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9日 星期五

元素

維基百科說化學元素指自然界中一百多種基本的金屬和非金屬物質,同一種化學元素是由相同的原子組成。這樣的概念其實也可應用於化學以外的領域,譬如古人認為金、木、水、火、土是構成成萬物的五種元素。至於人文、文學、藝術、哲學等領域依然存在著元素的概念。
比如說中國人鍾情於園林造景,而山與水必然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小小的園子裡當然容不下山頭,於是假山興焉,不然由遠處借景亦可。小小的園子裡同樣容不下溪流,於是水池備焉,只是這水池的水必須是流動的,不然哪有靈氣可言呢?你或許想問製造出流水應該很困難吧,所以園林才會是珍貴的,至於怎麼弄來的,那就各憑本事囉。
再比如說音樂可以陶冶性情,而構成音樂的元素就是那音符了。中國人的音符是宮商角徵羽,只有五個,而西洋人的音符卻有七個,所以中國音樂與西洋音樂根本上就是不同的,這將呈現在音調與曲風裡。又比如說中國建築強調木構,而西方建築強調石造,風味當然很不一樣了。
化學領域裏相同的元素構成相同的物質,而不同的元素當然構成不相同的物質,這在各個領域裏的元素同樣主宰著事物的造化。也就是說能夠掌握某個領域的元素的特質,你就能在此領域裏吃香喝辣。朋友們,羨慕別人的成功嗎?古人有云: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只是你須弄懂該領域的成功元素先。

2019年3月28日 星期四

制約

遠古人類或許早就知道火烤過的食物特別美味,只是那須等到森林火災發生之後才有得吃,因為火種不是輕易可得的。若干年後的遠古人類終於發明了鑽木取火的辦法,可以隨食烤肉吃了。又過了若干年,各式鍋具爐具才逐漸被發明,人類終於有了美食料理。大家都知道火很有用,可是如果不能隨意控制火侯,哪來的爐火純青呀?
「陽光、空氣、水」乃生命的三要素,其中陽光及空氣應該唾手可得,可是談到水那可就不怎麼容易了,有些人需翻山越嶺就為了挑回一桶水,若是乾旱了想挑也沒處可挑去。偏偏雨不下則已,一來即是傾盆大雨,雖然看了高興(如果沒鬧出災情),可是不一回兒全流光了,只能用水盆水缸盡量裝一些。大家也都知道水很有用,可是如果不能隨意控制水情水勢,可能非旱即澇。
企業家說人才是企業經營最重要的資產,地球上已有七十億人口,有人即應有人才,偏偏不為我所用,徒呼奈何。說到人事,那是最難料理的一回事了,人少嘛不夠用,人多了卻勾心鬥角亂成一團,怪不得韓信自豪最能帶兵。《史記淮陰侯列傳》:『漢高祖謂信曰:「如我將兵幾何?」信曰:「陛下可將十萬。」高祖曰:「如君如何?」信曰:「臣多多益善。」。』。
漢‧魏伯陽《參同契》注:「心猿不定,意馬四馳。」。據說西遊記的故事暗示著人性的制約,其中孫悟空為心猿、白龍馬為意馬,主角唐僧須駕馭得了眾徒弟才能應付眾妖怪,才能西去取經。而人是否能發憤圖強好像也是意志的制約結果,不然眼高手低好高騖遠的,或者意興闌珊懷安喪志的,皆成不了氣候。

2019年3月27日 星期三

特化

自然界的動物為了適應生活上的需要,常發展出特化的器官,使其競爭力凌駕其他動物。比如說常見的鴨子,牠們可以從容地浮在水上,因為其羽毛是防水的,牠們可以輕易的划水,因為腳上有蹼。比如說少見的食蟻獸,為了方便補食螞蟻,牠們的舌頭細長如鞭且沾滿黏液。
動物為了適應生活上的需要而發展出特化的器官,那麼植物呢?同樣少不了。譬如寒冷的北方長滿了針葉植物,而闊葉植物就少見了。維基百科說:「針葉有厚的角質層,氣孔稀疏且下陷,減低了植物因蒸騰作用(Transpiration)而流失的水分,使得植物能夠耐寒。所以,針葉植物比闊葉植物更適宜在寒帶生長。」。
動植物為了適應生活上的需要而發展出特化的器官,那麼人類呢?其實人類的直立行走也是自然界獨有的,猴子雖然好像也可以直立行走,但走得牽強只適合住在樹上。直立行走的好處是可以把雙手空出來,所以能善用工具,最後發展成為手腦並用。
人類也有特化的器官,那麼個人呢?如果也能有所特化,那豈不是如虎添翼了麼!人好像都長成一樣,其實還是有特化的現象,比如說住在高海拔地區的人能忍耐低氧的環境而不會得高山症,再比如說住海邊的人需靠海吃海,他們的潛水閉氣功夫也是一流的。不談地區性的差別,個人的職業依然有特化的現象,比如品香師的嗅覺、品酒師的味覺、釣魚人的觸覺、研發人員的腦筋。如此說來,你要不要發覺自己的特化先呢?

