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最早聽到這個名稱是在第一購買新車時,被告知新車於磨合期間內需要遵守一些限制,此後每次換新車都重溫這段經歷。坦白說磨合期相當難熬,只能開慢車、不能上高速公路、避免走山路,這好比孫猴子擁有百般能耐卻被師父告誡不能動武!
汽車製造技術已屆圓熟,為何還需要強調這磨合期,想必是讓引擎、變速箱在承擔高速運轉前先從慢速、低負荷作起,以便各組件適應彼此,避免合作初期即產生磨擦傷害。而這般作法應是從造車早期經歷磨合傷害之痛後檢討得來。
近來似常聽到磨合期,如親子磨合期、師生磨合期,新政府磨合期、新婚磨合期等,磨合期這種觀念已從器械使用衍生至人際關係或機制建立初期;觀念被普遍建立就能產生風氣或約束力,避免造成無謂的損害。
成語說舉一反三,好觀念值得推廣至各個層面,只要是面對新事務、新局面就能用上磨合期這種觀念。對個人而言,可以意會到只要是新的就有適應問題,就需注意是否需要磨合期。對旁人而言,這是一種觀念溝通的方法,藉由新車磨合的概念,推廣緩步協商的空間與時間,事緩則圓,可避免造成無謂的磨擦傷害。
磨合期應有多長呢?一輛車約可用十年或二十萬公里 ,而磨合期只有一千公里 或約一個月,都不超過百分之一;世人若滿口磨合期,總不好把磨合期當作推搪的藉口吧!且磨合期也只適用於新品,不能一磨再磨而成了磨刀石,真不適用的東西還是要痛下決心更換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