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0日 星期三

因勢利導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兵法最須講就策略了,關乎身家性命的事豈可兒戲,所以因勢利導必然是策略考量的上策。都說商場如戰場,雖無性命之憂卻也押上了畢生家當,那麼因勢利導應該也是上策吧。譬如說天熱了卻仍推溫補商品,那就是不知市場的趨勢了,暑天當然是冰品當道的。
維基百科說:「帝堯時,中原洪水氾濫造成水患災禍,百姓愁苦不堪。帝堯命令鯀治水,鯀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鯀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邊設河堤,但水卻越淹越高,歷時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災禍。接著命鯀的兒子禹繼任治水之事。禹立即與契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來協助,他視察河道,並檢討鯀治水失敗的原因。禹總結了其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導河川治水為主導,用水利向低處流的自然趨勢,疏通了九河。」。大禹治水的故事是眾人皆知的,其實這也是因勢利導的最佳見證。
常言道政治是妥協的藝術,可是你曾想過不妥協難道不成嗎?《禮記.儒行》:「禮之以和為貴,忠信之美,優游之法;慕賢而容眾,毀方而瓦合。其寬裕有如此者。」。禮記是儒學的重要經典,而儒學是中國政治的精華,那麼「慕賢而容眾,毀方而瓦合」是不是足以詮釋為政之道呢?如若不是,難道要回到暴秦的嚴刑峻法下的所謂的治世嗎?
俗話說做事難做人更難,可是做人難道比治世更難嗎?國父在《孫中山選集》說:「政就是眾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之事,便是政治。」。既然管理眾人之事可以用因勢利導(妥協)的方法,那麼個人的做人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已,當然也是可以引用為處世之道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