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9日 星期五

說人是非便是是非人

《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一○回:「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這個字不可用,也在天師身上哩!」。有人解釋說:「人多的地方,是非必定多,而處理是非的最好方法,則是保持沉默,不須刻意去澄清、解釋。」。微醺客認為這是勸人遠離是非的解釋法,原意似乎是攪入是非者皆有挑潑是非的嫌疑;這從布袋戲裡常用的橋段即可明白。

世事紛擾,是非定然很多,尤其是在人不由己的江湖道上。既然是非如此的多,想不碰上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有人刻意在你身上塗抹是非,而你卻刻意保持沉默,似乎有默認的嫌疑啊。比如小時候的印象:如果老師正在黑板疾書,而你身旁鬧出了動靜,此時老師通常會轉身望向你這個方向,如果你保持沉默,老師就會懷疑是你弄出的;等到下回歷史重演時,老師大概斷定你就是那個搗蛋鬼囉。所以這個時候通常會望一下左右,甚至後面,然後展現一臉無辜的樣子,表示此事應與你無關啦。

為什麼要望一下左右,甚至後面呢?這表示你和老師是一國的,也正在幫忙找尋那個鬧出動靜者;至於一臉無辜的樣子或許表示你的能力有限,幫不上老師的忙吧。成人世界裡這一套太幼稚了,通常會對事件發表譴責以表示自己是個明白是非道理的人,不會幹這等遭人唾棄的事哦。最近的俄烏戰爭就可以看到很多這樣的場面。

如果你不只公開譴責還大聲疾呼討伐以伸張正義的話呢?這大概有兩種解釋:其一,你是這個方面上的大哥級人物,你不喊無以號召認同正義的同道中人起而伐之。其二,你是個有心人,你正在遂行黨同伐異的事。可是怎麼分辨二者呢?據說法律人通常以行事動機以及利益獲得作為法律行為與責任的判讀依據,那麼第一種人或許是為了維護大哥級人物的責任而行動,公共秩序或因而獲利;至於第二種人或許是為了維護大哥地位而行動,除了公共秩序獲利外似乎還夾雜著私人的利益考量。

2022年4月28日 星期四

小時候的點點滴滴之淒風苦雨

臺灣有句諺語說「竹風蘭雨」,意思是說新竹的風特別的大而宜蘭的雨特別的多;其實基隆的雨比宜蘭的難纏多了,而中壢的風好像也比新竹的囂張多了。先來說小時候的基隆雨吧,打從東北季風颳起,基隆的雨季就開始了;好不容易冬天熬過去了,基隆開始下起春天的毛毛細雨,別的地方的什麼「清明時節雨紛紛」之類的大概最多就個把月了吧,但是基隆以前的毛毛細雨啊可以下足兩個月;然後再跟梅雨連成一氣的話,半個年已然過去了。也就是說在這段期間裡能擠出個陰天來已經特別幸運了。

有人說他曾去基隆玩,好像沒那麼慘啊;其實那是協和火力發電廠於1977年開始運轉以後的事啦。先說基隆的雨是地理因素造成的,基隆的地形好比向著東北方的畚箕,專門迎接東北季風帶來的雨的;而南邊的山又比北邊的高,所以從大陸移出來的雲雨帶基隆也有份。可是自從協和火力發電廠運轉以後啊,好比整天燒著的灶,一股沖天的熱氣好像把雲雨給頂開了;於是近年來基隆也曾發生過水庫見底的事即是明證。

如果連續下雨達半年以上當然很苦囉,出門要穿戴雨具,假日也不能出去玩,衣服洗了也難曬乾,憋都給憋慘了。苦雨如此,可是淒風又是怎麼回事呢?當年或許不夠努力,或許考運差,竟然沒有弄到台北像樣的大學讀,跑去中壢的某某理工學院隱遁去了。話說中壢的風與竹林始終是一對老搭檔,風稍大時竹林就咿咿啊啊的騷動著,風再大些竹林便嘰嘰嘎嘎地哼著,如果風再使勁地吹竹林就要使出風聲鶴唳的本事了。偏偏中壢人特愛種那竹林,好顯示中壢的淒風究竟能有多囂張的。

還有,該理工學院的校園與退伍老兵們的家無從區分據說有人一看到那老式的校門以及像兵營的教室立馬轉身離開,下定決心重考去了。可是學弟們說不會啊,淒風配著麻辣燙蠻搭的。該學院自從升格為大學後戮力經營校園擴充以及各項建設,都已經有相當繁榮的大學城了。是的,那是後來的發展啦。還有啊,有人批評說都讀大學了,算哪門子的小時候呢?也就是說本系列的故事差不多該告終了。

2022年4月27日 星期三

不完美主義

維基百科:「完美主義(英語:perfectionism)在心理學中指一種不斷追求快而準或基本準確的主義,追求完美的性格或主義,其往往伴隨著自我否定和對他人評價的關注。」。完美主義應該是近代的產物,好像是後來才被發明的;其實完美主義的概念應該早就有了,只是講法不同而已。比如說中國人信奉儒家講求的四維八德好了,試問你身旁有哪位符合這個標準的;你說這樣太難了,在功利盛行的社會裡,那麼就從你所認知的歷史人物談起如何呢?恐怕還是很難找出那麼一位的。也就是說儒家講求的四維八德是個完美主義的產物囉。

維基百科還說:「完美主義有多維度的性格,它有著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病態的完美主義會使人追求過高且無法實現的目標,並會在他們失敗時帶來極大的痛苦。」。是的,自古便有名言說「忠孝難兩全」,因為在本質上便有衝突,你需放掉一個才能達成另一個的。這樣的衝突在四維八德裡似乎還不少,有空多體會自會明白。

維基百科又說:「完美主義驅使人們關注實現無法實現的理想或不切實際的目標,往往導致多種形式的適應問題,如抑鬱、焦慮、強迫症、低自尊心、自殺念頭和傾向以及許多其他心理、生理、關係、和兒童、青少年和成人有關問題。」。或許你說四維八德的問題還沒有嚴重到這個地步,因為那已經是皇帝時代的舊道德標準,那麼談談現實的名與利如何呢?

