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1日 星期六

秩序與壓力


滾石不生苔,故繁榮的社會需要安定的秩序,使工商業得以順利發展。現今的社會多以國家法律來維持秩序,社會秩序固然可以維持良好,卻不代表社會沒有壓力,尤其是那廣大的弱勢基層人民,雖努力過活卻僅能糊口而難於翻身,於是出現了兩極化的社會,富者愈富而窮者愈窮。

觀察社會壓力的方法,首先要看人民是否缺少發展的機會,譬如創業者是否需面對諸多門檻,任職者是否沒有升遷的機會,求職者是否沒有被雇用的機會等。當人民發展的機會是充分的,人人當然都想安居樂業;但是,如果發展的機會不多時,譬如社會發展停滯或全球景氣不佳,社會的壓力就會累積上昇,此時如果再受到不當打壓,那麼不平之鳴便會加劇,因而出現反社會的情緒;而人民為了尋找出路,非法活動也會不斷發生。

《道德經‧治大國章》:「治大國,若烹小鮮。」。也就是說從烹小鮮當中可以體會治大國的道理;現代人使用壓力鍋來縮短烹調的時間,君不見壓力鍋上必有通氣孔嗎?蓋增加壓力可以快速調理食物,但壓力超標時是會爆炸的,所以必有通氣孔來紓緩過大的壓力;套用到法治的社會,以法治國可以快速見效(治亂世用重典),但是法治也會製造社會壓力,如果這中間沒有維持平衡必會出大亂子的(歷代常見平民造反)

秩序當然需要維持,但是不能以防堵非法為已足,當人民的發展沒有機會時(缺少通氣孔),非法行為即會源源不斷而來,所以當權者(既得利益者)負有創造機會的使命,使得秩序與壓力維持平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