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或許聽過父子騎驢的故事,無論是牽著驢不騎(不智)、父騎子牽(不慈)、子騎父牽(不孝)、兩人共乘(不仁),皆引來一陣議論撻伐;那麼到底應如何做才算合情合理的呢?恐怕不會有正確的答案吧。近來討論事情常被要求要合乎邏輯,好像合乎邏輯就比較正確些,比較愛講道理些;那麼父子騎驢的故事裡,哪一段是合乎邏輯的呢?
百度百科:「邏輯思維能力是指正確、合理思考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不僅是學好數學必須具備的能力,也是學好其他學科,處理日常生活問題所必須的能力。」;可是依社會科學的觀點,邏輯只是推理用的工具,不能推論出事情的對錯是非,更不能用來判斷是否合乎公理與正義。
原則上邏輯思維是客觀的推理法則,對於客觀的自然科學較具一貫的適用性;但是對於主觀意味濃厚的社會科學,就不能一體適用了,應再加上背景時代的思維基準才具意義,也就是說合乎什麼時代的邏輯;譬如說在禮教嚴明的古代,父騎子牽只會被解釋為兒子孝順,但在注重子女教養的現代,子騎父牽卻不會被解釋為兒子不孝吧;同樣的,只有在現代才會批評兩人共乘為不仁,而在古代牽著驢不騎應當是不智的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