2019年3月26日 星期二

一步一腳印

法鼓山說:「一步一腳印」的意思是:人生實在很短,必須步步踏實,生命才有價值」,而政治人物好像也很喜歡用「一步一腳印」來彰顯自己的務實,好像端出「一步一腳印」來就能立馬提升了做人的質地,那麼「一步一腳印」究竟何意呢?路過而留下腳印不是很尋常的道理麼?
若從物理的觀點,走在泥濘的土地或鬆軟的雪地才容易留下腳印,如果走在地毯上好像就沒有腳印了,而現代化的人工地面或路面其實也難有腳印留下的。也就是說走在泥土地而不想留下腳印其實很難,實在沒甚麼好神氣的(,如果能夠一兩腳印的才叫希罕)。其實做過了甚麼自己應該心知肚明,而旁人看到的善行也可能是做作的,不是嗎?
或許有人把「一步一腳印」作「努力必有收穫」解,其實這也要看面對的狀況。比如說郊遊踏青吧,當然須「一步一腳印」安步當車的把路程走完,而走完了也的確對健康有幫助;再比如說現代人講求效率,如果「一步一腳印」地走路上班大概會遲到吧,為甚麼不能借助交通工具呢?西漢·戴聖《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這樣的說法應該比「一步一腳印」更有學問些吧。
再說「努力必有收穫」,這是真的嗎?從小讀過愚公移山的故事,說是這一代人弄不完的還可以留給下一代人繼續努力;其實所謂的愚公果然是很笨的,只有這麼笨的人才會幹這麼笨的事;通常修路都是順著山勢的,如果嫌太過迂迴了,開個隧道或架個橋如何?根據經驗,努力只能創造機會,而有機會的才有可能成功。

2019年3月25日 星期一

當老闆的責任

上班族可能有ㄧ些訴諸老闆的感慨,覺得每天賣力幹活只能賺取固定薪水餬口,公司賺大錢時只有少許利益分配給員工,主要的利潤幾乎全進了老闆的口袋。於是,總有人忿忿不平的自立門戶,改行當了老闆;但是,當老闆真的只有坐收利益的好處而沒有負擔嗎?
不久前才發生過金融海嘯,很多公司因而周轉不靈倒閉了,倒閉時當老闆的除了解決自己的債務問題,還需負起遣散員工的責任。就算是景氣沒有問題,各行的競爭也很激烈,需要老闆擔當的責任可多了,譬如:資金調度會不會有問題?庫存會不會太多了?新產品研發怎麼總是不夠快?好像同行的要來挖腳了?公司銷售能力好像變差了?公司的擴充到底好不好?諸多的問題讓人提心吊膽睡不好覺的。
如果上述問題都要靠老闆來解決,恐怕三頭六臂都不夠用,其實當老闆的責任只在於善用人才;譬如:財務問題可以找財務專家幫忙,行銷問題可以找行銷高手幫忙,產品研發問題可以找研發團隊幫忙,經營問題也有經營專才可以代勞;好像只要找對人、善用人,甚麼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的。
如此說來,只要學會用人,當起老闆好像也不難嘛!其實如何用人可以說是天底下最困難的事了;譬如:如何才能找到需要的人才,又如何鑑定他們?人才的忠心程度如何,會不會自立門戶,會不會保留一手,會不會監守自盜?當人才們出現了不一樣的意見時,該如何決斷?人才既是企業的最大資本,會不會被其他同行覬覦,如何才能留得住他們?講到這裡,用人的問題其實比其他任何問題更令人頭痛的。
還有,當老闆的必須承擔企業的刑事及民事法律責任。以風險角度來看,不論企業發生任何問題,皆有其風險成本需要準備的,所以真正的利潤其實沒有想像般豐厚。想自立門戶的人應該考慮清楚自己的性格是否適合當老闆,用人的氣度與本事是否一流?否則的話,還是當員工比較輕鬆自在些。

