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1日 星期三

莫名的害怕

《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偷蹤竊道;飲氣吞聲;風吹草動;即便藏形。”。這一段應該是描述伍子胥過昭關時的光景吧,因為正在躲避追緝所以任何風吹草動都要趕緊躲了起來以免被逮。你有看過植物在風中顫抖的樣子嗎?其實風吹草動與有人經過而抖動的樣子應該是不一樣的。
如果你沒有被追緝,你的心情應是篤定的,或許就能發現風吹草動與有人經過而抖動的不同。可是如果你真的是被追緝的,心情七上八下的怎能篤定呢?也就是說心情的篤定影響著你的判斷力,而風吹草動只是觸發你的緊張意識而已,越是不能篤定的就越發緊張的利害了。
比如說快要進入農曆七月了,總總七月的民俗與傳說是否不經意的從耳畔被人提起了,或者不經意的自動地想起甚麼來了呢?有一種說法:人的恐懼感應是天生的,小孩子根本不用人教自然就會了,反而是勇敢這檔子事需要認真培養,而且非常容易破功;不信的話想一想自己打從甚麼時候開始知道害怕的。
不明的聲響容易叫人害怕,但通常是自己嚇自己吧。比如說建築物遇到熱漲冷縮就能有不明的聲響,而夏天吹著冷氣時很容易聽到這類聲音的;可是為甚麼農曆七月的這類聲音會格外地特別呢?為甚麼身旁有伴與身旁無人時的聲音也很是不一樣呢?據說心虛的最是害怕了,可是你到底心虛些甚麼呢?

2019年7月30日 星期二

分裂

維基百科說:「細胞分裂(英語:cell division)是生物體生長繁殖的基礎,通常由一個母細胞產生兩個或若干子細胞,是細胞週期的一部分。」。這意思是說再大的生物體也是由細胞組成的,其成長與代謝都是無數個細胞分裂的結果。如此說來,分裂好像是成長的基礎,可是這為甚麼與我們所熟知的分裂的概念不太一樣呢?
比如說某個勢力成長到其極限之後終將分裂,而分裂的結果通常是衰敗的開端。譬如說羅馬帝國不斷的強盛與擴張直到分裂,而分裂的結果最終走向衰亡。再譬如說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建立了史無前例的浩大的蒙古帝國,因為實在太大了不得不分裂成四大汗國,而分裂的時刻即為帝國的最強盛時期的結束。
那麼分裂即代表衰敗嗎?好像也不是的。歐洲的近代文明始於文藝復興,也是學術與科學開始蓬勃發展的開端,蓬勃發展的結果使新的學科紛紛從老的學科分裂出來,而這分裂好像都是另一波成長的開始。也就是說學科越分越是專精,而後續發展更是無可限量,似乎越分裂越興旺呢。
為甚麼勢力的分裂造成衰亡,而學術的分裂卻迎來發展呢?這不禁使人想探討起分裂的本質來。或許權力的分裂只能變小,就好像把麵糰分裂開來,只會越分越小。而學術的分裂使得研究的領域變寬了,或者說技術的鑽研更精細了,這樣的發展比較像細胞分裂的現象一樣,才是成長的基礎。

2019年7月29日 星期一

花前月下


唐‧白居易《老病》詩:「盡聽笙歌夜醉眠,若非月下即花前。」。這句話的意思大概是說生平足資放浪情懷的地方不是在明月夜就是繁花前。借景抒情向來是人們的解放方式,那麼到底是觸景容易生情,還是有情人專找理想的時間、地點相互傾訴呢?
有人說約會當然是要找花前月下這種充滿羅曼蒂克氣氛的地方囉。是的,這是主張「情意在先,只是以花月作媒。」的ㄧ方。以前的人連個路燈都沒有,更別提電影院、卡拉OKPUB等現代化的聲光場所,當然也沒有賣花的花店或者附帶提供演奏人的餐廳,花前月下大該是極少數還能選擇的場所吧。
宋代的蘇麟在《斷句》說:「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蘇麟應該是主張觸景容易生情的,不然為甚麼要選擇近水的樓台,或者向陽的場所呢?這就像有些遊樂場所刻意營造ㄧ些地景供人拍照打卡,而年輕學子安排班級交友的旅遊也特別選擇容易擦出火花的路線了。
世上有一個越辯越不明的話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辯到後來總是不了了之的,而世上的雞總是照樣生著蛋、蛋也照樣孵出了雞,根本無意理會這辯局。依我說,曖昧與情愫總是難分難解的,不怎麼需要釐清誰先來、誰後到的呀。思及此,為詩一首以誌之:「明月應時有,繁花處處開;若非伊有意,花前月下來。」。

