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日 星期四

理直而氣和


《論語 先進十四》:「閔子侍側,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若由也,不得其死然。」,這段話中的「侃侃如也」就是成語常說的理直氣壯、侃侃而談的意思;能侃侃而談者必有所本,看起來沒什麼問題呀!那孔夫子為何要說「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呢?

東漢崔瑗的座右銘中有一段說道:「柔弱生之徒,老氏誡剛強。」,侃侃而談者雖有所本,但是過於理直氣壯的結果,卻容易引起對手及旁人的反感;長此以往,則樹敵既多而難孚眾望,以這樣的態度處世,其結果是可以臆測的,所以孔夫子才會調侃他:「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更有甚者,當人們處在意見對立的狀態下很容易失去理智而且不易被說服,理直氣壯只會讓意見對立的狀態昇高,因而產生不理智的行為;這樣的理智失控於雙方都會發生,就算是最初的侃侃而談者雖有所本,但在激動的情緒下是否會犯下錯誤是很難掌握的;所以一個失控,原告有可能淪為被告,而長期保持高姿態的人最容易犯這種錯誤了!

不要理直氣壯,那要如何做呢?如果我們堅持立場的目的是為了提倡正義,那麼憑大家對正義的推崇,應該有大家可以接受的共識,只是有待我們把共識找出來而已;此時,最好的方法是說服對手,讓他聊解己見的優點;其次,是透過協商,找出最大公約數;下策,是造成雙方的對立,然後製造仇恨而一事無成;所以最好的態度是理直而氣和,說服對方達成雙贏的局面,你可能會因此而多了一位盟友。

俗話常說得理且需饒人,所以理直還要氣和。饒人的好處是為了給自己留一條後路,畢竟為人處世不可能永遠站在得理方,而唯有厚道才容易交上朋友,不是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