2019年3月22日 星期五

科學觀點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消滅了六國,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國家是統一了但在生活習俗各方面其實還是分歧的,於是推行“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來彌合不同人群之間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矛盾並借以追求國家的長治久安。“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固然是統一的基礎,但若從經濟的觀點看,統一度量衡才是其中最重要的工作。
如果商業行為在各個地區須面對不同的度量衡標準,那是很難適應的。比如說在菜市場裡買菜,如果有人用台斤標價、有人用公斤標價,買的人須經過換算才能知道誰賣的比較便宜,而除了價錢以外還需要比較品質,你說會不會太麻煩了呢?所以通常批發的市場只以公斤計價,而零售的市場只以台斤計價。
中國在公元兩百年前即統一了度量衡,那麼世界各地呢?1875520日,17個國家在法國巴黎簽署米制公約,建立公制體系。該公約產生了國際度量衡大會、國際度量衡委員會和國際度量衡局三個組織。也就是說國際統一的度量衡比起中國晚了超過兩千年,由此你可以稍微領略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的先進與偉大了。
不過畢竟兩千年時差的科學能力差距不可同日而語,現今的度量衡標準係以科學為依據的。維基百科說:「20181116日的第26屆國際度量衡大會通過了公斤的新定義,將以往透過測量得知的普朗克常量定為一標準值(6.626 070 15 × 10-34 kg•m2•s-1),使質量單位(公斤)和長度單位(公尺)、時間單位(秒)關聯,即透過普朗克-愛因斯坦關係式將光子的能量與它的頻率聯繫起來。」。
市場上的交易其實沒有複雜到需要透過普朗克-愛因斯坦關係式才能定調,不過精密的半導體或太空科技等就有此需要了,作為國際度量衡標準須能適用於所有的領域,也就是說必須是與時俱進的才能滿足各方面的需要,說不定若干年之後的國際度量衡標準又須重定。

2019年3月21日 星期四

考試與考驗

學生聽到要考試了多少有些激動(怎麼又要考試了),因為從小考到大好像沒完沒了似的。出了社會當然沒有甚麼考試啦,應該很輕鬆了吧,其實真相並非如此,只是方式改變了成為考驗,而內容及意義似乎比從前嚴厲了許多,甚至於成為生存的關頭,那麼差異到底在哪裡呢?
你可有想過當學生時的考試的意義何在呢?考試分為平常考、定期考與升學考試,平常考是為了複習功課並夯實記憶,而定期考是為了評量學習成果,只有升學考試才與人拼輸贏的。心態上,老師希望學生能取得高分,因為這也是他()的教學成績,或者說是他()的教學生涯成就,這與學生的立場是一致的,屬於皆大歡喜的局面。
出社會了,除非參加國考或能力檢定考試,原則上是沒有考試的,但競爭的局面卻更為直接與慘烈,所以演變成為考驗囉。這樣的考驗到底是誰出的呢?有可能是你的老闆,他需要據此以完成企業的新陳代謝;有可能是你的競爭對手,這是用來扳倒你的技倆;也有可能是大環境的景氣循環,社會的自然淘汰。無論是哪一種,在心態上好像沒有人會幫你或同情你的。
學校的考試,有人提醒你、幫你複習、幫你打氣,有時考不好還有補考的機會,最多只是再重修一次而已(很多大學已無當掉二分之一須退學的規定了)。職場的考驗,那是求生存的無聲的戰爭,拼輸了就可能需要另找頭路了,很少聽說可以留企業查看的。最重要的,你的競爭者大概希望你像溫水煮青蛙般無知的等著被淘汰了呀。