自古以來名與利好像也難雙全,如果你是那種名利雙收的完美主義者,就可能有維基百科所說的痛苦與問題發生了。有時候修正一下是有必要的,因為這是實行後的經驗回歸。比如說人生在世不就是為了得到成功,那麼依據自己的秉性可能不夠完美,但是如果能夠得到充分發揮的話,豈不也是美事一樁呢!也就是說成功者的為人處事好像本來就是不夠完美的啊,但這才是個人潛能最佳化的不夠完美主義的實現者喔。

2022年4月26日 星期二

小時候的點點滴滴之老李甜不辣

南部人因為工作機會不理想,常有北漂之舉;你看連假時大量車流擠在高速公路的南下路段就可以證明了。基隆人的命運似乎不太好,也需要飄移的,但是方式不太一樣;我們從求學階段就需要西飄了,因為基隆的學習環境實在不好。可是奇怪的是,台北學生也時興東飄,可能是後段班的吧,火車上常遇見。

話說當年我跟隨著潮流西飄到台北某國立高中就讀,開始了遊學的序曲。那段經驗挺新鮮有趣的,比如說每天經過台灣的門面道路:敦化南路與仁愛路,這比基隆那些狹窄的道路豪華太多了;道路中間設分隔島種樹不稀奇,但是種到像綠色隧道那就壯觀了;這還不打緊,更有直接在分隔島上設噴泉花園的。那時的校門口(信義路)也很有古味,竟還有整片的稻田一路綿延到視角盡頭。

剛進校園當新生時,學長就跟我說本校學生必須經過校門口老李的洗禮才算夠格畢業;心想老李是何方神聖啊,竟擁有這般權勢,如果是老師或教官之流的怎麼混到校門口去了呢?後來知道那是校門口頗負盛名的小吃攤車,專門出售水煮甜不辣之類的小吃給學生,而老闆正是所謂的老李啦,高高瘦瘦的。其實老李甜不辣沒有什麼特別的,只是賣給學生的便宜貨而已;不過他家的辣椒醬卻是特調的,奇辣無比;還有衛生條件也不怎麼樣,經過長期訓練之後的腸胃方具堅實的免疫力。

那所高中的校風挺特別的,每逢月考當天的朝會時教務主任必定上台致詞,而學生必定報以極熱烈不絕的掌聲,直到教務主任大聲喝止才停住;其實教務主任所說的內容千篇一律,不就是考試絕對不允許作弊之類的。學生的熱情有時也出現在大禮堂,比如說曾經有一位穿著打扮像民初時代人物的老先生上台演講,滿口駢語的都是四六對偶的語言。學生彷彿遇到超級偶像般,不時報以那種傳統的極熱烈不絕的掌聲,使這位老先生情緒激動的差點當場熱淚盈眶。事後教官上台質問說:你們這些學生真是夠了,專幹這等X事。

高中畢業時更新鮮了,首先是當天朝會結束時的拋帽禮,高中男生必戴整整三年的大盤帽此時被向上高高拋出,宣示此後不用再戴了。被拋棄的的大盤帽堆得像座土推,或許等著有緣的學弟揀去傳承吧。接著開始走出校門,遶街一大圈到學校後門。故意晃得慢的到學校後門時,校門已被關上了;畢業的學生此時露出本色紛紛爬上圍牆,然後坐在牆頭上,累得教官吆喝著你們趕快下來吧,危險了。

2022年4月25日 星期一

小時候的點點滴滴之滄海桑田

晉·葛洪《神仙傳·麻姑》:“麻姑自說雲,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爲桑田。”。神仙嘛,據說可以活過千年,所以麻姑說已見東海三爲桑田。人類壽命有限,當然看不見滄海桑田囉;只是近來環境改變的速度加快許多,一百年的改變已然有滄海桑田的味道了。

據說古代人的垃圾處理問題不大,至今農民還有在黃昏時節放火燒掉稻草的行為,燒掉的稻草還可以化身為草木灰的肥料呢。自從都市化以來,垃圾處理一直是個大問題,找不到好方法只好先找個偏僻的所在把它堆成垃圾山啦;現今的辦法換成到處興建焚化爐,燒掉是比較不會礙眼,但是聽說製造霾害的問題還是頗大的。

垃圾山飽和了怎麼辦呢,聰明人的辦法是把它美化成為公園,總算眼不見為淨了。基隆地狹人稠,陸地上找不著適當的偏僻所在就把腦筋動到偏僻的海邊囉。維基百科說:「八斗子東北部七斗山所在地原本為一座島嶼,日治時代為興建北部火力發電所在此填土造陸,將該島嶼與台灣本島銜接起來而成為一座半島。半島西側的八斗子灣海深砂淺,是一天然良港,現今已開闢為八斗子漁港與碧砂漁港。八斗子有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望幽谷(忘憂谷)、潮境公園等景點。」。基隆潮境公園去過嗎?一處海景優美的放風箏、玩模型飛機的休閒勝地,它的前身其實就是那處偏僻的海邊,曾經蒼蠅滿天的垃圾山啦。

你說一座叫做七斗山的島嶼被填土造陸成為八斗子半島,而八斗子半島的東側曾被選為偏僻的所在把它堆成垃圾山,然後再美化成如今頗聞名的潮境公園,如此大的改變有沒有滄海桑田的味道呢?這樣的大變身只有當地人的記憶裡才有這麼一段,而外地人只見風箏、模型飛機滿天的海角一樂園啦。說句公道話,目前的潮境公園海風徐來一片祥和且假日遊人如織,稱為樂園並不過分唷。

2022年4月24日 星期日

小時候的點點滴滴之大堀牽罟

記得民歌時代有一首外婆的澎湖灣,描述外婆家的溫馨故事;我的外婆不在澎湖,但同樣在海邊,訴說著另一種的風情。那是在宜蘭的郊區,一個偏遠的郊區漁村,叫做「大堀」的地方。那裏有很大的一片沙灘,要走頗長的距離才摸得到海水。這裡的海沙與基隆那種摻著些許珊瑚碎塊的貝殼砂不同,也與新竹的黑沙不同,是黑帶灰的那種,興許是上游的地質不同的吧。

「大堀」的第一個印象是沒有自來水,有井水但是卻看不到井;就是那種有著長柄的古早的手壓泵浦直接立在地上,壓幾下就有大股的水噴出來。不像自來水那般秀氣,帶著些許豪邁。水質看起來還算乾淨,就不知道是否真的乾淨;清洗用沒問題,想喝還是煮開了比較沒問題的吧。

漁村相當純樸,還使用牽罟的方式共同捕魚。維基百科說:「牽罟(臺灣話khan-koo),亦即曳地網,為先民最早發明的網具,也是臺灣古老的捕魚方式之一。現今的臺灣各地用以舉辦方式,來展現團隊合作之精神。」。牽罟的效率沒有漁船捕魚那麼好,要很多人一起拉,漁獲也頗一般;但是人情味相當濃厚。在黃昏時(比較不熱)招集一大夥人共同打拼,然後共同分享漁獲,既可以達到運動的效果,也有剛捕到的近海魚類供晚餐當場烹食,新鮮度絕對足夠。

