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9日 星期五

反芻


維基百科:「反芻是指動物將胃內的食物倒流回口腔內再次咀嚼的行為,需要分為多個胃室的胃  。人只有一個胃當然無法透過反芻來消化纖維素可是在思想上一樣有類似反芻的行為,用來消化一時無法悟透的事理或難以釐清的頭緒。

俗話說「雙手抱孩兒,才知父母時。」。人從小受教育便一再的被灌輸父母養育我們的艱辛,做人應該要孝順父母孝順父母是沒有爭議的,可是父母的艱辛到底如何呢幼小的心靈裡實在難以感受直到自己也當了父母,才能體會什麼叫做無盡的愛與奉獻,此時再把孝順的道理自我反芻一遍就全然明白了。

對感情的理解大概也會是這樣子的,比如說愛情吧,小孩子如何能懂呢譬如李清照的《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多麼淒美的情懷呀,可是對於懵懂的少男、少女,能說些甚麼呢?

以上的反芻都是指涉一輩子的感悟,其實反芻也有可能是瞬間發生的。例如宋·朱熹在《大學章句》曾說道:“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這好比遇到一時想不透的難題,反覆思索就是想不出解法來,想著想著想累了便睡著了,卻在睡夢縈繞中想通了一般又譬如維基百科說“賈島是著名的「苦吟派」詩人,著名的典故「推敲」即出自此人。”。所謂的苦吟其實也就是反芻的行為,寄望透過反芻而悟出合適的詞句來。

那麼反芻的行為到底好不好呢有些人係直腸子一條,從不知反芻為何物,徒然錯失豁然貫通的妙趣有些人卻是莫名其妙的反芻著依據元氣網的報導「所謂「反芻思考」,係指個體會反覆不斷想著事件的始末,以致過度進行分析且難以休止的心理現象。」,而這樣的行為將導致精神的耗弱。

《論語·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反芻的目的是為了消化難以理解的東西,如果不知反芻,那表示消化機能有問題可是如果陷入「反芻思考」的話,那就容易胃潰瘍啦。

2016年4月23日 星期六

春風吹又生


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時逢春日令我想起這小時候學過的詩句,而萬物的確在春季裡滋長著,可是我們能從中體悟到甚麼人生的道理呢?

首先,既然是春風吹又生,那麼成長就須配合著時令。譬如說有些企業為了培養競爭力,不斷的投資,可是在市場不景氣的時候進行投資可能是不恰當的。這好比植物過早在寒冬裡發芽,卻捱不到春天便因無法耐寒而凋萎了講道時間,有些人晚上不睡覺白天像條蟲,既傷身又沒效率,難怪有個名人作了副對聯自勵:「貴有恆,何必三更起五更;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其次,春風既然吹了也需有又生的本錢。庭院裡種著桃樹、梨樹、柿樹,到了秋天葉子全掉光了,可是到了春天便發了芽並開了花準備結果,那是因為樹根裡早已預備了來年再生的養分至於個人、企業,也需儲備景氣來臨時的投資資金,否則只能怨東風了。

再者,新陳需先有代謝。落葉植物都是把葉子掉光了以等待春天的,那是因為空出了位子才好讓新萌的樹葉茁壯成長,而效率欠佳的老葉子只應淘汰吧近來業界流行減法投資術,想必是已經通透了新陳代謝的道理,才狠下心來淘汰不良的產業的而近來社會流行的減肥風氣,也應是相同的理念啦。

 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天地間的運行確實充滿著生存的道理,而春風吹又生只是其中的一個小節,就看人們是否有慧根且有心去發現並落實它,那麼效天地之長久當可期也。

2016年4月17日 星期日

縱情與導正


維基百科周處篇:「周處年少時縱情肆慾,為禍鄉里,後來浪子回頭,改過自新,功業更勝乃父,留下「周處除三害」的傳說。。這縱情可是人生必經的階段,否則就沒有蘇軾《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的吟唱可是這縱情有時候可是會生出事端的,怎麼辦呢?

那麼少年為何輕狂呢我想應是熱情使然吧,發育大致完成但是心智仍有待成長,想做的事情很多卻不知從何下手,以至於違背社會常態而不自知也有可能是無法抗拒物質的誘惑,尤其是虛擬世界的光怪陸離、毒品的恍惚麻醉身著名牌而自得於同儕羨慕的眼光還有可能是資質優於同輩,卻得不到理想的發揮空間,以至於行為獨特乃至於驚世駭俗。

輕狂的少年其實是充滿著能量的,如果這能量能夠妥善的應用,便是社會絕佳的動力來源。這好比俗話常說的水火無情,具備了很大的破壞力,可是加以妥善安排便是最佳資源與能量。或許有人會說接受妥善的安排,那不是意味著失去自由、沒有快感了嗎?接受使命、承擔義務確實是種束縛,但未必沒有快感,譬如說喜歡刺激的可以試著從事演藝工作,賺取人們稱讚的喝采又譬如說資質優越的可以試著從事創作,發揮無盡的想像能力再譬如說精力充沛的可以試著從軍,賺取自我的快意人生只有那貪圖享受的似乎是無可救藥,天底下畢竟沒有不勞而獲、源源不絕從天而降的禮物吧。

自古英雄出少年,歷史上霍去病20歲封驃騎將軍並兩次大破匈奴、晏殊7歲能文14歲時就因才華洋溢而被朝廷賜為進士、王勃14歲時便也寫了《滕王閣序》可是問題來了,是誰幫他們設定了最佳的發展途徑呢有說是機緣、有說是制度、有說是貴人,當然還有從小就立定志向的。無論如何,縱情的少年如能得到妥善的導正,便能創造一番事業是不容置疑的,有為者當自珍之。

