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9日 星期一

否極泰來


“否”、“泰”是易經裡的兩個性向相反的掛名,而易經是所有經書裡最深奧難懂的經文;如果用天道輪迴的觀點來理解就比較容易明白了:因為地軸傾斜於黃道面,產生了四季輪迴的變化,其中“冬至”是日照最短的日子,過了冬至以後日照就會逐漸拉長而天氣由酷寒日漸回暖(但是大氣及海洋有保溫作用,累積的寒氣要再一段時間才能消化乾淨),這種現象就是所謂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的意思;同樣的,“夏至”是日照最長的日子,過了夏至以後天氣由酷暑逐漸轉涼(但累積的暑氣同樣也要再一段時間才能消化乾淨),同樣也是否極泰來的意思。

為了更清楚解釋折返的作用力,我們也可以用鐘擺效應來解釋否極泰來的現象,鐘擺路線上的兩個最高點相當於二十四節氣的“冬至”及“夏至”,而兩個最低點相當於“春分”及“秋分”,當鐘擺走到最高點時位能最大而動能卻消失了,所以受到重力的作用產生了反轉拉回的現象,這就是所謂的否極泰來。

否極泰來只是表明了物極必反的方向改變,但是改變的幅度能有多大呢?鐘擺的擺盪是因為重力產生的,如果重力發生改變,那麼擺盪的幅度也會跟個改變,也就是說在同樣的推力下,重力變大時擺盪的幅度變小,而重力變小時擺盪的幅度變大;把重力的影響應用在景氣回春的效應上,負擔變沉重的企業或家庭得到的回春效應較小,而負擔變輕的企業或家庭得到的回春效應較大。

擺盪的幅度也跟推動的能量有關,推動能量大者擺盪的幅度大,而推動能量小者擺盪的幅度小。能量的估量可分為生理限制與智慧、財富累積兩方面,生理限制與體能、精力有關,年輕氣盛而年老則體衰;智慧、財富的累積在壯年時快速累積而年老時則增加有限,但基本上應屬於累加的模式。

否極泰來在大方向上是確定的,但會因為個人狀況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感受,這好比景氣回春時個人的感受將因個人的能量與負擔不同而有所差異。綜合來說,年輕時體力日增、智慧、財富逐漸累積,但是負擔也逐日加重;年老時體力日衰、智慧、財富累積緩慢,但是負擔也應逐日減少。

最糟糕的情形是年老體衰時智慧財富仍有限,而負擔卻無法減輕,那麼他的鐘擺就算是遇到否極泰來也快要擺不動了。為了避免這種窘境,需要在平日裡鍛鍊身體以延緩老化速度,也要致意於累積智慧與財富,更要教育、督促子女長進以充實家庭經濟能力。

2014年12月26日 星期五

回首來時路


喜歡登山的人在登上山頭後常會不自覺的回首來時路,回瞰走過的路的迢遙驚險,回想負重攀爬的堅忍卓絕,回味團隊互助的感人情懷。人就是這樣的,沒有一番艱苦奮鬥如何上得了山頭,然而既取得一番成就又怎按奈得住顧盼自雄。

人生的走馬空傯之間總有幾個轉捩點,猶如登上山頭般也會不自覺的回首來時路。譬如畢業、結婚、生小孩、創業等,都有數不盡的題材,好讓英雄豪傑們回憶與訴說;要不然含飴弄孫時哪會有遙想當年的種種英勇感人的故事可以傳家呢?

有經驗的登山客會擬定登山計畫,謹慎的還會有備份計畫,以備不時之需。山是登不完的,甲山因天候、錙重等因素暫時無法登臨,改攀乙山也未嘗不可。留得青山在,不怕無處攀;雄奇險峻的名山,一再攀臨又有何不可。

天下名山各有各的特色,備份的山頭未必比原定的差;方之人生其實也是一樣的,最初青睞的系所未必就是畢業的系所,也沒有人規定讀什麼的就只能幹那一行。順風使帆本是駕船老手應有的態度,所以備份的計畫不一定是比較差的,峰迴路轉又一村嘛,不是嗎?

一樣米養百樣人,回首來時路的感受也因人而異:回味型的細數沿途的風景與登頂時的壯闊;豁達型的想念攀頂時的豪情與山友們的開懷慶祝;革命先烈型的或許會想到以天下為己任吧,感懷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更加努力;憂鬱型的放大了過程中的種種險境,還忘不了不時盤點裝備的緊張氣氛;茫茫人生嘛本來就會是這樣的。

鑑往可以知來,完成一個階段就回味一下箇中的利害關係,整理一下情緒與對應要領,以便面對下一個回合,再創人生的另一個高峰。總之,適時的回首當然是健康的,但頻頻回首的話就有點那個了。

2014年12月23日 星期二

快意人生


文選˙曹植˙與吳季重書:「過屠門而大嚼,雖不得肉,貴且快意。」。對快意人生的注解常因人而異,有謂享樂無憂者,有謂環球旅行者,有謂人生得意須盡歡者,亦有謂淡泊勤勉者;我謂快意是指暢快的自在的生活,而不是馳騁的或墮落的享樂。

地球自轉的速度近乎固定,所以每個人每日的時間應是公平的。但是年輕人求快活,年長者求慢活,各色人等對時間的應用差別度還挺大的。記得耶穌曾說:「喝了這井水的還要再渴。」;飆完車的人只能圖那一時的暢快,隔日便想再飆,否則不快;所以快意不是感覺的問題,應是感受的昇華。

感受度亦常因人而異,豁達的人容易快活,粗曠的人容易滿足,愁苦的人容易憂鬱,善感的人容易傷懷,所以各色人等對生活的評價的差異度也是有別的。孔子嘗曰:「善哉,回也!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而同樣是觀看秦始皇的出遊,西楚霸王項羽曰:「彼可取而代之也。」,漢高祖劉邦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是也。」;以上種種記載,可見得人性對感受的差別度極為明顯。

個人的能力有別,能力強者固然容易得到快意人生,那麼能力弱者是否就與快意人生無緣呢?其實滿足與否是自我認定的,小時候常看下工後的碼頭工人三五成群的在麵攤上把酒言歡,酒酣耳熱之後回家睡大覺,感覺上他們都是生活愉快的;反觀大富人家的勾心鬥角、權謀虞詐,恐怕整晚都忙於算記而不得安眠吧。

《戰國策·齊策四·齊宣王見顏》顏 辭去,曰:「願得歸,晚食為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可見得感受是自古以來便可以自我排遣的,只要心安理得便可自在快活。

2014年12月20日 星期六

迷失或覺醒


時代如潮流般浪起浪落,只是如今浪大了,三不五時來一場金融風暴、景氣蕭條啊甚麼的。現代人常稱殺戮的股市為股海、激烈競爭的商場為紅海、勸君覓封侯的從政為宦海;那麼,或許處世的道理正是出現在那浩瀚的海上哪。

老船長說浪大的日子不宜下海,但是年輕人不相信這一套,自顧自的終日停留在海上無所顧忌,鋒面來了浪大了也不知躲避;而海面上是很容易迷失方向的,所以不聽勸的年輕人就容易迷失了。

如果把海平面視為平衡面,那麼山有多高,海就會有多深。為了躲避海面上的風暴,那就沉入海水中吧,但是跌落到如此深沉的海底不只沒有方向,更因陽光稀少而失去生存的動力以致難再覺醒,所以還必須遠離墮落的深沉的海底。

水裡的魚有一種叫做膘的器官,用來調節入水的深度;人類也有一種叫作志氣的東西,用來調節高度。魚的膘可以使魚向上或向下移動;人的志氣只能向上提昇,所以需要另一個叫平常心的,使自己也能向下沉潛,如此才能升降自如,以便能自我提昇並能自我沉潛。

海裡難有陸地,風浪來時只好暫時避入海水中,但是又不能長此墮落於海底,所以如何靈活運用志氣與平常心是同等重要的。能自我控制的人才能運用那短暫的風平浪靜,露出海面爭取和煦的陽光,以便茁壯長大。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

放慢腳步


古人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現代人以車代步,少則數十萬里,多則超過百萬里吧;但是,現代人有學問了嗎?恐怕是寂寞空虛無處訴,憂鬱煩惱比人多吧。

走馬觀花花不語,信步覽勝可交心。我曾多次駛過蘇花公路,但是對南澳的印象仍停留在穿越而過的道路,既沒有走過朝陽國家步道,也沒有泡過野味十足的碧侯溫泉,更別提澳花瀑布、觀音瀑布(鼓音瀑布)、南澳原生植物園、翠峰湖、神秘湖、南澳南溪毛蟹保護區、萼溫斷崖等等,只能聽別人侃侃聊起時吞些口水罷了。

從前,我們的祖先只能用緩慢發酵的方法製作醬油,這樣的醬油滋味悠長又有營養;現在,發明了化學方法快速的製作醬油,這樣的醬油滋味單調又有後遺症;怪不得古法釀造的醬油小小一瓶即要價數百元,而化學釀造的醬油大大一瓶只要區區數十元。

從前,熬個大骨頭湯底要花數個小時;現在,使用高湯包根本不需要熬煮。但是,大骨頭湯底清爽又滋養;高湯包卻只有人工甘味及人工色素,吃多了恐怕只會壞了身子吧。只是人們為了省事,好像連高檔餐廳都不怎麼熬湯了。

從前,養幾隻土雞要花半年至一年;現在,養群飼料雞只要兩個月便可上市。但是,土雞肉健康又彈牙;飼料雞肉鬆軟難吃,吃多了還要擔心抗生素過多吧。至於價錢,問問主婦們就能明白了。

從前,藝人雕個作品需時半年至數年,每件作品擠滿藝人的創意與精神;現在,從工廠裡複製大量的雕刻品問市,模樣可以精細但沒味道。只要逛逛骨董店即知差別何在,或者說現代人沒那閒功夫已難雕出細緻雋永的作品了,也難怪古董總是天價。

工商社會快步調的事情太多了,不知不覺中錯失了很多人生該有的樂趣與享受,卻招來更多的病痛與文明症,午夜夢迴或許會悲從中來吧!奉勸大家可能的話還是放慢腳步吧。

2014年12月14日 星期日

能量釋放


通常在顯著的有感地震發生之後,氣象局會發佈訊息表示這是屬於正常的能量釋放;但是,大地震發生前必然發生所謂的前震,要如何才能分辨這兩者呢?分辨錯誤的後果可是極為嚴重的;有時候,學者、專家們也會提出不同的見解來,該相信誰呢?

