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1日 星期五

機會是給甚麼樣的人

我突然想問《辜狗》:「機會是給甚麼樣的人」。AI 摘要回答說:『機會留給具備以下特質的人:「準備好的人」,他們懂得透過努力累積能力與知識,並在機會來臨時能從容把握;同時也留給**「勇於嘗試且行動迅速的人」**,他們不害怕未完全準備好,敢於在時機來臨時立即行動,即使沒有十足把握,也先抓緊機會再想辦法。』。AI 摘要還說因為「準備好的人」懂得持續學習與累積,而「勇於嘗試且行動迅速的人」則有能力把握住機會。

奇怪耶,我問《辜狗》,那麼為甚麼是由AI 摘要來回答的呢?據聯合新聞網說好像是:「那是因為AI時代,就是現在。」。於是我再問《辜狗》:何謂「AI時代」,AI 摘要回答說:『AI 時代是指人工智慧(AI)技術飛速發展並深刻影響社會各個層面的時期。這個時代的特點包括AI在生產效率、產業運作和生活方式上的重大改變,同時也帶來了關於勞動力、貧富差距和資訊真實性的挑戰。為了適應這個時代,個人需要培養關鍵能力,如批判性思維、創造力、溝通和人際互動能力,並學習與AI協作而非被取代。』。

已經進入 AI時代了喔,那會有哪些主要的影響呢?我得到的答案是:

提高生產效率:AI機器人能分擔或取代重複性工作,極大地提高生產力。

改變產業結構:AI將徹底改變許多行業的運作方式,如醫療、製造業和服務業,並可能加劇「贏者通吃」的現象。

加劇社會議題:AI的發展可能導致部分國家失去人口紅利的優勢,並引發年輕人失業等社會問題,同時可能擴大貧富差距。

催生新的工作模式:AI時代催生了新的職業,也重塑了現有工作流程,人們需要學習與AI協作。

進入 AI時代會有那麼多挑戰,那麼該如何應對呢?聽說是:

培養軟實力:重點應放在AI難以取代的能力,如創造力、共情、倫理判斷、溝通和批判性思維。

學習與AI協作:與其擔心被取代,不如學習如何運用AI來解決問題,將AI作為工具而非競爭者。

發展跨領域技能:避免過度專精於單一領域,建議培養跨領域的技能組合,以增加機會。

提升媒體識讀能力:在資訊爆炸的時代,需要提高辨識資訊真偽的能力,避免被虛假訊息誤導。

據說隨著AI人工智慧快速發展,未來在人們的生活中,類似的應用實例將會愈來愈普遍,各種不同功能的AI機器人將加速出現在人們的生活裡,甚至取代許多人工作。看來不努力好像不行了,會被淘汰的喔;有人說這或許就是個機會,快點想想辦法吧。

2025年11月15日 星期六

意志力

AI 摘要說:「意志力是指為了達成目標而自覺努力、抵抗誘惑、克服困難的心理過程和能力。」。比如說現代人需要透過不斷地學習以獲得維生能力;可是學習過程總是很辛苦的,你須為了達成學習目標而自覺努力、抵抗天生偷懶的誘惑、克服學習的種種障礙。這樣的過程當然需要相當的意志力,不然必將功敗垂成。而最受不了的是需要不斷地學習,不然就要被生活環境淘汰了。

那麼如此重要的意志力該如何培養呢?AI 摘要說:「意志力是一種重要的心理特質,能幫助人們保持專注並堅持下去,其強度會受到大腦前額葉皮質區的影響,並且可以透過規律作息、運動、培養習慣等方法來鍛鍊和增強。」。幸好 AI 摘要畢竟說出了培養意志力的秘術,那就是透過規律作息、運動、培養習慣等方法。只要規律作息、運動、培養習慣等,看起來好像不難的嘛。

培養好習慣的好處總該聽說過吧;比說說你想當個歌星,須有吊嗓子的好習慣。你想當個演員,須有揣摩人性的好習慣。你想當個工程師,須有取捨的好習慣。你想當個藝術家,須有思維的好習慣。你想當個學者,須有飽覽群集的好習慣。如果沒有好習慣的話,那麼別跟我說你有很強的意志力喔。

培養好習慣的意思明白了,可是規律作息及運動又是何意呢?這麼說吧,規律作息及運動是用來段練體力的。如果是一個體力不怎麼樣的人,你能相信他有何意志力呢?也就是說體力是意志力的基礎;沒有好體力的話連咬牙堅持的力氣都使不上來了,你能相信他有何意志力呢?