2019年3月20日 星期三

穩定與創新

貞觀政要論君道:「貞觀十年,太宗謂侍臣曰:『帝王之業,草創與守成孰難?』」。這是一段關於草創與守成的著名論證,唐太宗是唐朝盛世的開創者,理應認同草創的重要性,但是草創後接踵而來的治理難題竟然使得唐太宗認同了草創與守成同等重要。
或許你有個疑問,已發展的系統需要穩定還是創新呢?其實唐太宗已給出了他的答案,貞觀十年已達貞觀之治的成熟期,而唐太宗覺得草創與守成同等重要。已發展的系統當然需要穩定以求保留住成果,但毫無創新的系統將漸漸失去其競爭力。這也就是孔夫子所說的:「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意思。
一般人如果找到一個不錯的方法,他很可能會一用再用,因為經驗告訴他效果一直都在,雖然招式有點老還不錯用呢。這好比說某個餐廳的廚子一再地重複他的烹飪手法,而顧客也一直買帳,那麼何須更改呢?問題出在顧客的胃口容易疲乏,你有沒有過出現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該去哪裡用餐比較有意思的念頭呢?如果某家餐廳的廚子比較喜好創新的話,那家餐廳應該就雀屏中選了。
如果你實在不曉得何時該穩定或創新,建議你不妨參考那攀岩運動。大家都知道攀岩運動很容易失手,所以有三點不動一點動的原則,專家說:三點不動一點動的實質意義是「平衡」。大家一定聽過「三足鼎立」這個成語吧,只要有三隻腳,再大的鼎也能站得很穩,所以當我們在岩壁上想要保持最平衡,最穩定的姿勢的時候,想想大鼎的三隻腳怎麼放就對囉。。既然三點已然可以鼎立,那麼空出來的那一點就是你用來創新的餘裕了。

2019年3月19日 星期二

醉翁之意

貞觀政要論君道:「貞觀十年,太宗謂侍臣曰:『帝王之業,草創與守成孰難?』」。這是一段關於草創與守成的著名論證,唐太宗是唐朝盛世的開創者,理應認同草創的重要性,但是草創後接踵而來的治理難題竟然使得唐太宗認同了草創與守成同等重要。
或許你有個疑問,已發展的系統需要穩定還是創新呢?其實唐太宗已給出了他的答案,貞觀十年已達貞觀之治的成熟期,而唐太宗覺得草創與守成同等重要。已發展的系統當然需要穩定以求保留住成果,但毫無創新的系統將漸漸失去其競爭力。這也就是孔夫子所說的:「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意思。
一般人如果找到一個不錯的方法,他很可能會一用再用,因為經驗告訴他效果一直都在,雖然招式有點老還不錯用呢。這好比說某個餐廳的廚子一再地重複他的烹飪手法,而顧客也一直買帳,那麼何須更改呢?問題出在顧客的胃口容易疲乏,你有沒有過出現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該去哪裡用餐比較有意思的念頭呢?如果某家餐廳的廚子比較喜好創新的話,那家餐廳應該就雀屏中選了。
如果你實在不曉得何時該穩定或創新,建議你不妨參考那攀岩運動。大家都知道攀岩運動很容易失手,所以有三點不動一點動的原則,專家說:三點不動一點動的實質意義是「平衡」。大家一定聽過「三足鼎立」這個成語吧,只要有三隻腳,再大的鼎也能站得很穩,所以當我們在岩壁上想要保持最平衡,最穩定的姿勢的時候,想想大鼎的三隻腳怎麼放就對囉。。既然三點已然可以鼎立,那麼空出來的那一點就是你用來創新的餘裕了。

2019年3月17日 星期日

逼虎傷人

俗話說:「狗急跳牆、逼虎傷人。」,狗與老虎的能力差距頗大,而且與人的關係也不同,故而狗急只會跳牆;但老虎就不會客氣了,人肉或許不太可口引不起食慾,但因反撲而咬傷人卻是常理了;人沒事幹嘛逼虎呢?通常趕走牠得了,犯不著短兵相接與之拼命的。
風水師說:「逼龍富貴、逼虎傷人。」,逼虎傷人的緣由已經清楚,可是為何逼龍卻可以富貴呢?易經的乾掛說"潛龍勿用。"又說"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這意思是說龍在天上才能有所作為的,如果你讓牠舒服地在地上過著,擺明了只能是潛龍勿用,待逼(鼓舞)牠飛上了天才能一展抱負。
《孫子·軍爭》:“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兵法大師也來湊熱鬧了,窮寇已然喪失了鬥志,不會再來與你爭奪利益的,可是如果你非要了他們的命不可,只好拿命跟你拼了。西遊記第五回:"勝負乃是兵家之常,古人云:殺人一萬,自損三千。",講的也是同樣的道理。
與人相爭,當然是為了達成某種目的,如果目的已然達成,不妨放人一馬,日後才好相處;這年頭沒有永遠的敵人,利益衝突時是敵人,等到利益一致時可能又須做朋友了。也就是說目的與手段須相配合,如果你是遇到一頭年老打不起獵的老虎只剩下吃人的本事,那只好殲滅牠以除後犯了。

