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8日 星期四

書到用時方恨少

南宋.陸游.治學聯:「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這個對聯大家應該還算熟悉,沒讀過的應也聽說過吧(譬如電視劇裡)。有些人會覺得感同身受,大概因為曾經遭遇過類似的困難,尤其是在資訊不怎麼通暢的古代;只是自從網路盛行以後,這樣的故事還會成立嗎?
網路流行的ㄧ句話:「甚麼都賣甚麼都不奇怪」;其實網路上的資訊多如牛毛,而且不怎麼流行收費,還不必花錢買;換句話說,你要的書大概都能在網路上找得到,而且大部份真的不用花錢;更有甚者,有很多人雖然寫了書,反而要擔心沒有人會看,因為網路上的書實在太多了,多到發生了遮蔽效應;所以你要煩惱的是怎麼才找得著你適用的書。
如果真的完全找不著可用的書,那要恭喜你了,這表示你可能找到一個全新的值得鑽研的領域了,這年頭要找到一個這樣的領域是很難得的(因為像你一樣讀過書想弄點甚麼的人實在太多了)。不過,動手之前須先衡量一下在你有生之年這是有價值的嗎?有時候太過先進也是個麻煩,可是如果你想揚名於後代就另當別論了。
「書到用時方恨少」好像已經不再適用於網路時代了,可是事非經過真的不知難嗎?在封建時代裡,權威或威權總是存在的,在上位的怎麼吩咐,底下的人只得照辦,仍然感覺「事非經過不知難」,那是因為同具權威的人依然掣肘;那麼在民主時代裡凡事皆須找人協議的情況下會遭遇到甚麼情況呢?凡是做過(眾人的)事的應該心知肚明的吧,那我們就心照不宣了。

裝腔作势

葉聖陶《招魂》「發抒她的生活實感,不玩弄詞藻,也不裝腔作势。」。裝腔作势通常解釋為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嚇唬人,那麼裝腔作势的目的會是甚麼呢?可能只是撐場面,也可能是營造獲利的機會,甚至於是逼人就範。反過來說,不裝腔作势就是沒有得失心,以真面目示人的意思。
《精忠岳傳.第六五回》:「趙大、錢二,還要裝腔做勢。地方鄰舍,俱來替他討情,二人方才應允。」。這裡的裝腔做勢大概是故作姿態想要佔便宜的意思吧,可是礙於對方支持者眾,只好做個順水人情了。俗話常說獅子大開口,應也是裝腔作势的一種形式,目的就是為了討價還價罷了,其實胃口不見得真有獅子那麼大。
近來國際情勢風雲詭譎,三不五時聽到某國進行實戰演習恫嚇對手,ㄧ副作勢欲撲的模樣,可是真正發生戰爭的情形還是相當罕見,說穿了應也是裝腔作势的吧。好像國際外交就是這樣的,以武力做後盾,然後進行威逼利誘的技倆;這有點像在演戲,先把陣仗擺出來,然後雙方再來談判,那麼實戰演習只是裝腔作势的手段,以便營造談判籌碼。
孫子兵法謀攻篇:"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現代戰爭的成本越來越貴,頗有打不起的態勢,還記得多年前的英阿戰爭吧,英國算是打贏了,可是接著便窮困了許多年。打不起如此昂貴的仗怎麼辦呢?只好比比拳腳及個頭先,拳頭不如人兼且個頭矮小的只好摸摸鼻子,夾著尾巴示弱得了;如果皆不服氣的話,只好試咬兩下看看誰的牙口較利,好像很少真的見真章的。

2018年6月27日 星期三

涇渭分明

《詩經‧邶風‧穀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成語詞典的解釋:「涇河水清,渭河水渾,涇河的水流入渭河時,清濁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有這樣的成語或許應該就有這樣的故事,那麼世上真有涇渭分明的人或事嗎?
據說古人認為涇水濁而渭水清的,可是現在已經變成渭水濁而涇水清了,這是甚麼緣故呢?如果以含沙量來看,仍然是涇水大於渭水,那麼渭水為何更濁呢?原因竟然是渭水流經西安都會區,流入太多生活用水了,也就是說生活用水比自然的含沙水髒得多了。還有,冬季枯水期時,據說涇水甚至於還會出現水清的景象呢。
其實上水是無辜的,你看那山泉水不都是清澈而且可口的麼,可是只要被人類碰過的就變髒了,那麼究竟有多髒呢?視使用者的骯髒程度而定。這些被弄髒的水要到甚麼時候得以還原呢?經過太陽曝曬化成水蒸氣時大概已經乾淨了,可是等到聚集成雲朵時好像就有些髒了;如果雨下到山裡,經過土壤的層層過濾以後就能乾淨了。
都說人性本善,可是人總是會變的,為了利益而變。這意思是說平庸的人管不著太大的利益,所以基本上還是善良的;可是如果善於經營或者從政的,經手的利益就大了,那麼這人會變嗎?依常理判斷大概會變的,可是總有不怎麼會變的頑固份子吧,於是涇渭分明的現象便發生了。

2018年6月26日 星期二

朝三暮四


《莊子‧齊物論》:「狙功賦 ,曰:『朝三暮四。』眾狙皆怒。曰:『然而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成語故事」的解釋說「戰國時,宋國狙公養了很多的猴子,並且能和猴子交流。為了能供應猴子食物,狙公甚至減少家庭的費用。但後來因為花費太大,他就決定減少猴子的食物。他為此和猴子們商量:「以后給你們每一隻猴子的橡實,改成早上三顆,晚上四顆,可不可以呀?」猴子們聽了很生氣,於是狙公忙說:「那這樣吧,早上四顆,晚上三顆,覺得如何?」猴子們聽到每天早上可以多吃一顆橡實,都非常高興。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得出成語『朝三暮四』,原來是比喻人使用欺騙的手段,現在則用來形容人經常變卦的意思。」。
學過算數的人應該知道「朝三暮四」與「朝四暮三」的花費是一樣的,可是猴子們為甚麼覺得「朝四暮三」比較可以接受呢?難道真的是猴子們比較好騙嗎?既然狙公能和猴子交流,必然已經表達了共體時艱的大前提,那麼「朝四暮三」確實是比「朝三暮四」要好些;一大早就須吃不飽的滋味大概比較難受吧,若以今日小姐、太太們的飲食習慣,有些人的晚餐還真的是寧可少吃ㄧ些的。
商人或許比較了解軋頭寸的煩惱與傷害,那麼「朝三暮四」與「朝四暮三」當然還是有差別的,雖然總數還是一樣,但是提早多支付一個的壓力確實存在的,尤其是猴口眾多時,數量依然相當可觀。還有利息差異也是須要考量的,譬如說公家機關每月初即支薪,而私人企業可能改為月中,甚至直到月底才肯支薪,不就是那麼斤斤計較的麼。
《易經·繫辭下》:「易窮則變,變則通。」。說到易經向來是被視為有學問的,那麼「易窮則變,變則通。」的智慧怎麼能忽視呢?你看那財務調度與人力支應,有時候就是差了那麼一點點就卡住了,而「朝三暮四」能改為「朝四暮三」的騰挪空間其實還是很大的。

