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2日 星期六

我行我素

《禮記·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意思是依所居的地位行其分內的事,後來意思演變為我做的事,只求我心之所安;這和「活在別人眼光裡」正好是兩種極端,那麼這樣的為人處事方式可行嗎?
《漢書·王嘉傳》:“千人所指,無病而死。”。有時候流言蜚語的八卦是相當可怕的,一般人很難招架得住,何況你的親人也會淪為閒話的攻擊標的,讓你更加痛苦,所以除非有神聖的使命支撐著你,我行我素通常很難辦到。
《輪語述而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從集思廣益的角度看,別人的意見是一種回饋,從中可以發現需要改進之處,或者新的靈感,為甚麼要放棄這麼好的機會呢?當然,別人說的未必正確,但是總有其參考價值的,你還可以自行斟酌的啊。
宋·朱熹《中庸或問》卷三:“古語所謂閉門造車,出門合轍,蓋言其法之同。”。現代作事的方法越來越複雜,面對的狀況也多,想要閉門造車而能出門合轍的恐怕很難成功吧。所以我行我素這般孤立的極端行為最好三思而後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