2019年7月27日 星期六

鼓舞

宋·蘇軾《上知府王龍圖書》:“自公始至;釋其重荷;……是故莫不歡欣鼓舞之至。”。聚眾慶祝的歡樂場合豈能沒有音樂?有音樂而沒有舞蹈豈能盡興呢?於是歡欣鼓舞成了慶典上的最佳寫照。譬如巴西的嘉年華會,譬如原住民的祭典,譬如民俗節慶的舞龍舞獅,從來都是鑼鼓喧天的,也唯有如此才能表彰那歡欣鼓舞的與天同慶的熱情。
對於兒童而言,他們的世界與大人的就大不同了,節慶的場合甚麼都可以少,但就是不能沒有那種充氣的大玩偶,那種外面看起來像童話故事的某個場景,裡面其實是溜滑梯啊、超大型彈簧床啊甚麼的。在這裡面大人是進不來的,只剩下小小孩與更小小孩的解放,那種怎麼說大人們都聽不懂也不了解的世界。充氣的大玩偶當然能夠鼓舞小朋友了,其實它們更需要不停地被充氣鼓舞著,不然整個世界就要塌了。
人類無論大人、小孩都有自己的鼓舞方式,那麼大自然呢?都說樹欲靜而風不止,也就是說樹是被風鼓舞著的。每次颱風來時,狂風中的每棵大樹都被瘋狂地舞動著。如果根基夠深厚的話,舞動著就舞動著吧,但是對那根基淺的就是一場災難了。這好比是一場侵入式的健康檢查,通過者的獎賞就是那被刮出來的成長空間。
有時候,人也好像是那風中的樹,是被那潮流鼓舞著的。這同樣是一場侵入式的健康檢查,有人從中獲得了好處,有人卻魂飛魄散了。或許你說潮流哪有那麼可怕的?其實潮流的可怕就在於不能自覺。比如說政治潮流吧,有些人不清楚是怎麼被人弄掉的。比如說經濟潮流吧,聽說躺著也能中槍。再比如說時尚潮流吧,有些人就是因此而失了魂。

2019年7月26日 星期五

五味雜陳

百度百科說:「五味雜陳是指:甜、酸、苦、辣、鹹一起湧上心頭,體會不出是哪種味道,形容人的心情不好受。」。戀愛中人喜歡甜酸糾結的味道,饕客通常喜歡辣中帶鹹、鹹中帶辣的味道,看來好像只有苦味不太受歡迎吧;其實苦瓜的味道好像是阿嬤們的最愛,這麼說來五味雜陳未必是有多麼不好受的啊。
百度百科還說:「人生就像拋物線,每一個起承轉合,都風生了五味雜陳的心思。」。比如說被關照的心頭生出了甜味,被比下去的心頭泛出了酸味,被折磨的心頭溢滿了苦味,被修理的心頭有說不出的辣味,而被吝嗇的心頭翻絞著鹹味;以此推論,五味雜陳應是指過日子的味道吧。
中國人醫食相通,坊間有專賣藥燉排骨之類的雖然有苦味在,但趨之者眾;如果少了這苦味還會被人嫌哪。苦味都如此,更別提甜、酸、辣、鹹了,應該都能找出相對應的知名料理來。如此說來,五味雜陳應是指那料理的味道了,只是沒有人會把這五種味道同時用在同一個料理上,反而是人們吃遍了各式的料理後,在腸胃中交會而五味雜陳了。
如果你是那力爭上游百折不屈的人,應該偶而有遇上成功的喜悅,偶而有羨慕別人的光景,偶而有努力卻趕不出的活,偶而有心痛的挫折,偶而有難熬的日子,那麼你應是那五味雜陳的人了。不過不用難過或者逃避,這五味雜陳只是你努力的味道,將共同編織起你燦爛的人生。

2019年7月25日 星期四

洶湧澎湃

漢‧司馬相如《上林賦》:「沸乎暴怒,洶湧澎湃。」。我們現代常以洶湧澎湃來形容海浪,可是司馬相如是四川人,應該沒機會見過海浪才對。上林賦是一篇賦頌天子的上林苑中恢弘景象的曠世作品,而洶湧澎湃應該是用來形容水勢的吧。長江三峽的水或者黃河壺口瀑布的水算得上洶湧澎湃,只是不太能體會上林苑中能有甚麼洶湧澎湃的水勢呢?只好嘆服於司馬相如的驚人文筆了。
說到洶湧澎湃的海象對台灣人而言不算頂新鮮,只要東北季風一起,台灣的東北角準能湧起那瘋狗浪的,這種情形問那果敢的磯釣客應該最清楚了。只是尋常人沒有磯釣客的那股神勇,該上哪看去呢?答案是到基隆市的和平島一遊,那裡的冬天的狂浪湧進岩岸的石頭縫()裡可以瞬間泵出差不多十公尺高的浪花來,而且聲勢像放煙火般十分驚人。
如果這樣的洶湧澎湃還是無法打動你的心,只好請出颱風天特有的長浪了。只是颱風天風強雨驟的多可怕呀,只能在颱風來臨前到各地的堤防旁小心翼翼的偷偷的觀賞了。根據我小時候在港口堤防邊上看到的,強烈颱風的長浪的高低潮差足有十公尺,打在堤防上可以輕易的翻將過去,然後湧上堤防後的道路及人家。膽子小的千萬別去看啊,不要怪我沒給你提醒過。
每回驅車進入新竹尖石鄉的後山,來到景色秀麗絕美的玉峰溪畔,都會有說不出的悸動,因為那裡的溪水竟然是藍綠色的,中間還夾帶著乳白色的激流。玉峰溪為大漢溪上游,源自秀巒的薩克亞金溪(其源頭位於大霸尖山北側)與泰崗的塔克金溪(其源頭位於品田山北側),匯集滿了尖石後山的所有靈氣,所以是藍綠色的。看到這樣的溪水,心中也是洶湧澎湃的,不輸那東北角的瘋狗浪。