2018年6月25日 星期一

慢道理

工商世代講究快狠準,好像不夠快狠準的便注定要被淘汰。快狠準通常指商機的把握,或者對敵人的打擊。快者意指行動迅速,狠者意指下手重,準者意指命中率高,你說三項皆符合者能有幾個對手可以抵擋呢?凡事就怕比較,同樣是快狠準的,還要比較誰能更快、更狠、更準;至於哪個面向比較重要呢?那就很難說了,只是不夠快的好像機會便少了。
都市的交通好像最不能配合工商社會的要求了,工商越繁盛的交通堵塞越是嚴重,這不是在跟工商業的需求唱反調嗎?可是事實卻是如此又能怎麼辦呢?答案是蓋地鐵,解決大眾運輸的難題。那麼地鐵有甚麼絕竅呢?它永遠不會遇到紅綠燈,所有交會的路口都是採用立體交叉設計的。
如果你的個性溫和,與那快狠準的需求大相逕庭該怎麼辦呢,難道人生無望了嗎?黃庭堅跛奚移文:「持勤補拙,與巧者儔。」。通常快狠準的人比較不能持久,這與獵豹的出擊模式是相通的,無法ㄧ再加速與出擊。所以個性溫和的人只能默默的幹,還記得小時候學過的兔子與烏龜賽跑的故事吧,烏龜是靠甚麼勝出的呢?
高陽《胡雪巖全傳.燈火樓台》:“只要不限辰光,'慢工出細活'一定的道理。”。或許你正在煩惱拼不過那些快狠準的人,幸好市場是區隔的,有些市場並不講究快狠準的,而是專比耐磨的細活。譬如學問,好像沒有甚麼速成的竅門嘛;譬如藝術,也多講究有多少年功底的,不是嗎?

2018年6月24日 星期日

箭靶

百度百科說:「練習射箭時用做目標的東西,比喻大家攻擊的對象。」,其實射箭比賽時更是這樣的,也唯有如此才分得出比賽者的高下。記得以前上專案管理課時,講座強調專案經理就是個箭靶,你必須扛起專案裡的大小事,並解決所有相關的紛爭,你必須有這樣的認知才能當好專案管理的工作
電視報導偶有「先射箭再畫紅心」的新聞,通常是指競選或競標時的舞弊,當事者已有內定的對象,再以此對象設定競爭規則,或者根本暗示裁判該選誰。老實講這種行為的效率是ㄧ等ㄧ的,不怕射不中目標,除非連畫個箭靶的功力都沒有;可是這種行為的效果通常是很難堪的,會使自己成為那箭靶,犯了難以釋懷的眾怒之後的箭靶。
清·梁啟超《中日交涉匯評》:“吾深望西國當局者聲明一言以解眾惑,如是,則吾本篇所論純為無的放矢,直拉雜摧燒之可耳。”。與「先射箭再畫紅心」相反的,先找到箭靶再放箭方可以避免無的放矢之譏。當然啦,有了目標想要ㄧ箭中的還是很難的,可是至少這才是真功夫,才可以讓人心服口服吧。
話說箭靶是死物,道理才是活的,所以有智慧的人不應該被箭靶所迷惑;如果是不該射的,縱然有畫箭靶還是不能射的,不然穿個畫上箭靶的衣服難道就該被亂箭穿心了麼?如果是該射的,縱然無箭靶亦有何妨,難不成每個士兵身上皆須先自畫個箭靶以示公平嗎?(就像清朝的士兵那樣)

2018年6月23日 星期六

典範

典範ㄧ詞出自宋· 郭若虛 《圖畫見聞志·敘圖畫名意》:“古之秘畫珍圖名隨意立,典範則有《春秋》,《毛詩》、《 論語 》、《 孝經 》、《 爾雅 》等圖。”。通常所謂典範是指學習的榜樣,譬如魯班(姓公輸名般,人稱公輸子)是一個善於製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歷來把魯班奉為木匠的始祖,而「班門弄斧」就和俗語所說的「關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是差不多的。
如果社會是退步的,那麼古代的學者就足堪現代的典範。譬如現今仍流行的唐詩、宋詞,傑出者無數,可是如今的詩人卻已寥寥可數,而且質量皆不如前,所以只能找古人當典範。再譬如晉代出了曠古碩今的書法名家王羲之,唐代也有顏真卿、歐陽詢、柳公權等書法名家,但功力已不如王羲之了。宋元兩代還有蘇軾、趙孟頫等足資代表,可是質量又不足唐代,等到明朝以後的書法名家好像數不太出來了,所以學書法的人也只能拿古人當典範了。
如果社會是進步的,現代的學者足堪古時的典範,如果存在時光隧道的話。譬如現今的科學常識,在古代可謂皆是創舉;只是太過先進了,就算說了眾人可能也不信,甚至於把你視為旁門左道的妖魔鬼怪呢,所以必須小心施作。再譬如瓷器的發展好了,網路上說:「從無釉到有釉,又由單色釉到多色釉,然後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並逐步發展成釉下釉上合繪的五彩、鬥彩。」,可見得是越來越進步的,那麼古人要拜後人為師了。
或許從典範的取捨上,可以檢視社會的進步與否,也就是把典範的取捨當作社會進步與退步的指標。比如說你要學ㄧ門技藝或藝術,你的典範大概只能出於古代,今人已無傑出者,那麼在這個方面社會是退步的。相反的,如果你想學的東西是不斷推陳出新的,而且越新的技術越好,那麼在這個方面社會當然是進步的囉。

