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3日 星期四

補償作用

教育百科:「個人利用某一方面的成就與滿足,以彌補另一方面的缺陷或失敗,可免於感到自卑,稱為「補償作用」」。這樣的說法是以結果為出發點的論述,如果以原因來推論,那麼或許是居於虧欠的心理所引發的替代機制吧。
譬如說加班到深夜,覺得身心俱疲需要好好的休息,因此第二天想請個補休的假以為補償,結果第二天因為生理時鐘的混亂反而睡不著了。又譬如說偶而生了病,病後覺得身體變差了需要調養,因而吃喝了一番,結果胖了不少可是體力好像沒怎麼恢復。
有些父母整天忙於事業,疏忽了對小孩的照顧。為了弭補這個缺憾,提供了很多物質的代償;可是親情無法以物質替代,出了很多後遺症,結果愛之適足以害之。有些兄姐很有獨立性,可是弟妹卻很軟弱,因此想給弟妹一些幫助以振家風,可是弟妹因為有人罩著,因而更懦弱了。
補習是中國人的困擾(其他人種說不定也好不到哪去),自己雖然深受其苦,但為了孩子的將來,依然執迷不悟。可是補習真的管用嗎?聽說有些孩子在補習班預先上過了課,到學校反而聽不進去了,於是時序抽離、反客為主,沒有補習班、補習教材便讀不下去,試問大學以後還有補習班可上嗎?就職以後也有補習班嗎?
曾經在媒體上看過報導說:丈夫做錯了事之後,會對妻子特別好。或許這也是一種愧疚之後的補償心理吧,可是聽說這會成為妻子的警覺來源;雖然丈夫有補償的意思,可是有些事情就是很難補得回來的。
如果你這個月透支了,下個月多努力些好多賺些錢,或許這是人生應有的態度,多半也能有些作用;可是有些事情卻是越補越差,因此是否能夠補償是須要探討的。否則的話,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這樣的結果不知道您滿意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