2019年7月24日 星期三

正當性

合法性是政府行為應遵守的必然要求,也就是所謂的「依法行政」,在積極面上行政行為必須有法律依據,在消極面上行政行為不得牴觸法律。除了必須遵守的合法性以外,其實還有更超然的正當性,教育百科說:「正當性係指權力的行使是否被普遍大眾視為合理且有效力。因此權力不只包含行使人,亦包含對象的接受與否,需兩者兼備。」。
法律通常是由菁英階層訂定的,基層百姓雖然必須遵從卻未必信服,因此如何取得執政的正當性才是政治人努力的目標。比合法性超然的其實還有傳統的道德觀,那麼正當性與道德觀之間何者更為崇高呢?兩者的屬性與特色又是如何區別的呢?
我們從小被教育著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敦親睦鄰、報效國家、…,好像道德告訴我們都應該做些甚麼;其實道德是規範性的,它告誡我們不可以不孝順父母等等,所以所謂道德觀是負面表列的。而正當性與道德觀的差異就在於它是正面表列的,也就是說你必須做到怎麼樣的條件,才能贏得眾人的信服,而不是在於你未曾犯下了甚麼過錯。
規範的道德通常只是消極的,如果你沒有違背了道德的規範那就算是好人了。而正當性卻是積極的,你必須達成眾人期盼的使命才夠格。合法性正好介於這兩者之間,它有應作為與不應作為兩種面向,即有些事情你不履行便是犯法,而有些事情是你做了才算犯法。

2019年7月23日 星期二

英明

百度百科說:「英明是漢語詞彙,出自《 抱朴子 ·嘉遯》,解釋為卓越而有見識,英明的決策,指在做事情的時候可以理性的思考問題,提出最合理的處理方法。」。在古代,「英明」通常用來表彰領袖的睿智與決斷,所謂領袖不是王者至少也是貴冑,比如《東周列國志》第一○四回:“ 秦王 年長,英明過人。”,平民百姓是不能隨便自吹自擂英明的,不然恐有性命之憂;幸好如今已是民主時代,人人皆可想方設法英明個幾回的。
既然是英明的人,大概不好做那失敗的事吧,所以當個英明者當然最好就是做那會成功的事囉。事情是否能成功通常事先就能有所知覺,也就是說不能做那太過冒險的事,使自己陷入了失敗的危險境地。可是如果只能經營一些小成功,不足以彰顯其英明,偏偏越大的成功其所冒的風險必大,這就是想成為英明者的難處了。
英明還有另一重解釋,就是那有先見之明的人。如果你不能高瞻遠矚的話怎能引領眾人,怎麼使人信服呢?有時候事情的成敗取決於資源的充沛,如果不計成本的話,你想嘗試發展的事情是不是多起來了呢?多方嘗試的話總能有所突破的吧,而能帶領眾人突破困局的必是那高瞻遠矚的人了。問題出在資源總是有限的,所以如何有效的、經濟的運用資源就是想成為英明者的另一個難題了。
說了半天,想當個英明的人還真是很困難的,不過經過這一番探討應該比較能掌握其中關鍵了吧,那就是:冒險才能有大成就,但須先盤算其風險;多方嘗試比較容易突破,而如何掌握及運用資源為其不二法門 (,或者是說口袋有多深才能冒多大的險)

2019年7月21日 星期日

開放的思想

現代人幾乎已經人手一隻智慧型手機了,其上必備還算不錯的照像功能,所以只要遇上好風景就會想自拍幾張照片以示曾經到此ㄧ遊。照的相片是否讓人滿意,陽光占了極重要的因素,有時候背景雖然理想臉卻黑了(背光),只好換個角度讓陽光柔和地灑上你的臉,儘管背景的角度稍有遜色些。
有人說政治是妥協的,因為眾人皆各持己見就難有雖不滿意但可接受的結果了。也就是說每個人的立場當然是有差距的,可是為了大局只好修正一下自我的立場啦。這大局就好比那陽光,只有你去迎合它,沒有它來迎合你的道理,不然的話只好ㄧ路黑臉到底啦。
維基百科說:「努力追求權力的組織會去影響社會中的意識形態,將它變成他們想要的樣子。」。也就是說所謂的意識形態是具有濃烈的政治色彩的,無怪乎林毓生主張意識形態(ideology)如果音譯意譯合一的話該被譯為「意締牢結」了。翻成白話文,意識形態就是被僵化的政治宣傳,常與開放的思想站在相對面。
《孟子‧公孫丑下》:「彼一時,此一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五百年不是短時間,想要當那王者興當然希望渺茫,但是當個名世者也很不錯啊,這時候就該弄清楚甚麼叫做「彼一時,此一時也。」了。如果你的思想是僵化的,大概很難體會這番道理,唯有打開心思的才能明白甚麼叫做時代的改變。