2018年6月22日 星期五

軌跡

夜深了,某人正在路邊停車,可能是技術不夠好的緣故,來來回回的好幾回了還是無法正確地停好。倒車時發出的嘟嘟嘟的聲響,在深夜裡格外地刺耳,這麼折騰幾回之後幾乎吵醒了附近的所有居民。可是為甚麼需要來來回回的好幾次呢?因為他前進與後退的軌跡幾乎是雷同的,沒有多大差異,所以也沒有多大進展。
維基百科說:「縮時攝影是一種將畫面拍攝頻率設定在遠低於一般觀看連續畫面所需頻率的攝影技術。當在正常速度下播放時,便會感覺到時間經過得較快速,而產生一種流逝感。」。有人會運用縮時攝影來展現車流的軌跡,流量大處的光影因重複攝入而醒目了起來,流量小的便不怎麼起眼了,縮時攝影的好處是能讓你清楚感受到活動當時的軌跡。
如果縮時攝影可以更慢更久,說不定就能顯示你個人的生活軌跡了。譬如說你經常上班的途徑應是流動頻繁的,偶而走一回的路線就一閃而逝了。這樣的軌跡忠實記錄了你的生活與習性,說不定還能喚起你的回憶與人生探討;當然啦,這樣的軌跡是無形的,只依稀存在於你越來越模糊的印象裡。
話說流水的軌跡受限於地形,而人生的軌跡受限於性格,那麼對於你既有的人生軌跡你後悔了麼?通常後悔應該是沒有用的,但剩下的生命你打算留下怎樣的軌跡呢?怎樣才不會再度後悔?還是說後悔本來就是一種宿命,你是躲不掉的。如果你相信宿命,那就乖乖的服從命運,不要有太多怨言了;如果你相信努力可以改變命運,那就試著改變你的行為軌跡,不改變的話是走不到另一條路上的,至於那是怎麼樣的一條新路呢?走了以後才會知道。

2018年6月21日 星期四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孟子·離婁上》:“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成方圓。”。離婁為黃帝時人,相傳能視百步之外,見秋毫之末。公輸子即大家熟知的魯班,姓公輸,名般,當時人稱他為公輸子。整句的意思是說就算離婁、魯班這樣的能人巧匠,如果沒有圓規與直尺,他也畫不出方形與圓形來。
我們稱讚別人的小孩時,可能用上很乖很懂規矩的措詞,可是為甚麼要這麼說呢?在講究倫理的時代裡,倫理即是秩序,是需要慎重維護的,這關乎當道者的既有利益。話說周公制禮作樂就是為了建立秩序,維護封建制度,那麼懂規矩的就是同道中人,是值得關照的對象了。
民國以來,皇帝沒了,封建制度不再,那麼還需要守規矩嗎?是的,所謂的規矩已由倫理進化為法律了;只是,談起法律是有學問的,有人說法律是用來規範守法的人,而聰明人是運用法律來使守法的人就範的;可是法律也是無私的,觸犯的人必須付出代價,於是法律成為聰明人的功防手段了。
《宋史·嶽飛傳》記載,岳飛對宗澤說:“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書上記載的道理是死的,有時候還互相衝突呢,如果你是食古不化的,在真實的環境裡可能進退失據。法治的社會或許就是這樣的,懂法的驅使那不懂法的;只是六法全書是死的,你還須學會如何活用它。

2018年6月20日 星期三

因勢利導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兵法最須講就策略了,關乎身家性命的事豈可兒戲,所以因勢利導必然是策略考量的上策。都說商場如戰場,雖無性命之憂卻也押上了畢生家當,那麼因勢利導應該也是上策吧。譬如說天熱了卻仍推溫補商品,那就是不知市場的趨勢了,暑天當然是冰品當道的。
維基百科說:「帝堯時,中原洪水氾濫造成水患災禍,百姓愁苦不堪。帝堯命令鯀治水,鯀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鯀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邊設河堤,但水卻越淹越高,歷時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災禍。接著命鯀的兒子禹繼任治水之事。禹立即與契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來協助,他視察河道,並檢討鯀治水失敗的原因。禹總結了其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導河川治水為主導,用水利向低處流的自然趨勢,疏通了九河。」。大禹治水的故事是眾人皆知的,其實這也是因勢利導的最佳見證。
常言道政治是妥協的藝術,可是你曾想過不妥協難道不成嗎?《禮記.儒行》:「禮之以和為貴,忠信之美,優游之法;慕賢而容眾,毀方而瓦合。其寬裕有如此者。」。禮記是儒學的重要經典,而儒學是中國政治的精華,那麼「慕賢而容眾,毀方而瓦合」是不是足以詮釋為政之道呢?如若不是,難道要回到暴秦的嚴刑峻法下的所謂的治世嗎?
俗話說做事難做人更難,可是做人難道比治世更難嗎?國父在《孫中山選集》說:「政就是眾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之事,便是政治。」。既然管理眾人之事可以用因勢利導(妥協)的方法,那麼個人的做人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已,當然也是可以引用為處世之道囉。

2018年6月19日 星期二

撒豆成兵

元·無名氏·《十樣錦》第二折:“變晝為夜,撒豆成兵,揮劍成河,呼風喚雨。”。講到撒豆成兵老一輩的中國人並不陌生,是舊小說戲曲中所說的一種法術。打仗嘛當然必須靠人,既要徵一堆兵也要天天吃糧還要提早訓練總是很麻煩的,而且人心難測動不動就有想要造反的人,那有撒豆成兵那麼神奇與經濟,所以只能是傳說中的法術囉。
網路上的流行語說甚麼都賣甚麼都不奇怪,不過撒豆成兵當然還是神話,可是不需要人的戰爭型態正在發展中,你說是現代版的法術好像也不為過。古人能想到的只是陸軍,了不起弄個有翅膀勉強會飛的人;現代人的思維就不一樣了,兵貴神速,既然是無人武器當然是選擇直接在天上飛的,而且飛得越快越高的越好,才好突破敵人的空防;地球上有七成是海,能潛水的也不差,能出奇兵的嘛,再配上較長程的武器,打哪兒都成了。
農業時代能想到的只能是豆子,容易取得又數量龐大嘛;科技時代的花樣就多了,甚麼半導體啊、稀土啊、貴金屬合金啊,都是製造無人武器的必要元素,一個大國如果無法掌握這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就遜掉了,落入了任人宰割的危險境地了,管你擁有多少物資與人力。
法數為何高明呢?貴在能指揮若定,不然一鍋子豆子就算都能成兵也只是散兵游勇發揮不了甚麼大作用。你看前一陣子各個強國不都在比拼誰能同時指揮更多架的無人機嗎,爲了要展現功力還要能隨樂起舞、變幻隊行,或者越過障礙。依我看啊,再來要比拼如何干擾敵人的無人武器,甚至據為己用,這樣才像鬥法嘛。

