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9日 星期五

說人是非便是是非人

《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一○回:「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這個字不可用,也在天師身上哩!」。有人解釋說:「人多的地方,是非必定多,而處理是非的最好方法,則是保持沉默,不須刻意去澄清、解釋。」。微醺客認為這是勸人遠離是非的解釋法,原意似乎是攪入是非者皆有挑潑是非的嫌疑;這從布袋戲裡常用的橋段即可明白。

世事紛擾,是非定然很多,尤其是在人不由己的江湖道上。既然是非如此的多,想不碰上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有人刻意在你身上塗抹是非,而你卻刻意保持沉默,似乎有默認的嫌疑啊。比如小時候的印象:如果老師正在黑板疾書,而你身旁鬧出了動靜,此時老師通常會轉身望向你這個方向,如果你保持沉默,老師就會懷疑是你弄出的;等到下回歷史重演時,老師大概斷定你就是那個搗蛋鬼囉。所以這個時候通常會望一下左右,甚至後面,然後展現一臉無辜的樣子,表示此事應與你無關啦。

為什麼要望一下左右,甚至後面呢?這表示你和老師是一國的,也正在幫忙找尋那個鬧出動靜者;至於一臉無辜的樣子或許表示你的能力有限,幫不上老師的忙吧。成人世界裡這一套太幼稚了,通常會對事件發表譴責以表示自己是個明白是非道理的人,不會幹這等遭人唾棄的事哦。最近的俄烏戰爭就可以看到很多這樣的場面。

如果你不只公開譴責還大聲疾呼討伐以伸張正義的話呢?這大概有兩種解釋:其一,你是這個方面上的大哥級人物,你不喊無以號召認同正義的同道中人起而伐之。其二,你是個有心人,你正在遂行黨同伐異的事。可是怎麼分辨二者呢?據說法律人通常以行事動機以及利益獲得作為法律行為與責任的判讀依據,那麼第一種人或許是為了維護大哥級人物的責任而行動,公共秩序或因而獲利;至於第二種人或許是為了維護大哥地位而行動,除了公共秩序獲利外似乎還夾雜著私人的利益考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