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8日 星期三

抓狂 2

教育百科說:「抓狂是閩南方言。指一時失去理智,做出失常的行為。」。通常指失去理智而做出失常行的為發狂,那麼為何演變成抓狂呢?你想啊,發狂就發狂,幹嘛還要去抓甚麼呢?會不會是抓了甚麼之後才發的狂呢?如果真的是抓了什麼之後才發狂的,那會是什麼呢?

人類社會裡最常見的就是人了,會不會是抓了不該抓的人嗎?比如說抓了扮豬吃老虎的人,一輩子的英明就這麼毀了還要被吃,想想怎麼不抓狂呢?這陣子詐騙橫行,據說連當教授的都被騙了。教授耶,專門教人學問、智慧的智者都被騙了,何況那些村夫愚婦呢?這世道還讓不讓人活了。

如果不是人,那會是事情嗎?俗話說「人間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什麼不景氣啦、通膨啦、戰爭啦、失業啦、疫情啦、暴雨啦、熱浪啦、詐騙啦、貪污啦、性騷擾啦,諸多狗屁倒灶的事接踵而來,那麼人生都抓了滿手的爛牌了怎不令人抓狂呢?那些不抓狂的都是些誰呀?

如果既不是人,也不是事,那會是物嗎?佛家說物慾是學佛的障礙,那些捨不得物慾的終難解脫,所以才說:「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廣,不度無緣之人。」。可是,學不成佛的還可以好好地做人的啊,幹嘛抓狂呢?還是老子說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物慾既然無邊只有抓狂啦。

2023年6月25日 星期日

習慣之想當然耳

《後漢書.卷七十.孔融傳》:「融乃與操書,稱:『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操不悟,後問出何經典,對曰:『以今度之,想當然耳。』」。通常所謂想當然耳只是個人的意想,沒有經過嚴密蒐證的過程,與現實常存在著差距。可是很多事情沒有嚴密蒐證的空間與時間,因而造成很多成見與誤解;客觀的說吧,成見其實就是一種習慣,一種普遍存在的迷思。

《呂氏春秋》:「人有亡鈇(fū)者,意者鄰之子。視其行步,竊鈇也;顏色,竊鈇也;言語,竊鈇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鈇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復見其鄰人之子,動作態度,無似竊鈇者。」。這個「疑鄰盜斧」的故事聽說過吧,這就是想當然耳的最佳寫作了;如果後來沒有發現真相的話,那麼鄰之子的黑鍋就這麼背定了。

更有甚者,有時候啊想當然耳還是一種欲加之罪,而這樣的故事似乎充斥於悠長的歷史上,成為宮廷的爭鬥史料。畢竟在講究絕對權力的君主時代裡,有二心就是一種滅門重罪,管你有沒有實際的行動發生。而對於這樣嚴厲的指控,好像只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之類的辯解,畢竟心裡頭的真實想法是很難窺得見與說得清的。

幸好講究絕對權力的君主時代已遠,自由民主的社會裡推崇法律上的「無罪推定原則」,意指一個人若未被證實及判決有罪,在審判上應推定為無罪的。也就是說有二心但沒有實行的人通通是無罪的,就算你非常肯定某人的心底陰暗面積難測,只要他沒有露出馬腳來,你的想當然耳都是不算數的;除非你擁有絕對的權勢,比如說你就是那某人任職的企業的老董。

2023年6月22日 星期四

習慣之滑手機

手機是現代的產物,尤其是智慧型手機,從發明到現在不過二十來年,怎麼就成為人們的習慣了呢?維基百科說:『《美國心理學期刊》(1903年)用以下的文字來定義習慣:「以心理學的觀點來看,習慣是某種程度上固定的思考方式、意志或者感覺方式,是由以往重複的心智體驗而獲得的。」』;既然是一種由以往重複的心智體驗而獲得的習慣,應該要經歷蠻長一段時日才會養成的吧

可是很奇怪,一般人只要用智慧型手機玩上一段時間之後啊,抓了空就會不停地滑著它,好像已經使用了好幾年似的,那麼滑手機究竟有甚麼魔力呢?使人們不由自主的迷戀上它,然後用最寶貴的時間去消磨它;有些人甚至已經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了;不信的話你可以問問那些失眠的人,睡前都在幹些甚麼的了。

