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2日 星期四

閒談公益


近來常出現街頭運動,其造勢者為了提高正當性及群眾號召力,必然以公益作為前提,公益因而成為街頭運動的旗幟,號召群眾的法器;難道這就是公益的真正意義嗎?

利益不會從天而降,因此提倡公益必有犧牲者。譬如擴建一條要道以改善交通,那麼被拆除的民房、被徵用的土地,其所有人就成為犧牲者;又譬如增稅以改善國家財務,那麼增加稅負的人即為犧牲者;再如參與國際組織,締結貿易協定可以繁榮經濟,但那些因而落入夕陽產業或受到衝擊的人皆為犧牲者。

政黨與政治人物需要民眾的支持,其行事作為不能露骨,那麼公益便成為政治的面具。譬如政黨為了競爭,在野者批評執政者違背公益,事實上在政黨輪替後,批評者會繼承受批評者的作為,因為換了位置即換了腦袋;又譬如執政者批評在野者意識形態作祟,等到他在野時,一樣意識形態掛帥。

政黨與政治人物為了實現其利益,常把私益與公益綁在一起,公益因而成為政治的旅行箱,其利益一旦實現後,公益即被敷衍或擱置。譬如當政者辦理土地重劃或重大公共建設,那麼設立地點通常帶有玄機;又譬如政治是社會價值的權威性分配,那麼政策的方向即富饒意味!

帶了那麼多負面的色彩,那麼公益是瘟疫嗎?當然不是!其實公益是真,是社會的公理與正義:在多元的社會裡,因為價值的多元化,常使義理混郩,那麼公益便是辨別是非的最後依據,它化身為公理與正義,喚回群眾的理性。

其實公益是善,是全體的共同立場與目標:任何帶有私人立場的說辭都難逃眾人的異樣目光,而能夠使全體心悅誠服者唯有公益,只是大家必須求同存異的把它找出來。

其實公益是美,是民主的實現:人類為了追求民主,寧可拋頭顱灑熱血,而爭取到的可能只是一部名目憲法;大家必須心存公益才能追求真理,而在大家求同存異的找出公益時,民主已然實現。

但是公益依附著不真(政治的謊言)不善(民粹主義者的居心)不美(政治的面目),怎麼辨別它呢?

首先,公益必須周全:有公益必有犧牲,有犧牲就需要有救贖,當相關配套皆妥適安排時,公益自然呈現。

其次,公益必須真心奉行:當大家皆真心尋找公益時,公益其實已不遠了,否則以口水論戰公益,只有反效果。

最後,公益必須妥協:天底下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有權益必有衝突,而衝突需要政治性的妥協,找出合理的平衡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