2019年3月15日 星期五

各吹各的調

俗話說:「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意指多頭馬車自行其是,其實這是民主社會的表意自由。既是民主,那麼你想把它改為「一人一把琴,各彈各的調!」可否呢?應該沒有意見吧。或者有人覺得是「琴、號隨你挑,各行各的調!」,好像也沒甚麼不可以的,這才像是多元社會嘛。
社會上當然是各吹各的調,那麼個人呢?應該會是統一的吧!其實不然,人的生活有諸多面向不見得是統一的。比如說人都需要飲食,那麼吃飽喝足了是否就滿足了呢?其實你還有感情生活、精神生活、事業成就等需要去滿足,只要其中有一項不能滿足,你便還是空需的。
維基百科說:「三魂七魄,是中國道教對於人魂魄的說法,謂人身有三魂七魄。三魂即胎光、奭靈、幽精;七魄計有屍狗、伏矢、雀陰、吞賊、非毒、除穢、臭肺。」。好像西洋人也相信靈魂之說,但是每個人應該只是一縷靈魂吧;中國人就不同了,一個人竟然有那麼多魂魄;可是為何有如此之多呢?或許與生活的諸多面向有關囉。
有欣賞過音樂會吧,尤其是那交響樂的,整團的樂器不下十種,音譜也不盡相同,但卻是和諧的;所以種類多不是問題,有沒有協調才是問題。比如說夏天裡池畔的蛙鳴,此起彼落的好不熱鬧,但你好像不會覺得聒噪嘛;再比如說進了菜市場,有叫賣聲、有討價還價聲、有車子的吆喝讓路聲,甚至於有人群吵架的叫罵聲,那就吵得不可開交了。

2019年3月14日 星期四

計畫的與發展的

產業界常說計畫趕不上變化,一付很無奈的模樣,那麼是計畫有問題還是變化乃常態呢?搞過專案管理(項目管理)的都知道計畫需要定期檢討修正以配合實際的需要,因為計畫都是過去訂定的,不見得能夠因應未來的發展;如果計畫不需要修訂的話,那就無須花大錢找甚麼專案經理了。
能夠預知未來的被稱作先知,那是可遇不可求的機運,任誰也無法斷定自己會是個先知。也就是說不是先知的人所完成的計畫只能是預估的,不可能完全適用於未來。既然是預估的當然需要接受未來的考驗囉,所以才會定期安排review修正,以便符和實際的需要。
或許有人會說計畫向來都無法準確,那麼為何不臨機應變呢?花那麼多精神做計畫好像很不值得。其實一個龐大的複雜的專案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援,而這些人力、物力的預備需要前置時間,並非一蹴可幾的,除非你的預算無上限,有花不完的人力、物力等著你支用。所以如果計畫與實際沒有出人意表的預外發生,這樣的計畫修正起來不會太困難,那就算是成功的了。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那是為何呀?蓋因人的才能出入很大,可以聖明也可能只是個膿包,當膿包遇到聖明者,那就高下立判,所有辛酸只能往肚裏吞了。換一個角度想,若非如此,為何有些人得以坐領高薪呢?只能說他擬的計畫比人精細合理,他的應變比人迅速正確,如此而已。

