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經濟發達之賜,新興經濟體先有金磚四國,後有VISTA五國,其興盛之姿如雨後春筍般。推究其發展過程,全依循一個模式:先進國家領導經濟發展,然薪資所得與日俱增,終致壓縮其競爭力,於是尋求海外生產基地。此海外生產基地發展一段時日後亦步其後塵-薪資逐漸墊高,於是再度尋求遞移。
台灣曾經充當美、日的海外生產基地,曾經發達過也逐漸遞移到其他國家。記得民國60年以前,台灣家庭普遍還是窮困的,隨後的經濟發展讓大家在十多年內幾乎全部富有了,在這過程中引發了很多有意思的現象。
人一有錢,先想到吃,窮困時大都在家煮飯,難得上館子;有錢了當然要上館子打打牙祭,漸漸地難得開伙,變成了外食客,於是大街小巷餐廳林立,自助餐店、小館子、麵店成了日常吃飯的地方,而特別日子打牙祭得上飯店才行。日子久了吃膩了經常徘徊路口討論該到那兒吃好,偶而開伙倒成了新鮮事了,全家圍著餐桌爭著吃剛上桌的菜。媽媽煮的味道終究比較好吃、耐吃,但是這種機會變難得了。
有錢當然也要穿好的,以往在菜市場、大賣場買,現在得到百貨公司買。以往只有西裝、禮服要名牌的,漸漸地連內衣褲、襪子都要名牌的,於是百貨公司、名牌商店一家家接著開。
置產是中國人的傳統,以往買個小公寓算不錯了,有錢了當然要買透天厝,頂天立地才是大丈夫應有的格局,就算要貸款那就貸吧!於是到處都在蓋房子,蓋透天屋,蓋多了沒人住,成就了一堆蚊子舘。
窮日子騎機車就算了,有錢當然要買車,夫妻不同路的還需要兩輛車,更講究者還要買進口車,車子代表身份不是嗎!於是大街小巷擠滿了車子,每逢佳節高速公路成了超級停車場。
沒錢在國內玩玩就好,有錢當然要出國旅遊,否則別人聊起出國經驗口沫橫飛,看官卻只能自吞口水,多嚥氣呀!於是,歐洲、日本、美加、紐澳都給遊歷了一遍,家裡堆滿了血拼的戰利品,偶而還夾雜著不小心買到的MIT的過鹹水貨!
有錢了需要理財,放銀行只能賺微薄利息,於是買股票成了風氣,大盤漲了薄海歡騰、普天同慶,加碼搶短、殺進殺出好不熱鬧;須知買股票就像疊羅漢,疊高了終有承受不了的一刻,於是演變成多殺多的局面,或棄甲解兵、或住進套房,成了長期投資。
薪資漸漲,工作意願卻變低了,於是生產基地再度尋求遞移,訂單抽走了、產業跟著外移,泡沫經濟開始上演。首先大盤跌了、房市趴了,人們開始縮衣節食,飯館、衣飾店首當其衝,旅遊業、百貨業緊跟在後,真個兵敗如山倒,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溻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