2018年6月18日 星期一

驪歌又起

在台灣,六月是所謂的畢業月份,各級學校都會陸續舉辦畢業典禮,而驪歌也會此起彼落地唱個不停。天下無不散的筵席,修業年限到了自然是要畢業的;可是如果從此將邁入職業生涯,那意義就非常重大了。一般從小學入學到大學畢業需歷經十六年,差不多是人生精華的三分之一;這麼長的求學過程一旦轉換成職業生涯,其間衝擊不言可喻。
說到求職可以說是人生中最尷尬徬徨的事了,比起幾年前的大學入學申請還要困難許多。如果你是名校的高材畢業生,或許遇到的困難會少些,可是好像也有聽說連台大畢業生都難找著滿意的工作,更何況只是一般般的畢業生了。求職的履歷不停的寄,卻好像難有回音,就算難得碰上的面談機會,也好像斷了線的風箏,此時應該最能體會甚麼是石沉大海的了。
長期找不著工作最容易磨滅個人的意志了,本來是信心十足的初生之犢,一下子變成一條老狗了,忍受著父母、親友異樣的眼光,也越來越懷疑自己的能力,好像世界的盡頭近了。其實每個人的求職過程都差不多辛苦的,不知道怎麼寫履歷、不知道怎麼表達自我的就該虛心地學習,用心了自然會有所改變的。到底是誰讓求職是入社會的第一道門檻呢?真夠狠心的,或許此時變得有點羨慕當初曾經排斥的施行建教合作的職校學生了。
好不容易找著工作了,卻可能發現不是心裡期待的那種工作,或者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理想工作,能怎麼辦呢?難道說只有創業一途嗎?如果你的性格你的命就是注定要創業的,那就勇敢的去吧;如果你不是那種命,就想辦法改變自己,都說「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想辦法融入社會吧。
驪歌應是種訊號,時間到了就把一群社會新鮮人推入社會,不管你是否已作完心理準備。這好比發酵完了的麵糰將被推入烤箱,而烤過的麵糰才能發出香味來,成為小孩看了眼睛發亮口水直流的可口麵包。人生本來就是需要磨練的,相信我,剛出爐的麵包才會是最香最好吃的。

2018年6月17日 星期日

體驗

百度百科說:「深度旅遊在國外稱為“In-depth travel”,西方旅遊界把這種一次外出只選擇一個地方、而不是在一個相對有限的時段內跑數個景點的旅遊,叫深度旅遊。」。請問你有過深度旅遊的經驗嗎?如果你經常路過某個地方,而在此暫時停留的時間總和超過一次深度旅遊的時間,請問你這樣相當於在此度過一次深度旅遊了嗎?或者一次深度旅遊相當於無數次的路過嗎?
請問你在日常的生活中最頻繁接觸的物品是什麼?答案或許是你每天睡的那張床,你每天與它相處了差不多八個鐘頭,大約你的三分之一人生。請問這麼熟悉的這張床你對它有多少瞭解呢?譬如說它是什麼材質的,它是怎麼被製造出來的呢?或許你被一問竟然三不知,可是你不是跟它熟透了麼?
我們一天到晚有機會買吃的東西,也吃過很多種料理,可是你吃再多次也無從了解其烹調過程,除非是在你面前烹調的鐵板燒。有些人喜歡吃鐵板燒就是因為可以欣賞廚師的現場表演,可是看了這麼多回,你學會怎麼烹調了嗎?如果可以讓你親自動手烹調,或許幾次以後就上手了,儘管廚藝還是沒有那麼精進,至少你是知道的。
如果把做好的商品賣給你,那只是單純的買賣,如果教你怎麼做,那就不只是單純的買賣,而是一種教學服務了。譬如說把紅豆餅賣給你,一個連工帶料只賣你十塊錢;可是如果是教你怎麼燒紅豆餅,該算多少錢呢?你吃了一輩子的紅豆餅就是不會做的,可是學過以後每次都能自製了,而且回味無窮。
打個比喻,如果你只賣紅豆餅,可能生意不怎麼好,可能還算好但是不怎麼穩定;可是如果改成教人燒紅豆餅,能有另一番故事嗎?其實有一種店鋪就是教人製作各種蛋糕、甜品的,據說生意都還不錯,因為現代人天天買東西卻永遠不會做,如果有機會學一下嘛還頂新鮮實用的,而這樣的銷售方式或許就叫做體驗的加值。

2018年6月16日 星期六

心直口快

元·張國賓《羅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糧軍,哥哥是好人。”。心直口快的比較沒有心機,因為來不及細想就已經出口了。這種人被稱為直場子,想到甚麼就說甚麼,也就是那種口沒遮攔的、禍從口出的、藏不住秘密的人。至於這樣的人是不是大夥心目中的好人呢?可能需要思量一下。
因為藏不住秘密,好像不適宜做大買賣,一不小心就把商機給洩漏出去了,而大買賣講究的是奇貨可居,大家都能知道的恐怕賣不到甚麼好價錢的是吧。因為藏不住秘密,好像也不適宜當官,公務人員服務法就有明文規定洩密處罰的相關法令條文,而所謂的公務機密又特別多,恐怕動輒得咎。
那麼藏不住秘密的能幹些甚麼呢?其實這樣子的人就像是一面鏡子,不論美醜皆據實以告。《唐太宗和魏徵君臣之佳話》:「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 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看來鏡子的作用頗大的,只是需先找到明主,不然會吃那些善拍馬屁者的虧。
人到底好不好,好像沒甚麼標準,所以很難拿捏;如果只論其價值,或許比較好辦些。可是既不能富且不能貴的算有價值嗎?如果當個像魏徵那樣的名臣應該也很貴重吧,只是如唐太宗那般英明的主卻極難尋;看來當個無冕王或許還可以吧,只是這個社會大染缸太黑,泡兩泡之後或許就不再是心直口快的了。