2019年3月13日 星期三

該來的總是要來

西諺說:「What will be will be.」,翻成中文是「該來的總是要來」,譬如一年四季的輪替、日夜的循環,該怎麼著就會怎麼著。不過這句話應該比較偏重人間事的循序進行,非個人力量可以干預的,所以比較像俗語說的「醜媳婦總要見公婆」。其實媳婦不見得是醜的,只是不怎麼喜歡見公婆才是事由。
話說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態,也是「該來的總是要來」的事情之一,可是人嘛總是貪生怕死,大肆慶祝新生而隱晦老病死,所以存在著很多心理上的問題。可是人是肉做的,身體隨著年齡的增長必然走下坡,所以必然會老化與生病直至死亡為止,忌諱是沒有用的。再比如說坐吃山空吧,一家人的收入與支出大概搬般手指頭就心裡有數了,可是有些人就是裝傻,等著它發生。
人的另一個大毛病是諱疾忌醫,好像不當一回事就暫時可以當個沒事人了,其實有病不趕快就醫的話,病情很可能加速惡化,小病漸漸地被養成大病了。很多家庭、企業甚至國家的問題也頗類似,本來只屬疥癬之疾的小毛病,若不及時排除就能釀成大禍。(星火足以燎原)
管理學者們都說面對問題才能解決問題,而問題多半只有自知,別人是幫不上忙的。既然該來的總是要來,就像是俗話所說的伸頭一刀縮頭也是一刀,為何不乾脆當個英雄好漢呢?何況努力的話事情便可能有轉機(危機就是轉機),再不濟至少也應盡人事而聽天命吧。

2019年3月12日 星期二

語重心長

清·洛勝《海國英雄記》:“嘆別離苦況;轉忘了母親的語重心長。”。有人說語重心長是言辭真誠具影響力而情意深長的意思,言辭真誠表示說話者想表達其真心真意,影響力表示言辭內容具有智慧,而情意深長表示言辭內容具備情感的層次,不是那種直白的不顧別人感受的話。
為人父母者對子女的教誨通常是語重心長的,因為較有可能同時具備真心、智慧與情意。可是如果父母與子女的相處不和睦,或者正在氣頭上,那就有可能打折扣了。如果不是你的父母卻對你語重心長,那應是很難得的,可能是你的至親、恩師、前輩、愛人,不然就是你的貴人了,應特別珍惜。
日常生活裡大概不會說些甚麼語重心長的話,這應該是發生在出現人生的轉折點的時候,比如說求學、就業、創業、婚配等重大事件發生時,再不然就是該做為而沒有做為的時候。人凡是遇到人生的重大轉折點時可能六神無主、可能猶豫不決,此時最需要旁人真心的具智慧的提點了,而如果還能兼顧當事人的感受,那就不會說甚麼「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之類的讓人難以消受的話了。
孟子離婁上篇提到,「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如果你很幸運的在適當時機聽到別人語重心長的話,應該會有好結果吧;可是你如果仍然是冥頑不靈的,再多好意善意也無濟於事,所以還須有虛心受教的氣度、明辨是非的智慧、奮發向上的決心,才能落實語重心長後該有的圓滿。

2019年3月10日 星期日

營生之五:雜篇

不論任何事物理出了多少原則與脈絡,總拋不開例外的,人生既如此那麼營生當然也是囉。比如說自然界的生物不外乎動物與植物,可是冬蟲夏草該算哪個呢?再比如說木本植物分為灌木與喬木,通常喬木長高灌木長胖,可是那榕樹的鬚根可以長成另一棵樹,最後成為一整片樹林,這種不長高但長胖的本事該屬灌木還是喬木呢?
植物除了木本植物還有草本植物,那麼有誰營生如草本植物呢?所謂的草本植物很多是一兩年生的,也就是說草本植物的生命週期比木本植物短,如果有人經常換頭路的或許該算草本植物吧。這樣的人通常較缺乏一技之長,有甚麼活就幹甚麼活。或許也有可能是定性不足,幹一行怨一行吧。
維基百科說:「層壓式推銷或金字塔式騙局(英語:Pyramid scheme),在台灣別稱老鼠會,是一種「無法持久永續經營」(unsustainable)的商業銷售運作模式,在大多數國家及社會的法律及案件中被視為「非法商業行為」。」。為甚麼在台灣別稱老鼠會呢?因為會員的增長像老鼠的繁殖般呈幾何級數爆炸,其實這和細菌的增殖模式類似,或許可以算是擅長細胞分裂的細菌類吧。
有些人扮演動物還是植物全憑環境演變而定,環境最適合哪一類發展他便換成那一類。比如說經濟實在不緊氣,當老闆比當員工更要命時當個上班族權充灌木;等經濟好轉些就奮力創業當喬木了;國際貿易(生產)蓬勃時可以扮演食草動物;而金融氾濫時適宜行獵,當起肉草動物就正逢時了。

