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4日 星期五

行禮如儀


當老師走入小學教室上課時,必然有班長高喊起立、敬禮、坐下的儀式,代表學生對老師教導的敬意。話說從頭,在小學生的心目中,老師無疑是最大的,甚至大過親身父母;到了中學,敬禮已可有可無,學生也不甚敬重師長;及至大學,已不時興敬禮了,而師長在學生心中的地位,早已江河日下、日薄西山了。

學生心智越成熟反而越不尊敬師長,是因為覺得長大了、成熟了可與師長平起平坐,抑或是覺得師長的本事不過爾爾不需要太尊敬;不記得在哪個作品裡看過:稻子成熟時總是低著頭的,竹子成熟時也還是哈著腰的,還有那榔頭是專門用來捶打突出的釘子的。

講到禮不可不提周公,因為制禮作樂正是周公的偉大政績,而且是制禮的始祖;所謂制禮作樂,就是通過“禮樂”的形式把階級社會中各等級的權利和義務制度化,固定化,使社會秩序處於相對穩定狀態中;可是,封建時代已遠,連皇帝都已不復存在了,還需要維持這些禮嗎?

《論語 · 為政第二》:“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話說中國是禮教的社會,在法律觀念尚未發達之前,社會的秩序是靠禮教維持的,且歷經兩千年而不衰;可是如今依靠法律來維持社會的秩序,卻是偷矇拐騙層出不窮;君不見紐約大停電即到處發生搶劫案件嗎?而311東日本大震災卻未聞有搶劫事件,這代表了甚麼意義呢?

《漢書·卷三十·藝文志》:「仲尼有言:『禮失而求諸野。』,方今去聖久遠,道術缺廢,無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猶癒於野乎?」。如果日本人因為禮教而知何事該為何事不該為,而我輩卻棄禮教如敝屣,豈不是被孔子料中“民免而無恥”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