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九回:“至正月十五 夜,天色晴霽,星月交輝,六行走三市,競放花燈。”。以上是明朝文人對滿月時的夜空的描述,今日的光害極為嚴重,已難辨別其真偽;不過我更相信曹操所說的月明星稀,因那時更沒有光害,其說法較能使人信服。
在古代的認知裡,月亮是與太陽並立的巨大天體,故以太陰稱之。但在現代,我們已清楚知道月亮只是地球的衛星、太陽不過是銀河系裡的一顆恆星而已;而那滿天星斗除了太陽的(金木水火土等)行星以外,至少是銀河系裡的恆星,甚至是另一個銀河系或者是星雲;也就是說月亮對比於任何一顆星星其實是微不足道的,只不過因為距離地球近,反射的太陽光芒卻能掩蓋住任何星光。
類似的故事也發生於人類社會:世界上有數十億人口,但主宰社會資源的其實只是那一撮少數者。譬如說世界上有眾多的國家,而強國就那幾個,卻支配著世界局勢;再譬如說窮人滿坑滿谷,而富翁就那幾個,卻支配著大部分財富;又譬如說小企業滿坑滿谷,而跨國企業就那幾個,卻支配著大部分事業版圖。
為甚麼會這樣呢?其實因為引導社會改革的也只是那一撮少數者而已。譬如說科技昌盛,全世界都享受著科技成果,但尖端高科技永遠由強國引導著;再譬如說商業發達,全世界都享受著便利的商品,但通路與流行永遠由跨國企業引領著;又譬如說民主自由已成為普世價值,其實人民只有搖旗吶喊的份兒,而立法權利永遠在幾個主要政黨間交替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