2018年6月15日 星期五

難得的下雨天

在空梅的呼聲不斷、氣溫居高不下的暑旱時節,天好不容易的認真的下起雨來了,真是個難得的下雨天啊,雖然比氣象預報晚了兩天。宋·洪邁《容齋四筆·得意失意詩》:“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平時看到只覺得這是一首描述得意的詩,如今在揮汗如雨後的解脫,總算能體會其中的奧妙了。
說真的,小時候還蠻討厭下雨天的,那時候的清明時節真的是雨紛紛的,那細雨沒日沒夜不停的下到你心煩還不放過,直到老天高興為止。窗外依然是明媚的春光,可是下著雨怎麼提得起遊興呢?除非身旁能有個心儀的伊,可是伊的心底也正煩著的不是嗎?難有好臉色看的。
春雨其實還好,比起那寒風刺骨中的冬雨要好多了。還記得去年冬季裡的下雨經驗吧,每下一回氣溫就跟著低一回,心裡的陰霾也跟著再積厚一層,直到厚得不能再厚了,才稍為聞到一點春天的氣息。那時候的你還會盼望著下雨天嗎?如果會的話恐怕會被認為腦袋瓜有問題吧。
平平是下雨天,心情怎麼差得這麼多呢?可見得你我的道行修行得還不夠。宋朝范仲淹在〈岳陽樓記〉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不論冬雨、春雨、還是梅雨應該都有它的作用的,都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構成元素,原不該心生埋怨的,不然老天爺該怎麼著呢?

2018年6月14日 星期四

輸誠與奉勸

俗話說:「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在萬般皆競爭的環境裡偶而聽到一句讚美的話,有如大熱天喝到冷飲般舒暢,所以有人拍馬屁的話,就翹起屁股爽一下吧。可是如果你是大老闆或者貴客,馬屁不斷也會反感的,就好像天天大魚大肉,反而思想起蔬菜的清爽與可口。
《三國志·蜀志·劉備傳》:“盡力輸誠,奬厲六師,率齊羣義,應天順時,撲討兇逆,以寧社稷,以報萬分。”。話說就算拍馬屁也不能拍到馬腿上徒增反感的是吧,也就是說稱讚人如果讓人察覺到假假的就不怎麼高明了,所以最好是真心的讚美,只有那種充滿誠意的讚嘆,對方才會真正受用的;劉備以仁義起家,這方面的功夫是已作到家了。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良藥苦於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於耳,而明主聽之,知其可以致功也。”《史記·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於行。”。這個故事是說智者才聽得進良藥苦口,明主才聽得進逆耳忠言;如果你要奉勸的對象既不是智者也算不上明主,到嘴的話就吞回去吧。
智者與明主總是難遇,那麼還能奉勸誰呢?其實如果是自己人的話還是會聽的,因為能貼心嘛,所以先取得別人的信任之後才有奉勸成功的可能。講到奉勸應是居於善意的,理應得到對方的感激,可是人難免短視或者有情緒,所以對象與時機該要講究的,否則好心遭雷親的多麼划不來呀。

2018年6月13日 星期三

父母心

都說媽寶(爸寶)滿街,隨便ㄧ抓準能抓到一把,再多抓幾把應能湊上一大鍋了;可是兒女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怎麼有人樂意把他弄成媽寶了呢?俗話說殺頭的生意有人做,但賠錢的生意沒人做,難道媽寶的父母們不知道育出媽寶肯定是賠錢的麼,怎麼會不怕了呢?
俗話也說瘌痢頭的兒子還是自己的好,是的,自己的孩子就是好,沒得商量的。可是瘌痢頭應是漏脂性皮膚炎之類的吧,當今醫療發達難道不想治嗎?瘌痢頭或許只是個比喻,可能是習性不良、生性懶散、行為不端之類的,可是這些也是有得治的不是嗎?怎麼放任不管了呢?會是硬不下心腸還是溺愛了麼?難怪古人就有易子而教的故事。
走極端的通常不會只有一頭,還有那種恨鐵不成鋼的,或者是把自己的意志、理想強加在兒女身上,美其名曰家門厚望,須背負振興家族重責之類的。溺愛會養出媽寶,那麼苛責會弄出甚麼了呢?物理上有彈性疲乏、材料上有金屬疲勞之說,也就是說再好的鋼材也有崩潰的一日,如果不能因材適用的話。
俗話又說握著怕捏死放開卻又怕飛走,所以如何拿捏是很重要的,既要適當的導正,也要鼓勵其自由發展;問題就出在社會進化得太快了,快到連父母本身也在適應中,那麼自己都無法憶測的事該如何教導孩子呢?所以前途還是要孩子們自己去闖的,父母或許只能從旁提供資源並且盡量鼓勵與安慰吧。

2018年6月12日 星期二

年輕就是本錢


偶而看到某個國中的社團成果展,挺像回事的。都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其實有些事情不需要分甚麼門道的,一眼就瞭了,因為看到的是年輕的活力,很容易感染的那種。初生之犢不畏虎,那麼熱情奔放就不用說了,只要沒事就想練練舞步、吊吊嗓子的,憑著這股勁兒你說能不練得好麼?
據說頂尖的體操選手十來歲就需出道,如果二十歲了還搞不出甚麼名堂來,那就不如退出罷了,聽起來很是現實,可是這是為甚麼呢?醫學證實人類體能的巔峰大概就落在二十歲左右,接下來就要走下坡了;如果二十歲以後還能保持成果的,那是運用技巧與經驗的緣故,所以運動員的生涯從來都是短命的,而英雄好像出於少年。
如果仔細回想一下,你會發現想像力的爆發期也在年輕時候。如果有留下紀錄的話,你會發現其實當年的你也是經常突發奇想的,絕不會像現在腦袋裡常裝著糨糊。年輕人的創意可能不夠成熟,但保證是最豐富的,至於是否有價值,那是見仁見智的,如果有人可以幫忙去蕪存菁的話,應是很可觀的;君不見那老教授們總是帶著一群年輕的研究生,操持著研究案、論文的生產麼
話說擁有而不知利用的等於沒有,而擁有的可能容易消逝,後悔時已經來不及了。譬如說你有一些新鮮的水果,而你沒有趁著新鮮時享用,那會怎麼樣呢?據說廚餘的一部分就是這麼來的。如果沒有趁著年輕善加運用的都將後悔,從來沒有聽說過可以年輕兩回的,只聽過「如果我可以再年輕一回」的那種懊惱。

