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3日 星期二

快意人生


文選˙曹植˙與吳季重書:「過屠門而大嚼,雖不得肉,貴且快意。」。對快意人生的注解常因人而異,有謂享樂無憂者,有謂環球旅行者,有謂人生得意須盡歡者,亦有謂淡泊勤勉者;我謂快意是指暢快的自在的生活,而不是馳騁的或墮落的享樂。

地球自轉的速度近乎固定,所以每個人每日的時間應是公平的。但是年輕人求快活,年長者求慢活,各色人等對時間的應用差別度還挺大的。記得耶穌曾說:「喝了這井水的還要再渴。」;飆完車的人只能圖那一時的暢快,隔日便想再飆,否則不快;所以快意不是感覺的問題,應是感受的昇華。

感受度亦常因人而異,豁達的人容易快活,粗曠的人容易滿足,愁苦的人容易憂鬱,善感的人容易傷懷,所以各色人等對生活的評價的差異度也是有別的。孔子嘗曰:「善哉,回也!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而同樣是觀看秦始皇的出遊,西楚霸王項羽曰:「彼可取而代之也。」,漢高祖劉邦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是也。」;以上種種記載,可見得人性對感受的差別度極為明顯。

個人的能力有別,能力強者固然容易得到快意人生,那麼能力弱者是否就與快意人生無緣呢?其實滿足與否是自我認定的,小時候常看下工後的碼頭工人三五成群的在麵攤上把酒言歡,酒酣耳熱之後回家睡大覺,感覺上他們都是生活愉快的;反觀大富人家的勾心鬥角、權謀虞詐,恐怕整晚都忙於算記而不得安眠吧。

《戰國策·齊策四·齊宣王見顏》顏 辭去,曰:「願得歸,晚食為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可見得感受是自古以來便可以自我排遣的,只要心安理得便可自在快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