2019年7月20日 星期六

懷舊

維基百科說:「懷舊指對過去的憧憬,通常是理想化而不現實的,經常和一個溫暖的童年回憶、某種遊戲或者珍貴的私人物品聯繫在一起。」。憧憬通常是對未來的不可知的情境的臆測,怎麼能有對過去的憧憬呢?如果因懷念而將逐漸遠離的記憶美化了好像是比較容易理解些的,是吧。
比如說某些強調老生活的懷舊商店,擺滿了過時的縫紉機、老時鐘、老音響,甚至阿嬤時代的用具,借用客人的懷舊情懷來賣些重新設計的產品或餐飲;你相信光顧的客人樂意回到過去的生活,那種物資匱乏甚至無電可用的可怕日子嗎?值此酷夏時節,你會以甚麼樣的心情甘願不吹冷氣的呢?
坦白說,我對以前的紅磚黑瓦的建築很有感覺,常懷疑現代為何不再有紅磚黑瓦的建築了。如果是為了建築物的結構與強度,紅磚黑瓦只是當建築物的裝飾面應該不會有影響吧,難道是已經沒有人像我一樣喜歡紅磚黑瓦的那種感覺了嗎?可是只要是紅磚黑瓦的老建物改造的餐廳啊甚麼的,好像生意都不差的耶。
維基百科還說:「旗袍是一種華人女子的傳統服裝,始於中華民國大陸時期上海女校的制服,當時的上海女學生是旗袍最早的主要使用者。旗袍因其代表新時代知識女性的形象而受到歡迎,並由上海開始流行到全中國,成為當時中國都市婦女的主要服裝。」。曾幾何時,旗袍不再流行了,代之以迷你裙、熱褲、露背裝啊甚麼的,可是你不覺得合身的旗袍更使人覺得婀娜多姿更性感的麼?(如果身材夠好的話)

2019年7月19日 星期五

與時俱進

易經《益》卦卦辭“凡益之道,與時偕行”,這意思大概是說能夠獲取到益處的都會隨著時間調整其內涵。比如說金魚好了,維基百科說兩千年前的古書《山海經》就有紅色鯽魚的記載:「睢水出焉,東南流注於江,其中多丹粟,多文魚。」,郭璞說「文魚」是「有斑采也」。光是文魚大概不會有大流行的,宋朝時開始繁殖並挑選變種的金魚成為時尚;直到今日,金魚的品種已難計其數,而流行的態勢方興未艾。
根據《大戴禮記》的記載,五穀是麻、黍、稷、麥、菽。俗話常說「是人的都得吃五穀雜糧」,但是古時候的五穀竟然還沒有稻子呢,你說奇怪不?其實這正告訴你稻子是(南方的作物)後來才被發現與流行的,到如今已成最重要的作物了。如果你有興趣去發現,所謂的作物其內容ㄧ直隨著時代演變著,尤其是水果類更族繁不及備載。
《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我們常以「學富五車」來形容讀書多而學識豐富的人,其實古時候的書是用竹簡寫的體積甚大,所謂「學富五車」者大概只讀了現代的五本書的分量而已,只是古人所讀的經書的學問較大吧。請問你從小到大讀了幾本書呀?如果沒有活到老學到老的話,還會被人嫌沒長知識的啊。
都說如今是個求新求變的時代,這意思是說如果你沒有與時俱進的話那就落伍了。比如說阿嬤時代的料理固然有人回味,但是這樣的店畢竟越來越少了;就算你懷念阿嬤時代的粉圓,也須把它變化成(黑糖)珍珠奶茶才會有人光顧的;還有阿嬤時代的清冰也須加上現代的鳳梨熬的糖汁,才會有點現代味呀。

2019年7月18日 星期四

怪颱丹娜絲

七月中旬迎來了颱風丹娜絲(半徑一百五十公里的輕颱),七月份本屬颱風季,有颱風來一點也不奇怪,但是這颱風的長相未免太奇怪了吧。話說颱風嘛至少是一團濃密的雲,就算剛發展出來還不夠成熟的,了不起就是長得還不夠結實,甚至是偏心的,但是怎麼有這種完全空心的颱風呢?如果不是氣象局說颱風就在那裡,我一定認為是旁邊那兩大坨雲團的其中一個。
看過有兩隻大螯的公蟹吧,這丹娜絲就長那個樣子,可是颱風不都是取女生的名子嗎?難不成是個河東獅。這丹娜絲的兩隻臂膀究竟有多大呢,就像兩個已經成形的颱風一樣,半徑大約也有個一百五十公里,只是都是實心的,離空心的丹娜絲的左右各約五、六百公里遠處。
昨天夜裡聽說丹娜絲不會直接(穿心)登陸了,路線已經向東偏移了。早上聽說這是因為跟右邊的那一坨雲有結合趨勢的緣故,這情形就像把右臂縮了過來。據說丹娜絲的左臂也會慢慢向上迎了過來,好像準備把台灣牢牢地抱在雙臂裡一般,真是好駭人的景象呀。
說實在的,近來實在太過悶熱了,昨天颳起的焚風竟然超過攝氏38度了,下點颱風雨應該還蠻爽的吧。只是被三個雲團抱在一起會有甚麼嚴峻後果呢?據說南部最怕淹大水了。俗話說天不從人願,或許這才是常態吧,希望台灣的聖山(中央山脈)再次發揮作用,整治得了丹娜絲這個妖颱。

