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人固有一死,古來文人對於死的意義多有著墨,尤以史學家、儒家為最。他們通常都是以死來彰顯氣節,可是講到死總是太沉重,不如活著有趣,那麼活著有何意義呢?
人生可以享受的事情很多,譬如饕客對於美食的追求、富人對於金錢的追逐、政客對於名利的競爭;那麼一般窮苦的百姓能享受甚麼呢?其實他們至少能享受親情、愛情、友情與人生;可是這些都必須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活著才能享受,死了就一切免談。
杜甫的《旅夜書懷》:「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有人說人活著就要活出味道來,所以偶而體會一下詩人的意境其實蠻不錯的。有人自比鴻雁、有人自況沙鷗,各有各的滋味與樂趣,但前提一樣是你必須還活著。
人生有時就像遊戲,可是遊戲可以重來,人生卻不會有重來的可能。彩券行的廣告說有買就有機會,有機會就能中獎;人生的機會不會像中彩券大獎那麼瞟茫,應是可以期待的,所以只要活著,肯努力就有機會,有機會就能成功。
維基百科:「活在當下 (常譯作及時行樂
)為拉丁語 格言 「 Carpe diem 」(把握今朝),語出自賀拉斯的拉丁語詩集《 頌歌 》。完整詩文為「 carpe diem, quam minimum credula postero 」,可翻譯為「活在當下,儘量不要相信明天」。」。活著當然要活出味道來才有意思,可是昨日的味道已不新鮮,明日的味道好不好難以預測,所以只有把握當下啦,也只有咀嚼當下的人生況味才是真實而美好的。
《莊子·田子方》:“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有些人看起來是活著的可是少了朝氣,有些人更慘已成行屍走肉,說他們是活著的其實與死的沒有多大區別。活著就是用來享受、體驗人生並創造發達機會的,既有幸還活著就要活出樣子來、活出味道、活出精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