還有郊外的晚上真的夠黑,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到讓人想起李清照的詞說:「天怎生得黑」,說不定李清照也是住過漁村的。不過月明星稀則月暗星繁,天夠黑不就代表滿天星斗了麼;這種事情說給都市人聽好像很難體會的。

現代人就算同住在一個公寓大樓,見面最多點個頭,微笑都省了。牽罟因為需要很多人才拉得動,一起打拼之後情感便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了;利益均霑的好處更能體現在地人的團結精神,比甚麼現代的社區營運更有效果。總覺得古早味有古早味的好,是都市人該羨慕的好所在呀。

2022年4月21日 星期四

小時候的點點滴滴之家家酒

維基百科說:「扮家家酒(中國大陸作過家家,香港作扮煮飯仔)是一種兒童的角色扮演遊戲。即幾個夥伴分別扮演同一個家庭的成員,如「爸爸」「媽媽」「孩子」「寵物」等等,利用簡單的道具(也可不用),模仿成人日常家庭活動。如:做飯、照顧孩子、結婚。」。窮人家沒錢買玩具,海邊也不是隨時能去玩,無聊時能怎麼辦呢?當然扮起家家酒啦。

扮家家酒的道具是有什麼就用什麼的,反正都是假扮的嘛,小時候還沒有結婚的概念,主要是做飯然後吃飯之類的。菜單大概是些常吃的家常菜,或者小點心之類的。由於是想像的東西,通常一邊弄一邊說明給同伴聽,這樣才有共識,才不會雞同鴨講的;你知道的,有時候道具與實際的東西差距頗大的,反正是不太講究的。

記得當時是躲在供桌底下扮家家酒的,空間還算寬,也夠隱密。道具嘛就是一些橘子皮、菜葉之類的,最重要的是要有盛菜的東西,選擇了姑婆芋的葉子充當。姑婆芋的葉子是有毒不能入口的,哥哥與我比較大已經有些明白了,但是弟弟還小還弄不明白。扮家家酒的事本來都是假的,沒在吃的,可是弟弟一時興起,竟嚼起姑婆芋的葉子了。

說時遲那時快,弟弟一陣哀號,一直比著嘴,痛苦的樣子。一陣慌亂之後,哥哥為了瞭解成因,也嚼了一下姑婆芋的葉子;這下子可好了,兩個人都成病號了;兄弟三個頓時六神無主一片驚慌。就在最緊張的時刻媽媽回來了,驚覺供桌底下有異,探頭進來看。媽媽還是有經驗的,知道是吃錯了東西,可是會是什麼呢?那些扮家家酒的道具已然切碎了,但依稀還可看出有姑婆芋的葉子。

問題是誤吃了姑婆芋的葉子該怎麼辦呢?為了實際體驗,媽媽也嚼了一下姑婆芋的葉子;一陣麻辣突然湧上心頭,話都講不出來了。幸好媽媽還是有智慧的,突然想起了什麼,進廚房拿起鹽巴往嘴裡抹;一物降一物,姑婆芋葉子的問題似乎化解了。依樣畫葫蘆,哥哥與弟弟都被媽媽用鹽巴抹了舌頭,一場扮家家酒的驚魂記就此告終。

2022年4月20日 星期三

小時候的點點滴滴之橫掃千軍

現今颱風的致災性多半在於帶來過多的瞬間雨量,到達難以消化的地步所帶來的淹水;或者累計太多雨量,使土地的承載過飽和所帶來的土石流。小時候的颱風當然也有此現象,但那時的颱風似乎風力的致災性更為可觀;狂風加上暴雨的態勢彷彿橫掃千軍一般,遇上者皆如摧枯拉朽般的被征服了。

小時候看過強烈颱風掀走屋頂的氣勢,木屋的屋頂好像被龍捲風吸走般,向上提起後四分五裂,然後化成一縷黑煙飛走了。也看過整片屋頂搬家,蓋到別家的屋頂上了。還看過廟前鐵製的沉重的大香爐被強行擄走到別家的屋頂,然後擊破一個大洞的。更可怕的是山上整排房屋的鐵捲門都被吹壞了。更更可怕的是路旁整排電線桿都被攔腰折斷,導致基隆大停電差不多一整個禮拜。晚上大家耐不住屋裡的悶熱,紛紛跑到街上數著街路石,或者看著碼頭上的強力探照燈在天空舞動著。

颱風過後的重頭戲是修理自家的屋頂。那時候家窮,買不起新瓦,都是趁著檢那碼頭邊的大倉庫修理屋頂後丟棄的殘瓦,拿來修自家的屋頂的。大倉庫的屋瓦是那種大片的水泥製浪板,只能用整片的,所以被吹壞的只能丟棄啦。大片的浪板摔壞成為小片浪板,正好用來修補窮人家的屋頂囉。好像是約好的,丟棄的浪板數量正好夠附近的窮苦人家修補屋頂使用呢。你說為何每次都要修屋頂呢?因為屋頂是用小片浪板疊起來再壓上磚頭而已,不堪強颱吹襲的。有一回啊,在颱風夜過後的早晨被刺眼的亮光驚醒,發現屋頂的瓦片全被颱風沒收了;幸好還有底層的透明塑膠布頂著,不然早成落湯雞了。

那時候的颱風最喜歡在基隆登陸了,尤其是強烈颱風之類的。所以颱風吹到一半常會中場休息一陣,然後再次回南吹完那後半段,所謂的回南是指颱風的風向改變了,從颳東北風變成颳西南風了。還有,颱風雨都是那麼橫著吹的陣風夾著豆大的暴雨摔著過來的,視線完全模糊,難以抵擋的。

或許是生活富足了,紛紛蓋起鋼筋水泥的樓房,不再怕強颱吹襲了;所以今日已經看不到颱風過後修理自家屋頂的景象了。

2022年4月19日 星期二

小時候的點點滴滴之竹林探險

竹林似乎是電影導演的最愛場景之一,比如有人說:「『俠女』作為胡金銓最為知名的作品,竹林殲敵這一段可以說是胡金銓電影美學的一個縮影。」。再比如說電影「臥虎藏龍」的主角在竹林打鬥的那一場也是蠻經典的李安招式了。文學家也說竹林特別有禪意,所以才有竹林七賢的晉代美談,那麼小時候在竹林裡探險如何呢?