2019年7月17日 星期三

無所不在

俗話說「上帝是無所不在的」,這一方面是說神的法力無限所以應該無所不在,另一方面可能是感懷上帝無微不至的庇蔭吧(,期望這庇蔭是無所不在的)。其實世界上無所不在的事物還有很多,有些是神力(造化)的延伸,有些是大自然固有的現象。人稱自身為小宇宙,好像與人有關而無所不在的也是不少呢。
人吃五穀雜糧難免有些病痛,細想一下,這渾身的病痛好像也是無所不在的。有人說牙齒硬梆梆的應該不會痛吧,其實牙齒痛起來幾乎要人命。有人說指甲沒甚麼感覺應該不會痛吧,說這種話的人應該是還沒有得過那甲溝炎的,不知道甚麼叫做好難過呦。也有人說毛髮沒有知覺應該也不會痛吧,殊不知毛囊炎同樣讓人心痛,好怕因此而禿了少年頭。
有一首閩南語歌曲叫做《歡喜就好》說:「人生海海,難道需要都了解,有時候清醒,有時青菜(隨便);有人講好,就有人講歹,若別想那麼多,咱生活較自在。整天嫌車不夠靓,嫌厝不夠大,嫌菜煮了不好吃,嫌某(老婆)夠難看;駕到好車怕人偷,大厝難打掃,吃到好料驚血壓高,水某(漂亮的老婆)會跟人跑。…」。這首歌說明了兩種情境,人的慾望(包含忌妒)與煩惱也是無所不在的。
童話故事說,經過種種磨難,故事的結局是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童心總是潔淨而無憂的,希望這種情緒能夠ㄧ直延伸到白頭,藉此將喜樂發揮到無所不在的地步。

2019年7月16日 星期二

養分

都知道植物生長的三要素是陽光、空氣、水,而從農作物栽培的經驗得知,在一般土壤栽培作物時的要素是氮、磷、鉀,稱為肥料三要素。也就是說除了陽光、空氣、水以外,還需要適當的養分才能生長旺盛。人非植物,而且人的成就也不是長得壯就行了,那麼人的栽培需要怎樣的養分呢?
在封建時代,受教育是貴族的權利,而貴族們因為受了教育顯得比平民百姓有知識些。在現代,受國民教育已是國民的權利與義務,看來知識是普及了,可是好像總是有些限度。也就是說傑出的人才好像不是一般教育可以交出來的;而且教育越是普及,越平凡的學生好像也越多呢。
《論語.季氏》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孔子說困而學之不如學而知之,那是兩千年前的觀點,現代雖然科學昌明但是研究發展比以往的任何時代還要頻繁,甚至於不致力於研發的都要落伍了,有很多事情就是在困境下才被發展出來的。
有人說今日的挫折是明日的養分.這是為甚麼呢?我們每個人幾乎花了四分之一的人生在受教育上,可是學到的東西好像很難直接派上用場,因為實際的需求總是與書本教的不太一樣,非得經過適當的修正才用得上;而那種用不上的遭遇便是所謂的挫折,激發你發現問題與綜合運用的能力,不然學再多都是死的。

2019年7月14日 星期日

作用

百度百科說:「作用就是某種對像在某個時間(或無)某個空間(或無)的某個過程中,作為手段、工具,最終達成的效果。」,也就是說我們經常以熟知的作用來產生熟知的效果。比如說我們經常需要補充水分,而喝水的作用就是用來解渴的。
人類是高度社會化的物種,相互之間有許多作用存在。比如說言行之間可以鼓動仿效,於是有所為的帶頭作用。《論語.顏淵》說:「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大概就是這樣的意思。以實際的事例來說,宮廷或貴族的生活方式經常成為民間模仿的對象。
人類貴為萬物之靈,每個人有自己的思想,當然也存在著許多作用。比如俗話說人往高處爬,這是一種自我激勵作用,鞭策著自己在眾人中出人頭地。人人都想出人頭地,當然無法全體如願囉,於是激烈競爭著;如果看到別人的好,心中是否會隱隱發酸呢?是的,這就是難以避免的既妒作用了。
人天生會設法滿足自我的需要,所以作用是一種動力,驅動著你我做困難的事。試想,如果這些作用不存在了會是怎樣的呢?這好比失去動力的交通工具,只能任其朽爛了,所以莊子說:「哀莫大於心死,而身死次之。」。作用有好壞優劣,有的能使你成功,有的卻能使你身敗名裂,那麼該如何取捨呢?坦白說沒有標準答案啦,只能靠你的智慧去抉擇了。

