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9日 星期五

反芻


維基百科:「反芻是指動物將胃內的食物倒流回口腔內再次咀嚼的行為,需要分為多個胃室的胃  。人只有一個胃當然無法透過反芻來消化纖維素可是在思想上一樣有類似反芻的行為,用來消化一時無法悟透的事理或難以釐清的頭緒。

俗話說「雙手抱孩兒,才知父母時。」。人從小受教育便一再的被灌輸父母養育我們的艱辛,做人應該要孝順父母孝順父母是沒有爭議的,可是父母的艱辛到底如何呢幼小的心靈裡實在難以感受直到自己也當了父母,才能體會什麼叫做無盡的愛與奉獻,此時再把孝順的道理自我反芻一遍就全然明白了。

對感情的理解大概也會是這樣子的,比如說愛情吧,小孩子如何能懂呢譬如李清照的《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多麼淒美的情懷呀,可是對於懵懂的少男、少女,能說些甚麼呢?

以上的反芻都是指涉一輩子的感悟,其實反芻也有可能是瞬間發生的。例如宋·朱熹在《大學章句》曾說道:“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這好比遇到一時想不透的難題,反覆思索就是想不出解法來,想著想著想累了便睡著了,卻在睡夢縈繞中想通了一般又譬如維基百科說“賈島是著名的「苦吟派」詩人,著名的典故「推敲」即出自此人。”。所謂的苦吟其實也就是反芻的行為,寄望透過反芻而悟出合適的詞句來。

那麼反芻的行為到底好不好呢有些人係直腸子一條,從不知反芻為何物,徒然錯失豁然貫通的妙趣有些人卻是莫名其妙的反芻著依據元氣網的報導「所謂「反芻思考」,係指個體會反覆不斷想著事件的始末,以致過度進行分析且難以休止的心理現象。」,而這樣的行為將導致精神的耗弱。

《論語·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反芻的目的是為了消化難以理解的東西,如果不知反芻,那表示消化機能有問題可是如果陷入「反芻思考」的話,那就容易胃潰瘍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