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1日 星期二

想當然耳

後漢書孔融傳:「而操子丕私納袁熙妻甄氏。融乃與操書,稱『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操不悟,後問出何經典。對曰:『以今度之,想當然耳。』」。教育百科說:「想當然耳表示雖然未必真的有這種事,但是推測它必然如此。」。「想當然耳」是個常用語,不經意的就會脫口而出,可是事實上好像未必就是如此。

比如說陽光、空氣、水是所謂的生命三要素,所以你認為對植物而言應該是越充分越好;可是凡事講求適度,有很多植物需要水但很怕淹水,一旦浸入水中一段時間就難活了;有很多植物需要陽光但切忌強光,陽光過度就有光害,以至於無法越夏;所謂空氣主要指氧氣,可是有些細菌偏偏就是厭氧的。

再比如說人類發明冰箱用來保存食物,沒有吃完的食物當然要放在冰箱裡保存啦;殊不知很多食物是不能放入冰箱的。好比香蕉、木瓜等後熟的水果就不能放冰箱,除非已經熟成了;而放入冰箱的後果就是再也難熟了。有些糕餅也是忌入冰箱的,冰過了就會變硬變難吃了。

聽說過「持續改善」嗎?維基百科說:「改善法(Kaizen、日語:改善)是起源於豐田公司在生產、機械和商務管理中持續改進的管理法。已經在全球很多領域,如醫療、心理治療、人壽、政府、銀行和機構採用。」。改善法的重要原則就是凡事不能想當然耳,須時時觀察並持續改善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