威權國家裡人民的心聲只能選擇性的釋放,只有在自由的國度裡才能無限制的發聲,所以經常看到五花八門的示威,我們姑且稱之為能量的釋放吧!示威鬧多了人民已經無感,好像在辦節慶似的;但是,有時候也會失控,演變成星火燎原的故事;這其間的區別與掌控該如何拿捏呢?

地震屬於大自然的演變力量,以目前的科技能力連事先預測都有困難,更別提如何控制了。但社會的能量累積是人為的,應屬可以掌控的標的,而失控的狀態仍是屢見不鮮,何以致之呢?如果示威僅是屬於正常的能量釋放,應是利多於弊的,它可以回饋訊息給當政者以便及早修正因應,偏偏有白目的人讓爐子裡的火燒到爐子外面來了,難怪會燒掉廚房。

能量釋放究竟是甚麼不太好理解,把它解釋成爐子裡的火就比較容易明白了,在爐子裡的是掌控中的能量釋放,用來烹飪的;而爐子外的能量釋放就屬失控的了,輕者浪費了能源,重者燒壞了廚房。那麼爐子又如何具象呢?應是指輿情吧,反應驢火的熱度與方向。

說到輿情最讓當政者頭痛了,說穿了像極養尊處優的大小姐的脾氣,頂難捉摸的。台語的俗話說:「瓠仔瓜的皮細細的,不削皮要挨罵;苦瓜的皮粗粗的,削了皮也要挨罵。」;大小姐的脾氣雖然難以捉摸,卻仍有人可以服侍得服貼,其間的差別只在於用心(同理心)程度的多寡而已,也就是苦民所苦、為民手足(但是不能違法及違背良知)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

搏君一笑


鲁迅《题三義塔》:『奔霆飛焰殲人子,敗井殘垣剩餓鳩。偶值大心離火宅,終遺高塔念瀛洲。精禽夢覺仍銜石 ,鬥士誠堅共抗流。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這首詩的結尾既寫景又寫情,道盡患難兄弟間的豁達情懷,這一笑無價。

原本不相識的陌生人如何能發展成「相逢一笑泯恩仇」呢?應是相知相期吧!那麼最初相識時的一笑必然是真誠的,才能敞開心胸成為好友。人際間或許有看不見的磁場,讓同一類人相互吸引相互結識,磁場對上了就會自然的散發出真誠的微笑。

友情是很微妙的,因為他會經歷不同的時期產生各種異質的反應,比如說朋友一起創業吧:草創初期通常不會順利,各自出去接洽事情時碰壁的機率很大,晚上回巢碰面時會擠出一絲互相安慰的苦笑;事業上軌道之後,見面時會有相互得意的一笑;待到豐收期時,利益難以分享,漸漸流露出臉皮僵笑而肌肉不笑;意見多了之後不如各自分道揚鑣吧,偶而見面時只剩下禮貌性的致意,私底下還會來幾下拐子,沒辦法呀!競爭嘛!只有各自走過黃金期,歷盡滄桑之後的相逢,才會一笑泯恩仇的。

人性真的適合如此嗎?很傷感情的呀!但是,所有連續劇都是這麼演的,想必真實世界也相差無幾吧;奉勸君:朋友見面時盡量保持真誠的一笑吧,表示你我的交情正篤,私心還不太多。

2014年12月7日 星期日

眾說紛紜


在真相未被認清之前,各種中間學說必然暢行,譬如天主教曾經堅持達兩千年的地球中心說,被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給推翻了,但是後來又被其他近代的天文學家的銀河系中心說取代了;時至今日天文探索距離已達兩百萬光年,最新的學說演變成宇宙爆炸說,但是請問這已是最後的真象了嗎?

人類為了改善物種的特性,利用生化科技發明了基因改造作物,一開始便被認為這是偉大的發明,其功可參造化;但是後來發現了基因改造作物的種種後遺症,又被批評的一文不值;如果生化科技更進步了,克服了這些後遺症之後會怎樣呢?後來又發現了更多預想不到的後遺症又會怎麼樣呢?

學說總是隨著科學的進展而層出不窮的,當代的人要相信當代的學說,還是持懷疑的態度呢?人類的科學目前只發展到當下這裡,請問要相信還是不相信呢?恐怕都是今是而昨已非了吧!那明日之後呢?今日的我如果考慮到明日之後必定遭到批判的今日的拙見,那要如何取捨呢?

無論今日的學說怎麼說,日子還是要過的,就姑且相信它吧!但是記得要張開眼睛和耳朵接收新知喔;如果有人證明了上帝其實是不存在的,請勿感到沮喪,因為事後必然有人推翻了他的說法;但是上帝到底存不存在呢?其實只有天知道以及相信的人知道。所謂的真理其實只是現在相信的真理,在時間的長河裡都即將不是了。

2014年12月4日 星期四

船到橋頭自然直


俗話說船到橋頭自然直,為什麼呢?因為造橋者必然選河道較窄處造橋,而且橋身需盡量與河岸垂直以取得最短距離;河道窄處亦指到了橋頭則橋下自然的行成一個關卡,致交通繁忙時易在此處打結;正因為橋身與河岸是垂直的,如果船頭對準了橋身表示船身與河岸是平行的了採取這種角度最不易撞到河岸;所以船老大為了安全通過橋下的關卡,自然會把船頭對準使得船身垂直於橋身。

這般說法其實隱含了一些假設:即所有即將通過橋洞的船都已安全的駛到橋洞前,而且所有的船老大都想安全地通過橋下的這個關卡。但是,如果到橋頭之前已有險灘或者河道淤淺已不能通航,則船未必都能到得了這橋頭;又如果船身過於高大,或者與對向的船撞上了都會過不了這個橋洞的。

「船到橋頭自然直」意謂著遇到事情的人不要太著急,到時候問題總可以想辦法解決的。這般說法其實也隱含了一些假設:事情的經過沒有再節外生枝,順利的到了這關頭;而這個關頭沒有太過緊迫(或者說是所肇的事沒有太大條),得以順利地過了這個關。可是,人生都能這般如意嗎?

為了想要事事都能船到橋頭自然直,首先行為必須正直,不至於闖了難以善了的大禍。其次與人相處需和善,人緣還可以,故貴人多於冤家。最後還要處事冷靜,避免臨場緊張弄翻了船,如此才能事緩則圓,吉人自有天相。

2014年12月1日 星期一

一葉知秋


雖然今年的秋天特別熱,好像夏天一過就是冬天了,但是回想起來院子裡的桃樹確實是在立秋時便開始掉葉子了。後來有些想通了:人感受的是體感的溫度,而植物感受的是陽光的強度以及葉子行光合作用的效率,所以在這方面植物總比人靈光些。

有時候當政者的感知能力比實際發生的事實落後許多:台灣在多年以前就已聽聞流浪教師的問題嚴重,教育主管機關忙於調整教師培育課程與就業輔導工作,近年來才驚覺生育率已落後正常水平許多,甚至已成為世界最低水平。假如在生育率開始下降時就調節教師培育數量及內容的話,何至於斯。

物價飆漲是近年來揮之不去的夢魘,各國政府皆忙於控制通貨、打擊屯商,始終不得要領;殊不知貧富差距才是真正的原因:以不到一成的富人掌握九成以上的財富,當富人們炒作或需求什麼即造成該物價上漲,甚至擠壓一般人的生活所需,如牛肉、紅酒、生質柴油等的物價與生產即為顯例。控制貧富差距遠比控制物價來得根本、有效且具有實質的社會意義。

社會動亂也是近年來揮之不去的夢魘,各國政府皆忙於加強警察裝備與控制力度,也是始終不得要領;殊不知人口過度集中於都會才是真正的原因:人口過度集中於都會區將造成多元主義的盛行,把種族、宗教、價值紛歧的人們集中在一起而沒有充分的時間進行融合,想不發生摩擦也難。同樣的,致力於城鄉平衡發展遠比防範社會動亂來得根本、有效且具有實質的社會意義。

近年來政府失靈的故事時有所聞,各國執政黨的支持度每況愈下,一場選舉之後即發生變天已非意外,究其原因多與不能滿足民眾需求有關。科技的發達促使世代演變加速,如今已從中產世代、菁英世代、科技世代演變成網絡世代,當政者如無法跟上世代的演替,其處境不問而可知。

韓愈《張中丞傳後敘》:「人之將死,其臟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繩而絕之,其絕必有處。」。如果發生了事件後總是急著找出應承擔罪責的人,而不是去發現事因的話,那不就是孔子所說的小人求備嗎?從政的人掌握方向遠比盲目使力重要,故而見微知著是必備的功夫,否則緣木求魚能怪漁況差嗎!

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

逆境的處置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也就是說人的一生經常處於逆境中,對逆境應已十分熟悉;真是那樣的話,在逆境中應能從容應對才是,但事實上遇到挫折時多半六神無主、腦袋空白,除了逆來順受以外難有對策,這是甚麼緣故呢?

