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5日 星期四

成敗


俗話常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反過來說如意率只有一至兩成,大牛說:『為什麼這麼低呢?我每天吃飯、睡覺很少事是不成的呀!』,小喵說:『真的呀,我釣魚十次中一次就算很不錯了!』,請問到底誰對呢?

小時候練習作文一定寫過『失敗為成功之母』,大概離不了國父革命十次才獲得成功,愛迪生歷經無數次實驗才發明電燈泡的故事,也都明白失敗可以累積經驗的道理;但有些事情做錯了會得到原諒與鼓勵,有些事一旦做錯就會被修理個滿頭包,何以故?吃飯、睡覺等每天必做的活怎麼容得下失誤,只有那攻城掠地、開疆闢土等新突破才有多方嘗試的空間。

俗話常說:「吃燒餅那有不掉芝麻的。」,芝麻確實容易掉,卻是無傷大雅,假使連燒餅也會掉就有些傷神了。失敗雖可以累積經驗但失敗的成本仍需面對,自古以來成王敗寇屢見不鮮,所以說成功之前仍需要有面對失敗的風險管理;如果做任何事都要押上全部身家性命的話,大概好事過不了三回!

諸葛武侯在《便宜十六策》教令篇有云:『不教而戰,是謂棄之。』,教場上的失敗可能受點責罰、可能有些鼓勵,卻是累積經驗之道;然戰場上的失敗輕則致殘、重則喪命,縱然可累積經驗已無大用處,所以失敗為成功之母仍須看場合,平時若不把握機會勤加演練,待上戰場時命都沒了,再寶貴的經驗僅供後人參考而已。

歷史上有很多不以成敗論英雄的典故,例如項羽、孔明、關雲長等。英雄事跡固然值得崇拜,但並非當事人的意圖,在失敗當時只有刻骨銘心的痛苦,歷史將如何評斷實非當事人所能預見,只能作為鼓勵後世奮發向前、明知不可為而為的道德勇氣。活在當下的我們仍應以失敗為鏡、成功為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