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蕭如薰傳》:「如薰亦能詩,士趨之若鶩,賓客常滿。」。蕭如薰字季馨,明朝延安衛人,明朝名將,為將持重見稱。鶩指野鴨,記得以前到明池旅遊時,本來用來餵魚的麵包好像都是被野鴨吃掉的。如果你把一大塊麵包丟向湖心,一大群野鴨就像衝鋒陷陣一般,那些愚笨的鯉魚完全不是對手。還有啊,士趨之若鶩應該不是因為 如薰 亦能詩,而是因為 如薰 是權貴,所以大概是趨炎附勢之輩吧。
清·鄭觀應《盛世危言·技藝》:「為民上者,以名利二字馳使天下,而天下之民趨之若鶩。
」。是的,《史記·貨殖列傳》:“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那天下之民趨之若鶩應是可以理解的;不過,怎麼以名利二字馳使天下?這是門大學問,好像帝王學裡通常會教,比如說開科取士之類的。
有人說,善使人者不以勢推人,而是以名利引人;俗話不是說有錢能使鬼推磨嗎?何況尋常人乎。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述進士》:「唐太宗賜新進士宴,宴罷,綴行而出,上目送之,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或許有人要說皇帝的時代已遠,講這些沒用的啦;其實啊,每年都有舉辦國考,而天下之民照樣趨之若鶩,偏偏得償宿願者僅1~2 % 而已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