2018年6月11日 星期一

天真爛漫

宋·龔開《高馬小兒圖》:“此兒此馬俱可憐,馬方三齒兒未冠。天真爛漫好容儀,楚楚衣裳無不宜。”。我們喜歡幼兒的萌樣,謂之天真爛漫。譬如說牙牙學語吧,其實五音不全的,不知道在說些甚麼,但是父母總會幫他作完美的詮釋。再譬如說噘著屁股學走路吧,步履闌跚的都快要跌倒了,親友們還是高喊著好棒好棒。又譬如說喜歡自己抓著湯匙吃飯,吃得滿地都是,可是你還是滿心歡喜的吧。
幼兒總是會長大的,如果長大後還是牙牙學語的樣子,還是步履闌跚的步伐,還是吃得滿地都是的,你會說甚麼呢?大概無話可說了,躲著暗自飲泣與擔心吧。如果長大後講話還是改不了疊字,譬如說媽媽愛寶寶、寶寶乖乖之類的,你該稱讚還是想辦法糾正呢?只能說長大後該有大小孩應有的樣子吧,不然就…了。
是的,人總該長大的,可是面對社會的現實,人心的險惡,自己也跟著刻薄市儈了起來,是不是難免又懷念起小時候的天真爛漫呢?那麼天真爛漫不好嗎?只能說心思要天真爛漫才夠純潔,但是心智要穩健成熟才足以立足競爭的時代吧;只是既要天真爛漫又要穩健成熟的,會不會鬧出人格分裂症呀?你看那滿街的生意紅火的身心科,是衝著這樣來的嗎?
都說演甚麼就要像甚麼,成熟的成年人就該像個大人的德性,不然會被說成是幼稚啊甚麼的;可是無私的童真不好嗎?魚與熊掌真的不可兼得嗎?如果你把童真掛在嘴上,或者表現在行為上,確實讓人有幼稚的感覺;可是如果把童真用在創作上,或許仍有部分小眾的市場,譬如給小孩玩的文創玩具,小孩愛看的童書,或者提供商品給想回味童年生活的人,或許口碑還不錯喔。

2018年6月9日 星期六

肇始於根

有句俗話說:「沒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走路。」,這是農村時代流行的話語,可是到如今已然完全走樣了,換成天天吃豬肉就是沒看過豬走路。是的,如今的小孩可能已經不清楚西瓜該長在哪裡,苦瓜藤與絲瓜藤該如何分別了;幸好國小好像還有孵豆芽的實驗課程,可以稍微體驗一下植物的生長模式。
既然孵過豆芽,那麼請問豆子的哪個部位是最先被孵出來的呢?或許有人說豆子的子葉最發達,大概是子葉吧。其實所有的植物應該都是先長根之後才萌芽的,豆類如此,豆類以外的種子也是如此,可是為甚麼呢?那是因為長了根才能吸收水分,其他的部位才得以發展。
人年紀越長越喜歡植花蒔草的,請問你是不是也喜歡拈花惹草的呀?有沒有幫植物移植過呢?通常植物被移植過後會病懨懨的修養好長ㄧ陣子,譬如羊奶頭這類的植物可能修養ㄧ整季才能恢復生機,害你以為已經掛了呢。其實植物不會浪費時間的,只是它們需先長好根才能再長新葉子,而根在土裏,你看不到而已。
有些植物不好養,養著養著葉子越來越黃,害你以為是肥料不足,狠狠的給施了ㄧ回,沒想到竟然掛了。其實黃葉的問題可能不在肥料不足,而是植物的根生病了,已經生病的根更是經不起肥傷,所以死給你看囉。所以下次施肥前需先找有經驗的人幫忙看看,免得後悔不及。
佛家常說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可見得根對植物的重要性。可是現代人常有悟不透其中道理的,譬如創業,好不容易有個好的開始,馬上想到加碼投資,都說打鐵趁熱的嘛;哪知道根基未穩的難以施展,只要有個風吹草動啊甚麼的,便難逃遭殃了。內行人說,這般行為叫做過度投資,學不得的。

2018年6月8日 星期五

天底下沒有全能的物種

近來忙著種樹,因此特別注意植物的特性。有些植物特別耐陰,譬如毛柿、鐵線蕨、棕竹等。通常耐陰與耐溼是不分家的,也就是說耐陰的植物也怕乾燥,所以耐陰的就不會是耐旱的了。相反的,大概所有的多肉植物皆耐旱,但是最怕潮溼了,只要是浸了水的通常都要爛根的。
還有耐熱與耐寒應該也是不能兼顧的,有些植物無法越冬,而有些植物無法越夏。譬如大家喜歡吃的草莓很難度過酷夏,而護膚聖品蘆薈卻很難度過嚴冬,所以酷夏裡的草莓需要避暑,而嚴冬裡的蘆薈需要避寒;如果你有種植這類的植物而罔顧其特性,大概會以死抗議的。
說完植物再來看看動物的表現,譬如北極熊應該是最不怕冷的吧;可是那一身厚重的毛皮與脂肪恐怕很是怕熱的吧,所以我們這兒的動物園總是養不了北極熊。再譬如說沙漠裡的駱駝應該是最耐熱的,那麼你有聽說過寒帶的駱駝嗎?還有獅子、斑馬、河馬等熱帶動物因該也是怕冷的吧。
數來數去大概只剩下ㄧ種昆蟲是寒熱乾溼通吃的,那就是有些人甘拜下風的蟑螂了,可是蟑螂過的極為謙卑,總是躲躲藏藏的。不知道是倒了眾人的會,還是把人全得罪光了,只要是蟑螂忘了躲了,不是尖叫便是喊打的;就算是那些號稱以蟑螂為師的,也只是喊喊而已,絕不敢親近的。
為甚麼蟑螂必須躲躲藏藏的?其實因為它寒熱乾溼都怕,只是它很懂得怎麼適應環境,能躲的就躲著罷了。於是我們可以把世界分為四端,寒熱乾溼各執ㄧ端,每個物種都需選邊站,除了躲躲藏藏的蟑螂那ㄧ族除外,它們雖然寒熱乾溼都怕,但是很能躲就是了。換做是你,想當哪ㄧ族呀?

