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8日 星期一

魅力是否來自努力


小時候常聽到讀書時要努力用功才能有所成就、就業時要努力工作才能有所成功等訓示,因為這是業精於勤荒於嬉的精義,唯有努力認真才能把事情做得透徹,做得完美;但長大後發現努力固然可以把事情做成但未必就能發達,總好像還欠缺了甚麼。

前些日子有幸觀賞了「超級巨星紅白藝能大賞」錄影,發現其間最努力者莫過於伴舞、伴奏、道具、燈光、攝影等人,尤其是那位攝影師扛著笨重的機器猶自快速移動著腳步以便取得最佳動態,大老遠看著就能體會他的努力與辛苦;但是他們都只是幕前幕後的工作者,頂多也只是個配角!

仔細想想,好像「魅力」比「努力」管用些,譬如那些歌星、影星擁有群眾魅力就能引起風潮;又譬如政治人物擁有群眾魅力就能取得政治勢力;而產品擁有市場魅力也就能暢銷,不是嗎!那麼,魅力又是從何而來的呢?是師長們諄諄告誡的努力嗎?還是天分啊甚麼的!它可以培養的嗎?

我覺得魅力來自感動:蘇軾的詩生動如有靈性,李白的詩豪邁如可與之對酌,都是得以深入人性的大詩人,千年之後仍然感動著我們,當然具有無比的魅力;又譬如「步步驚心」裡的女主角若曦,說不上是豔冠群芳,卻是善解人意、楚楚動人猶勝單純的美麗,自然吸引了眾阿哥以及無數的觀眾。

我覺得魅力來自激情:毛澤東、希特勒皆擅長號召群眾而引領風潮,吸引了無數的跟隨者,深深地影響了歷史;又譬如流行天王、天后們的演唱會,以他們的熱情喚醒觀眾的激情,在那一夜裡,是台下觀眾心目中的神,不是單以偶像就能形容。

魅力來自文化,黃俊雄的布袋戲、楊麗花的歌仔戲、凌波的黃梅調都曾反映過某個時代的鄉土文化,都曾使萬人空巷的迎向他們,也都還活在爺爺、奶奶、大叔、大嬸的心中;又譬如風靡一時的民歌創作、西門町滿街人影晃動的街舞、墾丁春吶的年輕人都曾捧紅了一票明星。

魅力來自創意:賈伯斯的蘋果店裡專門出售創意,滿足顧客好奇的心、喜新厭舊的習性,創造了賈氏傳奇;又譬如美國總統夫人蜜雪兒,在就職舞會上,二度挑選吳季剛設計的晚禮服出席,讓吳季剛再次爆紅,訴說了創意無價的秘密。

魅力來自專業:吳寶春的麵包、阿基師的料理都訴說著人們舌尖上的滋味以及他的奮鬥故事,讓人回味再三;又譬如散落各處的百年老店,都因為他們的專業,使其擁有忠實的客戶而得以歷經競爭仍昌盛不衰。

魅力來自自信:歷史上有很多以寡擊眾的故事,如赤壁之戰、淝水之戰。寡欲擊眾本須克服很大的心理壓力,尤其是帶領眾人去克服這個心理壓力,此時主帥的自信就顯得格外重要,因其自信而堅實了部眾的信心,也因其自信而贏得部眾的信任,故自信為領導的魅力來源。

我覺得魅力或許有很多種類與型態,可能來自天分再加上後天的努力,可能來自學識再加上得體的表現,也可能是來自專業能力再加上自信;想要積蓄魅力首先要發現自我的特質,找出可能發展成為魅力的因素,再加上後天的努力使之成熟而自然散發。

總之,單純的努力看來不是魅力的種子而是肥料,如果只知努力而沒有找到魅力的特質,只能努力地過日子吧!

2013年1月24日 星期四

43.逆勢成長



再壞的景氣仍有欣欣向榮的行業,這代表逆勢成長實際存在。只要能找到並滿足消費者的需要,總有成功的空間。

世界上窮人比富人多非常多倍,代表窮人市場普遍存在,但富人的財產的總合比所有窮人的財產的總合多非常多倍,卻顯示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裡。窮人市場以低價取勝,尤其以日常生活所需為最,富人市場特性為精品或創意作品,以品質或新奇取勝。

景氣壞,任誰都急著想賺錢,能幫人實現賺錢的行業成為當紅的行業。景氣壞,普遍心情苦悶,能幫人宣洩苦悶的行業成為異軍突起的行業。

中產階級式微,只是表示中產階級正在過苦日子,不代表根基雄厚的族群就此消失了,能讓中產階級抓到品味的遺韻而價格仍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即不失商機。

台商以製造見長,順勢而為,很快就可以看到蓬勃發展;但是順境不會一直存在,景氣一旦反轉慘狀相對嚴重。須知耐得住嚴冬才看得到下個春天,在和煦的春風裡也應知道春夏過後必有秋後的算帳。