歷史上有很多逆境中的奮鬥故事,值得我們學習,譬如清朝名臣曾國藩在對抗太平天國的初期總是屢戰屢敗,但是他回報朝廷的戰報卻是屢敗屢戰,這有什麼不一樣的意義呢?屢戰屢敗只是陳述不堪的戰況,反映出當事者可能已經遭受重大打擊,以致身心俱疲而無良策以對;屢敗屢戰所陳述的頹勢是一樣的,但當事者的心態卻是奮鬥不懈、力圖扭轉戰局。

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大戰,身處逆境的孫劉聯盟如何戰勝如日中天的曹操呢?其實他們精確的掌握了天時(曹軍南下日久已顯疲累且已染瘟疫而水土不服)、地利(長江水戰不利於中原陸軍)與人和(聯合潛在的次要敵人對抗已壓境的主要敵人),以及掌握了曹操不知道的重要資訊(在洞庭湖一帶,因為地形風的原因,當天氣放晴時,可能會逆吹東南風。)。孫劉聯盟為甚麼在逆境中還能如此精準地判斷情勢呢?這有賴領導者的冷靜與理智。

身處逆境時能發現問題而面對解決問題,其實最壞的情況已成過去,套句股市的術語,離大盤底部已經不遠了。西諺有云:「Heaven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身處逆境中的人實在沒有懈怠氣餒的餘地,更應冷靜判斷情勢伺機而動,才能逆轉劣勢。

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

雞同鴨講指數


專案管理學指出:所有的管理以溝通管裡最為關鍵也最耗時間。人類社會只要有互動存在就需要溝通以便了解對方的意思;但是溝通不見得是容易的,香港人便以雞同鴨講來形容溝通不良的狀況,意指不合邏輯的各說各話,其實還蠻貼切的。

行政學者賽蒙(Simon)曾經批評傳統行政原則為行政諺語,因為每一原則幾乎均有反原則。對任何公共問題的看法基本上是可以多面向的,影響看法的關鍵是面對問題的態度或立場是甚麼,譬如共產主義社會與資本主義社會對事情的看法經常是南轅北轍的。

在同一個社會裡,如果思想沒有過度分裂的話,基本上對公共問題的看法會趨向一致,我們可以說是自有公論或者是自有一套邏輯。如果此時出現了不合大眾邏輯的說法,便是所謂的雞同鴨講了。權且以「雞同鴨講指數」來形容某人喜歡唱異調的程度吧!喜歡雞同鴨講的人多半是因為別具用心,因而刻意雞同鴨講來擾亂視聽。在一個漸趨分裂的社會裡,因為群眾的立場已產生多元化,甚至是到了意識形態對立的地步,那麼雞同鴨講的場合便是司空見慣了,我們同樣可以用「雞同鴨講指數」來定位之。

譬如選舉時期到了時,整個社會便熱鬧了起來,彷彿進入戰國時期所謂的百花開放現象。此時立論者眾多,雞同鴨講的情形自然就多不勝數了。在多元化的社會裡,實在不好論斷誰是合乎公論而誰是雞同鴨講,那麼就以自己與候選人間的觀點是否相合來判別吧,那些觀點與你相去甚遠的便是與你雞同鴨講。如果你不知道該選誰好時,那種雞同鴨講指數高的候選人,就不會是你認同的對象。

2014年11月22日 星期六

題目的意義


教育是文明社會的大事,在教育普及的當代,人人應該都當過學生,當學生的必然要面對考試,故對學生而言題目即考題。題目可以有很多類型,如是非題、選擇題、問答題、申論題,出甚麼樣的題目就要按照題型作答,否則是拿不到分數的。

出了校門已經沒有考試了,對眾人而言角色即考題。譬如說在家裡,我是父母的兒子,我須盡當兒子的責任;同時我也是兒女們的父親、妻子的丈夫,我也須盡當父親、丈夫的責任。又譬如說我是個上班族,我須盡當員工的責任;如果我是老闆,我須盡當老闆的責任。再譬如說在國家裡,我是個公民,我須盡當公民的責任。人的角色是多重的,我就須盡多重的責任。

對產業而言有沒有題目呢?我想企業的經營項目可視為企業的題目。產業經營常有注重本業的呼聲,在擴大經營範圍之前,應先把本業的基礎打好。套句台灣的諺語:「還學不會走路的不可以學飛」,企業的經營項目固無設限,但前提是要先鞏固既有的本業,行有餘力再來談擴充。

題目代表一種試題、類型或角色,一般皆有公認的答案。對試題來說有其標準答案,對類型或角色而言也有行規、倫理等做為規範,我們可以把題目視為一種框架或方向,好讓人們遵循。也就是說做作甚麼就要像甚麼,離題的結果總是難堪而不樂見的。

人類嚮往自由,為什麼還要設定題目來限制自己呢?那是因為設定題目可以使人專精於特定領域,規範掉不正常的行為,因而比較容易得到成就。只是,總有特別喜好自由的人選擇無題,強調隨意而安;其實無題還是題目的一種自由格式(free format),就像文學創作裡取定名為無題的詩詞,雖號無題仍是詩詞。

題目大部分是由別人出的(社會的期待、親人的期望),其實自己也會給自己出題目,譬如與人結婚互為配偶、立定人生志向及願景等。人或許無法離開題目,但有自由選擇題目的權力,聰明的人就會選擇適合自己的題目,並且盡量做到可以收放自如。

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心理作用


提到心理作用,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時候聽鬼故事,又愛聽又害怕的,那鬼的模樣好似鮮蹦活跳的印在腦海裡;但是仔細想想,實在拼湊不出鬼的輪廓,只能說是自己嚇自己,純粹的心理作用作祟吧!那麼,“心理作用”到底有些甚麼作用呢?

曾經聽過一個實驗,老師告訴某位學生說他對某學科有天份,應好好把握;結果這位學生果真在該學科取得好成績,其實他是被隨機取樣選中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讚美具有使人向上努力的心理作用。

有些人喜歡算命相信算命,那麼算命師的話就會對他產生心理作用,譬如算命師說他會走鴻運,使他得到鼓舞,因而奮發向上,不久之後果然走了鴻運;又譬如算命師說他壽命將終,他深信不疑,鎮日坐吃等死,不久之後果然自己把自己嚇死了。心理作用就是這麼奇怪,信了之後果然會有作用。

戀愛中的男女行為異於往常,本來鎮定穩重的人可能變得心浮氣躁,本來行為大方的人可能變得扭扭捏捏;因為他們的心裡、眼中只剩下對方,其他的人與事都不再重要了;因此他們也害怕失去彼此,就像電影裡的台詞:「他愛我!他不愛我!他到底愛不愛我?」,就因為這樣,聰明的變笨了、伶俐的也變呆了。其實這只是曖昧難明的心理作用,原有的自信與開朗暫時消失了。

心理作用確實存在的,所以有智慧的人要懂得為自己塑造情境。譬如說中國人不善於讚美別人,得不到讚美的人可以自我期許,覺得自己是獨特的、有潛力的、鴻運當頭的,因此他便擁有了無比的上進心,勇於挑戰困難。

2014年11月16日 星期日

這是甚麼道理


非洲的獅子以獵食夠大隻的吃草動物維生,大概除了大象與河馬吃不了以外,都會光顧,也就是說它們是草食動物們的噩夢;但是,動物學家卻說獅子有益草食動物的健全發展,因為它們促進了草食動物族群的新陳代謝的進行:專門吃掉那些不夠健康的份子。

馬雅文明大約在十六世紀時滅絕,起初以為是被西班牙先進的武器消滅的,後來發現是被西班牙無意中引進來的歐洲的病毒消滅的,因為他們完全沒有相對應的抗體導致死傷慘重。弄明白這些道理以後,就知道科學家們為甚麼那麼專注於病毒抗體的研究,尤其是預防性疫苗的應用,因為這樣可以讓群眾快速產生抗體,安全性也很高。

無論世界多進步,仍克服不了偷竊、詐騙等不法行為,世人因而少不了提防壞人的心態與作為,就像父母經常提醒兒女要注意安全、防範壞人一樣。那可不可以說這些小偷小騙們是人們對於世道險惡的疫苗,是他們讓群眾產生了足夠的抗體,以對抗更險惡的坑矇拐騙。

一個在潔淨的隔離環境長大的孩子,在現實環境中大概難以存活。所以在讀高中時,學長就告訴我們只要多吃幾回校門口老李的甜不辣,就能克服不潔食物的困擾了。是的,生活在食安問題不斷的社會裡也需要練就一身金剛不壞的身子,這就叫做不安社會的必需抗體吧!

提煉餿水油的大廠委託的大律師們也正在醞釀一種說法:越南進口的飼料油經過精煉之後,已經驗不出甚麼毒素了,只要符合國家的檢驗標準,基本上也算是無害了(說不定還暗自表功增進了社會的免疫力);法律注重證據,如果無法舉證眾生皆已受其害,還真的不好判他甚麼嚴重的罪哪。

是非難斷,或許可以比照漢摩拉比法典的精神:「以牙還牙」來彰顯正義吧:我們既無法舉證眾生已然受害,那麼就判該大廠的眾執事們終生只能食用他們自己提煉出來辯稱無毒的精煉飼料油吧,而那些滔滔雄辯的大律師們也應比照辦理,以便對他們的詭辯負責。

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

北風的呼喚


冬至將屆,又到了北風呼喚的時節,初時輕輕的叫喚著,遲遲得不到我們的回應便大聲的咆嘯起來,大張旗鼓的訴說著來自北方的故事:比如說沙塵暴啊鋒面南下啊甚麼的,生怕大家不知道它的大駕光臨。

北風是孤單寂寞的,所以喜歡鑽進人們的屋子裡,聆聽爸媽們哄孩子入睡的故事,聽不夠真確還要擠進身邊來,害得大夥起了個哆嗦,趕緊用被子把它給擋了回去;北風失望了,躲在牆角嗚咽著,怪可憐的。

年輕時曾經到陽光燦爛的高雄工作,那裡離北風太遠了,就算是在冬日裡也難得造訪幾回,害得我無法舒適的躲在暖被窩裡睡大覺;因此常想起在故鄉的被窩裡看小說的時光,想著想著久久不能釋懷,最後只好離職北返。

北風是個既囉嗦又黏人的傢伙,最喜歡湊在我耳邊細語,害我老覺得耳朵凍凍的不太舒服;偏偏我不喜歡穿著連帽的外套,只好任由它揉捏我的耳朵,以致於總是紅通通的,可是我並不討厭它,因為這樣可以讓我清醒些。

很多人不喜歡北風,嫌它冷冽地不近人情,它就是這個樣子沒錯的;但是如果沒有這股寒氣如何凍死害蟲,如何淘汰殘枝敗葉;到了春天百蟲滋擾,植物的枝葉又新舊並陳會很難看的;何況很多植物需要過冬的作用才能萌芽開花,你可曾聽過「沒有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

其實北風是一種轉折的作用,如果從秋天直接跳到春天,那麼農夫們就太辛苦了,忙完了秋收接著忙春耕,會累出病來的;而小孩們也太無趣了,沒了北風如何放寒假,怎麼慶祝過年呢?壓歲錢跟誰要去?還有聖誕禮物呢?聖誕老人都沒事幹,失業了該怎麼辦?

