢到噩夢死掉了。

明 薛岡 《天爵堂筆餘》:“七言律法度貴嚴,紀律貴整,音調貴響,不易染指。”。這裡的染指不見得是動了手指頭,而是指涉足某個領域的意思。所以啊,如果你參與了某種特別的事情,都可稱為「染指」,而旁人千萬不要想得太多,以為發生什麼重大事件了。

明 陶宗儀 《輟耕錄·論秦蜀》:“夫鼎足之説,始於 蒯通 。然 通 之説, 韓信 以此,猶有 漢 之一足。當 三國 時而為是説,則 獻帝 無復染指之望矣。”。在中國,九鼎為夏商周三代的傳國寶器,這裡提到的鼎足之説當然是指天下霸業囉;所以啊,染指的東西可大可小,小的如日常飲食,而大的竟如九鼎了。

「染指」原本只是單純的用手的行為,很多民族喜歡用手抓飯吃,你可以說他們天天染指飯菜。中國人善用陶瓷,很多人靠著捏泥巴混口飯吃,而捏泥巴沒有不染指的。文人的興趣頗多,搞搞這個然後再搞搞那個,管他是否用手了,皆可稱為染指。商人、政客的本事大了,舉凡權利、地位,甚至意圖,想染指的東西多了去了,但通常不是用手哦。

2021年12月7日 星期二

自作自受

五燈會元.卷五.投子大同禪師》:「汝諸人變現千般,總是汝自生見解,擔帶將來,自作自受。」。佛家講求因果,認為福禍通常都是自招的,而且沒人能幫你擔待後果(各人造業各人擔),當然要自作自受的了。說到因果,因為還要論及前世的因果,帳是難算得清的,不過說到自作自受確是屢試不爽的呀。

《道德經.第七十三章》:「天網恢恢,疏而不失。」。所謂法網是指規範社會行為的律法及司法機制,但是法網畢竟是人制定及維護的,難免會有疏漏;那麼甚麼是天網呢?應該指天理吧,這包含個人的良知以及社會的公理、正義,還有舉頭三尺的諸天神佛等,因為無所不包所以疏而不失。你想啊,既然疏而不失,當然通通只能自作自受的囉。

《紅樓夢》第五一回:「他早起就嚷不受用,一日也沒吃飯。他這會子不說保養著些,還要捉弄人。明兒病了,叫他自作自受。」。行為犯了錯要自作自受,那麼身體的保養呢?當然也是自作自受的啦。比如說現代人愛喝飲料,飲料中當然少不了糖、香料及刺激性成分,喝多了、喝久了自然要找你算帳的。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統計的「2019台灣糖尿病年鑑」,我國糖尿病盛行率已經超過11%,患者人數已經超過230萬人,其中9成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

其實糖尿病只是威脅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常見的還有高血壓、高血脂、癌症等等,據說這些重大疾病都是不正常的生活及飲食習慣造成的。也就是說這些重大疾病的成因都是多年累積的,自己須負擔最大的責任,脫不了自作自受的範疇。還有啊,犯罪行為、生活墮落等也與不良習性攸關,好像也是怪不得別人的。

2021年12月4日 星期六

王八瞪綠豆

俗話說:「王八瞪綠豆,看對眼了。」,這句話應該有聽過吧,意思是男女看對眼了互相喜歡了。可是看對眼與王八有何干呢?百度百科說:「“王八瞪綠豆——看對眼了”因為王八的眼睛只有綠豆大小,一只綠豆放在它的眼前,它只有“豆眼”的选择。也就是看得眼睛不會動了,看傻了,看呆了,眼睛看直了,就是看上了的意思用來比喻男女互相喜歡。」。

你說王八為何特別鍾情綠豆呢?或許綠豆對王八而言只是個食物而已,如果把綠豆換成米粒的話,也許依然看對眼呢。俗話說"當兵去三年,母豬賽貂蟬。",用來形容寂寞男人(許久沒有性行為者)的飢不擇食;可是如果同時有多個機會選擇的話,應該就不會有這樣的情形發生了。

看對眼的事其實蠻容易發生的,比如說有些小孩子看到新奇的玩具便看對眼了,如果不買給他的話,可能就躺在地上打滾撒撥了。再比如說有些人喜歡新鮮的玩藝兒,也很容易看對眼,一旦看上了就得瞎拚一番。又比如說有些人喜歡女色,那也是很容易看對眼的,如果稍具姿色的話。

《孟子·告子上》告子曰:“食、色,性也。”,連孟子一書都提到“食、色,性也”,看來「食、色」乃是人之本性啊,那麼看對眼就喜歡上應是頗為正常的囉!其實人的見解與喜好常隨著人生的歷練而增長改變,也就是說一時看對眼的未必就是一直都喜歡的,這是眼界的問題。比如說小時候喜歡的玩具等長大些就不再喜歡了;如果你一直還是喜歡兒童玩具的話,那就有點那個了。

2021年12月1日 星期三

效果

維基百科說:「效果可以指:效應,事物所產生的重要結果。因果,原因與結果的關係。」。我覺得啊,維基百科好像漏掉了程序、工序所產生的重要結果。比如說製茶好了,一樣是把茶青製作成茶,但是因為工序的不同,竟然可以製作出綠茶、青茶、烏龍、紅茶、普耳等不同的茶種。

同樣的故事,有些人講起來活靈活現的,但有些人只會平舖直述,那效果就差太多了。這麼講好像還是沒有道出其間關鍵,我們再來談談相聲好了,維基百科說:「包袱指經過細密組織、鋪墊,以達到喜劇效果的表演方式。包袱不等同於笑料。相聲演員表演時使用包袱一般是「三番四抖」,是指捧逗之間通過彼此之間的誤會和不理解,反覆鋪墊,製造喜劇氣氛的方法。」,如果能弄清楚啥叫作抖包袱,就能明白說笑話與相聲的差異了。

維基百科說:「程序正義(英語:Procedural justice;也稱程序公正,別稱「看得見的正義」)是指解決爭端和資源分配過程中的公平理念。」。可是明明已經有完善的法律以及立法、司法體系,為何還要強調程序正義呢?據說那些有權有勢的人最擅長舞弄法律了,如果沒有程序正義的話,弱勢的人好像連吱聲的機會都沒有了,那麼法律對弱勢的人還有效果嗎?

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那麼談戀愛的最終目的難道不是走上紅毯然後廝守一生嗎?為甚麼直接跳過「結婚以後共組快樂家庭然後繁衍後代」這麼重要的人生使命呢?這可是所謂的生命的最大意義啊。或許大事一旦底定了,過程中那些屬於愛情的種種曖昧、憧憬與甜蜜就再也沒有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