2019年7月12日 星期五

長智慧

維基百科說:「智慧是讓人可以深刻地理解人、事、物、社會、宇宙、現狀、過去、將來,擁有思考、分析、探求真理的能力。」。也就是說有智慧的人才懂得如何正確的思考並探求真理。相信沒有人會承認自己的智慧不足,可是卻很容意批評別人缺少智慧,這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從小接受教育學習知識,但好像沒人過問我們到底長智慧了沒。我們從課本裡學習到的東西多不勝數,但通常很少被派上用場,充其量只是增加了ㄧ些常識而已。知道是一回事,應用卻是另一回事,因為很少有事情是可以直接套用的,通常多半需要觀察、判斷與修正才行得通。
新儒家學派代表人物牟宗三認為:『「智慧」與「知識」不同。得靠智慧為歷史方向,有這個智慧,思考就中肯;能中肯,事情就成功。沒有這個智慧,分明當這樣做而偏不做,步驟一定錯亂,走不上軌道,最後必定失敗。』。終於知道有人大力主張智慧與知識的不同了,可是好像沒有說清楚如何長智識的呀。
依我看,知識是學習別人的經驗,而智慧是自身體驗或思考的結晶。比如說我們從小就被教導倫理與道德概念,可是管理學大師賽門卻說有一個教條就能找到另一個反教條,那麼該相信哪一個呢?等到你遇到這種困境,經過自身思考而得出自己認定的結論時,終於開始長出一點智慧來了。都說真理只有一個,可是每個人的智慧卻未必相同;說不定因為看法的角度不同,真理就會有不同的面相呢。

2019年7月11日 星期四

嘮叨


作家吳淡如說:『「嘮叨」不是體貼,更不是愛!就算出自好心,也是傷害關係的有害行為。』,可是好像天下的父母親多少都有些嘮叨的行為,尤其是在年紀漸長之後;那麼這嘮叨到底是怎麼樣的ㄧ回事呢?你說慈祥的父母親真的不愛他們的小孩嗎?還是年紀漸長之後越來越不愛兒女了呢?
話說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那就是都深愛著兒女,這應該是無庸置疑的吧;可是越是深愛卻越是嘮叨,這又該如何解釋呢?俗話常說關己則亂,意思是越是與己身相關的就越是在意,而越是在意便失去了方寸,成為胡言亂語了。也就是說少了智慧並亂了方法了。
有一回逛了某水族館,嚇然發現所有的金魚都是嘮叨著的,好像不這麼嘮叨著的話就要活不下去了。是的,嘮叨著本是金魚的必然的呼吸方式,可是我們是偉大的人類,不是靠嘮叨呼吸的呀,難不成不嘮叨就會呼吸困難了嗎?人不嘮叨當然不會呼吸困難,可是有人就會手足無措了呀,因為嘮叨早就成為習慣,ㄧ不嘮叨的話就會出現戒斷症候群了。
歷史上不知道出現過多少英明的君王與偉大的將軍了,他們都以高瞻遠矚以及賞罰分明成就的,所以他們從來不嘮叨屬下的,有不上道的都被直接懲處了,因此下屬們皆戰戰兢兢地自我要求著。當然啦,父母不該那麼嚴厲的;可是也不能只是嘮叨到被兒女們忽略的吧。如果嘮叨無益,該想點別的招了。

2019年7月10日 星期三

品種

台灣是所謂的水果王國,過一陣子就有新品種上市,而且偶而還會顛覆舊有的認知。譬如近來市面上出現一款綠皮的芒果叫黑香芒果,綠皮的芒果我們也常吃,但那都是未成熟的,只能醃製成情人果;這個黑香芒果就很不一樣了,成熟時外觀還是維持綠色的,只要果肉變軟就已經熟了。
有些物種的品種繁多,外行人難以分別,而不同品種間的品質差異還真的很大,於是能夠正確認知的就成為專家或達人了。比如說吃魚比較健康吧,尤其是海水魚,但是海水魚的種類多不勝數,而且口感及營養價值差異甚大,價格也是天差地別,該怎選擇呢?通常有在注意的就能慢慢累積知識,嫌慢的話就上網作功課或者請教專家、達人囉。
認識品種的確很花功夫,但是得到的也頗豐盛,因為這是以以品種來保證品質。比如說你偶而到菜市場買菜,該選甚麼菜買已經夠傷腦筋了,還要確認品種,那不是強人所難麼。可是不同品種的接受度差異真的很大,比如說旗山的香蕉怎麼可以跟台中的香蕉相提並論呢?豐水梨與雪梨的口感差別也夠大了吧。還有黑香芒果一定比愛文芒果甜,而愛文芒果一定比黑香芒果香。
除了認識品種還要認識該品種的特性,比如有些東西不能冷藏,而有些東西必須冷藏,搞錯了就必須承擔後果了。有些東西很耐儲存(比如蘋果),不識貨的就會買到不夠新鮮的啦。新鮮度是食物品質的最佳保證,現流貨一定比冷凍、冷藏的貴的多,更別提鮮蹦活跳的活物啦。

