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5日 星期日

一定要以價格衡量價值嗎?

維基百科說:「價值,泛指客體對於主體表現出來的正面意義和有用性。可視為是能夠公正且適當反映商品、服務或金錢等值的總額。」。在現今的商業時代裡,以金錢換取商品是體現商業社會的基本準則。人們努力工作以賺取金錢,然後以金錢過活成為一種生活現實;然而人生甚或商品的價值真的就是可以金錢來衡量的嗎?

維基百科還說:「在經濟學中,價值是商品的一個重要性質,它代表該商品在交換中能夠交換得到其他商品的多少,價值通常通過貨幣來衡量,成為價格。」。你相信任何商品的價值皆可以價格來標示的作法真的合理嗎?那麼所謂的價值觀又是怎麼回事呢?既然萬物好像都可以成為商品,而商品皆有其價格,那還要談甚麼價值觀呢?

有人說啦,世間萬物如此繁多,我不知其價值,當然以價格論囉。是的,資訊貧乏的人好像只能依市場的價格交易;可是即便如此,你仍然能以商品的產季找出最佳的價值來。比如說生鮮食物有其產季,產季剛開始時眾人為了嘗鮮較能接受偏高的價格,而此時產品的品質卻不是最佳的;待到產品旺季時,品質已達顛峰而價格卻因產量豐盛竟然跌落了;進入產季末期時,品質已然下降但價格反而高了些,那麼聰明如你該在何時購買呢?

大家都知道產地價格必然比外地價格便宜,如果副熱帶地區的人想要買到溫帶或熱帶地區的產品,則價格必然高漲;那麼為什麼要用高價去享用這些其他地區運來的舶來品呢?有人說啦,大爺有的是錢想幹甚麼就幹甚麼啦。是的,有錢的人可以任性,至於一般人還是自制些比較好,舶來品雖然高貴其實其產地價格就沒那麼高貴了。比如說台灣的香蕉、鳳梨、芒果等大眾都消費得起,可是變成外地的舶來品時好像就高貴起來了。

有一種觀念認為高貴的東西其價值必然不凡,不是一般商品可以比擬的;其實真相往往未必如此。比如說幾十年前的社會並不富裕,那時候的有錢人可以有白米飯吃,而窮人只得吃些地瓜、雜糧。時至今日,營養專家說啦,地瓜、雜糧等的營養竟然比白米飯還要好,而大米的價格好像也比不上地瓜、雜糧了。據說在古時候啊,貴族是不吃龍蝦、青菜的,那是給下人們吃的下等東西;你信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