2019年3月8日 星期五

營生之四:肉食動物篇

當個草食動物被人吃太可怕了,那麼乾脆當起肉食動物好了。這麼說來好像所有的草食動物都是笨蛋,不知道當個肉食動物有多過癮,其實肉食動物的先天條件與草食動物天差地別,不是想當就能當的。而且打獵還須靠本事的,難道你沒聽說過有些肉食動物因為打不著獵物最後是餓死的。
肉食動物有哪些營生利器呢?首先善於埋伏或偽裝,使獵物失去警覺,這方面貓科動物應是最在行的,牠們有厚實的腳肉墊可以行走無聲,還有特殊的斑紋與草原環境融為一體,還懂得藏身下風處以隱匿體味。生活在水裡的鱷魚也不惶多讓,牠們可以長時間躲在水裡,就算露出水面也只看見鼻尖與眼睛,並與一池髒水融為一體。
其次,要獵食當然需要快速衝刺,伏行最多只能拉近雙方的距離,而最後那一小段路如果跑不過獵物的話,食物如何到嘴呢?最後,想咬人的當然需要一付尖爪與利牙,草食動物的皮毛總是很厚的。當然啦,各種肉食動物還有各自的獨門看家本領,請各位自行觀察領略吧。
俗話說柿子要挑軟的吃,肉食動物的營生原則也是如此,畢竟獵食健壯的草食動物(比如牛犢)還是有風險的。有時候,肉食動物實在抓不著獵物時乾脆當起食腐者來,就當是在度小月吧。還有,人類社會畢竟與肉食動物界不同,人類的規則是錢多的吃掉錢少者,懂法律的欺負不太懂的。

2019年3月7日 星期四

營生之三:草食動物篇

如果人們的營生方式只能比喻為植物,好像太過狹隘了。如果你不只是在一處營生,而是男兒志在四方的話,或可稱為動物型營生了。比如說經營跨地域甚至是跨國的企業者,他們經常扮演空中飛人穿梭於各地的。近來高鐵盛行當然也是有助於人們從事動物型的營生囉。
有在電視上看過動物大遷徙的節目嗎?草食動物通常住在草原上,而能成為草原的地方通常氣候較乾燥,尤其是在乾季的時候幾乎快要成為沙漠了,所以需要長途的大遷徙,也就是所謂的逐水草了。換作人類的社會,有所謂的景氣循環的問題,想要左右逢源的話當然就要到處跑才有生意做啦。
在動物大遷徙的節目上必然介紹橫跨河流遭逢鱷魚的情節,那種千鈞一髮的場面印象很深刻吧。人類社會好像也少不了商場上遭遇鱷魚的故事,有一號人物叫做喬治·索羅斯的,就是被人稱為金融大鱷,專門幹這趁機洗劫的行當。其實草原上還有獅子、鬣狗等可怕的狩獵者等著那些草食動物。
草食動物抵抗獵食者的方法大約有兩種,一種是大量繁殖,另一種是集體行動。據說被獵食者吃掉的草食動物其實還算有限,而且大都是挑老弱幼小的吃,你只要比同伴()強壯些的就沒事了。據說這樣的獵食有助於新陳代謝與生態平衡,對整體而言算是健康的呢。

