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6日 星期五

31.反復



大家或許還記得小學曾讀過「苦吟派」詩人賈島:『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的句子,那是『反復推敲』的成語來源。賈島為僧難忘塵世,入俗難棄禪心的性格造就了反復推敲的典故,然而反復推敲這件事究竟是需要!還是大可不必呢!頗值得玩味。

曾經看過高速公路夯實路基的場景,數輛壓路機來回不斷的重複碾壓一小段路面,惟有如此才足以達到夯實的程度。想一想從小到大,有多少事情是需要如此反復操作的:學習新字先寫個幾十遍,學溜冰先摔個幾百回,散步健身又何止萬步。

但是,還記得練習毛筆字否,一筆下去就不允許再描第二遍;還記得黏貼東西否,一貼下去不允許再貼第二回;還記得烹煮食物否,回鍋的料理難得有美味;還記得下祺否,起手無回才是大丈夫。同樣是反復操作,為什麼有些必然有些卻必免呢?

在有皇帝的年代,心存二志必遭橫禍、當一回貳臣換來千古罵名;但是,王獻之寫完一缸水卻成就為極傑出的書法家,其間區別何止千里,所以凡事須事先辨明究竟是不二,還是多多益善。

假如可以預知重作的後果,譬如寫毛筆字、下棋起手無回等,當然可以判斷不能重復。假如可以預知重作的效果,譬如夯路、健身等,當然可以判斷需要重復。假如無從判斷重復的後果或效果時,最好先假設那是起手無回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