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7日 星期三

中道,易行的路



《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求中道,要避免「過於」和「不及」。在佛教中,中道簡單而言,是不依賴苦行抑制情慾、也不依賴放縱享樂的修行,也就是八正道。

中道的最初靈感,是佛陀在長期苦行苦修後卻無法解脫煩惱,而對弟子說了如下的比喻:「琴弦太鬆、太緊都無法彈出悅耳的聲音。」

用白話來解釋,行中道就是走在路上,不偏左也不偏右;因是走在路上,不至於跌進路外的水溝、田裡。現代人有些喜歡開著SUV越野,那就肯定不是中道。有人會說,大家都走路中央,豈不是要撞成一團,所以行中道必須還要有禮,互相禮讓就不至於撞成一團了。

因為是走在既有的道路上,它必然是比較好走的,既有前人舖好的路又有既定的方向,必然是走得順又不會迷失。好比一般人的人生,求學就業、成家立業、傳宗接代,就這樣過了平凡而順利的一生,也就是說走了一回容易走的路。

「易」至少有兩種解釋,除了容易以外還有不變的意思,如六經中的易經;那麼,走在既成的道路上,是一條不會變的路,它的結果大致上是一樣的;社會需要在穩定中求發展,所以說「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假如說,大家都走容易而不變的路,社會豈不是一成不便而難以進步嗎?在舊日的農業社會裡,道理的確是這樣的,但是現今多變的商業社會,似乎不容一成不變的路子。所以說,順著風時可以行中道,但逆著風時就要使出易經裡的變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