2019年3月6日 星期三

營生之二:喬木篇

維基百科說:「喬木是有明顯直立主幹、且高達6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的總稱,同低矮的灌木相對稱。喬木由根部發生獨立的主幹,樹幹和樹冠有明顯區分。」,如果說上班族的營生方式像是灌木,那麼誰像喬木呢?俗話說「寧為雞頭,不為牛後。」,意指大丈夫哪能屈居人下,所以那些不甘為牛後者概為喬木了。即做大事業者為大喬木,做小事業者為小喬木。
喬木與灌木的最大區別是,概為喬木者必須為自己爭得一片天空,不然就死定了。於是所有的喬木從小即快速長高,通常一兩年內就須高過灌木,不然就要被灌木群給淹沒了。其實高過灌木只是第一階段,喬木的競爭者當然還是喬木,也就是強中自有強中手,不然只有當個耐陰的灌木得了。
植物當中最能快速長高的當屬竹子,幾天之內就能竄升到半空中了。剛長出來的筍尖是柔軟的,但是隔日即能硬化,以便支撐更上面的竹尖繼續快速增長,直到成為一支新竹,然後才開枝扇葉。也就是說喬木的第一項特質是要長高得夠快,唯有夠高了才見得著陽光,才有機會茁壯。
長高是長高了,可是太纖細的樹幹可撐不住厚重的樹冠呀,所以樹幹的粗細須與樹冠的大小相平衡。也就是說樹幹未長粗之前,不可以徒長樹冠的,不然颱風一來就慘了。然而世上有些人就是不明白這樣的道理,盲目的擴張終於導致覆亡。還記得如何分辨清楚的嗎?長高要夠快,但長壯就須斟酌了。

2019年3月5日 星期二

營生之一:灌木篇

晉·葛洪《抱樸子·崇教》:“貧賤者汲汲於營生,富貴者沉淪於逸樂。”。古人所謂的富貴者應該是指貴族吧,現今已無貴族,除非你有個富老爹否則皆需汲汲於營生,那麼現今人類的營生方式為何呢?人類的身體構造屬雜食性動物,然而營生方式更像是植物,我這麼說你覺得奇怪嗎?
都說上班族是朝九晚五者,每天固定到上班地點報到,如果扣除沒有生產力的通勤及休憩時間,像不像是杵在上班地點的固定辦公桌旁的ㄧ棵樹呢?或說如果升遷了可能會換個座位吧,可是這和植物的移植或換盆有何不同呢?從營生的觀點看,著實就像是ㄧ棵在固定位置上貢獻著的樹。
樹有很多屬性,比如說灌木或喬木,那麼上班族比較像哪種呢?台語說:「吃人飯,煩人問。」,普通話說:「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那麼上班族應是低聲下氣的,或該屬於灌木吧。維基百科說:「灌木是沒有明顯主幹的木本植物,植株一般比較矮小,不會超過6米。從近地面的地方就開始叢生出橫生的枝幹。」,灌木的這般德性您覺得像不像上班族呢?
既為灌木,不以爭天下為己志,只要還能舒適的活著就算棲身於(喬木)林下亦無妨(需得耐得住);可是只要還算是個人總是要爭的吧,於是化直著長為橫著盤,既是同為灌木的怎可輸人呢!如果你到真正的山林野外,植被將分為三層,而中間那一層就是灌木叢了,那種比上(喬木)不足比下(地被植物)有餘,勾心鬥角且擁擠不堪的ㄧ大群,如果無法維持自我的體積(地盤),就會被人淹沒了去。

2019年3月4日 星期一

找樂子

宋·陳造《同陳宰黃簿游靈山八首》自注:“宰云:‘吾輩可謂忙里偷閑;苦中作樂。’”。現代人工作忙碌已是常態,如果忙碌但無厚祿與前景的稱為窮忙,當然感到困苦了;如果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閒,那是多麼可貴的小確幸啊,看來這種心思在千年之前已然萌芽了。
現代人除了窮忙還有無聊,也就是說忙的時候覺得苦,可是難得放假了卻又會感到無聊,於是在高速公路上、街上、遊樂場裡、賣場上塞著擠著,徒然浪費了可貴的假期;你說這就是你無奈的人生嗎?其實可以找樂子的方法還有很多吧,既然已經知道無趣的事為何還要ㄧ再重復呢?
有人說快樂只能自己尋找,那些被人安排好的多半無聊得緊,那麼請問你找過樂子麼?喜歡冒險的可以規畫未來的奇幻之旅(可能是創業或演藝之類的吧);喜歡植花蒔草的可以試著種這種那,種出些心得與成果;喜歡交遊的或許可以當個業務員,既可以暢會各方英雄好漢還可以趁機銷售營生;…。
管理學者說終極的滿足(獎賞)不是薪資或者職位而是成就,那麼成就從何而來呢?簡單的說就是能夠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這價值可不是固定的,完成了一個還會再想更大的一個。或許有人說這就是欲望了,人們被自己的慾望驅策著;其實不如說這就是人們追求的樂子,而唯有自己尋找的快樂才是真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