天有陰晴,歲有始終。還是讓北風吹一吹吧!不管你我是否都喜歡它。忘了是誰說過的:「天地循環皆有德。」,就讓我們釋懷的迎接北風吧,英勇的國軍們曾說過:「把胸膛挺起來,要不再加件衣服就不會冷了。」。

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門當戶對


門當戶對是傳統的媒說嫁娶的觀念,門當是指放置於大門兩旁的一對石墩,用來鎮宅裝飾、堂皇門面之用。戶對是置於門楣上方或兩側的圓柱形或六角圓柱形的木雕或磚雕,用於家有喜慶時懸掛燈籠之用。歷來只有較大的宅院才會設置門當戶對,更高檔的深宅大院會用一對石獅作為門當已及更多對的戶對,而市井小民的小茅房就不會有這種門面了,所以它們也是家族地位的象徵。物換星移,今日的自由戀愛盛行,是否還需要這種門戶觀念呢?

如果男女主角是大家族的成員,雙方婚姻會有家族聯姻的想法,那麼門當戶對還是講究的;否則相對低下的一方(家族)會覺得處處委屈,而另一方總覺得不夠體面。所謂的家族聯姻,代表兩大家族建立姻親關係,牽涉到雙方的事業發展、人脈建立,如果不能匹配的話,會有一大家子的親人跟著受累的。

如果男女主角來自一般家庭,按照目前自由戀愛的風尚,應無門當戶對的顧慮;但是,那些長輩們可能還有這般世俗的價值觀念,也可能產生無形的壓力;其實,門當戶對也不是那麼一無是處的,在類似的生活條件下長大的人容易有相近的生活習性及價值觀念,這樣的婚姻可能因而增進其協調性,避免了不必要的摩擦。

有人說,婚姻對象應找尋那具有互補性質的人,才能截長補短、相互砥礪,成就輝煌的人生;也有人說,婚姻對象應找尋那性情搭配的人,才能恩愛一生、偕頭到老。更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場,因不相識而結合,因瞭解而分開;凡此總總,因人而異,反正都是自由戀愛嘛!

是的,這是一個強調個人的時代,這種時代需要個人的定見;偏偏缺乏個人定見的人還蠻多的,而事後後悔的也不少,以致於怨偶天成,離婚率居高不下;如果,你是那種自有定見的人,不妨揮灑你的才情,做一回性情中人;但是如果你是追隨傳統的人,參考一下門當戶對的理念,其實也蠻好的。

2014年11月6日 星期四

閒談鐘擺效應


玩盪鞦韆是孩童時期必定經歷的遊戲,那時候雖不知所謂的力學原理,卻能體會何時該使力、何時需放鬆,才能使鞦韆越盪越高。同樣的,大家也知道如何使高盪的鞦韆減速,以便下來;但是這些出於本能的反應怎麼到了面對政治性的群眾運動時,卻不知所措了呢?它們一樣都是鐘擺運動啊!

上了中學以後,終於弄明白鐘擺運動之位能與動能互換的原理,它的能量來源正是地球上無所不在的地心引力;至於菁英們熱衷的政治活動,它的能量來源就是所謂的公理與正義了;當政治情勢背離公理與正義過多時,終將遭到群眾唾棄而朝相反方向拉回修正。

由於位能與動能互換的原理使然,當我們最接近低點(公理與正義)時位能已全部換成動能,這個時候是難以立即停止的;如果硬要停止,必然從鞦韆上摔了出去,也就是說矯枉過正是必然的;但是別急,當動能再度全部轉成位能時,鐘擺就必然往回走了嘛!所謂的鐘擺就是左右搖擺,但終究不會完全悖離中道(因為地心引力始終存在)

世道上符合鐘擺效應的事例很多,譬如時裝的流行始終不能悖離審美觀念,所以女人的裙子由長變短,必定也會由短復長;又譬如說股市的漲跌不能悖離基本面,所以漲多了必然崩跌,而跌深了也必然反彈;再譬如說景氣的循環不能悖離供需,供需不足必然有行情,功需失調也必然使景氣失常。

當我們到了外太空,地心引力已不復存在,此時鐘擺效應亦應不復存在;因此,當我們發現政治的鐘擺效應失效時,就該懷疑公理與正義是否已不存在了。也就是說鐘擺的不停晃盪,只是反應公理與正義的維持運行,不需過度驚慌的。

2014年11月4日 星期二

展望與傳承


在某個大雨過後的隔日清晨,我從台南上高速公路北上。由於前夜大雨的沖刷使得空氣特別乾淨,一轉上高速公路即可看到右側的中央山脈,好像台灣的脊背骨般一路巍峨北向,而最遠處特別突出的正是那阿里山脈(五十公里遠,兩千五百公尺),這是我所看到過最壯觀的視野。

天氣晴朗時,在新竹平地也可以遙望雪山山脈的聖稜線(三十公里遠,三千公尺以上的連綿不絕的高山群落),其間隔著樂山(兩千六百公尺)、鵝公髻山(一千五百公尺)、五指山(一千公尺),襯著近處不知名的帶狀丘陵層層堆疊著,而各層之間以山嵐裝飾著,好似壯闊的山水畫一般,令人湧上一股莫名的悸動;中國的園林設計總是強調借景遠山的效應,我想這應是最理想的借景吧!而若從風水的觀點,這從雪山山脈的來龍一路輾轉起伏到新竹平原結氣,是否也代表了極佳的風水寶地呢?難怪新竹地區一向是地靈人傑的。

視野即眼前所見一直延伸到極目之處的所有立體影像,我用它來開闊胸襟,因為我曾親眼見識過,被它的空靈異象感動過,並以之培養自己的氣度,所以我把它視為空間上的展望;那麼在時間上的展望又是如何呢?對於未來我無從知曉,所以只能躊躇願景當作努力的方向,但對過去的文化底蘊卻是可以追朔與傳承的。其實這些傳承包羅萬象,深深影響我們的作息與習慣,好比我們身上的印記一般。

這些傳承譬如在飲食方面,使用筷子吃飯、喜歡吃豆腐、喜歡喝茶、慣用醬油燒菜等;在居住方面喜歡磚造的三()合院、喜歡中式家具等;在寫作方面喜歡使用筆墨硯台及手工製作的宣紙等,這些傳承都可以上朔幾千年,匯集了歷代先賢的心血結晶,讓我們的生活充滿著文化的味道。

或許有人會說他早已改用西式餐具及西式飲食如咖啡、紅酒、牛排、馬鈴薯等,好像也沒有什麼不對勁啊;可是,他從小接受中華文化薰陶,卻捨棄深厚的文化傳承,轉而追求西方風尚,這好比邯鄲學步一般,在短期內怎麼也難於體會西方文化的精髓;有傳承的生活好比烹調食物時加上適當的調味料提味,而缺乏傳承的生活像是調味不足的菜餚,如此捨長取短夠滋味嗎?

2014年11月1日 星期六

命運共同體


2010年,中國大陸的不肖廠商將餿水油當成食用油,引起輿論關注,據中國專家估計,這種食用油佔全中國市場十分之一。至2012年,經過中國政府的大力整治之後,餿水油問題大致獲得控制;2014年台灣發現中國大陸的餿水油問題已悄悄經由香港、越南等管道複製至台灣,引發了嚴重的食安事件,有待台灣政府的整頓與解決。

1976年,感染率、致死率極高的伊波拉病毒首次爆發於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伊波拉河。至2005,剛果已出現四次大流行。2014年,伊波拉病毒已於西非四處流竄,造成全球性的恐慌,使得航空交通繁忙的國家均嚴陣以待,惟恐遭受到波及。

2001年,在美國本土發生了一系列自殺式恐怖襲擊事件,根據官方說法,係由基地組織所發動。2001年底,美國與英國聯軍發動了對阿富汗的軍事襲擊,企圖消滅基地組織。2003年,以美國為主的聯軍進攻伊拉克,主要理由是薩達姆政權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戰後卻未發現曾經擁有的證據)以及伊拉克政府踐踏人權的行徑,美國在推翻了薩達姆政權之後協助伊拉克籌組了臨時政府。20142月,在歷經了八個月的權力爭鬥之後,蓋達基地組織宣布伊斯蘭國(ISIS)過於極端、殘忍、野蠻,切斷了與它的所有聯繫。從911恐怖襲擊事件到如今出現了蓋達組織指稱的過於極端的伊斯蘭國,世界各地的恐怖攻擊事件層出不窮,像極了乾季裡燒不盡的野火。

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誕生。1997年,在日本東京通過了《京都議定書》,圍繞《京都議定書》議題的談判就歷經了2005年的加拿大蒙特婁會議、2007年的印尼巴厘島會議、2009年的哥本哈根會議和2010年的墨西哥坎昆會議等幾次聚集全世界多個國家參與的氣候談判大會。1997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次締約方大會上,149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通過了《議定書》。到了2005216,《京都議定書》終於正式生效。但是,《京都議定書》的正式生效是否代表強制性減排已在控制中了呢?據說全球暖化的跡象至今還在加速擴大中!

1962年,Marshall McLuhan在著作中提出地球村的概念,意指地球上的聯繫已經變得越來越緊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像一個村落一樣那麼近。時至今日,交通更加順暢,人與人之間的影響卻更為顯著,感覺上地球村的概念已演化成為全球性的命運共同體:意指一種事件從爆發到擴散至全球各地只需數年,這正好符合「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邏輯,任何人都躲不過這種影響。

以食安事件為例,上游不肖廠商進口了非食用油摻雜在食用油裡,透過下游廠商、零售商賣給飲食店、夜市攤販、家庭,其影響層面之廣泛以該不肖廠商為起點呈現幾何倍數擴散。只要該不肖廠商的市占率夠大,任誰都躲不掉的。我覺得這種不肖廠商應比照內亂罪懲治之。

以流行性疾病為例,流行病的傳播以人們是否普遍具備抗體為依歸,只要是突變的新型病毒出現了,任何人都沒有對應的抗體存在時,便能引發世界性的感染,直到人群普遍存在抗體為止。如果再加上這個流行病的感染率、致死率夠高的話,那麼它的恐怖指數便會爆表;幸好人類早已發明了疫苗的方法,得以加速抗體產生的過程。

以恐怖攻擊事件為例,恐怖攻擊似乎已成為弱勢族群對抗強權的積極辦法。只要強權的強勢作為不斷,恐怖攻擊的反撲便不會間斷,防範越嚴密則恐怖攻擊越無孔不入,這好比水位有多高水壓便有多大一般;應付水位造成的問題,向來是疏導比防堵有效,但是各國卻仍以防堵策略處理恐怖攻擊。