話說我念的那所小學旁邊就是竹林,而且地形相當特殊,頗有氣氛的。有人說基隆的山丘像一堆饅頭,這意思是說山腰到山腳比較陡峭,而山腰至山頂則平緩多了。那所小學位於虎仔山的山腰,小學面對著基隆港,小學的右側是個狹長谷地,再過去就是現在的基隆地標「KEELUNG」了。當然啦,小時候沒有這個「KEELUNG」地標的。小學右側的狹長谷地的名子叫做鬼子坑,最裡面是個尼姑庵,據說鬼子坑有些靈異故事啦。那片竹林種在差不多四十五度的斜坡上,而且面對著鬼子坑,如果想來段靈異經驗的話,是個不錯的選擇喔。

四十五度的斜坡對小學生而言相當危險,可是種滿竹子的話就另當別論了;進這竹林要學泰山(Tarzan)走路的樣子,一手抓住一根身後的竹子然後另一手探向前方的竹子,這樣子就沒問題了。小孩子最喜歡泰山了,學著泰山盪竹子當然好玩啦;可是竹林是一種動物的家,牠叫做青竹絲,幸好還不是那種赤尾的,不然就太危險了。話說蛇其實是怕人的,飯匙銃(pn̄g-sî-tshìng,眼鏡蛇)除外啦,蛇被人發現的下場通常很慘的。

你說在那住著青竹絲的面對著靈異鬼子坑的險坡上的幽深桂竹林裡探險有沒有意思呢?這就是小學生的最佳探險場所了。其實長久以來好像沒有聽說發生過甚麼重大的危險意外,因為桂竹林太密了,跌不下去的啦;不過扭了腳或者跌破皮倒是時有所聞,所以學校老師當然禁止學生進入;但是有老師抓的話,豈不是更刺激麼。

2022年4月18日 星期一

小時候的點點滴滴之海味

小時候大部分的人都很窮,那麼窮人欠缺什麼呢?有人說當然是欠物資啦。基隆靠海,都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那麼海邊或許有些甚麼可以吃的吧。有些人說窮人的小孩應該欠缺娛樂,因為沒有錢可以買玩具啦。有錢人的小孩可以買玩具玩很正常,窮人的小孩沒玩具可以到海邊找樂子去啊。

就這樣推論,海邊或許可以提供我們這些窮人小孩找樂子及吃食的吧。事實上,上天真的待窮人的小孩不薄,海邊真的有提供我們這些窮人的小孩們需要的東西哦。先講找樂子好了,海邊可以玩水,可以嬉鬧,比玩具好玩吧。信不信由你,只要有線有鉤子就有辦法釣魚了。窮人的小孩子的腦筋最靈活了,土裡多的是蚯蚓可以挖來當魚餌,沒有釣竿可以直接用手拉著線釣啊;用手釣就能釣上魚的那種滿足感比裝備十足的人釣到魚還要爽的啦。你說用手釣魚要練多久啊?只要有時間有毅力的話,功夫是可以練出來的;沒樂子的人不就是無聊麼!無聊的人別的沒有,時間最多的啦。

如果你不喜歡殺生,在海邊看浪踏浪或者看熱帶魚看螃蟹也很好啊。基隆海邊的熱帶魚有長的像豆干身上帶條紋的,有發著藍色亮光的,有銀光閃閃的,還有生氣起來把自己鼓成球的,或者用鰭走路的,反正式樣多的是,成群結隊悠游自在的。基隆的岩岸有著名的白底蟹,沙岸有跑起來超快的鬼蟹,以及一堆不知名的蟹,反正夠你樂的啦。

再來講吃食好了,海灘上搬一搬石頭就可以找到一堆海螺,撿回家煮一煮挖出來再蘸點蒜蓉醬油就是鮮味十足的讓人口水直流的美味了。如果你嫌不能當場吃的話,建議你帶把一字形的螺絲起子,看到野生的牡蠣就可以直接挖來吃。挖出來的牡蠣可能還帶著點碎殼,直接涮著海水帶著海味下肚,那滋味美的咧。不過不要太貪心吃多了,聽說晚上會睡不著,或者畫地圖啊甚麼的。

2022年4月17日 星期日

小時候的點點滴滴之砲台勝景

基隆港是個自然形成的深水良港,很早就被外國人給盯上了。維基百科說:「社寮東砲台的歷史可追溯至荷西時期,最早為西班牙與荷蘭人的戰爭根據地,於1626年即開始建立砲台,清治時期時是清法戰爭的戰備砲台,1886年劉銘傳再度興建社寮砲台;於日治時期之後,由總督府築城部基隆支部於1901年開始改築,1903年完工,1907年又改建社寮砲台,至1924年完成,為基隆要塞十大砲台之一。」。

基隆港既是國際商港也是重要的軍港,因此炮台相當多。維基百科說:『二沙灣砲台,是一個位於台灣基隆市基隆港東岸無線電山上的近代要塞洋式砲台遺址,山上砲臺在史料上稱「洋樓東砲臺」、「基隆小砲台」、「小砲台」。此砲台在1841年便已存在,今日山上規模為1886年台灣巡撫劉銘傳所修築,目前為中華民國文化部所管轄的國定古蹟。』。維基百科還說:『大武崙砲台,當前設施始建於台灣日治時期,是位於台灣基隆市安樂區大武崙情人湖的一處砲台遺址,目前為中華民國文化部所管轄的國定古蹟。』。維基百科又說:『白米甕砲台始建於1900年(明治33年)12月,完成於1902年(明治35年)7月,是台灣總督府築城部基隆分部在1899年《基隆要塞防禦(永久)要領書》中,因應恐爆發之日俄(日露)戰爭之虞而修建之「永久防禦炮台」防禦工程之一,同時也是基隆要塞中最早完成配砲的堡壘砲台,原名「白米甕堡壘」,屬海防型砲台,設置於形勢險要的太白莊地區,與東岸的和平島互為犄角,共扼基隆港。成為負責基隆港外港海域的第一道防禦防線。』。基隆港的砲台實在太多了,就此打住。

砲台當然要建在形式完好的制高點了,最好還要能扼住重要水道,充當基隆的門神囉。通常砲台所在地即為優美的風景勝地,風景實在好的不得了,特舉一二實例:大武崙砲台面對基隆的外海,在山崖上可以遠眺台灣的北海岸勝景,在盛夏無雲的日子裡可以清楚遠望野柳海岬至基隆嶼間的廣闊洋面,以及山崖下蜿蜒的海岸道路。白米甕砲台更絕了,還可以看到基隆外港,在黃昏時節數著進出港的船隻等著看絢麗的晚霞,海風徐徐地簡直美呆了。

