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0日 星期六

自以為是


《荀子·榮辱》:“凡鬥者必自以為是,而以人為非也。”。身處工商社會而不與人爭是很難為的,為了生存需要與發展空間,不管是否好鬥自然會有大批的競爭者,比如升學競爭、工作機會或者是升遷機會;那麼到底要不要自以為是呢?

我們從小就被灌輸要培養自信心才容易成功,那麼自信心是否等於自以為是呢?如果沒有自以為是的話,又那來的信心呢?一般情況下,人取得的客觀成功越大,其自信心也相應會越高、越強,否則反之,也就是越成功的人越有自信心;可是歷史上卻有很多太過自信而導致失敗的例子,所以偉大如唐太宗才有「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的名言,也就是說自信心也需要隨時匡正的。

《左傳·宣公十二年》:“其佐先穀,剛愎不仁,未肯用命。”;《尚書·仲虺之誥》:“好問則裕,自用則小。”。基本上“自以為是”與“剛愎自用”幾乎是同義詞。那麼剛愎自用易為什麼會招致失敗呢?譬如說有位成功人士的想法有八成是對的,那麼他連續對七次的機率有多少呢?答案是只剩兩成,也就是說一直剛愎自用的人即便再精明,長此以往必然是錯的,而且會越錯越離譜。

“自以為是”的人深信自己是對的,那麼別人自然是錯的啦,既然是錯的還需要聽嗎?因此“自以為是”的人很容易落入單向溝通,而所謂的溝通只是為了說服別人相信自己而已。據專案管理學的調查:專案管理過程中花在溝通上的時間是最多的,也就是說專案管理浪費了最多人力資源用來溝通自以為是的人。

 “自以為是”與“直覺”也幾乎是同義詞;科學發明是最嚴謹的,但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物理學家玻恩卻說:“實驗物理的全部偉大發現,都是來源於一些人的‘直覺’。”,這是怎麼回事呢?因為科學家的習性是凡事皆須驗證,先有好的直覺再加上科學實驗便是偉大發明的不二法門。

《荀子·王制》:“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此之謂也。”。總體來說,自以為是的人具備了強人的性格,容易成功,但成功之後也容易失敗;慣於自以為是的人特別需要更多智慧來維持其成功,尤其忌諱成為團隊合作的絆腳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