2019年7月9日 星期二

千變萬化

《史記·賈誼列傳》:“千變萬化兮,未始有極。”。這意思大概是說能夠千變萬化的話,其變化應沒有極限或限制的。比如金魚很是討喜,歷朝歷代都是貴族們的最愛;為了爭奇鬥艷,品種不斷被創新著,已到了千變萬化的地步,而且新品種仍會繼續出現,不會有所極限。
武俠小說向來不缺讀者,拍成電影、電視劇也向來熱門。請問你是武俠小說迷嗎?如果是的話,請問「招式已老」究竟何意呀?如果你當下的武功招數已然使出(使盡),手腳必然遠離身體,應該立即變招吧,不然被對方看在眼裡可是空門盡露的了。可是如果你的武功招數就只有這麼幾招,甚至是一招半式闖江湖的,大概變無可變準備挨揍了。
《孫子·計篇》:“兵者;詭道……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打仗跟打架其實差不多的,也是不能被人看出虛實,而且部隊之間需要相互照應,不然總是被人跟在後頭追擊就很糟糕了。在歷史裡,很多悽慘戰敗的成因都是遭到伏兵,尤其是三國演義裡,主帥的高下就在於能否掌握住敵人的動向,然後設下伏兵…。
商場如戰場,雙方資源雖然有限,但如何安排卻是千變萬化的。當你出招後,敵人必然針對你的弱點出招,而你也須根據對方的弱點再出招,如此輾轉交替,雙方很快地都把資源耗盡了。如果你出的招都已安排了後式,或者是說能把散出去的資源快速的回收回來,才有源源不絕的資源對人出招。

2019年7月7日 星期日

賭注

俗話說偷雞不著蝕把米,這意思是說就算是做那無本的生意,畢竟還是要些賭注的。如果你經營的生意規模越大,賭注就會越大,而風險高的生意其賭注更要加倍的。商人講究的是將本求利,也就是說投資也可以獲利,不ㄧ定要親自下海經營;而想開門做生意的必然要籌出本錢來,就算是找到人投資也行,不然免談。
賭博的行為叫賭注,而做沒把握的事其實也叫賭注,所以做生意的人或許就是那操縱賭注的人。老實人做生意資金大半是自籌的,成功的生意人其資金卻大半是籌來的;或許可以這麼說,一般的商人拿自己的身家當賭注,而成功的商人卻是把別人的身家遊說出來當賭注的人。
或許有人想問,拿別人的身家當賭注,輸了固然是別人的身家,但如果贏了其獲利難道不是那投資者的嗎?會這麼問的應該不是生意人,成功的生意人當然知道如何在生意行為中間接獲利,就算直接獲利都是投資者的,那間接獲利未必少於直接獲利的,何況經營者還可以領取正當的報酬啊。
《戰國策·濮陽人呂不韋賈於邯鄲》:『濮陽人呂不韋賈於邯鄲,見秦質子異人,歸而謂父曰:「耕田之利幾倍?」 曰:「十倍。」 「珠玉之贏幾倍?」 曰:「百倍。」 「立國家之主贏幾倍?」 曰:「無數。」 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餘食,今建國立君,澤可以遺世。願往事之。」』。為甚麼立國家之主可以贏得無數倍呢?因為這是拿全國人的身家當賭注啊。弔詭的是好像從來沒問全國人民是否願意以其身家作為賭注。

2019年7月5日 星期五

《禮記.曲禮上》:「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這句話是甚麼意思呢?就是說入了別人的國最好知曉該國的風俗,而入了別人的家門最好知曉該家人的忌諱,才不至於做了甚麼不甚得體的事。那麼甚麼是風俗呢?維基百科說:「習俗是指在地區社會文化中長期形成之風尚、禮節、習慣以及禁忌等的總和。」。也就是當地生活的縮影。
百度百科說:「深度旅遊在國外稱為“In-depth travel”,西方旅遊界把這種一次外出只選擇一個地方、而不是在一個相對有限的時段內跑數個景點的旅遊,叫深度旅遊。」。這樣的旅遊或許是探訪別人的傳統市場、品嘗別人的傳統小吃,或許還住到當地人家裡去共同生活(美其名曰民宿),總之就是問俗的意思啦,希望體會當地的與我不同的生活方式。(以避免上車睡覺、下車尿尿的走馬觀花式的套裝行程)
唐.白居易〈早春聞提壺鳥因題鄰家〉詩:「欲期明日東鄰醉,變作騰騰一俗夫。」。為甚麼醉了之後會變成俗夫呢?大概是顯露出本性來了吧。禮教社會裡人人講究體面,極度避免把醜態露了出來,過度講求下,人人好像戴上了面具ㄧ般;可是ㄧ旦喝醉了,忘了我是誰,當然也無從戴起屬於我的面具啦。
如果有人自覺優秀而且真的手握著傲人的資源,或許會覺得庶民的生活不符合其高貴的身分,因而思想著如何才能脫俗,比如說使用昂貴的舶來品。所謂的舶來品當然就是指外國人的東西啦,在當地或許也是世俗之物,但飄洋過海之後的身價就大大不同了。比如說美國德州的大靴子,原本為美國西部牛仔營生的必備用品,如今成為彰顯穿得起舶來品者身分的尊貴象徵囉;為了妝點華麗,有的甚至還塗滿了金漆,反而成就了窮酸的文人口中的俗不可耐了。