現代人出門最在意甚麼東西忘了帶呢?是錢包還是小孩呢?據說好像是那手機啦。只要忘了帶就好比失了魂的樣子,魂不守舍的,連說話都言不及義了,怎麼會這樣呢?《中庸》說:「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這麼說來,智慧型手機者幾近道矣。

《老殘游記》第十九回:“ 許亮 輸了四五百銀子給 吳二浪子 ,都是現銀。 吳二浪子 直拿 許亮 當做個老土。”。以台灣的俚語來說,老土就好比那所謂的盤子了,任人敲詐的。可是太奇怪了,現代人如果不用手機的好像也會被認為是老土ㄟ,難道不用手機的人都弱智了嗎?這不禁使我想起了一句不知道誰講過的玩笑話:「世人皆呆,以不呆者為呆。」。

2023年6月16日 星期五

浮生若夢

唐.李白〈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這意思是說過一輩子好像做夢一樣,那麼痛快的時光s能有多少呢?是的,人一輩子得意的時機沒有幾回,可是為甚麼人的這一輩子要叫做浮生呢?實實在在地過日子不好嗎?原來浮生出自《莊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死了便萬事俱休了,那麼還是當做浮生好了;可是既然是浮生又該如何呢?難道是繼續作夢下去嗎?有人就說啦,既是作夢為何不做轟轟烈烈的夢呢?比如說創造一個宗教團體如何呀?聚眾會被當作造反,搞宗教活動有神明庇佑比較安全吧!其實不然,歷史上搞宗教活動的好像真的都被視為造反了。

搞宗教活動不可行,那麼創造流行如何呢?在古時候創造流行很是不易,因為缺乏散佈的管道;而現在不一樣了,花心思弄個TiktokYouTube視頻,然後只要有人捧場就流行起來了呀。話是不錯,可是沙灘上的後浪總是推著前浪,一下子就那個啦,根本快活不了多久的啊。

有人說不能帶頭起舞,那麼跟著舞動如何呢?可以樂很久的喔。可是立馬有人反對說寧為雞頭不為牛後,跟著別人當個小弟有啥意思呢!這也不成,那也不好,不然獨善其身好了,至少還有個曲高和寡的調,還是有些身段的,是吧。或說雞頭也好,牛後也罷,反正都是作夢嘛,何必太計較呢!

2023年6月14日 星期三

習慣之攀比

百科知識說:「攀比基本解釋為抓住某種東西往上爬。主動接近。指不顧自己的具體情況和條件,盲目與高標準相比。在消費等方面一味比高,不甘人後。不顧自己的具體情況和條件應當是不智的,更別提盲目追求了,請問你會這麼傻嗎?很多人說當然不會了,可是這卻是容易產生的習慣。

不信嗎?比如說送小孩放洋留學吧,這本是富貴人家才有的行為,本地的教育制度、環境與視野無法與大國相比,只好早早的讓小孩留學了,反正可以請專人照顧,得空了還可以專程探望呢。小孩是未來的希望,怎能落後於人呢?於是擠得出錢的也勉強把小孩送出國了,可是後續有繼嗎?

小孩是未來的希望,那是特例,那麼衣食如何呢?聽說買個甚麼柏金包是富貴的象徵,這種事情怎麼能落人後呢?會被人瞧不起的,於是忍痛花掉積蓄以充門面,這樣出門才有光彩呀。吃食也是這樣的,只要是夠體面的說甚麼也要點一下,尤其是在親友面前,你說是麼?

住行的花費更大了,那麼住別墅、買豪車如何呢?你看過那揹著重殼的蝸牛嗎?步履闌珊的,怎麼跟得上流行呢?可是有豪車呀,這就快啦!據說住別墅、買豪車的負擔比那背殼的不知重了多少倍,會壓死人的,怎麼偏偏不信呢?聽說利率又調漲了,請問貸了多少呀?

2023年6月13日 星期二

習慣之拖延

明 錢福《明日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請問這首詩還有印象嗎?如果有的話,你應該有些年紀了。這個道理淺顯易懂,可是「明天再說」或者「再說啦」似乎是個口頭禪,會說的人比比皆是;為什麼要等明天呢?是因為今天沒有心情做嗎?