以全球暖化事件為例,全球暖化的結果造成極端氣候的盛行,使各地夏天的高溫、冬天的低溫以及暴雨量屢創紀錄,經常地造成各地災情;然而世界各國皆致力於救災,但是對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的核心議題卻一籌莫展,因為這不是單靠某一國之力可以獨自解決的;那麼國際間的合作呢?只見各大強國各自盤算著利益得失,使得國際協議書成為空談;不知道大自然的反撲要到如何嚴重的地步,各大強國才能真心放棄私利,團結一致地解決核心問題。

所謂全球性的命運共同體,意思就是說地球上只要出現某種危機,很快便會流行到各國去,無論身處何處終究會受到波及的;既如此,全球各國皆應同舟共濟,共同努力解決這些問題,而不是各自隔岸觀火;問題的解決也只有正本清源一途,而不是見招拆招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踽踽俠客行


在小說裡的俠客總是與志同道合的武林同道一起行俠仗義,揮劍劈邪、侃侃論政好不快哉;但在現實生活裡的俠客卻是孤獨的,必須有力挽狂瀾的決心、甘冒世俗鄙見的堅忍,而知音同伴卻如空谷幽蘭般難尋;在瑟瑟秋風裡單槍匹馬的俠客,只好踽踽獨行。

世道炎涼,如今已是商人圖利的國度,黑心商人有之、盤剝商人有之,不禁讓人懷念起公道無欺的殷實商家。在商人圈子裡的是非太多、關係難明,於是律師行業盛行,成為攻擊同業的利器,或者趨吉避凶的必要風險成本。市井小民的心不夠狠、錢不夠多、法學知識又短淺,只能淪為商賈們的俎上魚肉。

國是紛擾,如今已是政客橫行的國度,政客世家有之、投機政黨有之,不禁讓人懷念起真心為民服務的從政者。在政客圈子裡不方便出手的事情太多,於是手套行業盛行,成為貪汙洗錢、遊說搓弄的利器。市井小民的心思不夠明白、是非看不透徹、政治知識又短淺,只能淪為政客們的愚弄對象。

天上的星星看起來很少,其實難以計數;地上的良民看起來孤單,其實德不孤必有鄰。善良人的心是溫暖的,不似冷血的蛇蠍需要靠曝曬才能回暖;其實所謂的黑暗界是見不得光的,不然所有的醜陋都會現形,所以蛇蠍們始終冷血、始終黑心。如果百姓像散沙一樣,必然遭到暗算,良民們只有覺醒地團結起來,以輿論攻擊不法才能杜絕黑心;到那時,俠客日增,將不再踽踽獨行。

2014年10月26日 星期日

尋找宜居地


當夏日酷暑、冬季嚴寒成為標準的極端氣候之後,我興起了尋找宜居地的念頭;都市裡生活方便、就業容易,當然吸引眾人入住,但是成天靠冷氣、厚裘度日的委曲求全,實在是犧牲過大而且不健康;這讓我參透了早期的台灣原住民族除了平埔族以及靠海為生的阿美、達悟族以外,都選擇居住山地的英明睿智。

台灣偏多高山又不會冰封,這個舉世難得的優點必須深刻體會,而不是整日叨念著平地狹小、發展不易。曾經有人提出海拔五百公尺以上地區的氣候才真正適合人居的說法,正好呼應了這樣的體會。君是否曾注意到,台灣的高山腰間有所謂的雲霧帶,也就是平地人仰望見白雲而高山上俯視見雲海的地帶。這個雲霧帶如果被開發了就是滿山茶園的茶鄉,如不被開發就是滿眼清爽剔透的鮮綠所盤據的精華地帶;對生物而言,那才是夢寐以求的生態環境,當然也會是人類的最宜居地。

這層雲霧帶因為林相完整,水土保持極優,既防暴雨又防寒風、酷暑還可以抗旱:首先,颱風來襲時,都市裡盡是不透水的水泥地,雨水無處宣洩,街道動輒成河;雲霧帶的植被完整且繁複,雨水無法直接沖刷地面,土地吸水量大、排洪也快,除非被濫墾濫伐,相對安全可靠。其次,冬日裡寒風刺骨,水泥叢林裡的風特別強,隔著門窗照樣可以鑽入室內;只有那雲霧帶的層層植被可以化解這陣陣寒風,所以林子裡只會覺得凍而沒有刺骨的寒風。再者,平地上酷暑難耐時,都市成為熱島,互相排放著冷氣機排出的熱氣,出了冷氣房馬上汗流浹背,燠熱難耐;但是只要進入雲霧帶,這些困擾都沒了,林子裡只會有微醺的涼風,一方面是處處大傘(樹冠)遮了烈日,另一方面是較高的海拔本就涼爽。還有,平地上鬧旱災時,土地很快乾裂,又硬又乾的,作物即使經人為灌溉也很難存活;但雲霧帶裡就不同了,每天夜裡都有霧氣滋潤,即便是整個月不下雨,泥土依然微濕而且鬆軟,沒人灌溉也從不打緊(所以才能夠種茶)

平地的林相:樹無法長高、林下偏多枯乾的黃土地,連野草都難存活;而雲霧帶的林相:最上層是樹冠層,每棵樹都伸長著脖子,深怕難以出人頭地。中層是林下的灌木叢,由於陽光稀落只適合耐陰的植物如樹蕨類、姑婆芋、羊奶頭等。最下層是伏地的植物,由於光線陰暗,以蕨類植物居多,只要偶而有可以露出陽光的空地,魚腥草等便會趁虛繁殖;這樣的環境只能以生機盎然來形容。

我曾經在雲霧帶的林下幹活,工作一整日也不覺得累(絕對不會汗如雨下、氣喘吁吁的),可能是芬多精瀰漫與氧氣充足的緣故吧;可是一回到平地的家後頓時覺得累壞了,因為那優渥的環境不復存在了,而勞動過後的疲勞卻爆發了。雲霧帶就是這麼神奇的地方,您說是不是最適人居呢?

人事倥傯,雖然深知何處最適人居,但是迫於工作與小孩發展機會的考量,始終無法如願;我想這就是現代人的悲哀吧,畢竟難於離群索居,所以只好一有空檔便往山區跑;真心奉勸無所牽掛而愛好自然者,就移居雲霧帶吧!

2014年10月23日 星期四

挫折與成長


人的一生其實還蠻長的,一生當中必然會遭遇到不少挫折,如果遭遇挫折即無法克服的話,是很難成大器的。報上偶而會出現本來一帆風順的人突遇挫折便發生重大事端的新聞,即是不能克服挫折的例證。既然如此,想成功的人便需具備面對挫折的心態與能力。

從生理的層面看,人類的文明可視為與各類病毒間的奮戰史。有時候某病毒佔了上風,便發生嚴重的流行疫病,死了一大堆人;此時,大病不死而僥倖存活的人便具備了該病毒的抗體,當具備抗體的人漸漸多了,便逐漸戰勝了這個病毒;可是,當病毒演化產生了新的毒株時,人類又將屈居下風,開始了下一個循環;所以人類文明其實就是在挫折衝擊間成長茁壯的,幸好已發明了病毒疫苗的方法,可以加速抗體的產生。

從心理層面看,股市的表現是大眾心理的具體反映,而股市的大行情需經多次反復築底測試,等到大家都不再看壞時才會發生。這些反復築底的測試其實就是一再的挫折,而眾人的信心就在這一連串的挫折中滋長,直到克服了上回崩盤的恐懼。

從技術層面看,所有的偉大發明都不是一僦可及的,套句艾迪生的說法,他是嘗盡了不成功的方法後才過濾出成功的方法的。所以挫折對發明家來說只是家常便飯,吃足了數不盡的失敗才會累積一次成功;發明家尚且如此,何況凡夫俗子。

手上的繭是練出來的,手上沒有繭的人會是練家子嗎?身上的傷疤是被砍出來的,身上沒有傷疤的人會是個武林高手嗎?只有那身經百戰的人才能成為戰將,而所有的戰將都是把挫折當飯吃才得以練就的,所以才會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不是嗎?

2014年10月19日 星期日

跟隨與超越


開車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道路上不存在倫理,只要有充分的企圖心與駕駛能力再加上ㄧ部性能夠用的車子,在路況允許的情況下即可超越前車;反而是那些遊覽車、大貨車或者性能不佳、心態老大的車子當上路隊長,成了大夥跟隨的目標。然而,這樣的情形在職場上也一樣嗎?

若以職業型態而言,銷售人員的情況比較像公路上的超車,只要能力夠不必在乎倫理,隨時可以超越前輩、長官,成為新的銷售大將;然而,非銷售人員就不是這樣子了,職業倫理通常是存在的,前輩與長官是需要尊敬的,這時候想要超越需要長官的賞識與機運,才有超越的可能。

若以職業類別而言,差易情形也很大。先以產、官、學、研的產業界作分析:產業界只有當老大的企業可以吃肉(領導市場流行及產生業界標準,享受高獲利),其餘的企業只能喝湯、啃骨頭(跟隨流行與標準,利潤率低)。喝湯不會飽怎麼辦?只好把規模做大,多喝些湯可能會飽(做代工)。於是老大的企業是資本密集、技術密集,跟隨的企業是勞力密集,而各個山頭(產業)只能存在一個老大,搶當老大的戲碼是頗為血腥與權謀的。

官業界即公部門,傳統上崇尚倫理,想要超越需要上司的肯定,所以特別注種表現。公部門具有公共性,其行政效率較難評估,各部門間也沒有明顯的競爭性,所以無所謂的超越,基本上以取得個人資格為要,如職級的考績升等,而升官等的考試為其最大障礙,需憑個人學識與涵養。

學術界與產業界一樣也是搶佔山頭的戲碼,只是跟隨者興許還能吃到些肉渣。此外,學術界還講究與公部門的關係建立,關係好的才能爭取到經費與專案,有爭取到的吃香喝辣,爭取不到的只能靠薪水。學術界的個人也依靠資格的取得,聽說升等越來越困難。

研發界的利益由搶先者獨得,跟隨者連湯都沒得喝,所以不止要搶山頭,還要另立山頭,只有押對寶的才能發財。為了分散風險,研發界常與學術界掛勾,也就是腳踏兩條船雙棲,平時以學術界為業,兼領某研發界的專案,發財固然值得高興,沒發財也還能過活。