聽別人述說風景,或者看電視節目、網站介紹的勝景已經很棒了;可是如果能夠身歷其境,享受陽光、清風、海味的洗滌,那就更上好幾層樓了。想想從小就能領略這樣的境地,算得上夠幸福的了。怎麼樣,心動了吧,不如儘快安排一趟基隆的砲台勝景之旅吧。

小時候的點點滴滴之海門天險

交通部觀光局說:『海門天險於西元1840年清英鴉片戰爭時,為防止英軍入侵而建,西元1884年清法戰爭毀損後劉銘傳(臺灣首任巡撫)又重建,因位處於二沙灣一帶的山路上,因此有「二沙灣砲臺」的別稱。』。海門天險的地形十分險要,登臨其上可以俯瞰基隆港。發現重修時儘量維持原有的建築風格,使人得以憑弔當年古戰場的氣息,是個假日旅遊的勝景;那麼小時候看到的景象如何呢?

我念的小學就在海門天險對面的小丘上。那時我的視力頂好的,凝視對面林相茂密的崖壁時老覺得那裏似乎有一個洞;也想一瞧究竟,只是隔著海距離遙遠,礙於沒有適當的交通工具,而且看起來好像沒有路可以到達的樣子,只能當作遐思的標的囉;比如說是甚麼秘密基地之類的,或者是某位大俠的修練之處。直到某日基隆市政府發布重新發現古蹟的消息時,才意識到那裏原來真的有個洞(城門口),而且還是個著名的所在呢。

維基百科說:「根據前基隆市長陳正雄所撰,李純甫書寫,置放在二沙灣山腳下的〈整修海門天險記〉表示,1973年,基隆市政府民政局文物課成立後因配合發展觀光事業,開始對基隆地區古蹟名勝展開計劃調查與整護,並在1975年重新在大沙灣山上禁區發現二沙灣砲臺的遺跡,並決議以原形原質,細加整修。」。還好基隆市政府頗英明的,知道古蹟需要維持原樣才是維護古蹟該有的心態,不然就糟蹋了都。

海門天險因地勢險要正好掐住港口的咽喉而修築了砲台,那麼與之對峙的虎仔山頭同樣地勢險要同樣掐住港口的咽喉會沒有砲台嗎?事實上,小學後面的山頂上果然也是有砲台的,只是查不到相關資料,需要有心人的再發現吧;想來可能是後來的日本人修築的。這件事讓我明白一種道理:條件具備的就會被選為適合的腳色,這好比金子總會發亮的,而一直不發亮的該思考自己是不是個料。

2022年4月14日 星期四

小時候的點點滴滴之山洞探險

基隆多山又臨海,海浪拍打久了難免形成海蝕洞,如果海岸再被抬升的話就成為奇特的山洞了。維基百科說:「仙洞巖,舊名靈仙洞最勝寺、靈仙洞最勝禪寺、基隆仙洞辨天宮,簡稱仙洞,是位於臺灣基隆市中山區的海蝕洞佛寺,歷史可追溯至臺灣清治時期,被列為基隆市文化景觀,也是附近地名仙洞庄、仙洞町、仙洞里的命名依據。」。

仙洞固然奇特,但這是眾所皆知的名勝,早已無險可探了;那麼基隆還有甚麼山洞值得探險的呢?基隆港是聞名的深水良港,當然是歷來兵家必爭的軍事要地;二次大戰期間,這麼重要的港口當然是美軍的首要目標啦,日軍為了防守當然要多挖些防空洞了;防空洞除了空襲時可以躲人,如果當作屯兵所在或者指揮中心該有多好,於是基隆的防空洞不僅數量多且長,還洞洞相連著呢?

二次大戰已遠,日軍早已兵敗退出台灣,這些幽深的廢棄日久的防空洞究竟會藏些什麼呢?是不是很值得探險呢?話說當年的我還是個天真的小學生,在同學的慫恿下不免心動地進入探險一番了。其實防空洞終究還是防空洞,只是比較長而且彎彎曲曲罷了;不過廢棄了這麼久,說不定會住進些甚麼亂七八糟的呢?

忐忑不安的小學生,點著蠟燭就這麼進去探險了,走著走著走到了僅剩下蠟燭微弱幽光的所在。忽然間洞內傳來恐怖的叫聲,這叫聲絕對不是人的聲音,就不知道是哪種動物的叫聲,會不會咬人呢?忐忑不安的小學生當然回頭就逃啦,剩下那逃不快的落後者哀哀叫著,差點屁滾尿流地的逃了出來。

你說這怪叫者是何方神聖呢?原來是一群住在另一個洞口的鵝啦。因為這些防空洞相連著,所以可以聽見另一洞口的鵝叫聲,如此而已啦。可是處在幽閉環境中的人的感受是很歇斯底里的,鵝叫聲竟幻化為妖魔鬼怪了;難怪《西遊記》第三二回會說:「你看他奔上大路,疑心生暗鬼,步步只疑是行者變化了跟住他。」。

2022年4月13日 星期三

小時候的點點滴滴之阿榮

人取名子好像有流行,因此近來每年都會公布所謂的菜市場名。現在的菜市場名的流行與小時候自然不同,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當兵一直沒有退伍的阿榮了。阿榮究竟當了多久的兵已經搞不清楚了,只記得他在廣告裡的經典台詞:「媽,我阿榮啦,我服用妳寄來的鐵牛運功散,胸口鬱悶、中氣不順已經好了!」
。問題是既然功效那麼卓著,為什麼還需要一吃再吃,甚至當不完兵呢?

