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日 星期二

感情用事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說〝感情用事〞是指「憑個人好惡和一時的情感衝動處理事情」。還舉例說:「你這樣感情用事,於事無補。」。也就是說〝感情用事〞通常是負面的指述,是應該避免的行為。可是人都是有感情的,也正因為有感情所以人間才有溫暖;那麼為人處事真的能夠理性從事,完全避免感情用事了嗎?

如果在戰場上,據說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喔,那麼站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好像真的不能再感情用事了。為了能夠消滅敵方的有生戰力,只要是能夠消滅敵方的辦法都是好辦法囉。可是打著打著怎麼就出現了反戰的聲音了呢?是良心被發現了嗎?還是覺得失去了人生的意義了呢?比如說在那可怕至極的越戰裡。

如果在商場上,有人說商場如戰場,應該也是無所不用其極的,如果效果還不錯的話。你是否發現商場上的手段經常是利用人性的弱點來行銷,也就是說你必須熟諳人性,然後利用人性。你想阿,一個熟諳人性的人會不會因而被人性感召了呢?那麼被人性感召了的又怎麼還能冷血的利用人性呢?會不會因此而精神錯亂了啊。

維基百科說:「人文可指人類文化中先進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進的價值觀及其規範。其集中體現是:重視人,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簡而言之,人文,即重視人的文化。」。如果人文的集中體現是:重視人,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那麼所謂的人文根本就是在感情用事的嘛。也就是說摒棄了感情用事的話,那麼人文好像就不再人文了;你覺得呢?

2025年3月24日 星期一

意猶未盡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在吃完一小碗好吃的擔仔麵之後,還在湯裡撈著最後的小蝦米、小肉燥,一副意猶未盡的樣子呢?國語辭典說意猶未盡意指興致、意趣尚未滿足的意思,那麼你覺得還有哪些事情曾讓你意猶未盡了呢?就是那種好想再來一段或者再續一會兒的,心頭有些悸動的莫名感受呢?

比如說一段難得的旅程吧,風景特別的好、氣氛也特別佳、而玩伴們更是難得的知己;可是美好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呀,旅途已屆最後一程了,難過的結束或告別無可避免的就要到了,而心底難免依依不捨的,如果可以繼續一段旅程該有多好呢?可是眼看著明天就要上班了,而為五斗米折腰的日子總是還要過的呀。

再比如說一段難忘的戀情吧,最中意的伴侶,最是難忘的相處,可是怎麼就處不來了呢?不經意的拌嘴、偶而相左的意見竟成了導火索,一發不可收拾了呢?難道真的是八字不合,還是有人刻意從中作梗呢?一定是這樣子的,明明喜歡的要命卻嘴硬地分手了。好糾結呀,該怪誰呢?

有人說妻不如妾,妾不如偷,而偷竟然還不如偷不著呢,怎麼會這樣子呢?其實也不是不滿意妻子的賢慧,可是心裡總是那麼癢癢的,一不小心就那個了呀。其實都是意猶未盡害的啦,明明心裡很清楚甚麼該做、甚麼不該做;甚麼不道德、甚麼犯忌諱,可是偏偏就忍不住了呀,只能自責囉。

2025年3月16日 星期日

檔次

百度百科說:「檔次,是指事或物好壞的等級、層次。」。而國語辭典的檔次解釋卻說:『1、檔期的順序。如:「片商已排定預計推出的影片,暑假開始,立即按照檔次依序放映。」。2、檔案的次序。如:「請依檔次將這些資料歸檔,以便調閱。」。』。同文同種的中華兩岸文化,為什麼隔了七十幾年之後就有如此大的差異變化了呢?