積極的人說「今日事,今日畢。」,因為明日還有更多事情要做啦。這樣的道理,好像也很明白,那麼為何還要拖延呢?因為事情進行得不順利,需要改進方法嗎,還是遭遇什麼意外?如果是的話還算情有可原,其實通常是肯不肯的問題,反正還有明天嘛。還記得小時候寫不完的暑假作業嗎?是不是非到最後關頭不能痛下決心的。

漢.王充《論衡.狀留》:「故夫河冰結合,非一日之寒,積土成山,非斯須之作。」,習慣之拖延似乎是人之常病,而這樣的習慣也絕非一日之寒,不然怎麼會習以為常呢?比如有人天天喊減肥,結果卻越來越肥。在比如有人三不五時喊戒菸,結果卻一在戒菸。又比如說有人喊不滑手機了,但結果可想而知。

《左傳.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是的,很多事情都是一鼓作氣然後完成的,如有遲疑大概就難了。比如講好一大早起床的吧(像古人的聞雞即起),如果沒有一咕嚕爬起來的,大概就不成了。也有人說這是一種勢頭,趁勢而起的當然能夠一鼓作氣囉;而勉強運作的當然就那個啦。

2023年6月10日 星期六

習慣之先罵先贏

近來的電視報導常出現爭執的新聞畫面,不管原因為何,雙方必然爭得面紅耳赤嗆爹罵娘的,好像吵贏了就有理了;而圍觀的群眾好像也樂得看笑話,評比誰的罵人功夫比較了得,能把對方罵得無地自容;你想啊,輸人不輸陣的,這種時候怎麼能示弱的呢?於是什麼難聽的話都罵出口了。

有話好好說不行嗎?為甚麼要學那潑婦罵街、噁男罵場的呢?或許這就是那先罵先贏的習慣作祟了;好像先罵出口的已然鎮住了場面,而落後開罵的滿盤皆輸了呢。或許你罵的在理的話,通常麻木的聽眾裡說不定偶而會迸出個正義哥之類的出來贊聲哪,偏偏社會冷漠已久,沒人相信有這樣的事了。

據說高人們過招都是這麼高來高去的,略見高下即點到為止,以免雙方失了禮數與和氣,以後就不好見面了。就是嘛,芝麻小事何需爭吵呢?而大事光靠爭吵也是沒有用的,何如回頭思量己方占了哪些優勢、何處仍須提防,那麼將來法庭、商場上較量時才不至於失了先機,這才是緊要的嘛。

話說社會上寶貴的是那和諧的氣氛,有事好商量的都是親密的戰友;而那些動不動出面叫陣的都是些沉不住氣的傢伙、不入流的腳色囉。不信的話你看那些江湖大哥們有時不時罵街的嗎?縱使有需要也是由那些圍事的小弟們偶而吼一下啦;不然三兩下就露出底氣的話,被看破了手腳以後還要怎麼立足下去呢?

2023年6月7日 星期三

不一樣的人生

退休的人越來越多了,退休以後啊,錢可能存得不夠多不能亂花,但是時間卻多到不知道如何打發,於是搓搓手搓搓腳然後踱方步的人好像變多了。當然啦,躺著看無聊電視節目的人更多,然後無聊的發著牢騷。窮人就真的那麼悲催,要鱉屈一整輩子的嗎?就不能想點法子在時間多到不知如何打發時,來點兒新鮮的甚麼好讓餘生精彩起來不好嗎?

有人說拈花惹草最是浪費時間了,可是你現在時間多到不知道如何打發,那不就是正好的麼!名貴的蘭花惹不起,十元一小盆的草花總可以吧;高檔的瓷盆買不起,拿奶粉空罐充當也不錯呀;有機肥料蠻貴的,自己推的肥就不用花錢了,還能消化廚餘呢。剩下的就是考驗拈花惹草的功力了;不會是嗎?那就學啊,網路上多的是免費的教學喔。最重要的,待得花開嬌豔時,記得領悟佛的拈花微笑狀。

