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7日 星期六

春天到了稻田長大了


記得國中時的國文老師曾講過一種謬誤,他說九年國教之後學生的程度變差了,要學生以春天為題造句,竟然出現:「春天到了稻田長大了,一片片綠油油的,真是賞心悅目啊!」。;咋聽之下,合情合景而文句通暢,哪裡錯了呢?您看出來了嗎?其實這是犯了比附援引而類推適用的錯誤,稻田與稻子當然有某種依附關係,但是絕對不是同類,稻子在春天長大了而稻田不應該長大。

地方戲劇曾有一橋段:「話說白(賊七)公子至菜攤買菜,選了一棵大白菜拿在手上,問老闆怎麼賣?老闆說前面這一堆每樣三十元;白公子說那我跟你換蘿蔔好了,從老闆手上拿了蘿蔔後,白公子自言自語蘿蔔需用肉燉,那我還是換成南瓜好了!從老闆手上拿了南瓜後轉身要走,老闆追著索錢,白公子說南瓜是拿蘿蔔換來的呀!老闆追問那蘿蔔的錢呢?白公子說蘿蔔是拿大白菜換來的呀!老闆追問那大白菜的錢呢?白公子說大白菜不是還在你的攤子上嗎?怎麼要錢!」。看官您覺得這是有道理的嗎?其實這是買空賣空的手法。

老王很勤勞,雖當了老闆但事必躬親,每天忙得昏頭轉向也僅能度度小月;反觀隔壁老許,同樣的店面,人經常發呆,但生意卻總是特別旺,真是奇怪!有一天,老王實在忍不住了請教老許生財之道,老許悠悠的說:您老日理萬機,但都是在料理個別的小事,無暇照看潮流呀、商機呀,因而做不了適時的生意,您這是見樹不見林啊!

老杜心地特好,每天路過某街角都會遇到同一個乞丐,都會施捨個零錢給他,日子久了,該乞丐已習慣了這份施捨;有一日,老杜同樣經過這個街角,同樣遇到這個乞丐,但因為口袋中沒有零錢,就直接走了過去,乞丐追問他今日為何沒有施捨?老杜表示今日不便,乞丐說那我讓您欠著好了,明日記得給雙份哦!看官您覺得這合適嗎?其實這是積習成是,視恩惠為理所當然。

大多數人憑直覺、經驗判斷事物,但道理有時是間接的,需要推敲辨別;因果有時是隱藏的,需要思考推斷,否則便容易是非不明而吃虧上當,輕重不分而坐失良機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