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問能力、資源、精力等客觀的因素,每個人都想保有自己的理想,這好比小時候一定寫過的我的志願,充滿著最初的期待與熱情;可是長大以後有幾個人仍能秉持著最初的志願呢?是這個志願不夠成熟、後天發展的偏差、還是興致改變了呢?
人生說短不短,其實還蠻長的,足以發生很多故事。比如說行業的流行是會演變的,在很久以前專攻物理、數學的人被認為是懷有遠大志向的;但是電子業發達以後讀電機、電子的人才是受人景仰的;等到資訊與半導體當紅時,又多了一些景仰對象;那麼未來會不會換成生物科技、心理諮商呀甚麼的;如此看來,對小時候的志願過於認真的,好像有些苛求。
有人說小時候最尊敬的是老師,那麼以當老師作為人生的志願算是自然的心理投射吧;可是,當老師的需要特別的人格特質,不是人人都適合的,如果將來發現自己少了某些特質而改變初衷的話,不算甚麼罪過吧。這種情形,在醫護、軍警、政治家等方面也都同理可推。
有人說童真是最純潔可愛的,可是這樣的童真很難立身於現實的社會,於是在經過一段磨難之後,心機便逐漸養成了。你說心機不好嗎?要不是多了這些心機怎麼在混濁的世道裡安生呢?可是心機太深了,又引來老奸巨猾的批評,所以說做人嘛,就是這麼難當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