職涯發展首重興趣,需要幹得有意思才能幹得久;但是,也不能忽視職業生態,個人的性向是否適合所從事職業的競爭環境很重要,否則可能有志難伸、遇人不淑,宜深思後決之。

2014年10月17日 星期五

無之以為用


《道德經‧虛中章》:「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年輕時讀到這一段經文,覺得特別有意思。比如說你擁有一塊金條,你捨不得運用它,那就是一塊小心收藏著,終日深怕失竊的金條;但是,如果你運用了它,這可能成為你創業的本錢。

既用了,這個金條當然就不復存在了;但是你因此而創了業,可能賺入更多的金條;也有可能創業失敗了,但是你可能因此而學會了成功之道,還附帶了風險管理;或許你甚麼都沒有學到,至少你嘗試過了,表示你已豐富了人生,體現了豁達;如果你怎樣也想不開,那就看緊你的金條吧,小心別被偷了,或成為不肖子孫揮霍的本錢。

前些日子我開了部落格,有人提醒我要注意個人智慧權的問題,畢竟網路上不怎麼安全的。我想既寫了些東西,藏著自己看,那不是弊帚自珍嗎?何況那些東西也不見得有甚麼市場價值,不是嗎?寫到現在,我已寫完一百多篇了,自覺寫作技巧與靈感皆有進步,好像也不會有什麼損失嘛。

禮運大同篇說:「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這真是“無之以為用”的最佳解釋。用法如果得當,自然會產生更多的利益,不必擔心利益會不見了,所以關鍵應在於如何才能使用得當吧!我們從小就學了那麼多東西,如果不拿出來運用的話,會不會太可惜了;沒有經過實戰的學問,又怎麼知道真有本事呢?

佛曰棄此舟者始能登彼岸,緊抱著現有的利益,只能沉淪於紅塵俗世,唯有捨得者才能超脫於六道輪迴。既如此,則“無之以為用”當為超脫的不二法門。

2014年10月14日 星期二

製作與轉化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但是仍禁不起文化大革命的摧殘,如今留存最廣泛、最原味的精華集中在傳統食品、藥品裡。民以食為天,華人攝取的食材本來就很豐富,但是鮮品不易保存或不能直接使用,於是先民們發展了各種保存與處理的方法,這些方法可以簡單的分類為製作與轉化。

製作是指沒有微生物參與的方法如乾燥、醃製、炮製、烘培等。例如我們常喝的茶需要經過萎凋、發酵、炒菁、揉捻、乾燥、焙火等過程之後才方便保存與沖泡;例如蜜餞類原本苦澀難入口的需先經過鹽醃然後糖漬的過程才會變的甘甜順口;還有所有的中藥皆需乾燥以便保存(鮮採鮮用的叫青草藥),具有毒素的還需特別的炮製、糖炙或蒸煮過程以降低毒素。製作因沒有微生物的參與,故只能改變食物的形態而沒有改變食物的內容。

轉化是指經由微生物參與的方法如的方法如麴菌、黴菌、酵母菌、乳酸菌等發酵過程。例如酒類需要酒麴的發酵,醬油需要醬油麴的發酵,臭豆腐、毛豆腐、火腿等需要黴菌的發酵,豆瓣醬需要酵母菌的發酵,優酪乳需要乳酸菌的發酵等。發酵的目的或為了方便人體吸收,或為了改變食物風味;而經由微生物的參與,實際上已改變了食物的內容,故曰轉化。

人類有沒有類似的改變過程以提升品格呢?我想大概也可以區分為生理與心理兩大類:生理方面主要是體格的訓練,雖可以鍛鍊其體魄但不能改變其心智;而心理方面指思想與行為的改造,如學校的教育、宗教的教化、民俗的影響以及法治社會的法治化。心理的改造已改變了個人的思想與行為,應也可以稱為轉化吧!

以前有一部叫做“泰山”的影片,敘述一個文明人的小孩,因故流落到森林裡,被一群猴子養大的故事。故事裡的泰山體格強健,但是缺乏文明的薰陶,以致於成為野人。這個故事應有其邏輯性,試想,一個文明地區的小孩如果從小生活在原始部落,那麼他的思想與行為必定是原始部落的樣子;反過來說,一個原始部落的小孩如果從小生活在文明地區,那麼他的思想與行為也必定是文明地區的樣子;所以這就是所謂人類文明的轉化作用吧!

2014年10月11日 星期六

秩序與壓力


滾石不生苔,故繁榮的社會需要安定的秩序,使工商業得以順利發展。現今的社會多以國家法律來維持秩序,社會秩序固然可以維持良好,卻不代表社會沒有壓力,尤其是那廣大的弱勢基層人民,雖努力過活卻僅能糊口而難於翻身,於是出現了兩極化的社會,富者愈富而窮者愈窮。

觀察社會壓力的方法,首先要看人民是否缺少發展的機會,譬如創業者是否需面對諸多門檻,任職者是否沒有升遷的機會,求職者是否沒有被雇用的機會等。當人民發展的機會是充分的,人人當然都想安居樂業;但是,如果發展的機會不多時,譬如社會發展停滯或全球景氣不佳,社會的壓力就會累積上昇,此時如果再受到不當打壓,那麼不平之鳴便會加劇,因而出現反社會的情緒;而人民為了尋找出路,非法活動也會不斷發生。

《道德經‧治大國章》:「治大國,若烹小鮮。」。也就是說從烹小鮮當中可以體會治大國的道理;現代人使用壓力鍋來縮短烹調的時間,君不見壓力鍋上必有通氣孔嗎?蓋增加壓力可以快速調理食物,但壓力超標時是會爆炸的,所以必有通氣孔來紓緩過大的壓力;套用到法治的社會,以法治國可以快速見效(治亂世用重典),但是法治也會製造社會壓力,如果這中間沒有維持平衡必會出大亂子的(歷代常見平民造反)

秩序當然需要維持,但是不能以防堵非法為已足,當人民的發展沒有機會時(缺少通氣孔),非法行為即會源源不斷而來,所以當權者(既得利益者)負有創造機會的使命,使得秩序與壓力維持平衡。

2014年10月7日 星期二

以水為師


《道德經‧水德章》:「天下莫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我們形容富有女人味的叫作柔情似水,而這樣的女人皆以弱者自居,然而自古以來的英雄豪傑偏偏敵不過這弱水,故有英雄難過美人關之通說。

縱觀宇宙,能塑造地形者以水為最。君不見那磅礡的太魯閣峽谷,壁立千仞連綿數十里,而建其功者卻是那柔弱的水。還有那台灣唯一的雪山冰斗,削堅石如爛泥的依然是那結成冰的弱水。地球上浩瀚無垠的海洋,雄據了地表的七成,而它的成分依然是那弱水。

《道德經‧若水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萬物的生存都需要水,得水者如桃之夭夭而灼灼其華,缺水者則奄奄一息而命在旦夕。君不見那沙礫萬里的戈壁大沙漠,在遠古時代說不定原是青青草原或者是浩瀚樹海,只因缺了水就成了那副模樣,生息不再而枯槁一片;但是,只要那偶而的陣雨,馬上演化為遍地花海萬紫千紅。

從科學的觀點,水是最廣泛的溶劑。也因為如此,水被人類用來洗滌食物、用品及身體;洗完之後被洗的東西乾淨了,水卻髒掉了成為廢水;但是,廢水經過地層的過濾之後又還原成乾淨的地下水;或者是被太陽蒸發上升成為雲朵,再降下時已成為甘露,也就是說水是可以循環利用的,符合了天地循環的道理。

人貴為萬物之靈,很多人都有宏大的志願,想成為有用的人。但是,光有宏志不能竟其功,那麼應具備甚麼樣的本事呢?我覺得大可以水為師:首先,水雖柔弱卻是無敵的,足以克服萬難。其次,水可以濟萬物,使萬物欣欣向榮。再者,水可以洗滌萬惡且可以自我昇華,使社會淨化。

或許有人會說效法是無法青出於藍的,但是水之性質是如此的偉大,即便得其十之一二,即足以傲世。試想,能克服千難、能濟千物、能滌千惡的人還不夠偉大嗎?所以老子說上善若水,又說故幾於道,不是嗎?

2014年10月5日 星期日

尺有所短而寸有所長


《楚辭‧卜居》:「夫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 物有所不足, 智有所不明, 數有所不逮, 神有所不通。」。所謂長短本是相對的慨念,只是單純地把兩者放在一起比長度,尺當然比寸長,但是如果以用途論,那就說不準了。

適用寸的場合譬如形容嬰兒的明顯成長,有「一暝大一寸」的說法。此處的寸已是誇張但還帶著期許的味道,如果勉強用上「一暝大一尺」的話那就是「嚎袮」的啦!又譬如戀愛中青年男女的寸寸相思帶著綣綣的愛意,如果硬把它換成尺尺相思那就未免太突兀了吧!以上情境,都是說寸其實還蠻長的。

適用尺的場合譬如近在咫尺,形容機會如此接近卻未必能夠把握;如果硬要換成近在盈寸,那麼雖然更接近,但是太近了反而會視而不見。又譬如咫尺天涯,比喻距離雖近,但很難相見,像是遠在天邊。如果勉強換成盈寸天涯,就會不合邏輯,尋常的人間距離不會那麼貼近的。以上情境,都指出尺其實已經夠短了。

寸的用度有剛剛好短的,譬如寸功未立,如果改為尺功就顯得不夠謙虛了。又譬如蛇打七寸,貿然改為尺的話就打不著要害了。再譬如聊表寸心,改為尺心就太誇張了,只有恐龍才配得上尺心;尺的用度也有剛剛好長的,譬如昂藏七尺指軒昂偉岸的男子漢,改為七寸那像話嗎?改為七十寸亦嫌累贅。又譬如目無三尺,指不把法制放在眼里,形容違法亂紀。此處的“三尺”是專有名詞,不好換算為寸。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斟酌用詞,總以適度為要,不論尺長寸短,皆以反應情境需要為度。錯用尺寸好比表錯情,壞了原有意境,毀了達意的機會,能不慎乎!

2014年10月2日 星期四

理直而氣和


《論語 先進十四》:「閔子侍側,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若由也,不得其死然。」,這段話中的「侃侃如也」就是成語常說的理直氣壯、侃侃而談的意思;能侃侃而談者必有所本,看起來沒什麼問題呀!那孔夫子為何要說「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呢?