2016年4月9日 星期六

閒談無聊


人生難免遇到無聊的時候,有人會像蒼蠅一般搓搓手來搓搓腳的,據說有時候還會搓出厚厚的繭吶。一般人的認知,無聊就是指無所事事啦可是按照書本的說法,無聊是指無可憑藉的意思,也就是當我們做事情作不出成績來便會感到無聊,而不完全是找不到事情做,所以這是成就感能否實現的問題。

無聊的時候怎麼辦呢?有些人以磨練心性待之,譬如打個座呀、看看閒書、下下棋、品品茶呀甚麼的。意思是說我在目前的處境上找不到什麼可以成就的用武之地,那麼我就從修練自我陶冶性情的方面求突破。譬如晉朝時期的清談風氣,那時的文人覺得對社會的改革使不上力,便轉而追求自我的解放,結果談出風潮來,依然影響了社會流向。

有些人的個性比較積極,覺得無論如何必須找到出路先,這樣的人比較不拘泥於特定的事業,認為只要能夠發揮便是好事業。所以他們會嘗試各種行業,直到找出適合的、能開花結果的好所在。這樣的人的性向是求變的,好像蠻符合當下的社會氛圍,他們的座右銘是改弦易轍。

有些人的個性比較固執,覺得不應該輕易被難倒,這回成果的不理想必然是哪裡弄錯了。於是他們經常檢討自我處事的方法,希望找出最佳的程序,這樣的行徑曾經在上個世紀獲得廣大的迴響,他們的性向是求好的,他們的座右銘是持續改善。

日本流行用三首俳句來形容他們三大戰國武將的個性。織田信長「若是杜鵑鳥不叫的話,那就殺了牠。」豐臣秀吉「若是杜鵑鳥不叫的話,那就逗牠叫。」德川家康「若是杜鵑鳥不叫的話,那就等牠叫。」。這表示成功的人處事的方法沒有一定的準則,善於發揮自我專長便是好方法。那麼應付無聊或許也是沒有一定的準則,能找得到自己成就感獲取的方向,便是好途徑。

2016年4月2日 星期六

免疫能力


最近發生一個很特別的新聞「微軟公司與BING合作開發的聊天機器人軟體23日在社群網站推特推出,不到一天時間,就因為學會歧視性和攻擊性言語而緊急停用。」。這個新聞背景充滿了人工智慧的實驗性質,但究竟反映了什麼樣的時代意義呢?

首先,人工智慧已經成熟到了足以模擬青少年學習的情境,或可作為這類學習的回應與借鏡。其次,這樣實地演練的結果,或可檢視我們目前的學習環境是否還適合青少年。實驗的結果跌破了眾人的眼鏡,竟然不到一天時間便失控了,這或可反映出網路學習環境的極度惡劣,足以戕害青少年尚未成熟的心智。

聊天機器人軟體隨時可以下架以便尋求改善,可是千千萬萬成長中的青少年能夠下架重來嗎有人說維護古蹟所需花費的代價遠超過蓋棟全新的,那麼搶救這些已被污染的新世代要花費多少代價呢?更何況我們並未找出清理學習環境的方法呀,何時才得以改善呢?想著、想著,覺得人類快沒有希望了。

聊天機器人軟體為何如此脆弱呢?應是沒有過濾學習來源對錯的能力吧。講到辨別對錯可是一門大學問,比具備學習能力還要困難得多,所以有些人即便長大成人了還是欠缺這種能力,更何況是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呢所以我們必須講求社會的健康,讓公平正義成為主流的價值可是現今的社會是個什麼德行呢?為什麼道德淪喪而恐怖主義橫行呢?上帝說想要讓一個人滅亡必先讓他瘋狂,看來有很深的道理啊。

《禮記大學》「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說起這些儒學,或許有人覺得又要掉文了,可是針砭時弊這不正是對症良方嗎?也難怪中學教育依然不放棄教學中華文化教材,或許這才是建立人格免疫能力的上策吧。

2016年4月1日 星期五

走更遠的路


記得學生時代的郊遊都喜歡找路途遙遠的地方,以便創造與郊遊對象(女校)更長的互動時間。如此一來常走到鐵了腿才能到達目的地,而回歸的路途更是覺得遙遠的很,彷彿走不完似的。有時候,美好的回憶就是在這般辛苦的健行與共創壯舉的故事裡保留下來的。

正在走著的路往往都覺得很長,可是與夥伴的互動卻左右了走路的心境。譬如說,與一位心儀的異性同遊,路上有說有笑的,在渾然忘我的情況下只盼著不要那麼快結束,路途怎會長呢?相對的,如果同遊的夥伴不理想,那就只會感受到鐵了的腿與索然無味的旅程,那麼路途就真○○的長了。

有人說人生的路是一條漫漫長路,何止千里萬里哪,而途中悲歡離合無所不在,心情究竟如何呢?這個道理應該與郊遊的故事類似吧,如果選擇了一條喜歡的路、路上有志同道合的夥伴、遇到事情便共同想辦法解決,那麼路長又有何妨呢,回憶總是美好的吧可是如果都是事與願違呢?務必記得你有選擇路徑、夥伴的權利,也應有保持豁達心態的修養,就勇敢的切換跑道吧。

人們常說Taking a rest helps going further. ”,可是休息真的是為了走更遠的路嗎?走累了自然需要休息,也必然會停下來休息,可是休息夠了會不會自覺的再起而行呢?很多人會說就是還沒休息夠呀,其實這大部分是藉口,有責任心的人通常不會休息很久的。

《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路途嘛就是要一步一步走完的,有恆心的話即便是順順的走也是越來越有成就的可是如果怠惰了,停在半途上怎麼到得了家呢?所以只要心態對了,就安步當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