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說:『善(古希臘語:ἀγαθὸν,拉丁語:bonum,英語:goodness),是宗教、哲學、倫理學等範疇中的一個基本概念,例如「善,德之建也。」(《國語·晉語》)』。中國人熟知的宗教是道教與佛教,而中國人最主要的倫理教化應該是儒家思想了;無論道教、佛教或者儒家都強調為人處世應懷著善念,可是善念究竟是甚麼呢?
《後漢書.卷四二.光武十王傳.東平憲王蒼傳》:「日間問東平王處家何等最樂?王言為善最樂。」。後漢即東漢,距今約兩千至一千八百年前,也就是說很早以前即有為善最樂的概念了;可是為善為何會最樂呢?做善事當然需要散財囉,有些人一聽到要花錢的事大概就掉頭走人了,何來樂趣呢?如果有人經濟拮据,三餐皆費心溫飽,想做善事當然很不容易啦;可是如果你行有餘力,而且心懷善念,說不定為了成就感便樂於助人了;那麼助人之後的感覺如何呢?據說被人感恩戴德的似乎很是受用的呀。
老子〔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老子說最好的善像水,可以利萬物卻不與人爭,還承擔了眾人的惡,多麼的偉大呀。說來奇特,最卑微的用之即丟的水竟然才是最善的。如果你有菩薩心腸,想發宏願當那上善的水,那麼或許你該掂量是否擁有菩薩的修為與法力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