東漢崔瑗的座右銘中有一段說道:「柔弱生之徒,老氏誡剛強。」,侃侃而談者雖有所本,但是過於理直氣壯的結果,卻容易引起對手及旁人的反感;長此以往,則樹敵既多而難孚眾望,以這樣的態度處世,其結果是可以臆測的,所以孔夫子才會調侃他:「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更有甚者,當人們處在意見對立的狀態下很容易失去理智而且不易被說服,理直氣壯只會讓意見對立的狀態昇高,因而產生不理智的行為;這樣的理智失控於雙方都會發生,就算是最初的侃侃而談者雖有所本,但在激動的情緒下是否會犯下錯誤是很難掌握的;所以一個失控,原告有可能淪為被告,而長期保持高姿態的人最容易犯這種錯誤了!

不要理直氣壯,那要如何做呢?如果我們堅持立場的目的是為了提倡正義,那麼憑大家對正義的推崇,應該有大家可以接受的共識,只是有待我們把共識找出來而已;此時,最好的方法是說服對手,讓他聊解己見的優點;其次,是透過協商,找出最大公約數;下策,是造成雙方的對立,然後製造仇恨而一事無成;所以最好的態度是理直而氣和,說服對方達成雙贏的局面,你可能會因此而多了一位盟友。

俗話常說得理且需饒人,所以理直還要氣和。饒人的好處是為了給自己留一條後路,畢竟為人處世不可能永遠站在得理方,而唯有厚道才容易交上朋友,不是嗎?

2014年9月29日 星期一

最後的堅持


養兵千日,用在一時,近日的仁川亞運正在檢驗亞洲各國長期培育體育人才的成果。除非優劣懸殊,各項比賽前三名的實力總在伯仲之間,鹿死誰手尚難預料,而勝負的分野實繫於選手最後的堅持才得以勝出,這些勝利者是如何辦到的呢?

首先想到的是必勝的信念,也就是精神力量;但是,各國對冠軍的期待至為殷切,冠亞軍所代表的榮耀與待遇天差地別,選手們必然皆已具備必勝的信念是可以想像的,所以必定還有更特殊的特質主宰這結果,您認為呢?所以探討其勝利的特質是很有意思的。

身處國際級的賽事,臨場的錯誤是犯不得的,但是我們還是看得到,尤其是在那最後的關頭,何以致之呢?答案應是訓練的是否精實,嘗聞中國大陸的訓練是全心全意、心無旁鶩的,所以臨場的表現已成為反射動作而無需思索,其全神貫注的修養也是一貫的,所以極難犯錯。
據說,人腦的使用度僅及容量的一小部分,可見得個人潛能是確實存在的。而有一種人能化臨場的壓力成為潛力催發的動力,所以常有臨場的爆發,即所謂的人來瘋(如林書豪)。這樣的特質有賴教練們具備慧眼識英雄的用才功力,才得以保全人來瘋者的爆發力(以免淪為板凳球員)

有些項目是團隊競賽,團隊的默契與士氣就非常重要。譬如排球、籃球、雙人網球等項目,前面的人無從看見後面人的位置,他只管製造有利的機會,如何掌握這機會則有賴後面人的默契;團隊賽也最重士氣,一鼓作氣最好用來致勝了;不論是默契抑或士氣皆有賴平時長期的培養,那烏合之眾是無從發揮的。

記得還在職場時,每回面對財經風暴總有大批企業被淘汰了下來,但是那些倖存者也總是一些熟面孔;可見得最後的堅持是存在的,而構成最後堅持的特質也是存在的,譬如卓越的領導、完善的制度、堅實的財務、合作無間的團隊等,所以這些熟面孔們才得以每回皆勝出,您覺得呢?

2014年9月26日 星期五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 後漢書 ·馮異傳》:『﹝光武帝﹞璽書勞異曰:「赤眉破平,士卒勞苦,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是指東隅(晨間)已逝,桑榆(傍晚)未晚的意思;但是東隅既逝,如何能保證收之於桑榆呢?這和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的意思是一樣的嗎?

首先,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就好像一個賽局,你在上半場輸了,那麼下半場的拼戰或許很有機會逆轉;但是沒有人敢保證經由下半場的拼戰就一定能逆轉,更別提上半場已輸了過多而回天乏術,或者是你的對手也沒鬆懈以至於努力無效;總之,一個戰士的天職應是尋求任何可以得勝的機會。

其次,亡羊補牢是為了下一回再養羊前的補救措施,這是一種長期經營的策略;否則的話,羊既已亡,就算補完牢也是不會讓羊回心轉意再回牢籠的,除非你自己再把它們捕捉回籠。亡羊補牢與失之東隅的意義是不相同的,我們或許可以說亡羊補牢是平時的長期經營方針,而失之東隅是戰時的必勝決心。

國家的處境瞬息萬變,何時算平時,何時算戰時是不容易理清的,所以這兩種心態其實是必須同時具備的,如此則國家的前途才能有望。個人或家庭的處境其實也是難保天有不測風雲,所以也是必須同時具備這兩種素養,才得以持盈保泰。

2014年9月23日 星期二

教育與教訓


台灣已經實施十二年國民義務教育,也就是說凡為國民就必須接受完成這段義務教育。這種教育的內容基本上是被安排的,而且是包羅萬象的;對於受教育的人來說,這些內容不見得是他喜歡的、想學的,所以可能發生不適應的現象;這些教育用來擴充學生的知識與能力,是標準的學而知之。

當學生的,不見得都會按照學校既定的路線走,於是違背了學校的規範而受到處罰,稱之為教訓。會得到教訓,是出於個人主動的行為與探索,這種經驗應是獨特的,雖然被處罰了,但是也因而多了些旁人不了解的體驗與認識。出了社會,已經沒有既定的路線,全憑自我探索,因此得到教訓的機會也自然增加了,這就是所謂的困而知之吧!

原則上,受教育的代價是可以預期的,包含政府及家長需付出的費用,學生需付出的青春以及家長的關懷等;而受到教訓的代價是不可預期的,其後果可能只是告誡,也可能面臨重大責難甚至無法復原的損傷,所以必須從教育中吸取知識培養智慧以避免受到教訓;但是,從教訓中其實也可習得寶貴而有用的經驗,人生就是從跌跌撞撞中學習成長的,而獨特的個人特質就是從中培養得來的。

已經出社會的人或許會發現,以往讀過的書好像派不上用場,那是因為受教育的結果只是提供一些背景知識,而職場上卻需要更深入而實用的專業技術;而受教訓得來的經驗就不一樣了,那是現實社會的立即反饋,通常是處世的良藥,只是相當苦口難嚥罷了!所以會是印象深刻的加強學習。

學校的義務教育只是通用的教學,上學只是成長的一段過程,用來建立國民社會化的基礎,而稱職的學識需要更專業的教育以及臨場的種種教訓的千錘百鍊才得以成就;只是,不論是受教育或得到教訓,都必須在有所吸收時才能發揮效果而受用。

2014年9月21日 星期日

炎炎秋日


甲午年的秋日好熱呀!中秋都過了好幾天了,“秋分”也將近了,竟然出現攝氏38度的高溫,難道“明日過後”的預言真的快要到了嗎?真的好熱啊!咆嘯的冷氣機怒吼著!

這個週末出現了一個叫做鳳凰的颱風,路線歪歪斜斜的,起先說是極可怕的穿颱,風強雨驟的;但其實好像李清照所說的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我們這裡竟然連一滴雨都沒有看到,這像話嗎?本來寄望這個遲來的颱風能給菜園澆點水(整個夏天都沒有颱風),看來園裏的金針、洛神、雀豆們都沒指望了。

前些日子上了一趟合歡山,武嶺那兒的溫度竟然只有攝氏12度,還穿著夏衣的我們冷得直發抖,但是覺得好爽快呀!炎炎夏日以來沒有那麼爽快過了;但是,下了山後彷彿重新回到了煉獄,太陽依舊螫人,入夜後也依然悶難當,真是懷念往年的天涼好個秋啊!

天氣該冷不冷、該雨不雨的叫做反常,只是長此以往,現代人好像都快要適應了;在古時候,這般反常的天氣應該喚做天示兆,君臣百姓都要齋戒沐浴誠心乞求老天赦免;但是現代人覺得人定勝天,只想找個多雲的日子施做人造雨,自己便可當起老天爺來,也不想想應該如何解決溫室效應的難題,這讓老天如何赦免呢?

秋日炎熱依舊,希望這只是偶而的反常,希望人們可以自我警惕,真心反悔並致力於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期待來年的天涼好個秋!

p.s. 在這個週日的半夜鳳凰颱風終於在我們這裡臨去秋波的下了超過100mm的大雨,然後朝上海方向揚長而去

2014年9月20日 星期六

科技大草原


《淮南子 ·說林訓》:「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說這樣的道理簡單而能說服人;於是,我學古人找來一張網(當然是去店裡買的,我可沒這織網的本事),但是遍尋附近河川卻找不著魚?學年輕人上網解惑得知:原來身處科技時代,河川早被文明汙染,已無魚蝦可補,若要營生的話只能到科技大草原試試。

為甚麼說是科技大草原呢?蓋因科技產品的市場很短,好似遍地青草只能成長一年,隔年必須重新發芽(開發)。草原上謀生的人有兩類:大部分的人養羊(生產事業),必須逐水草(市場)而牧;另一類人好似野狼,以打劫(購併)羊群為業;其實還有第三類人,是專靠災難發財的,人稱禿鷹,只要那裡有大事故發生,準能發現他們的蹤跡。

草原裡的羊長得特別肥美,但是難免有腥羶味(沾染了市場的習氣);養羊的人終日辛勞而難得安歇,據說有種叫過勞死的疫病散播著;牧民們相互借貸,信用出問題的事不少,經營不得法因而倒閉的故事也時有所聞;雖然如此,因傳說獲利豐厚,聞風而至的新拓墾者如蝗蟲般前仆後繼著;人多了,糾紛也多,像甚麼專利地圖畫界不清啦、養羊的高手被挖腳啦,或者養羊的技術被偷啦甚麼的,所以調解(律師)、護衛(保全)的行業也特別發達,當然其間也難免會有上下其手的事端;總之,這就是草原上的生態,見怪者不怪。