感覺上,國語辭典談的是時間的先後安排順序,或者文件的時間序,那麼時間的概念是甚麼呢?前後而已矣。再來看百度百科談的是好壞的等級、層次,這好像是在說空間的概念了。空間的概念是三維的,有高低還有前後、左右,所以除了等級的高低外,還多了前後、左右的層次囉。

維基百科說:「宇宙(英語:universe,拉丁語:universum)包括所有的空間、時間及其內容。」。那麼自古以來的中國人對宇宙的見解又如何呢?《淮南子.原道》:「橫四維而含陰陽,紘宇宙而章三光。」。漢.高誘.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以喻天地。」。想想也是,人處於天地之間好像總是離不開空間與時間的。

或許有人要問,那麼到底是時間比較重要,還是空間比較重要呢?這個問題好比在問你看節目時到底是音頻比較重要,還是視頻比較重要呢?隔壁的阿婆不耐的說都重要啦,有聲音沒畫面的與有畫面沒聲音的同樣無趣的啦,誰要看這樣的爛節目呢!也就是說如果硬要把兩岸的檔次拆開來看的話,那也是同樣無趣的囉。

2025年3月6日 星期四

請鬼拿藥單

聽說「請鬼拿藥單」也是一句台語,只是這句台語通常只流通於政治界,或者是人們偶而談論政治類事件的時候才會使用。要了解這句台語,讓我們先來探討一下誰才是鬼。據說鬼是某人心中的陰影,那麼某人是誰呢?只要是誰的心中有那麼一點陰影存在,那麼此人便是某人了,而此人心中的陰影就是所謂的鬼啦。

鬼弄清楚了,那麼陰影是什麼呢?據說陰影是陽光下各物種自身的影子,也就是說只要是個物種,攤在陽光下便有些陰影了。比如說你站下陽光下,找一找你的腳邊便會發現自己的影子了。據說行得正的人影子會少一些,而多行不義必自斃的人的影子自然就會是一大片了;不信的話,各自找一下腳邊的影子便能明白了。

話說人有人道而鬼有鬼道,其實鬼也不是不愛講道理的;只是鬼的道理你能明白嗎?最重要的,鬼的道理你能適用嗎?既然無從適用的話,那麼請鬼拿藥單會是個什麼結果呢?醫生說治病須對症下藥,那麼實際的問題能靠虛幻的作為治理嗎?當然就是自取滅亡的了呀。

《論語·衛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也就是說人道的問題不能依靠其他邪魔歪道的方法來解決的,而這是早已明瞭的古訓呀。可是有些人利令智昏或者急病亂投醫的,才會胡搞瞎搞一通的囉。而所謂的「請鬼拿藥單」的真正意思其實就是「所託非人」啦,事情當然就會辦砸了呀。這麼簡單的道理怎麼就看不明白了呢?

2025年3月4日 星期二

自覺

據說春天到了之後啊,人特別容易打瞌睡了,於是唐朝有一位詩人叫做孟浩然的作了一首應時的詩《春曉》說:「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首詩大家應該都是耳熟能詳的,因為在唐詩八百首裡總能找到它。我覺得這首詩特別有意思,它竟然把時序重疊轉折了;你看喔,處處聞啼鳥差不多是發生在破曉的時分,可是一下子立馬接上夜來風雨聲,表示已經入夜了耶,那麼作者是昏睡了一整天了嗎?還是說這是昨夜發生的事呢?噯,有點睡糊塗了說。

或許這種睡糊塗了的感覺正是孟浩然想表達的意象,在春天裡確實有種特別好睡的現象,尤其是在春雨連綿的時分。可是不是說一年之計在於春的嗎?怎麼可以在這個發奮圖強的時節裡嗜睡的呢?被別人遠遠超過了去該怎麼辦呀?老師們的諄諄教誨難道都忘乾淨了嗎?太不思長進了呀。

《敦煌變文.維摩詰經講經文》:「即是眾生宿業深重,根智差殊,小果之徒,障累未除,不能自覺。」。如果你也是覺得春眠不覺曉的話,那麼你便是「宿業深重,根智差殊,小果之徒,障累未除,不能自覺。」之徒了嗎?果如是,那麼孟浩然先生豈不是也是宿業深重、根智差殊之輩了呀。