2019年7月4日 星期四

從稚嫩到清純

百度百科說:「童真指兒童天真的本性,不只兒童有童真,不同年齡段的成人都有一部分人保留著最純潔的童真,一些老人身上的童真更是讓很多人心暖。」。天真的本性應是珍貴無比的,所以很多人希望留住童真,能留住多少就留住多少;問題是如何才能留住童真呢?
曾經注意過學童的面相,國小學童個個天真無邪、無憂無慮的,想必童貞還是盈滿無疑。待升上國中以後稚嫩的臉龐逐漸成熟退卻,換成一臉清純的模樣。為了升學,憂慮可能逐漸升高中,而憂慮多了多少童貞即可能失去多少。及至升上高中,升學的壓力更大了,表示童貞流失的更多了,連清純的臉龐也開始變化了。
終於考上大學,眼界打開了、智慧增長了,但受到社會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老子道德經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那琳瑯滿目的影音商品、生活自由後的放縱無羈在在衝擊著心靈,那麼童真呢?
就業以後各種生活壓力摩肩接踵而至,不斷地消彌著壯志;結了婚以後的家庭擔子更是沉重,所謂「一加一大於二」不知道該指考驗還是磨難,但不再相信是指能力與信心了。只要有壓力不管是哪一種,都在迫使童貞流失,這好比一個容器只能容下固定的東西,壓力進來了童真就被擠出去了。如果你很在意童真的保留只有兩種辦法,其ㄧ盡量減低壓力,其二想辦法把容器放大些

2019年7月3日 星期三

萬不得已

明·馮夢龍《 喻世明言 》第十八卷:“娘子不須掛懷,三載夫妻,恩情不淺,此去也是萬不得已,一年半載,便得相逢也。”。有人說所謂萬不得已的意思是形容遇到困難或挫折實在沒有辦法,不得不如此。如果照字面解釋,是連萬分之ㄧ的機會都難能化解困局的絕望境地,你看有多不得已的呢!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雲》上冊:“那門上似乎萬般無奈地說:‘好瞭,好瞭,替你去跑一趟。’”。成語說否極泰來,通常事情不會到萬不得已的絕境,多少有些轉圜的餘地吧。可是萬般無奈卻很常見,只要是被盧的難受了都算萬般無奈,而且這裡的萬字屬於誇張的語法,通常只是十分無奈而已。
郭沫若《北伐途次》:“每遭一次頓挫,總要使前功盡棄,又來重起爐灶。”。通常萬不得已不代表就此屈服,因為還是可以重起爐灶的。比如說創業失敗,只要雄心不滅,依然可以東山再起。再比如說幹錯行的,也是可以轉行然後一切從頭開始的。
漢‧無名氏〈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如果一切改變都要等到年紀一大把時才想開始,可能連重起爐灶的本都沒了。試想個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健康狀況也不是操之在我,等到老了一切都晚了。甚麼老驥伏櫪是指經營有成的人而不是那重起爐灶者。

2019年7月2日 星期二

惡毒

百度百科說:「惡毒,形容(心術、手段、語言)陰險狠毒。 惡,表示不好。 毒,有害的性質或有害的東西。網絡上“惡毒”也可以指一些人辦事與其他人迥然不同或者辦事理念讓人感覺難以接受。」。惡毒的言語、手段應該是用來對付難纏的敵人吧;其實不然,常見的惡毒經常發生在自家人身上。
俗話說「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夫妻感情應該要好的,不然怎麼結婚的呢?可是這只是開端吧,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在墳墓裡待久了難免沾染怨氣,然後彼此埋怨著,再來就是口出惡言了。當你聽到惡言相向時會有何反應呢?尤其是出自最親愛的阿哪達,只好加倍奉還了,於是你一言我一語的鬧得不可開交啦。
夫妻畢竟是異性,沒有血緣關係,那麼親子呢?其實愛之深責之切,無法貫徹愛的教育的。通常越是知根知底的越能命中要害,而親人的弱點豈能不知呢?如果情緒控制得宜自然是婉言相勸的,可是屢勸不聽難道不會火冒三丈嗎?於是惡言便禁不住的出口了。如果惡言已然出口仍然發生不了作用,你說會怎樣呢?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有時候朋友比親人更能釋懷,如果夠知己的話。也就是說友情有時候比親情還要溫暖些。話說越營養的東西往往越容易腐敗,也不知是何緣故,友情似乎特別容易變掛,而翻臉的朋友比不親近的對手更知道甚麼話會令你難受,那種近乎惡毒的批判就這麼來了。
或許只有嚐過的才能體會惡毒的厲害,而這時候雙方會不會突然驚醒於「這不該說出口的呀」呢?如果你的理智還沒有昏了頭,趕緊道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