2018年6月7日 星期四

與人衝突前先把自己的缺失收起來

俗話說要刮別人的鬍子先把自己的鬍子刮乾淨,那是站在衡平的角度,大家一體適用的意思,也可以讓被刮的人心服口服。譬如說交通罰單好了,拿到的人沒有ㄧ個人會有好心情的,口中念念有詞是必然的現象,此時如果發現竟然有人得到不同的待遇,你說會怎樣呢?
根據武俠小說的描述,武林中有門所謂七傷拳的功夫,雖然威力強大,但自身必受其害。如果是你,會想練這ㄧ門武功嗎?雖然人前光彩,夜半只得暗自飲泣並偷偷服藥療傷,而多年以後必然早夭,畢竟身體已經傷透了嘛。或許你說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七傷拳這種功夫,其實天下無新事,只要用心觀察,就會發現好打這種拳的人其實還蠻多的。
毛澤東在《解放戰爭第二年的戰略方針》中講了這樣幾句話:“必須注意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每戰都應力求有準備,力求在敵我條件對比上有勝利之把握。”。我們台灣人對毛澤東的印象或許不好,但是這麼厲害的角色的戰爭思維或許是該參考的,好知己知彼嘛。
《無缺點計畫(Zero Defect Program)》.係由美國馬丁公司於一九六二年所倡用,看起來好像很厲害是吧,問題是你相信可能有這樣的計畫嗎?不知道是誰說過的,只有上帝才是完美的,凡人只能把缺點降低而已。所以不要要求的那麼多,只要在與人衝突前,盡量把自己的缺失收起來就可以了。

2018年6月6日 星期三

不經ㄧ事,不長一智。

釋悟明,聯燈會要一八:「老趙州十八以上便解破家散宅,徒為戲論,雖然如是,不因一事,不長一智。」。這意思是說老趙州是個深諳世道的人,但有些事仍然是不因一事,不長一智的。譬如說電視廣告多且誘人,就算是ㄧ向精明的人,偶而也會受誘上當的,及至實地使用過後才知後悔,真是不經ㄧ事不長一智啊。
《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莊子不只喜歡講道理,還會精闢的分析其成因,譬如說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與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那是因為它們根本沒有機會接觸海與冰,不經ㄧ事當然無法長一智囉;可是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就有些不同,那是受限於既有的教養啊(腦筋轉不過來)
《後漢書‧霍諝傳》:「譬猶療饑於附子(性大熱的中藥),止渴於鴆毒,未入腸胃,已絕咽喉。」。鴆毒應該聽說過吧,皇帝賜毒酒給人喝的那種,宮廷戲裡常會看到的橋段,據說喝了之後沒有太多痛苦,因為很快就掛了。都說不經ㄧ事不長一智了,那你又從來沒有喝過這麼貴重的東西,怎麼就相信喝了這的很快就掛了呢?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細柳》:「或有避其謗者,又每矯枉過正,至坐視兒女之放縱,而不一置問。」。是的,「矯枉過正」或為常人之常態,其實很多事情不是「不經ㄧ事不長一智」的,譬如說吸毒者必上隱,那麼你是否務必要吸過毒才學得會此教訓呢?再譬如說殺人者償命,難不成你需殺過人且償過命才能長此智慧嗎?

2018年6月5日 星期二

預言

維基百科說:「《推背圖》是中國古代著名預言書,託名李淳風、袁天罡合著。由於歷朝歷代均嚴禁此類讖書,該書在流傳的過程中又不斷被人篡改,將已知的歷史改成圖讖,加以比附,故其本來面目已渺不可考。」。能預知未來的,不就是所謂的神仙了麼!而能得仙助以洞察先機乃可遇不可求的造化,因此這類預言書向來能引起大眾的關注。
正如維基百科所說,古代的預言書通常都是被穿鑿附會的,即以已知的歷史附會之,以彰顯其神秘性與法力高強;可是遙遠的古代還真的出過這麼ㄧ本未經篡改的經典,它不會預言何時將發生所說的事,但必然會發生,因為它是根據天道推斷的。
口說無憑,就略舉ㄧ例吧。《道德經為腹章第十二》:「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眼睛就是用來欣賞美麗的東西的,怎麼五色令人目盲呢?今日的各種多媒體產品炫麗而奪目,應數歷來之最,而今日的眼科患者亦應是歷來之最,那麼你有沒有因為看多了螢幕、滑久了手機而感到眼睛痠澀不適呢?你的視力應也因此而衰退了不少吧。
再來說說五音令人耳聾,在古代當然沒有所謂的音響的吧,最多只是絲竹之音,聽久了大概還好,那麼請問你家有沒有裝置音響呢?尤其是那所謂的重低音,震耳欲聾的那種。或許你家比較低調,那麼你有上過電影院看電影,或者參加過演唱會吧,那些嚇死人不償命的擴音器有沒有使你心跳加速、耳朵重聽了呢?又如果你是那玩樂團的,請問你的聽力還好嗎?
五味令人口爽又是怎麼回事呢?這裡的爽不是很過癮的意思,而是嚐不出滋味來。老ㄧ輩的小時候物質條件差,偶得ㄧ雞腿(應是土雞的吧,那時還沒有飼料雞),或者ㄧ蘋果必全家分而食之,那種好滋味好像只存於記憶中了;如今每天大魚大肉,你可曾吃出甚麼滋味來了呢?或許你會說雞腿啊!不如給我ㄧ片香雞排吧(那種浸透了香料還油炸過的);或者說蘋果啊!那就不必了還不如給我ㄧ顆橘子呢。
那馳騁畋獵,又是如何令人心發狂的呢?馳騁畋獵現今大概很難了,但是電玩世界裏還是可以找到類似的趣味。請問你可聽說過那隨機殺人的頭號罪犯,那個叫鄭捷的,他的唯一的喜好是打電玩嗎?每天可以打上十幾個鐘頭的。沉溺電玩會有甚麼效應呢?真實與虛擬的世界分不清楚了,殺人與被殺都只是game over 而已。
最後,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指何意呀?《書經.旅獒》:「玩人喪德,玩物喪志。」,人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都拿去做不正經的事當然沒有時間務正事啦。如果你得到的是ㄧ般貨色,應該是不耐玩的,玩膩了還會回頭弄點兒甚麼該做的;如果你弄到了甚麼稀奇的玩意兒,那就愛不釋手囉,還在意該做些甚麼事了嗎?
以上都是告誡人的,你ㄧ定要在意最後的那ㄧ句「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意思是說道理你都聽懂了,那麼該怎麼做都清楚了吧。其實常人通常是道理還肯聽聽,要奉行那就難了。你說五色、五音、五味、馳騁畋獵、難得之貨怎麼能捨得呢?《詩經·大雅·抑》:“誨而諄諄,聽我藐藐。”,大概就是在說這種情形吧。

