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老四總覺得自已好像不夠幸福。
有天遇到一位智者,向他請教幸福的課題。
智者說:每個人出生時都領到一袋幸福,當然啦,個人的幸福不見得是一樣的。
如果你把這袋幸福倒入一個碗裡,這幸福馬上從碗裡滿出來了。
如果你把這袋幸福倒入一個大缸裡,只能沉在缸底而已。
那麼你喜歡幸福滿滿的感覺嗎?還是使勁地在缸底尋找你的幸福呢?
李家老四說:還是幸福滿滿好了,至少不會覺得空虛的呀。
李家老四總覺得自已好像不夠幸福。
有天遇到一位智者,向他請教幸福的課題。
智者說:每個人出生時都領到一袋幸福,當然啦,個人的幸福不見得是一樣的。
如果你把這袋幸福倒入一個碗裡,這幸福馬上從碗裡滿出來了。
如果你把這袋幸福倒入一個大缸裡,只能沉在缸底而已。
那麼你喜歡幸福滿滿的感覺嗎?還是使勁地在缸底尋找你的幸福呢?
李家老四說:還是幸福滿滿好了,至少不會覺得空虛的呀。
蘇東坡【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據說這是神宗元豐五年(一○八二)三月,蘇軾到黃州東南的沙湖看新買的農田,中途遇雨,有感而發。蘇軾的仕途不怎麼順遂,時常遭到貶謫,可是反而造就他豁達的心胸,也留下了不少俊逸的作品。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遇到不如意事時你該如何呢?有人說就面對它呀!是的,怎麼能不面對呢?如果是小事的話,解決它就是了。可是解決不了的呢?可以躲開呀!可是如果躲也躲不掉的又如何呢?那麼只好接受啦。問題在於如何調適自己接受這樣的挫折,是忍受著還是釋懷了呢?
蘇軾最終是豁達了,那麼豁達何意呢?國語辭典說豁達有兩種意思,其一開通、通達。如唐.高適〈自薊北歸〉詩:「蒼茫遠山口,豁達胡天開。」。其二曠達,度量寬宏。如《紅樓夢》第五回:「而且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開通、通達係指對外的觀點,而度量寬宏則是內在自我的修為。
國語辭典說身價有兩種解釋,其一本身所具有的價值,其二社會上的地位、評價;那麼請問您身價幾何呢?有的人說經常鍛鍊身體而且體重還不算輕,以上肉計價的話應該還是不錯的。有的人說在社會上打滾多年,攢了不少資產,社會上的地位也還可以,這樣行嗎?
如果你還是個年輕人,你或許會說自己是熱情洋溢、青春活力的陽光青年,而且皮膚光滑、肌肉發達,運動神經也十分發達,還有用不完的體力、精力與魅力,是個妥妥的有身價的人。可是如果你已年老色衰、髮禿牙落的老頭子了,那麼你就沒有身價了嗎?
老頭子不服氣的說:「你們年輕人懂個啥,沒聽過有錢人多半都上了年紀了嗎?想想你們的老闆都是些什麼人呢?如果不是我們給了你們工作機會,你們能怎麼混呢?」。想想也是的,社會資源只會是掌控在長輩手裡,年輕人怎麼擁有財富呢?除非你是個富二代,但那也是靠父母來著的啊。
比當然是指比較啦,是人們閒著也是閒著的時候最容易做的事嘛,那麼這比較有何特別的呢?〈詩大序〉說:「《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也就是說比較是作詩的手法之一耶。論起比較,最直接的便是對比了,把黑字寫在白紙上那是最清楚不過的了;不過這麼直白的計較,哪兒還有何詩意可言的呢!
聽說過〝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吧,你想啊,小橋流水人家莫不是那江南的特色嗎?怎麼與那古道西風瘦馬的邊塞風情聯想到一起了呢?其實啊,這就是一種高明的對比,使你由溫馨的江南直接掉到淒涼的邊塞了呀,這是不是馬上有了斷腸人在天涯的情懷了呢?
人們常用的比較手法還有類比,把自己和想要類比的對象綁在一起,比如富貴人家最愛講究的門當戶對,這樣子才不會錯落了寶貴的門風的呀。還有社畜們常患的輸人不輸陣,不然的話面子要往哪擱哪?你說是吧。在東家長西家短的日子裡,類比是不能少的,不然的話,水準該怎麼維持呢?
別忘了,比較的高級手法還有攀比。人往高處爬總是要的,雖然目前的情況還差了那麼一些,但是上進心怎麼可以缺失的呢?比如說人家貴婦的手裡總要提個甚麼包的呀,那麼無論如何也要弄個甚麼包提著的啊,不然就要被人看輕了嘛;於是就算砸鍋賣鐵、貸款標會也要弄個甚麼包了。
都說乍暖還寒彷彿春日,只是陽氣已衰難覓生機;氣候變遷如斯,而世事紛紛擾擾更勝往昔。
身旁的高樓大廈林立著,彷彿住滿了人呀;可是房間都那麼的小又矮,住久了會不會那個啊。
據說大毛二毛爭鬥已逾千日,生靈一片塗炭;二毛的電力設施被毀逾半,恐怕今冬難耐冬寒。
老美將再優先,關稅壁壘又起,這下子怎麼了得;柴米油鹽醬醋茶皆須漲,嚇得老僧難入定。
午後陽光昏暗,隱約間老樹伴著昏鴉,只是少了流水人家;太平粉飾依舊,而馬照跑舞照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