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6日 星期三

感覺與感受


近來出現一個頗受關注的詞:「自我感覺良好!」,它好像是負面的批評,意思是說個人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判斷,總覺得自己表現還行、還上道;其實還有一個類比的詞:「感受良多!」,它比較像是正面的印象,意思是指欣然接受外在的薰淘,是互動而虛懷以對的態度;想至此,耳邊似乎傳來小學老師的諄諄教誨:「滿招損,謙受益」。

從系統學的角度來看,感覺是行為的起因,而行為是感覺的表現,譬如迎面來了一位感覺很可愛的小孩,我忍不住地去摸了她的臉,這應屬於系統的正向流程,是系統內在的發展過程;相對的,感受是系統的反向流程,是外在環境對系統的回饋。系統學的理論告訴我們,正向的輸入讓我們意識到要做什麼事,而反向的回饋讓我們意識到該如何修正,譬如說亂摸別人的臉是不禮貌的行為,可能被修理。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感覺是主觀的意識,代表主動、居於主人的立場所提出的看法;感受是客觀的意識,代表被動、居於客人的立場 所接受的想法。人處於不同的立場應有不同的反應,即當主人時應有主人的氣度,而當客人時應有客人的風度,至於何時該當什麼人,應由當時的情境來判別,角色扮演錯誤應屬失態。

從文學的角度來看,感覺是一種抒發的作用,所以有感而發。此時需有酒可以助興、有劍可以揮灑,這在文學史上可以太白仙人為代表,其作品以真性情的昇華見長,浪漫而生動;而感受是一種沉澱的作用,所以空靈見性。此時需有茶可以洗滌心靈、有僧友可以一道悟禪,這在文學史上可以東坡先生為代表,其作品以心靈的覺醒見長,豪放而富禪味。

從人生哲學的角度來看,一個沒有感覺的人等於喪失自我,但是感覺過於強烈的人,卻又會封閉了自我;一個沒有感受的人容易失去朋友,但是感受過於強烈的人,卻會多愁而善感。過與不濟都是行中道者所應避免的事,而適時、適地的思慮與行為才是正常人應有的表現。

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當你知道如何分辨主客時,就知道如何善盡主客的本色;當你不知如何分辨感覺與感受的分野時,就是該仔細探討其分際的時候;感覺來了時,應當仁而不讓,感受深了時,應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內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