2025年11月6日 星期四

袂使與毋通

袂使與毋通都是台語,據說它們的意思差不多,可是有什麼分別呢?AI 摘要說:『袂使(bē-sái)表示「不可以」或「使不得」,而毋通(m̄-thang)通常用於比較委婉的勸說或請求,例如「毋通啦,會危險」。』。也就是說袂使有命令的語氣,而毋通是比較委婉的勸說,它們的意思其實是一樣的,阻止你去做不該做的事情。

比如說在捷運上不能吃東西,此時列車長的語氣是:「汝袂使在車上食物件,不然要罰你錢。」,而同行的人勸你的則是:「汝毋通在車上食物件,不然會被罰錢的喔。」。再比如說長輩常勸你:「開車毋通超速,不然會有危險喔。」,好像只有警察才會說:「開車袂使超速,不然給你開罰單。」。

從小在學校裡的老師們總是跟你說:「汝袂使偷懶、汝袂使這個、汝袂使那個」,好像耳提面命的緊就不容易犯錯了。回到家以後啊,父母也總是叮囑著:「汝毋通這個、汝毋通那個」,彷彿這麼著的話小孩子們就會乖乖聽話了。其實小孩子們總是活撥與好動的,雖然大事不會犯但是小事就難免囉。

那麼從小聽了這麼多袂使與毋通,這些袂使與毋通的事情是不是就沒有人會犯了呢?好像也不是;不然社會上怎麼還有那麼多犯法的情事呢?《史記·貨殖列傳》也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如果犯法的利益大於刑責,那麼這些袂使與毋通還有效果嗎?幸好社會大眾還是普遍有良心的,知道犯法的事情是幸福安康的社會所不能容的。

2025年10月26日 星期日

敗北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通常打敗仗的稱為敗北,可是為什麼失敗了的要向北逃呢?還是說這根本與方向無關呢?AI 摘要說:『「敗北」之所以如此稱呼,是因為古時「北」字本義為「背」或「相背」,戰敗方在撤退時通常是背對著敵人的,因此用「背」象徵失敗。』。喔,原來是這樣子的啊。

可是比賽的時候看不見別人的車尾燈這又是何意呢?是說敗北的人已經逃遠了嗎?還要不要追下去呢?其實啊,比賽跟打仗是不一樣的,是用來競速的;看不見別人的車尾燈啊表示別人已經領先很遠很遠了,遠到看不見任何蹤跡囉。這時候啊要嘛乾脆認輸,再不然就要急起直追了呀。

項羽既然未嘗敗北,那麼為何最後還是失敗了在烏江自刎了呢?是年紀大了打不贏了嗎?還是贏太多次已經沒意思了呢?原來他是戰術無敵但戰略卻失敗了。別人躲著他積極地掠奪資源、城池,而他卻為是為了維護那一世的英名;打到後來呀資源耗盡被圍,卻吐了一句「無言再見江東父老」便自刎了,你說可不可惜呢?

打敗了會怎麼樣呢?首先當然要逃命啦;可是敵人正在後面追趕著哪,於是輜重都被丟棄了,甚至是棄甲曳兵了呀。這時候有些人選擇投降了,有些人易服當起老百姓了,只有少數人能堅持自己的理念找地方重整旗鼓準備東山再起的。所以啊,孫子兵法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沒想清楚就找人幹架了,萬一被打敗了該怎麼辦呢?

2025年10月18日 星期六

嚼舌根

咦!嚼舌根?那是在嚼甚麼呢?口香糖嗎?可是嚼了大半天也沒看見吐渣,應該不是吧。那麼是反芻囉,可是人只有一個胃,應該是反芻不了的。那麼會不會是聊八卦呢?就是那種小道消息啊、緋聞啊、道人是非啊甚麼的呢?愛嚼舌根的趙大姑、錢大娘、孫大叔、李大爺們回應道:「你終於答對啦,要不要一起來嚼呢?人多的話嚼起來比較有味道的喔。」。

可是熟悉身體組織的生物老師說:「不對喔,舌根長在牙齒之內,根本就嚼不著的呀!」。趙大姑、錢大娘、孫大叔、李大爺們回答道:「嚼舌根只是個比喻,主要是嚼口水啦;這樣一邊可以消遣,一邊還可以幫助口腔衛生的喔,是不是很有趣的呢?」。生物老師不屑的說,妳們這群長舌的人,最好被口水嗆到啦,噁心死了。」。