《論語.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那麼請問「過猶不及」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過與不及差不多是半斤與八兩的呀,誰也別取笑誰了。如此說來,「一年之計在於春」與「春眠不覺曉」猶過與不及者也,而其間的區別只在於如何自覺而已矣。

2025年2月22日 星期六

包容

《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上》:「言上不寬大包容臣下,則不能居聖位。」。坦白說,看到這一段時有點被嚇到;這漢書的作者竟然敢說:「居於上位的皇帝,不能寬大為懷,包容臣下的諫言,則不可以居於聖主的位置。」。你知道在古代批評皇帝的罪過是要被抄家滅族的,幸好這漢書乃東漢朝廷的史書,而史學家的批評通常是會被赦免的;不過由此可見得古代的皇帝並非是那麼絕對的專制,仍須有容得下諫言的雅量,不然好像就別幹了呀。

既然連當了皇帝的都要有容人的雅量了,那麼一般人怎麼好沒有容人的雅量呢?話雖沒錯,可是做起來還是有難度的。比如說遇上很嗆的人,打一照面就被搶了一頓先,心裡當然不好受啦,於是脾氣也跟著上來了。再比如說遇上反應很遲鈍的人,盧了半天還在那裏耗著,誰有那閒工夫啊?就因為是沒有那麼容易做到的,所以才叫做雅量的嘛,就練一練待人處事的耐性囉。

也有人說我嘛都有容忍別人的無禮與批評的啦。是的,針對那些無禮與批評你最好是容忍啦,這好比在路上遇到一條狂吠的狗,難道你要趴下來與牠對吠然後對咬著嗎?當然只好容忍啦。可是總不能默默忍受著好像是默認了一般,該理清楚對錯還是有必要的,再不辯白的話,那就誤會大了呀。

其實容人的雅量並非等於容忍,其間的差別在於是否具備充分反擊的能力。也就是說不具實力的人通常只能容忍,而那些有能力處置的人卻不處置的話,那就是在發揮容人的雅量了。至於為何要發揮容人的雅量呢?可能是他覺得你是個難得的人才,或者覺得你的立場有些道理,或者單純地不想再多生事端。遇上這樣的人,或許就是你可以結交的對象,因為他的胸懷蠻大的。

2025年2月12日 星期三

委曲求全

《老子22章》:「曲則全,枉則正;窪則盈,弊則新;少則得,多則或。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文言文不好懂,成語典解釋說:「委曲才可以保全,屈就反而能夠伸展,低窪才能注水,東西舊了才能換新,少拿反而多得,貪多就會迷惑。聖人用平常心去看待天下一切事物,不堅持己見,才能客觀。」。那麼老子曲則全的觀點你也認同嗎?

有人說我明明就是老大,幹嘛還要委曲求全呢?是的,既然已經都是老大了為何還要委屈自己呢?可是如果是為了整體的和諧呢?比如說你是家裡的老大,當然是你說了算;可是家裡還有很多人啊,他們也是有很多意見的,難道你都無需顧慮他們的感受嗎?所以有時候啊你不要獨自做決定,反而讓他們去發揮囉;在這年頭這叫做團體自決的啊,在自由民主的時代裡這是很重要的概念喔。

如果你不是社會裡的老大,比如說市長不是你,而你必須在這個社會裡生存,那麼不再是你說了算啊,你必須聽別人的了。其實就算是市長,好像也不完全是你說了算,你還須聽議會的。所以囉,委曲求全是必要的,如果人人都能遵守這個法則,那麼社會將會安和樂利了。

團體裡如果有些人不想委曲求全,一定要爭個高下的話,一場紛爭就難免了。如果大家都不想委曲求全,那只好散夥啦。社會也是一樣,不能委曲求全的只好各立山頭相互較勁,如此一來這個社會將要分崩離析了。而社會不和的國家又怎麼能期望它國泰民安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