聽說,草原上的人們應是很豪邁的,像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啊甚麼的;希望這種豪情不會被科技所左右,而追求正義的豪氣也不會被金錢所汙染;草原雪災或大旱(景氣不佳)時,也不會有南下牧馬的不文明舉動出現,永保遊牧民族的古樸風貌。

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雲淡風輕


程顥《春日偶成》:「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這是程顥描寫春遊時的閒適恬靜與平淡自然;然而,春天其實是很容易飄雨的,難得遇上了雲淡風輕的好日子,就學一學少年春遊又有何妨呢!在浮生若夢裡這不就是正好用來偷閒的嗎?此時,耳邊似乎傳來莘莘學子們清郎的讀書聲。

夏天裡當然也有雲淡風輕的好日子,只是夏天的太陽太大了,得選個清幽的好所在;對年輕人而言,這樣的日子只適合在海邊,尤其是花東或者墾丁的海邊,這時候,天是開朗的藍,風雖有點熱還不至於悶,空氣裡還飄著海味以及不知道是甚麼的香,雪白的浪花正好安撫少年的莫名煩惱,而綻藍的海水足以捕捉青春的躁動不安;但是,已過了血氣方剛年齡的人們怎麼辦呢?只好躲進大山啦!這時候,天是清新的藍,風帶著涼意,空氣裡還夾雜著青草味以及不知名的野花的香,舒爽的芬多精正好安撫青春已遠的淡淡憂愁,而翻浪的松風足以捕捉繁華已逝的落寞哀傷。

秋天裡最多雲淡風輕的好日子了,只是秋高氣爽的日子裡卻總是帶著一份憂傷的,譬如民初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所以雲淡風輕的秋日是屬於文學的,而此時肚子裡的酒蟲總會催促你琢磨些詩句呀什麼的,像太先生就是經常受這種磨難的,所以偏多名作,譬如《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冬天裡實在難得有雲淡風輕的好日子了,因為冬日裡不是淒風就是苦雨的,所以假如能有這樣的日子最適合曬暖疲憊的身軀了!如果嫌這樣的行徑太過於軟弱的話,只好學學大漠英雄們的作風啦,譬如唐朝詩人王維的《觀獵》:「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回看射雕處,千里暮雲平。」;而在這樣的日子裡憑弔古戰場也是不錯的主意,譬如唐朝​​詩人杜甫的《公安縣懷古》「野曠呂蒙營,江深劉備城。寒風吹日短,風浪與雲平。灑落君臣契,飛騰戰伐名。維舟倚前浦,長嘯一含情。」。

2014年9月14日 星期日

在數難逃


我們在數學課裡,會提到無限的概念,譬如說數字可以是無限多的,一條線可以想像是無限長的;但是,真實的世界裡卻沒有所謂無限這一回事,包含最強韌的金屬都有金屬疲勞的現象;尤其是具有生命的個體更是有其限度,所以叫做在數難逃,也就是必然毀壞的意思。

既是在數難逃,那麼生命終將歸於塵土而消滅了嗎?其實生命自有繁衍的辦法,那就是繁殖,所以各種生物盡皆極為重視傳宗接代這件事,只要扯上繁殖的機會,那可是要拼命廝殺的;也就是這樣的機制,才能保證留下最好的品種,促成族群的繁衍。

對於個人而言,既是在數難逃就可以蠅營狗苟順其自然了嗎?在有限的生命中可否提升其價值呢!這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正因為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才特別珍貴,如果渾渾噩噩地過了一生,那是在浪費生命呀!於是有人拼了命搶著當萬戶侯或億萬富翁;也有人高唱:「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在酒酣耳熱之際吟出一首首好詩;總之,就算是在數難逃,也要瀟灑地過一生,不是嗎?

因為知道在數難逃,所以當你購置物品時,必須想清楚它的用途並好好地使用它,而不是把它擱置在某處任其腐朽;因為知道在數難逃,所以當你突發奇想,悟出治世良方時!應秉持當仁不讓的胸懷,貢獻一己之力;因為知道在數難逃,所以當你偶有靈感時,不忘整理成文以饗同好;因為知道在數難逃,所以才需要培養更優秀的下一代,以便光宗耀祖、振興家門。

正是因為在數難逃,所以更應該朝大同世界的理想邁進,那就是:「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也唯有如此才能夠:「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2014年9月11日 星期四

耕耘之後

 
因為在社區裡認養了一小片菜園,每年就多了鋤草、翻土、施肥等工作。雖然是一片十坪不到的小菜園,也夠都市人忙和的了,這其間可以充分運動、可以體會農人的辛勞,還可以領悟很多人生的道理。

盛夏的陽光連農作物都難以抵擋,所以除了花生、絲瓜等足以抗旱的作物以外,葉片類蔬菜是很難存活的,所以就成了休耕的時節;而休耕的副作用就是雜草叢生,成了初秋復耕時的艱苦來源。我們常說「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但是沒有經歷過這般農作的人,只是口頭說說罷了,無法體會其中的滋味,譬如說大太陽底下當然需要喝水,但是卻不能大口暢飲,否則將汗如雨下而無法收拾。

雜草叢生只是一般的形容詞,那種濃密的程度是很難想像的,所有的野草都糾結在一起,實在分不清你和我,只好像捲地毯般邊捲邊除;這讓我想起中下層市井小民的艱難競爭,絕不像公司行號裡的上班族過著朝九晚五的規律生活,他們覺得只要有活幹就是很幸福的了,沒空讓你挑三揀四的;沒聽過一枝草只有一點露而已嗎!

我種了一些金針,鋤草時發現了一種特殊現象,那就是金針的旁邊最容易長出芒草了,看來這是一種植物的擬態吧!讓你無從分別,因而一起澆灌,結果是芒草長得比金針還要茁壯。那麼芒草是如何識別出金針田的?芒草真的有智慧嗎?看來需要更有智慧的科學家們來解密吧!這其實又像極了龍蛇雜處的社會,總是會多出一些騙吃騙喝的傢伙,不是嗎?

單純的鋤草會很無聊,如果趁機瞭解它們的特性就比較有趣也比較有效,譬如說渾身堅韌的牛筋草,你必須使用刀子才好割斷它,而想把它連根挖除的話,也需格外費勁,所以最好趁它還幼小時較容易拔除;又譬如說銅錢草專靠地下莖繁殖,單純拔除地面上的葉子是沒有用的,而且不適合用鋤頭猛挖,那散落一地的殘莖將可以再度復活成為新的植株,所以最好是循著地下莖邊挖邊拔;再譬如說咸豐草的莖很脆,一用力就斷,但是又能很快地長回來,所以必須連根挖除它;以上種種,反應了野草的個性,其實在社會上也是一樣的,只要你掌握了事情的本質以後,皆可想出辦法以治理之。

種菜多年以後,我知道辛苦耕耘只是農夫本份的工作,未必代表就一定有豐盛的收穫,你還必須面對知名的以及不知名的蟲害、病害,以及難料的天災、人禍,還要選對了合適的品種,才能有令人滿意的甜美收穫。或許,辛苦耕耘之後的休息才是最徹底的放鬆,也是最心安理得的養生。

2014年9月8日 星期一

過猶不及


《論語·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若衡量過與不及的能量位階,從鐘擺的模型看來,確實有可能處在相同或相近的位階上,只是通過低點者已多耗費了些許能量,而不及者沒有通過最低位階的經驗。

以系統穩定度而言,鐘擺模型是個蠻理想的系統,因為不及最低點者會有一股向下的力量,驅使他通過最低點;而衝過最低點者又會有一股反拉的力量,讓他折返最低點。在一般情境下是不會這麼幸運的,首先,你不知道何時是最低點(目的地);其次,偏離最低點(目的地)時不會有反拉的作用力,驅使你回到最低點(目的地)

我們在日常生活上,經常出現過與不及的情形而不自知,譬如說飲食過量與沒有食慾,又譬如說拼命賺錢與生活閒散。過與不及通常都會留下後遺症,譬如說胖子、紙片人、錢鬼、懶人等,也就是說社會上充滿著過與不及的受害者,但是卻沒有人提醒他,或者說是雖然被提醒了也沒有發生甚麼用處吧!

要解決過與不及的問題,需要一些條件配合。首先,需要有個目標或理想,作為衡量過與不及的標的;其次,需要有個預警機制,指出過與不及的發生;最後,還要有修正的決心,也就是如鐘擺模型般具有驅使及反拉的雙重作用;此外,假如說當初的目標或理想或有瑕疵,還要有自我認知的力量,才能臻於至善。

從個人放大到家族、社會、國家、國際,乃至於整個大自然來看,其實也一直存在著過與不及的問題,也一直重複著嘗試與修正;譬如現今最熱門的溫室效應,不就是大自然的反撲嗎!具有智慧的人類實應避免所謂的人定勝天的妄想,或者因噎廢食般的矯枉過正。

2014年9月5日 星期五

月到中秋分外明


又到了中秋佳節,俗話常說:「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人逢喜事精神爽應該比較肯定,那是因為情緒受到鼓舞之後,心理影響生理的關係,所以古有冲喜之說;但是,月到中秋真的分外明嗎?為甚麼要這麼說呢?值得探討一下。

從科學的觀點:月球繞地球的軌道是時遠時近的,所以每月的月光亮度會有所差別,可是這樣的差別有其固定週期,與中秋並無關聯,所以中秋的月光不見得會特別亮啊!或許有人會說,這是天高氣爽能見度提高的緣故,那麼九月、十月的月或許會更亮些,因為天更高、氣更爽呀!

若從氣候的觀點看:中秋正值秋颱發飆的時節,印象中常有秋颱或鋒面靠近,中秋月亮才難得露臉呢!而且就算是露了臉也是又暈又黃的呀!哪來的分外明呢?又若從民俗的觀點看:現今中秋節流行烤肉活動,那時的空氣極為糟糕,光害也相當嚴重,即便月兒賞了臉露了面,也是焦頭黑臉的,實在是稱不上分外明的呀!

但是,若從文學的角度看:每逢佳節倍思親,如果沒有月到中秋的分外明的話,那不是會更加鬱卒了嗎?為了安慰人們的心情,月兒也只好勉為其難的賣力演出吧!假如有人說苦難若是到了極點,老天也會為我哭泣,不就是運用了同樣的旨趣嗎?

講到文學,我覺得《杜甫的月夜憶舍弟》:「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更能襯托這樣的文學性,試問有誰敢唱反調說自己故鄉的月其實不怎麼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