國文老師也忍不住了,罵道:「你們這群人只會論東家長西家短的,為什麼不說說你們自己的呢?你們的故事難道就不精彩了嗎?還是不夠光彩了呢?」。趙大姑們回道:「你不懂啦,說別人的比較有意思,而且不在場也比較不會有衝突的啊。」。國文老師嘆了口氣,喃喃自語道:『東漢 崔瑗 在《座右銘》說:「勿道人之短,勿說己之長。」,你們的書都讀到哪你去了呀。』。

AI 摘要說:『「無聊」指的是精神空虛、鬱悶,或是指無趣、沒有意義的言語舉止。』。這群喜歡嚼舌根的人只是無聊而已啦,如果社會上有的是賺錢的機會,這些人就不會沒事幹嚼起舌根來了呀。不信的話,你看越是發達上進的社會裡賺錢都來不及了,怎麼還有時間浪費在嚼舌根呢。

2025年10月10日 星期五

信不信由你

「信不信由你」這句話應該常聽到吧,有些人甚至變成他們的口頭禪了;那麼為何會有這樣的說詞呢?是想加強甚麼感覺呢?有人說講神秘的故事時可以深化那種氣場,尤其是那恐怖的鬼故事。有人說那是提醒你用理智判斷接下來的談話,這可是很重要的訊息喔。也有人說那只是單純的一句口頭禪而已啦,沒什麼特別的意思囉。

說是信不信由你,好像是很尊重你自己的判斷;其實那是把問題丟給你了,如果誤信了,那可是你自己的問題喔。如果疑心病頗重的,那麼問題就更大了。他怎麼會這麼講呢?是在提醒我甚麼呢?還是在覬覦什麼?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被賊惦記。」這下子事情大條了,該怎麼辦呢?

相信嘛,那麼接下來該怎麼辦呢?進行攤牌嗎?會不會太冒險了。可是機會通常稍縱即逝,那不就那個了嗎?不行,還是再仔細的想一想吧,不是說事緩則圓的嗎?但是,這確實是最好的時機呀,就這麼錯過了嗎?唉呀!真是急死人了,我該找誰討論呢?可是這種好康的不是越少人知道才好的嗎?

不相信嘛,不就沒事了。可是如果就是真的呢?那豈不辜負了這位有心人士了。如果將來被證實就是真的,那該會是怎麼捶頭頓足般的後悔呢?明明都已經被告知了還不知道把握,有這麼傻的嗎?唉呀!頭痛死了,人生的抉擇就是這麼難的嗎?不如不要聽到好了。可是這真的是個好機會的呀。

2025年9月28日 星期日

那個急呀

俗話說:「。」。比喻當事人慢條斯理,而旁觀者卻十分著急。那麼為什麼有些人急得很而有些人卻慢條斯理的呢?因為有些人被期限所制導,而有些人無事一身輕當然可以慢條斯理的囉。比如說有人急著上班上學,眼看著時限將屆而路上卻塞著車,當然急得很啦;至於散步的人,急甚麼呢?

還有比趕著上班更急的事,比如說急著出貨吧,如果趕不上了那可是有罰則的呀,而且還不輕的呢,能不急嗎?再比如說急救吧,那可是人命關天的大事,趕上了或許還有生機,趕不上那就那個了啦!眼看著都急死人啦。新聞曾報導有些人開車不想禮讓救護車先行,那算是個什麼德行呢?社會上的垃圾吧。

看過「入門三步急,出戶一身輕。」的對聯嗎?你認為這是在形容什麼樣的場所呢?而你曾有過這樣的經驗嗎?別逞強說你向來都是老成持重的喔,只要是個人都會有這種經驗的啦。公布答案,那就是應付內急的廁所啦。你可別說能忍別人所謂的不能忍喔,內急從來都是忍不得的,越忍只會越急的啦。

會急表示你還知道輕重緩急的意義,其實不是什麼壞事;那些不知道急的反而是無感的呦,大難臨頭了卻還不知道害怕的呀。因為急所以你會急著找對策以解決問題。反過來說,因為不急所以溫水就慢慢地煮了青蛙了。可是你也別急昏了頭,只有保持冷靜才能想出辦法來;而那些急昏了頭的,那就不好說了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