小時候還有另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阿榮,他是我老家對面魚攤老闆的親戚。我不認識這位阿榮,但是老媽偶而就會對我提起這位阿榮很早就出外打拼,能把握各種機會、積極進取的種種事蹟,好像是值得我輩效法的對象之類的。由於講了太多次,都耳熟能詳了。

可是有一天,老媽緊張地告知我,這位積極進取的阿榮跑路了。究竟為何跑路我不清楚,大概是由於太過於積極進取以至於落到某個陷阱了,反正是過度擴張信用之類的。其實我不甚在意,反正我又不認識這位阿榮,好像不關我甚麼事啊。過幾年,老媽興奮地跟我說,這位阿榮好像又重新振作且時來運轉了。

我有時候虧我老媽,這麼特殊的阿榮究竟該是我效法的對象,還是警惕的對象呢?該不該警惕或效法其實我無所謂,反正我有我的人生體驗與參悟,反正各有各的路,很難比較的。從前的人際關係是這樣的,喜歡關心別人的事;這算是一種溫馨的社會關懷,但是也算是一種八卦吧,就不知道當事人是怎麼想的。

2022年4月12日 星期二

小時候的點點滴滴之遍灘海膽

海膽如今是高貴的海鮮,價格堪比龍蝦、九孔,想在附近的海灘找到它很困難吧,除非到了人跡難至的離島如基隆嶼、龜山島,或者澎湖的離島之類的。可是你能相信嗎?小時候在基隆近郊的海灘上玩耍最怕不小心踩到海膽了,那時候還沒時興吃海膽,海灘上到處都是的。

如果踩到海膽有甚麼後果呢?這好比撞著刺蝟了,輕則一、兩根刺刺入腳底,重則不知道有幾根了。海膽刺易脆,刺入是不會留著一小段讓你拔的;就算有那麼一小段,拔的時候也極易斷掉的,那麼能怎麼辦呢?只能用針小心翼翼地挖除囉。所以小時候的夏天常會看到有人躲在某處挖著海膽刺,一面挖一面哼著呢。

這麼惱人的海膽是怎麼消失的呢?某年傳來一則消息,說日本人噬吃海膽,而且好吃得要命。就這麼一傳十、十傳百,很多人都知道這消息了;人們起初還躊躇著不敢嘗試,可是噬了之後卻如獲至寶,真的太好吃了。你說這樣的情勢之下,這可憐的海膽們還能活命嗎?當然一下子就清潔溜溜了啊。

很諷刺的,這海膽的消失產生兩種情懷,一種是可惜這麼寶貴的海鮮竟然在故鄉消失了,另一種是慶幸再也不會踩到這麼可怕的東西了。有時候不得不感嘆人們的價值觀可以完全相反,好比有人說不自由勿寧死,有人卻說還是賴活著比較好吧,掛了的話就萬念俱灰了。

2022年4月11日 星期一

小時候的點點滴滴之中元普度

維基百科說:「普度原意是超度四方孤魂野鬼,以宮觀寺廟為中心來舉行法會,日夜誦經,普度亡魂,餓鬼囚徒亦可得到解脫。因此,道教的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日)原本是祭祀地官並超度亡靈餓鬼的節日。但在魏晉之後,佛教信仰引進中國,其盂蘭盆節普度眾僧的習俗,結合道教中元節普度餓鬼的祭典,形成集佛、道思想於一體的中元法會。」。基隆中元祭是場台灣盛事,而台灣的七月開鬼門亦以基隆的老大公廟為代表。

維基百科還說:『從農曆七月一日老大公廟開龕門開始,歷經十二日主普壇開燈放彩,十三日迎斗燈遶境祈福,十四日放水燈遊行、海濱放水燈頭以及十五日公私普渡、跳鍾馗,八月一日的關龕門等,祭典活動時間長達一個月。自咸豐年間開始,即由基隆十一姓氏宗親輪流主普,稱為「十一字姓」。傳說經由抽籤決定張廖簡、吳、劉唐杜、陳胡姚、謝、林、江、鄭、何藍韓、賴、許的順序,稱為「張頭許尾」。』。基隆的主普壇盛名在外,每年中元節前後電視新聞都會播放當年的盛況。現代如此,那麼小時候呢?

現在的中元普渡以基隆的主普壇為代表,而各家自己找七月的適當日子自行普度且供品隨意,當然有些人還是不參與普度的。小時候的普度不是這樣子的,除了主普壇之外,各行各業都要盛大慶祝。祭祀的內容必然要供奉一頭豬公,這豬是有學問的,大行業大團體需要一頭千斤左右的所謂大豬公,至於小行業小團體嘛,有整條豬就行了。豬當然有肥瘦大小之分,為了體面,就是有辦法把牠弄得誇大些。

由於各行各業都要盛大慶祝,而且都是挑在同一天,當天的盛況是港邊的主要道路都排滿了祭祀的豬公。絕不騙你,這豬公從路頭排到路尾,而且都是同一個面向,所有豬公皆含著包紅紙的水果(通常是鳳梨),好似行伍一般。祭祀間,香煙繚繞人頭鑽動(,據說鬼頭也是鑽動著),那種氣氛沒有親臨其境是很難體會的。祭拜完了這麼多豬如何消化呢?當然是當場切割然後分給團體內的成員,各自回家祭自己的五臟廟去了。

你說這麼盛大的場面如何演變成今日的局面呢?有人說那是順應政府提倡的節約拜拜;這麼說不禁讓我想起孔老夫子說的:「爾愛其羊,我愛其禮。」。話說中元普渡好比那年尾辦尾牙是各行各業在年中犒賞成員的大日子,你說這樣子的日子會接受政府提倡的甚麼節約嗎?其實真正的原因好像是商業模式及環境改變了,或者說是某些行業式微了。比如說碼頭工人式微了,港內的以小船謀生的行業也式微了。還有,商業的演進有企業化的傾向,小行業慢慢不見了。

俗話說「輸人不輸陣」,那滿街的豬公是在比賽的,如果你在這樣的場合被人比下去的話,那就表示領頭人已經換人當了。如果你今年的豬公比去年的小,那表示你正在走下坡路,會讓人瞧不起的。盛大的慶祝固然破財,但是盛大慶祝所凝聚的向心力好像比財物更重要的,你說是不是呢?

2022年4月10日 星期日

小時候的點點滴滴之銅板美食

這年頭似乎生活不易,變通之下特別流行銅板美食。所謂銅板指的是五十元的硬幣,所謂美食大概是指香雞排、麵線、蚵仔煎、四神湯、臭豆腐之類的夜市小吃。區區五十元已經買不到什麼精緻的美食了,可是生活無須時常精緻呀,享受銅板美食的感覺其實還不錯的。

小時候的時空環境與現在大不同,可是生活不易的情景還是差不多的,所以也時興銅板美食囉。那時候的銅板係指一元、五毛、一角的硬幣哦,年輕一輩的或許已經看不見這些老東西了。只是這短短五十年的光景,硬幣的內容已然丕變,不禁令人感慨貨幣的貶值速度啊。

你說一元、五毛、一角的能買甚麼東東呢?在當年的七堵火車站可以買到一元的小碗烏龍麵,如果肯再加五角可以多得一小塊油豆腐;如果還願意再加五角的話,烏龍麵就升級為咖哩烏龍麵了。至於一角能買到什麼呢?可以買到經典的金柑糖啦。你說這些食物算美食嗎?從學校下課的飢饞似貓的我而言,當然是美食囉。