無心出岫

陶潛的歸去來辭:"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陶淵明的這句話有些特別,雲無心以出岫是無意識的,但是鳥倦飛而知還卻可能是有意識的,至少對陶淵明而言「歸去來兮」當然是有意識的行為。那麼原本無意識的舉動,為何演變成為有意識的行為呢?
都說幼兒的心靈應該是最純潔的,就像那無心出岫的雲朵,可是活著活著怎麼就活出了不見底的心機來了呢?是因為社會像個大染缸嗎?可是如果ㄧ群幼兒同時長大,就算沒有外來的渲染,可能照樣可以醞釀出數不清的心機來的,不然社會上最早的心機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古龍的《午夜蘭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情仇難卻,恩怨無盡。」。浪跡江湖原本以為是自由而瀟灑的,可是最後卻演變成為身不由己,那會是怎麼樣的無奈呢?江湖上那麼多的恩怨情仇,是利益爭奪還是情感糾葛的結果呢?抑或是人性的自然流露?就像那江湖上傳說的人性原本醜陋。
有人覺得當代人太壞了,便說人心不古;其實根據歷史的描述,人心最古了。天底下甚麼見不得人的故事,其實老早就發生過了,所以才有人會說日光之下無新事的。人為甚麼變壞了?或許是因為有心吧。雲之所以出岫或許只因其無心,當它的心思出現了,或許就出不了岫了。

2018年6月2日 星期六

日復一日

小時候好像讀過日曆ㄧ天撕去ㄧ頁之類的課文,這樣的意思應該連小學生都懂,就是有點類似孔夫子在川上説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意思。至於日曆ㄧ天撕去ㄧ頁會有甚麼樣的啟發呢?恐怕因人、因事、因時、因地而異吧。會警惕的,不需要你提醒;沒知覺的說再多恐怕也沒用。
《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是的,每個人讀書時也必然讀過的這ㄧ段,也很清楚是甚麼意思;可是清楚歸清楚,能否做得到通常是另當別論,反正稱得上君子的其實也不怎麼多嘛;打個折扣,如果能做到一半的就算是半個君子,能做到一點點的就勉強算是一點點的君子啦;就當是批發零售皆可,悉聽尊便的意思了。
有沒有聽過日復一日坐吃山空的,其實這樣的故事經常上演著,如果你是出生在富貴人家,如果你正好是個紈袴子弟,這樣的故事好像就會發生了。除非哪天你突然想通了、也改性了,趁著還沒完全吃空的家當重新振作吧,那或許還有機會改變這樣的命運。
都說上班族是過著朝九晚五的日子,其實哪裡有那麼好的,多半是朝八晚六的吧,甚至還有更晚的呢,而領不領得到加班費好像是另一回事了。你說這樣的日子過得愜不愜意呀?如果你嫌棄的話自可離去,老闆重新找人好像也不會有太大困難,而年資嘛只好從頭計算囉。其實日子通常就是這麼日復一日的過去的,而小孩也在不知不覺中拉拔長大了。
不管你努不怒力,日復一日是不會改變的,它只代表著時間的運行。日復一日其實也是最公平的,管你是平庸愚劣還是富貴人家,每日ㄧ律給予二十四小時,不得賄絡也沒得商量。你的每ㄧ天可以用來發憤圖強,也可以是意興闌珊的,抑或隨著你的心情而改變著,反正這就是你可以掌握的人生,要不要浪費也隨便你。

2018年6月1日 星期五

自我覺醒

不論是寒冬或酷夏,有些人早上起床總覺得意猶未盡,想再多睡上ㄧ會兒;可是鬧鐘斷斷續續的催促著,其實自己心中也很清楚再不起來可能就要遲到了,經過一番掙扎之後終於悠悠地醒了過來。請問你是這群人中的ㄧ員嗎?天亮了不就是該起床了嗎?你起床需要掙扎嗎?
有些人沒了鬧鐘可是很嚴重(要命)的,鬧鐘死命的催促才得以勉強起床,如果沒了鬧鐘豈不睡昏了過去(其實是很爽的)。請問你做事情時是否也有像鬧鐘那樣的提醒你這、提醒你那的人呢?那會是你的老婆、老媽、同事、秘書,還是老闆呢?如果是你的老闆的話,那麼你該小心了,他可能已經受夠了你的習慣性的無法自律,正在思考著長期的解決之道呢。
有時候,問題的發現已經有困難了,可是偏偏就有人發現問題(或者被提醒出了問題)之後,還可以死拖活拖地扯上好ㄧ陣子,好像在說不到最後關頭怎可輕言犧牲,我可是個太極拳高手哪。好不容易知道問題了還不努力的,你說能是個甚麼貨色呢?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時代裡的下場你會不知道嗎?
《孫子· 謀攻篇》:“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若是那人貴自知的,依照孫子的評斷,仍然只得一勝一負的局面,何況有不能自知而竟能知彼者哉?所以不能自知者注定是要失敗的。試想自己能有多大能力與底氣都弄不清楚的,如何期許他能摸清對手的底細呢?其實衡量對手的能力就是從自我衡量中訓練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