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3日 星期二

英明

百度百科說:「英明是漢語詞彙,出自《 抱朴子 ·嘉遯》,解釋為卓越而有見識,英明的決策,指在做事情的時候可以理性的思考問題,提出最合理的處理方法。」。在古代,「英明」通常用來表彰領袖的睿智與決斷,所謂領袖不是王者至少也是貴冑,比如《東周列國志》第一○四回:“ 秦王 年長,英明過人。”,平民百姓是不能隨便自吹自擂英明的,不然恐有性命之憂;幸好如今已是民主時代,人人皆可想方設法英明個幾回的。
既然是英明的人,大概不好做那失敗的事吧,所以當個英明者當然最好就是做那會成功的事囉。事情是否能成功通常事先就能有所知覺,也就是說不能做那太過冒險的事,使自己陷入了失敗的危險境地。可是如果只能經營一些小成功,不足以彰顯其英明,偏偏越大的成功其所冒的風險必大,這就是想成為英明者的難處了。
英明還有另一重解釋,就是那有先見之明的人。如果你不能高瞻遠矚的話怎能引領眾人,怎麼使人信服呢?有時候事情的成敗取決於資源的充沛,如果不計成本的話,你想嘗試發展的事情是不是多起來了呢?多方嘗試的話總能有所突破的吧,而能帶領眾人突破困局的必是那高瞻遠矚的人了。問題出在資源總是有限的,所以如何有效的、經濟的運用資源就是想成為英明者的另一個難題了。
說了半天,想當個英明的人還真是很困難的,不過經過這一番探討應該比較能掌握其中關鍵了吧,那就是:冒險才能有大成就,但須先盤算其風險;多方嘗試比較容易突破,而如何掌握及運用資源為其不二法門 (,或者是說口袋有多深才能冒多大的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