世事多變,尤其是最近這一百年。適逢如此多變的年代不知道算是幸運還是不幸,不過日子很快地就這麼過去了,好像也沒有餓死人之類的啊。如果身處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古代,我寧可選擇如此多變的現代,至少不會無聊到搓手搓腳,搓到長繭的吧。

小時候的點點滴滴之赤腳大仙

以現代人的眼光,不穿鞋似乎是很怪異的,或許還認為是不夠文明的象徵呢。文明人怎麼不穿鞋呢?應該是落後地區的吧。可是話說在我的童年裡,就是不穿鞋的,而這樣的年代不過就是五十幾年前而已啦;不是那種落後地區的非洲部落,就在五十幾年前的台灣。

你說那是物質缺乏的緣故吧,其實不完全正確;如果我想穿鞋,家裡還是會想辦法省給我的;那是一種自由自在的風氣,反正鄰近的小孩子都是那麼不穿的。偷偷告訴你,不穿鞋其實非常地快活,那種頂天立地的態勢沒試過的人是難以體認的。就算是寒流來了天寒地凍且濕冷,好漢們依舊是不穿鞋的;那麼你說會受不了嗎?好像沒發生過。

上初中就必須穿鞋了,那是校規規定的;堂堂的中學生怎麼能不穿鞋呢,多沒面子啊。就這樣,當了十二年的赤腳大仙從此就這麼被禁絕了;說實在話,挺不習慣的。可是過了幾年以後再試著當那赤腳大仙時卻發現回不去了,腳丫子不再適應踩到粗糙的土地了,寒冷的滋味更讓我椎心刺骨啊。

你說當那赤腳大仙有甚麼不好呢?中醫說這樣子比較接地氣,還可以腳底按摩,是比較健康的;可是西醫說風險太大了,環境裡有各種感染的風險。依據個人經驗,當那赤腳大仙的年代裡似乎比較健康些,腳底好像自然產生抵抗疾病的機制。比如說沒聽過赤腳大仙得甚麼香港腳的,反倒是穿鞋的好像十個就有好幾個是香港腳的病號呢。

2022年4月8日 星期五

小時候的點點滴滴之苦力皇帝

現代的海港已實行差不多程度的自動化,也就是說人工被機械取代了。這麼一來碼頭上的工人變少了,只剩下少數操作機械的專業人員了。小時候,自動化的設備很少,也就是說碼頭上有很多所謂的碼頭工人,呈現獨特的碼頭工人文化。碼頭工人也叫做苦力,都是承擔大量勞力的工作的;可是船東們為了快速卸裝自己的貨物,競相對他們另眼看待,造就了豐厚的報酬,時稱苦力皇帝。

苦力皇帝也算是某種特殊職業,不是那麼容易當上的;然而從外地趕來想要分一杯羹者頗眾,常不得其門而入。無奈之餘,代班及散工應運而生;這好比現在的正式員工也不是那麼容易當上的,剛入行的只能撿派遣人力的機會試著玩玩囉,沒辦法,世道就是這樣的。

碼頭工人當然是種勞力活,需要堅實的體格與耐力;但好處是今日事今日畢,下工之後就天高皇帝遠地快活似神仙了。比如說下工後三五好友聚到小吃攤,一口酒一口菜的行酒拳呼喝著,酒足飯飽之後聚在廣場上談天說地直到星斗滿天,如此派場回家後一沾床便可神遊四海了。

小時候曾經羨慕碼頭工人的生活模式,也曾考上港務局的裝卸人員養成班(當堆高機駕駛或者倉庫管理員之類的),父母幾經考慮還是要我讀高中考大學;沒辦法,那時流行書中自有黃金屋、顏如玉吧。幸好,父母的眼光還是對的,在有生之年已目睹苦力皇帝的式微;雖然文憑無用論也同步發生,畢竟這輩子已經混得差不多了。

2022年4月7日 星期四

小時候的點點滴滴之蟹將

現代的海港因為輪船的油汙常弄得烏煙瘴氣的,這與我小時候印象的差別是很大的。你信不信基隆港內早期仍有大量的魚蝦蟹產量呢?據說遠在日本時期築港之前的基隆還是鱟的生存空間。維基百科說:「鱟(拼音:hòu;注音:ㄏㄡˋ;閩南語白話字:hāu;粵拼:hau6)為鱟科(學名:Limulidae)動物的通稱,又名「馬蹄蟹」、「蟹兜」、「夫妻魚」,屬於劍尾目的海生節肢動物,而劍尾目最早出現的時間可回溯至奧陶紀,因此被譽為活化石。」。

小時候的基隆港內仍有舢舨航行,仍是居民跨港的交通工具,那麼在港內搭著舢舨是甚麼滋味呢?據說古人在任何海港內都是能搭著舢舨的,那時候港內輪船的活動不甚頻繁(因為數量還不多),所以在港內搭著舢舨應似一幅民國前的優閒時光了,反正是不急的嘛。

信不信由你,我小時候在碼頭岸上仍可以看見人們釣魚捕蟹的蹤跡,而且那時候可以抓到的螃蟹個頭頗大,甚至大到一個臉盆只能裝著一隻螃蟹,漁夫說如果不小心被蟹螯夾到手指的話,那就慘了。漁夫捕到大蟹的情景是這樣的,小心翼翼的將螃蟹從蟹籠中移出,然後用腳踩著;這時候的漁夫就神氣了,優雅嫻熟的叼著菸拿著繩子不慌不忙地綁著,其神態就像古代的大俠制伏了街頭混混般。

你說港內怎麼養得出大螃蟹呢?其實築港為了達到足夠的水深,碼頭下是空懸著的,其下原本就是大片的海灘,只是被碼頭遮住了,光線變差而已;如果不是海水變髒了,它們還是能活得愉快的。你說這時候大螃蟹的行情如何呢?雖然沒有像現在那麼誇張,還是夠漁夫老大(賣給海產店後)滿足一會兒的。

2022年4月6日 星期三

小時候的點點滴滴之現代愚公

俗話說好景不常,初中尚未讀完,怡人的景象便改觀了。話說台灣的鐵路還算發達,可是仍需要相關的建設以支應都市化的交通需求。那一年國家決定在那所初中旁修建全國最大的鐵路調車場。這麼一修建,小路沒了、小河改道了,替代而來的是我前所未見的大型土木工程。