人們心中應有兩種成長版本:順勢而為與逆勢求生。

2013年1月9日 星期三

幸福的感受



記得小時候曾讀過一個特別的故事,大意是說有個富翁常有難以睡眠的困擾,有一天看到一名街友在公園長椅上睡得非常香甜,觀察了數日皆是如此,好奇的富翁於是詢問了這個街友,告知在長椅上雖寒冷卻能夢到正在享受美食。富翁心想自已雖富有卻難以成眠難道是與金錢有關,於是給了這街友一大筆錢以為實驗,數日後街友苦著臉來還他錢,謂有錢後雖可睡舒適的床卻夢到睡在公園冷硬的長椅上了。

這個故事是否真實並不重要,為什麼有此反應才耐人尋味!報載關於幸福指數的調查,名列前茅者率皆為落後或不甚富有的國度如菲律賓、不丹,何以哉?記得小時候大家一起過苦日子卻不以為苦,現在難得有飢寒難以度日者卻常聞日子快過不下去了,又何以哉!難道飢寒不足以致命,唯獨卡債、情債能致命呢?

認真想想,當今世代比起過往任何時期都富足:雞鴨魚肉餐餐有,房子堅固不畏風,出門有車可代步,社會安全不用驚;這在中國歷代都堪當空前盛世,更別提國民教育、自由平等、社經照顧等皆屬空前之創舉與享受,如何得以眾皆曰不幸福?所以幸福是感受的問題而不一定是實際的遭遇!

我們再來說個章魚變色的現象,在沙灘上、礁石間可以觀察到章魚隨著環境變色,章魚能自行調節色素細胞的大小而得以適應環境的變化,這是多麼神奇的機能,很值得我們效法;假如說我們把周遭每一事件視為一個細胞,可不可以試著把幸福事件的感覺放大而把哀傷事件的感覺縮小而感到被幸福事件包圍著呢?

佛家或道家都有所謂心境移轉的修養功夫,外在的事實是不容易改變的,而內心的調適卻是可欲而且可得的;試想你有很多不如意事,一時沒有能力去改變它,你要因而停留在哀傷裡久久不得解放,還是盡量想一些使自己愉快幸福的事好讓自己稍得休養而得以東山再起呢?聰明如你應想得通吧!

2013年1月8日 星期二

42. 就地取材



現今運輸便利、貨物來自世界各地,人們習以為常,已忽略產地因素所造成的影響,其實其影響深遠,極需要重視:

u  盛產季節物美價廉:產品的價格與品質不一定成比例,如應節水果、蔬菜等農產品剛上市時都很貴,品質也未必最佳;盛產時品質最佳,價格卻便宜,這樣的好處只有在當地才能享受得到,舶來品絕沒有這等好事。

u  發揮在地特色,促進文化發展、提昇族群凝聚力:有特色的產品能發展附屬加工產業,甚至能產生次文化,這樣的產品如稻米、甘蔗、玉石、棉花、竹、鹽、炭等不勝枚舉,從產品發展成產業,進而產生文化,對在地人有難以言喻的族群凝聚力。

u  節能減炭、降低成本:在地產品可省却運輸過程,值此地球暖化之非常時刻,對人類可以節能減炭,對個人可以降低成本,何樂而不為!

u  地盡其利之後才有本錢談貨暢其流:一個產業發達了,周邊產業跟著發展,相互之間相輔相成,產業壯大了無論工法、管理、包裝、銷售皆能逐漸進化,此時方有本錢行銷世界各地,得到更大的發展,而這樣的發展需要在地人的支持才容易發生。

以上得失是以在地人的觀點看世界,若以跨國企業的角度,一樣強調就地取材,不能善用在地特色的企業是缺乏國際觀的。強行推銷外來文化無法引起共鳴、難以造成風潮,再不濟也要在地化包裝一番,這種道理,聰明如您不能體會嗎?

2013年1月3日 星期四

41. 感覺



啞巴源於耳聾,沒有能力常出於沒有感覺。沒有能力是結果,不能從果的方向去努力,要從因的方向追求。俗話說有感而發,有感覺才會啟動感受,進而體會其中的奧妙與區別,因能辨別、好辨別,才逐漸變得有思想。

感覺是有層次的,所以故事中常有故事,有些讀者體會到正面的意義,有些則體會到側面或背面的意義。譬如說弦外之音就在形容側面的情節,鳥盡弓藏則在訴說背後的意義。

感覺是可以培養的,常聽各種音樂自然可以累積音樂方面的素養,因而越能接受更深奧的樂章,體會其中的美妙。因能體會而更能增進興趣,也越能激發感覺的敏銳度。

嘗聞球員臨場比賽時靠的是球感,平時練習固可紮實基本功夫,但球場上千變萬化已無招式可套、無時間可思索,臨機應便的就是直覺反應。所以除了平時練習之外就是要培養球感,或者說是比賽經驗吧!換作職場,情形大致相同,作事情得有感覺才作得下去,否則恐怕需另某他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