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海港因為輪船的油汙常弄得烏煙瘴氣的,這與我小時候印象的差別是很大的。你信不信基隆港內早期仍有大量的魚蝦蟹產量呢?據說遠在日本時期築港之前的基隆還是鱟的生存空間。維基百科說:「鱟(拼音:hòu;注音:ㄏㄡˋ;閩南語白話字:hāu;粵拼:hau6)為鱟科(學名:Limulidae)動物的通稱,又名「馬蹄蟹」、「蟹兜」、「夫妻魚」,屬於劍尾目的海生節肢動物,而劍尾目最早出現的時間可回溯至奧陶紀,因此被譽為活化石。」。
小時候的基隆港內仍有舢舨航行,仍是居民跨港的交通工具,那麼在港內搭著舢舨是甚麼滋味呢?據說古人在任何海港內都是能搭著舢舨的,那時候港內輪船的活動不甚頻繁(因為數量還不多),所以在港內搭著舢舨應似一幅民國前的優閒時光了,反正是不急的嘛。
信不信由你,我小時候在碼頭岸上仍可以看見人們釣魚捕蟹的蹤跡,而且那時候可以抓到的螃蟹個頭頗大,甚至大到一個臉盆只能裝著一隻螃蟹,漁夫說如果不小心被蟹螯夾到手指的話,那就慘了。漁夫捕到大蟹的情景是這樣的,小心翼翼的將螃蟹從蟹籠中移出,然後用腳踩著;這時候的漁夫就神氣了,優雅嫻熟的叼著菸拿著繩子不慌不忙地綁著,其神態就像古代的大俠制伏了街頭混混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