天底下好像沒有那麼剛好可以找到一處正好可以修建國家級的鐵路調車場的,因此難免要改變地形一番了。原來的地貌已經是一塊平地,但是還不夠大,還有一座小山丘埂在那裏,所以需要推平它;國家建設當然是浩大開展的,這便是我要說的現代版的愚公移山的故事了。

那是榮工處執行的案子,也不知道榮工處何時承包過中東的甚麼重大建設,竟擁有土地開發的利器,巨大的推載土方的工程車。這種車子擁有四個巨大的輪胎,高250公分,寬75公分,車子走過時泥土便下陷約十來公分。車肚子是把巨大的鏟刀,放下來行駛時就能把地表刮掉一層土方(樣子就像一把移動的刨刀)。這麼大的車子及鏟刀光靠自己的動力是驅動不了的,後頭還需靠另一台巨型推土機推動著它。

原本小橋流水人家的詩境沒了,換來滿天風沙的沙漠景象;可是上下學還是要從這裡經過的啊,必須穿過龐然巨物般的載土車,說有多危險就有多危險了。學校教官警告說,這麼大的車子想緊急剎車是辦不到的,只有你躲它,它是躲不了你的,別讓家裡的父母老是提心吊膽的擔心你。

小時候的點點滴滴之野趣

小時候住在海港邊,對鄉下的風光有些陌生,直到念了在郊外的初中,才接觸到真實的鄉下。所謂鄉下,應該就是有人耕種仍有人煙的地方吧。鄉下的特色就是翠綠的大地與田野,以及可以親近的小溪,就是那種小橋流水人家的詩意,以及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的溫馨。

我念的那所初中有鐵路可以抵達,但下車後仍需走上一段大約一公里的鄉間小路。你說鄉間小路有甚麼了不起的嘛,新鮮的是小路旁便有一條小河傍著。小河裡當然有小魚啦(現在就很難說了),神奇的是小河裡居然養著鴨子,而那不安分的鴨子不知道是為了展示甚麼,竟喜歡當眾在河面起飛。

你知道鴨子在水面是如何起飛的嗎?水裡當然沒有跑道了,所以鴨子必須一面揮著翅膀,一面在水面上狂奔著,待浮力夠了才漸漸脫離水面的。看過水上飛機起飛嗎?應該也是這副模樣的吧。對於沒有見過鄉下景象的小屁孩來講,還有甚麼比這景象更新鮮的了。

這條小河不但傍著小路,還流進學校裡去了,成為下課後的秘密基地了。據說蔣介石先生小時候就是看著河裡小魚力爭上游的樣子才激發了他成就偉大事業的動力;可惜這條小河的流水遲緩,不能使我受到這般激勵,但也陶冶了我悠然自得的處世理念。

2022年4月4日 星期一

悶著

甚麼是悶著呢?大概就是只管自己的事,不太理人的意思。據說這是自閉症患者的常態,可是有些人有些時候也是這麼悶著的,你說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有些人遇到不如意事,又找不著之心的人傾訴,只好悶著啦。也些人滿腔熱血,可是時不我予,也只好悶著的唷。

盛夏的天氣燠熱到不行,人們就盼著一場及時雨,可是老天爺偏不賞臉,也是這麼悶著的。不管水庫是否空了,莊稼是否乾渴,人心是否頹喪到哭喪著臉,不雨就是不雨啦;哪管你國家領袖是否已經齋戒沐浴好幾天正在那裡祈雨,黎民百姓是否哀哀上告,不到時候就是這麼悶著的。

盛世流行文化提倡,冷僻的交響音樂會也重新端上場了。一堂的淑女紳士盛裝赴會,場面熱鬧到不行。音樂會終於開演了,只見指揮賣力地指點著,樂團成員各個努力以赴,而台下觀眾也聚精會神到快要睡著了;可是總覺著好像有些不對勁,找了點甚麼呢?微醺客突然靈光一閃想通了,原來整團交響樂少了一個亮點,就是那種出色的帶味的solo表演者帶領大家起伏跌宕於曲目中,於是樂團只能中規中矩地悶著頭表演,而滿堂聽眾也各自悶著頭聽著。

人生漫長,一家人有緣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本該是月圓人團圓的溫馨氣象,可是怎麼覺著氣氛總是怪怪的呢?父母忙於應酬交際、加班賺錢,子女忙於接受沉重的課業及才藝訓練,這中間家庭的互動好像被省略了,於是大家就這麼悶著過日子,各自完成豪華但無味的人生。如果,我是說如果,這裡頭有人想通了,改扮那提味的引導者,那麼情形就改觀了。

2022年4月3日 星期日

小時候的點點滴滴之光芒萬丈

阿里山的日出頗有名氣,曾經去體驗過。天還未亮就需起個大早去搭阿里山的高山火車,那時候還是冬天,凜冽的寒風直鑽衣領,眾人在哆嗦中晃到祝山站,然後還要在寒風中步行那麼一陣子才能到達。現場已擠滿了人就為了這麼一刻,天露微亮,大夥兒滿心期待,忽然間山頭躍出了一顆光亮的星體,既不刺眼也不算燦爛,再過一會兒就不能直視了,但依然感覺不到溫暖。

人嘛,不就是為了圖個新鮮,去看那聞名的阿里山日出,看完以後總覺得不過爾爾;這不禁令我想起小時候的看的海上日出,那才叫做驚豔哪。話說微醺客小時候住在面對東方的海港邊,如果心血來潮的話就在大晴天起個大早,趕在濛濛的魚肚白時到達適當的位置,就能目睹一場大秀了。

所謂的魚肚白還是有那麼一會兒的,涼涼的徐風足以讓你調整一下心緒;忽然間大秀上場了,一隻金烏霎那間躍出了水面,一道金光立馬從金烏躍水處一路殺到你眼前;這道金光究竟有多遠呢?就從海平面到你所在的位置,這要請哪位精通地球物理的人士幫忙計算一下吧。接下來天就大亮了,那金烏已然耀眼的不能直視了,而滿天的光彩就為了慶祝這難得的一刻,一股暖流頓時注入了你的心窩裡。

這麼令人難忘的大秀照說應該多看幾回的,可惜人在福中不知福,小時候還是比較貪戀舒適的被窩,聽那仙女姐姐訴說故事,或者長大些拜訪周公請教禮數去;總之這樣的大秀還是沒能看過幾回,著實可惜啊。其實現在還是能挑個好時機回故鄉一趟的,可是歲月倥傯竟不可行。(就推說是疫情太緊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