有人說坐禪練氣最耗功夫了,那麼閒工夫算不算功夫呢?試試看便知道了呀。首先在網路上搜尋出坐禪練氣到底是怎麼回事,然後依樣畫葫蘆試著做做看唄;如果真的不得要領的話,參加佛教的坐禪法會或許容易些,因為會有師哥、師姐引導你,而費用據說是隨意樂捐的,臉皮夠厚的話意思意思就行了。最麻煩的其實是需要禁口,所有參與時間都是吃素的,素到使人清心寡意的喔。

如果實在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料,那麼學學烹調如何?孔子說君子遠庖廚,沒進過廚房的呀。那不要緊,從頭學起吧,反正多的是時間囉。《論語.衛靈公》:「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是的,想學廚藝必先了解並熟悉廚具,尤其是刀子與鍋、鏟,這是學習廚藝的第一步喔。

廚藝不外乎刀工、火侯與食材搭配,所謂的刀工係因為食材與煮熟的料理在形狀上是有差異的,沒有切成適當的大小當然不好料理的嘛。練習刀工可以從料理水果開始學起,使用的刀法基本上是差不多的。所謂的火候,係因食材的熟成時間不同,慢熟的需要先下,而快熟的當然後下囉;不過爆香的香料通常是起油鍋後最先下鍋的。至於食材搭配嘛,以前雖然沒下過廚,應是知道海鮮配九層塔、牛肉配香蔥、空心菜配大蒜等基本常識的吧,八九不離十的。

以前的大廚叫做掌杓的,可見得掌杓的重要性了;可是現代的廚藝很少看到掌杓的呀,那是因為都改用不沾鍋了嘛,只能使用軟性的鏟子啦。有些人拿起鏟子好像拿鋤頭一樣,困難的很,怎麼辦呢?不要緊,你可彎道超車改練翻鍋的技巧。講到翻鍋,一般人的概念是上下翻,其實是前後翻的,利用後拉的力量使食材翻面;如果你有慧根與決心,把這個技巧練好,配以長竹筷子,比起那鏟子既帥氣又有效率多了。就試試看吧。

2023年6月1日 星期四

辦法是人想出來的

教育百科說:『《易經.繫辭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意指當事物發展到極點、窮盡的時候,就必須求變化,變化之後便能夠通達,適合需要。』。那麼請問怎麼求變化呢?改變做法就可以了嗎?其實知道需要改變只是開始而已,需要改變得恰到好處才能有效果的。

如果你是位老饕,那麼你必然知道所謂的東坡肉了,也必然清楚東坡肉的滋味。話說東坡先生就是個道地的老饕,尤其是喜歡吃燉豬肉了;可是想燉出好吃的豬肉可不簡單,不是太爛了就是太柴了;想必東坡先生也是尋思再三並經過多方嘗試才弄出色香味俱全的東坡肉的。

聽說過司馬光「砸缸救小孩」的故事嗎?故事說:「西元1026年(宋真宗年間),有位小朋友叫司馬光,十分聰明。有一天,他跟小朋友們一起玩捉迷藏,有一位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結果不小心摔了下來,正好摔到大水缸中。水缸又高又大,小孩很快就會被淹死。別的小朋友有的嚇哭了,有的嚇跑了。這時候,司馬光急中生智,抱起地上一塊大石頭,用力向水缸砸去,水缸破開了,水嘩嘩的流了出來,缸中的小孩得救了。司馬光機智勇敢的舉動,受到了大家誇獎。」。

救人總是耽誤不得的,沒時間給你尋思再三並經過多方嘗試才弄出個好辦法來,所以司馬光先生示範的是急中生智的好例子,原則上只要管用便行了。不論你選用的石頭夠不夠漂亮、銳利,力量有沒有恰到好處正好能敲出漂亮的形狀,只要可以打破缸子就夠了;這時候講究的是破越大的洞越好,所以砸一次不夠的話,還可以再多砸幾下的。

據說人類的體力、爆發力等在動物界都是敬陪末座的,那麼怎麼樣才能夠出動物頭地呢?據說人類的腦袋瓜就是比其他動物好一些,能夠想辦法解決自己天生不怎麼樣的困難處境,因而達成出動物頭地的境地的。如果你確定是個人,那麼你該確信辦法是人想出來的,其他動物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