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6日 星期日

用武之地


《晉書·姚襄載記》:“洛陽雖小,山河四塞,亦是用武之地。”;相對於廣大的領土,有限的兵力只能呈現點狀分布,因此需要達成最好的運用,上句主要以防衛為考量,指出洛陽是個相當有利於自我防衛的所在,適合於建都;如今的戰爭極為昂貴,平日只以商場利益為先,且有取代戰場之勢,那麼商場是如何判斷可為用武之地呢?

想了解商場與用武之地的關聯,首先需要認識商場的分類方式才好分析其分野。一般將商場分為文市與武市,文市係指長期經營的固定區域,顧客與賣家多為舊識,以長期合作做為交易的基礎;武市係指短期的聚會,顧客與賣家都是流動的,彼此的認識不深,故以商品的初步印象即吸引力為號召;所以,文市以信用及服務為用武之地,武市以新奇及物美價廉為用武之地。

其次,需要認識商場的經營方式,一般可分為服務提供或商品銷售。服務提供講究以客為尊,需了解客戶的需求與顧慮,讓顧客有被服務的感覺至為緊要,此外也需產生價值與貢獻才能長久;商品銷售即銀貨兩訖的傳統交易,商品的品質及售後維修保證為顧客滿意的標的;所以,服務提供以熱誠及貢獻為用武之地,商品銷售以品質及口碑為用武之地。

再者,需要認識商品的規格製訂方式,一般可分為市售品或訂製品。市售品即提供常見的一般規格的商品如成衣,那麼能否跟上流行就很重要,一個退了流行的商品雖然功能依舊卻失了價值;訂製品比市售品貴了許多,自然是為了強調個人的獨特性,因此訂製品必須回應顧客的特殊需求,成功的訂製品供應者甚至能引導顧客找到發揮其特色的作品;所以,市售品的用武之地最好的是領導流行,其次是跟上流行,其下是削價求售。而訂製品的用武之地是發現訂製者的獨特性。

或者,需要認識商品的產生過程,一般可分為設計或製造。設計係指開發新的商品,新商品能否成功繫於其對市場的吸引力及其功能的適用性,故強調開創與滿足;製造係指按照開發的規格製作商品,成功的製造者須又快又好,故強調品質保證與成本節省;所以,設計者的用武之地是創新與效能,製造者的用武之地是品質與成本。

《資治通鑒·漢紀·獻帝建安十三年》:“英雄無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對於志向遠大的習武英雄如劉豫州,如果無用武之地是很無奈的;可是一般人的問題是不知道或不明瞭用武之地,以至於錯失了機會。為了克服這些問題,上述分類的觀點或許可以做個借鏡,以此來定位個人的用武之地。

2015年7月14日 星期二

十二長生


根據八字的說法,十天干因周行於十二地支,產生十二階段之旺衰變化,那就是號稱「天干十二長生」。即是「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絕、胎、養。」。這說明了兩種概念,其一:天干與地支都是周行的,兩者並相互循環產生了六十花甲子,其二:十二長生形容天干的周行彷彿人一生中的生養衰老過程。

佛、道教的教義指出人係由靈魂投胎於人間,這就像十天干(先天)周行於十二地支(後天)的模式,所以每個人皆經歷了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絕、胎、養的階段。可是,人的一生必從受胎開始,但個人的八字不能影響天地的既有運行,所以起始點以出生時的流年天干為準,作為十二長生的起始點。

換個說法或許比較容易理解,譬如說某人生於亂世,那麼他的起始點可能是衰以後的某個階段臨世;再譬如說某人生於盛世,那麼他的起始點可能是長生以後的某個階段臨世。一般說來,好的匹配被認為是好命,否則視為歹命;可是好命的人往往難成大事,而亂世才會出大英豪。

個人的八字有年、月、日、時四柱,分別與流年、流月、流日、流時的地支決定了出生年、月、日、時各天干的十二長生。四柱中的年為根本,是祖先所在;月為苗,知父母留存;日為花,為本命宮、官祿宮、夫妻宮;時為果,為香火傳承、子息、晚輩、部屬。出生時的各柱天干分別對流年、流月、流日、流時的地支周行,同樣產生十二長生的演變,影響了個人一生命運的各個層面。

有些人天生認命,卻不了解先天的命仍有後天的運轉空間;或者說,好命的人離不開安樂窩,大約是墨守成規的格局;而歹命的人不得不突破現狀以求生存,失敗犧牲者固然不少,成功改變格局的也不在少數,所以說不到最後關頭絕不輕言犧牲。

十二長生的另一個意義是十二長生循環的模式是固定的,好像繞著圈圈依循「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絕、胎、養。」的階段演替;可是這個圈圈會有多大呢?基本上盛衰是相對應的,也就是說死絕有多深,帝旺才能有多強盛,徹底的死絕才有徹底的帝旺,否則都是不痛不癢的。

2015年7月3日 星期五

話說合乎邏輯那回事


大家或許聽過父子騎驢的故事,無論是牽著驢不騎(不智)、父騎子牽(不慈)、子騎父牽(不孝)、兩人共乘(不仁),皆引來一陣議論撻伐;那麼到底應如何做才算合情合理的呢?恐怕不會有正確的答案吧。近來討論事情常被要求要合乎邏輯,好像合乎邏輯就比較正確些,比較愛講道理些;那麼父子騎驢的故事裡,哪一段是合乎邏輯的呢?

百度百科:「邏輯思維能力是指正確、合理思考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不僅是學好數學必須具備的能力,也是學好其他學科,處理日常生活問題所必須的能力。」;可是依社會科學的觀點,邏輯只是推理用的工具,不能推論出事情的對錯是非,更不能用來判斷是否合乎公理與正義。

原則上邏輯思維是客觀的推理法則,對於客觀的自然科學較具一貫的適用性;但是對於主觀意味濃厚的社會科學,就不能一體適用了,應再加上背景時代的思維基準才具意義,也就是說合乎什麼時代的邏輯;譬如說在禮教嚴明的古代,父騎子牽只會被解釋為兒子孝順,但在注重子女教養的現代,子騎父牽卻不會被解釋為兒子不孝吧;同樣的,只有在現代才會批評兩人共乘為不仁,而在古代牽著驢不騎應當是不智的吧。

《詩經·小雅·北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如此的封建思想,在那封建的時代裡是天經地義的;但在自由民主的現代,就成為說不通的邏輯了;所以邏輯須合乎時代的意義,而所謂的價值觀、公理正義等並非亙古不變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